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肥胖应该怎么预防?个体应该怎么做

肥胖应该怎么预防?个体应该怎么做•食不过量,达到能量平衡或负平衡,维持健康体质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微量营养素摄入量保持在合理水平。合理膳食是体质量管理的关键,需要从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为核心,不同人群应按照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前提下设计平衡膳食,逐步达到膳食中的脂肪供能比20%~30%,蛋白质供能比10%~2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尽量控制在50%~65%。健康体质量管理及肥胖防控的膳食建议(1)保证膳食能量来源和营养素充足,三餐合理

肥胖应该怎么预防?个体应该怎么做(1)

肥胖的科学有效防治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至关重要。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分别对中国肥胖流行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面临的挑战、筛查和诊断、治疗、全生命周期防控、全社会参与综合防控策略进行总结,并提出科学建议。关于个体层面的肥胖预防,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体质量的自我监测

定期监测体质量变化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措施之一,要经常关注自己的体质量,预防体质量增长过多过快。成年后总的体质量增长最好控制在5 kg以内,超过10 kg则相关疾病的危险将增加。对已有超重/肥胖的个体应控制体质量增长或降低体质量。研究显示,将减少体质量5%~15%及以上作为体质量管理的目标,有利于减少多种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

2 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体质量管理的关键,需要从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为核心,不同人群应按照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前提下设计平衡膳食,逐步达到膳食中的脂肪供能比20%~30%,蛋白质供能比10%~2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尽量控制在50%~65%。

健康体质量管理及肥胖防控的膳食建议

(1)保证膳食能量来源和营养素充足,三餐合理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微量营养素摄入量保持在合理水平。

•食不过量,达到能量平衡或负平衡,维持健康体质量。

(2)保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平衡膳食结构

•增加全谷物消费,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在保证充足蔬菜摄入的前提下,增加深色蔬菜摄入。

•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豆类及其制品摄入。

•增加新鲜水果摄入。

(3)优化动物性食物消费结构

•改变较为单一的、以猪肉为主的消费结构。

•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水产品类、低脂或脱脂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

•适量摄入蛋类及其制品。

(4)控制油、盐、糖和酒精等摄入

•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 g,烹饪油不超过25~30 g,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 g,最好控制在25 g 以下。

•戒烟戒酒。

•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减少含糖饮料,鼓励足量饮水。

需要以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为核心,不同人群应按照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前提下设计平衡膳食,逐步达到膳食中的脂肪供能比20%~30%,蛋白质供能比10%~2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尽量控制在50%~65%。

3 身体活动

适量的身体活动是体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居民应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推荐了一般成人的身体活动量,以达到健康获益;中国《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推荐儿童应进行适宜的形式多样的身体活动。

不同年龄人群推荐的身体活动量

0~6月龄的婴儿:醒着时至少保持30 min的俯卧姿势。

7~12月龄的婴儿:每天俯卧位自由活动或爬行的时间不少于30 min;12~24月龄幼儿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 h。

3~5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天身体活动总时间应达到180 min,每天户外活动至少120 min,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60 min;应鼓励积极参与玩游戏,使身体处于活跃状态,建议每天结合日常生活多参与公园玩耍、散步等运动,适量进行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户外活动;儿童静坐时间每天应不超过1 h。

6~1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进行至少60 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有氧活动为主,其中,每周至少3 d的高强度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应形式多样,其中,包括每周3 d增强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运动;应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儿童静坐时间每天应不超过2 h。

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或75 min的高强度运动(如快跑、篮球、羽毛球等);主动身体活动每天至少达到6 000步。

对于正常体质量的儿童青少年,适量、规律和多样的身体活动可强健骨骼和肌肉,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并有益于精神心理健康。而对于超重/肥胖儿童,不管是否进行膳食控制,都应将运动作为体质量管理的一部分。除足量适当的日常身体活动外,限制久坐和屏幕时间也是预防肥胖的有效手段,学龄前儿童静坐时间每天应不超过1 h,学龄儿童不超过2 h。

肥胖应该怎么预防?个体应该怎么做(2)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 et al.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2,23(05): 321-33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