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郑板桥对联14副:上联谐音双关难倒众人

郑板桥对联14副:上联谐音双关难倒众人举子听完吃了一惊,这个上联太绝了,表面上是说一担泥土拦了自己的去路。骨子星却用谐音和双关,嵌上了孔子(仲尼)和他学生子路的名字。举子想来想去想不出,羞得无地自容。老农说:“我们有言在先,对不出,你只好让道了。”举子无法,只好后退,眼睁睁望着老农大摇大摆地过桥而去。看看举子毫无退让之意,老农说:“好吧,你既是读书人,我出个对子给你对,你若对出来,让你先走,否则我先走,你看如何?”举子自以为诗书满腹,庄稼人出的对子岂能对不出?于是满口答应。老农稍作沉思,指着自己挑的两筐泥土,高声念道:一担重泥拦子路。从前有一位饱读诗书的举子赴京应试,一路上虽然非常辛苦,心中却充满了期待。他为了赶路,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偏偏大雾弥漫,对面不见人影,只好冒着大雾前行。走着走着,发现一条河拦住了去路,他就沿着河岸寻找,看看河面上有没有桥梁可以通过。才子终于找到了一座小桥,却是两根木头拼的。桥面很窄,只能容一人通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对联巧夺天工。语言文字有很多技巧,用一个字同时关联两个不同的事物,言在此而意在彼,称为双关。其形式可以是谐音、借形和寓意。

比如这样一副对联:栗绽缝黄见,藕断露丝飞。其中的“缝 黄、露丝”就与凤凰、鹭鸶谐音,从而显得妙趣横生。

郑板桥对联14副:上联谐音双关难倒众人(1)

再如: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其中“橹速、帆快”,与三国人物鲁肃、以及西汉大将樊哙谐音,而且因为其性格一慢一快,可谓绝妙。

“笛清、箫和”,又与宋代的狄青、西汉的萧何谐音,令人赞赏。下面分享的上联谐音双关,难倒众人,郑板桥巧对下联,堪称天造地设。

郑板桥对联14副:上联谐音双关难倒众人(2)

从前有一位饱读诗书的举子赴京应试,一路上虽然非常辛苦,心中却充满了期待。他为了赶路,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偏偏大雾弥漫,对面不见人影,只好冒着大雾前行。走着走着,发现一条河拦住了去路,他就沿着河岸寻找,看看河面上有没有桥梁可以通过。

才子终于找到了一座小桥,却是两根木头拼的。桥面很窄,只能容一人通过。举子走到桥中间,才发现一个挑着泥土的老农迎面走来,拦阻了去路。刚才因为雾大,竟然没能看见。

郑板桥对联14副:上联谐音双关难倒众人(3)

现在他们必须有一人需要让道,可是叫谁让呢?举子昂头叫道:“我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应该让我先走!”老农见对方头昂得高高的,就生气地说:“我是挑担的,自古道,挑担不让空手之人 。应该我先走!”双方各执己见,在桥中央僵持不下。

看看举子毫无退让之意,老农说:“好吧,你既是读书人,我出个对子给你对,你若对出来,让你先走,否则我先走,你看如何?”举子自以为诗书满腹,庄稼人出的对子岂能对不出?于是满口答应。老农稍作沉思,指着自己挑的两筐泥土,高声念道:一担重泥拦子路

郑板桥对联14副:上联谐音双关难倒众人(4)

举子听完吃了一惊,这个上联太绝了,表面上是说一担泥土拦了自己的去路。骨子星却用谐音和双关,嵌上了孔子(仲尼)和他学生子路的名字。举子想来想去想不出,羞得无地自容。老农说:“我们有言在先,对不出,你只好让道了。”举子无法,只好后退,眼睁睁望着老农大摇大摆地过桥而去。

举子越想越气,就在附近找了一个旅店歇下,一心想把下联对上再走。可是他想了许久,还是没有对出来,终于一病不起。临死前,他对旅店老板说:“我死后,请把我葬在桥旁,并立一块碑,刻着那副上联,我要看看究竟谁能对出下联。”说完就死了。旅店老板按照遗言,将他葬在桥旁,并且立碑刻联,下联却空在那里。

多少年过去了,河边走过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看看对联都感到好奇,最后却都怅然地说一声“难!”,然后就掉头而去。最后始终无人对出下联,碑下也渐渐地长出了青苔。

郑板桥对联14副:上联谐音双关难倒众人(5)

有一天来了个大才子,他就是郑板桥。他进京考试,中了进士,归途中路过这儿。他看看碑上的对联点点头,想了半天没有开口,一边沉吟,一边在河边踱起了方步。

此时,离桥不远处刚筑了一条堤坝,把河水隔成两段,河两岸各有四名纤夫,正拉着一条船过坝。他们腰弯似弓,打着号子,齐心协力地蹬着河岸,终于把船拉过坝来。

郑板桥对联14副:上联谐音双关难倒众人(6)

船夫们松了口气,笑嘻嘻地往回走,正准备上船启航。此情此景,猛然触动了郑板桥的灵感,他拍掌疾呼:“有了,有了!”当即请人递上笔墨,刮去石碑上的青苔。只见郑板桥饱蘸浓墨,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在碑上写出了下联。乃是:两岸伕子笑颜回

此刻碑旁早已挤满围观的人群。笔未停下,早已喝彩声四起,人们齐声赞叹:“对得好,对得好”都说这下联虽写的是纤夫(伕子)拉船过坝后的情景,但却巧妙地嵌上了孔子的称谓(夫子),以及他的另一位学生颜回的名字,与上联放在一起,可谓天造地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