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伴随着热气,蒉在草木灰的作用下,充分释放着封存的“蓝”,尽管这种气味刺鼻难闻,但米金红却毫不在意。把一块羊毛织物放入染料后,米金红不断用双手揉搓帮助上色,不一会儿,她的手和指甲都染上了一层蓝色。净手之后,米金红在火塘上架起大锅,把已经晒干的蒉饼用清水烧热,再把蒉饼掰碎加入水中浸泡,加入适量草木灰,确保蒉中那珍贵的“蓝”能被恰如其分地提取出来,这个过程也叫做“醒蓝”。米金红告诉记者,一般来说,“醒蓝”大约需要三天时间,才开始染布。米金红告诉记者,“蓼蓝原来是一种半野生状的植物,生长在布拖一些水沟边,当地人把它叫做蓝草,后来经过驯化,发生了变种,现在这种蓼蓝是凉山彝族独有的一个品种。”(蒉收割后经过半年的堆积发酵 捣碎捏成“蜂窝煤”状用于保存)夏日的清晨,温度适宜,空气中还略带着凉爽的气息,趁着天气晴好,米金红来了兴致,决定起缸试染,看看之前储存的染料成色如何。每次染色前,她都充满着期待。因为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1)

从一颗蓼蓝种子到蓝印花布衣,在李子柒的一期视频里,古老质朴的蓝染工艺深深震撼着大家的心灵。在凉山,也有这样一位深深痴迷于古法蓝染的非遗传承人——米金红,以匠心传承默默守护着独属于凉山彝族天然染色记忆—蒉(kuì)。跟着米金红一起走进这传承千年的凉山古法蓝染工艺,感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染色传奇。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2)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3)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4)

蓝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然染色技艺,最早出现于我国秦汉时期,广义的说,用植物提取的色素染出的蓝色纺织品的方法都叫做蓝染。而凉山古法蓝染工艺——蒉染,和其他工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植物染料的不同。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5)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6)

(蒉染原料—蓼蓝)

在彝族植物染色中,蒉是蓝染的唯一染料,也叫“蓼蓝”,被日本称为“蓝玉”,意为极其珍贵。《荀子・劝学说》所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中的“蓝”就指蓼蓝。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7)

米金红告诉记者,“蓼蓝原来是一种半野生状的植物,生长在布拖一些水沟边,当地人把它叫做蓝草,后来经过驯化,发生了变种,现在这种蓼蓝是凉山彝族独有的一个品种。”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8)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9)

(蒉收割后经过半年的堆积发酵 捣碎捏成“蜂窝煤”状用于保存)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10)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11)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12)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13)

夏日的清晨,温度适宜,空气中还略带着凉爽的气息,趁着天气晴好,米金红来了兴致,决定起缸试染,看看之前储存的染料成色如何。每次染色前,她都充满着期待。因为,即便是同一缸染料,同样的天气温度,同一双手,同一块布料,每次染色出来的效果,都是不可预料的,一层一染间都能呈现独一无二的作品,这种变幻莫测的美,正是米金红对蒉染最痴迷之处。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14)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15)

净手之后,米金红在火塘上架起大锅,把已经晒干的蒉饼用清水烧热,再把蒉饼掰碎加入水中浸泡,加入适量草木灰,确保蒉中那珍贵的“蓝”能被恰如其分地提取出来,这个过程也叫做“醒蓝”。米金红告诉记者,一般来说,“醒蓝”大约需要三天时间,才开始染布。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16)

伴随着热气,蒉在草木灰的作用下,充分释放着封存的“蓝”,尽管这种气味刺鼻难闻,但米金红却毫不在意。把一块羊毛织物放入染料后,米金红不断用双手揉搓帮助上色,不一会儿,她的手和指甲都染上了一层蓝色。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17)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18)

在时间的沉淀下,经过蒉的充分酵染,一块白布渐变出多彩的“蓝”,这个过程,就像把蓝天装进布料上,最后穿戴在身上。这种来自天然的美,沁人心脾。而蒉染的“蓝”,并非一成不变, 根据发酵程度和染色次数,可以染出不同浓淡的色彩,浅绿、蓝绿、浅蓝、深蓝…...多达30余种。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19)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20)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21)

米金红告诉记者,彝族人的穿戴中,最喜深蓝,近乎于青,并非一次就能成色。要得到这种“蓝”,要反反复复经过十几次的浸染。每次染色后,要将布料取出阴干,查看颜色,不理想的再重复浸泡染色,直到染到自己想要的颜色为止。这个过程非常繁复,正如《诗经》里“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22)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23)

此外,彝族蓝染还有诸多禁忌,这种禁忌更像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对自然的一种敬畏。彝族人心中万物有灵,在染色之前,不能涂脂抹粉,不能吃牛羊肉,整个染色期间,不能有外人干扰,也许正是这种纯粹,让彝族蓝染有种神秘的美感。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24)

米金红说,在所有的蓝染中,蒉染出的“蓝”有着不可比拟的质感美。而除了美,植物染色的好处显而易见。不掺杂任何的化学制剂和色素,一草一木皆来自自然,无毒无害,还能防蚊虫,染色过程中排出的废水以及染布洗布的水都可以自然降解。而染出来的“蓝”清新自然,如诗如画,颇具古风美。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25)

如今,蓝染元素的应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无论是服饰,生活用品甚至时尚搭配等,都可以轻松驾驭,环保又有新意。未来,在科技的作用下,蒉还有可能碰撞出无限的精彩,可以作为中药、茶,甚至口红、眼影,家具颜料等等,这也许就是彝族蓝染传承的意义所在。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26)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历经时间的洗礼,蒉染始终绽放在高山之巅,索玛之间,成为彝族姑娘身上最绚丽的百褶裙,彝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乡愁。千百年来,这朵绮丽的民族非遗之花仍在凉山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持续绽放。而像米金红这样的传承人,正用自己的匠心和执着,在一块块不起眼的布料上书写着延续千年的蒉染传奇。

彝族非遗文化,非遗彝族天然染色(27)


文:邓世荣 图:廖瑾麟 (部分图片由米金红提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