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恼人的清明雨纷纷不停,令远行之人几欲“断魂”。好在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杏花村的酒家挥手可指,举目可及,内心之喜溢于言表。一个人久在旅途,困顿,劳累,在所难免。脚步需要暂歇,心灵需要安顿。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胭脂堆中爬出来的浪子薄幸诗人,写出了这首洗尽铅华、轻快明丽、饶有情趣的诗,足见他的诗才之茂,诗路之广。此诗之趣,一些注家做过多版本的演绎,足见它引人联想,启人心智,给人以丰沛的美感!

【唐风浩荡】102||杜 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浪子诗人也有梦醒时分

【纵目骋怀】

杜牧的目光掠过扬州的风月之后,山水风物,人情世故,成了他诗性人生的又一个焦点。这首《清明》诗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受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胭脂堆中爬出来的浪子薄幸诗人,写出了这首洗尽铅华、轻快明丽、饶有情趣的诗,足见他的诗才之茂,诗路之广。

此诗之趣,一些注家做过多版本的演绎,足见它引人联想,启人心智,给人以丰沛的美感!

一个人久在旅途,困顿,劳累,在所难免。脚步需要暂歇,心灵需要安顿。

恼人的清明雨纷纷不停,令远行之人几欲“断魂”。好在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杏花村的酒家挥手可指,举目可及,内心之喜溢于言表。

让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的当然不仅仅是杏花村的酒家,也许还有那如烟似雾、亦真亦幻的烟雨杏花。

那不仅是一个消愁解乏、遣兴释怀的好去处,那也是一个困顿之人最好的精神养吧!待“断魂”的诗人养足了精神,获足了灵魂的给养之后,他又会兴致盎然、信心满怀地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驿站。

以前多次读这首诗,多次挥毫泼墨遣兴,还多次站在讲台为学生津津乐道它的妙处。但都一直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解读。今天再读,颇多感悟。一是时间与背景、环境的特指;二是“欲断魂”的根源所在。

清明是滋生悲情的时节,阴雨是诗人漂泊的背景。一切漫无目的的行走之人,不胜亲情的牵引,不胜季节的阴晦。“清明”既是一个时令符号,更是一个表情时空。

清明年年光临,擦不干眼角的泪痕;梅雨年年如是,行者年年难堪凄清。小杜顺着牧童的指引,走向杏花春雨的酒香,走向酒香四溢的清明,走向热闹旖旎的江南。小杜在我们的遥望里走向永恒。尽管他曾经是一个浪荡子,尽管他曾经不知人间清味。

小杜渴望走进的,是一个艳阳丽日的红尘俗世。

那里杏花载途,酒香漫道,还有熙来攘往、其乐融融的村民,有他一样的风流才俊。

清明的环境,清明的心灵,清明的政治,谓之“清明”。而现实的“清明”,却令人“断魂”。诗人许是借题发挥,借清明这一节令而欲寻得一“清明”的去处。牧童“遥指”的酒家,或许可以暂解一时之需。

是时势之忧,还是借题发挥?重复,老套,却叫人尊敬!以至今天,我们都还能时时嗅到杏花春酒的味道。

在江南的春天漫游,这种惆怅还在烟雨迷蒙中延续。他的《江南春》既让人神往,更叫人失落: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曾经异常强大的王朝,正走向不可逆转的黄昏。小杜流连江南,浪迹青楼,迷恋声色,纵情犬马,消磨斗志,挥霍青春,浪费激情。尽管如此,他仍然把持守住了一个正直文人的良知底线,对日薄西山的现实仍然持一份清醒的认识。

千里莺啼的江南,桃红柳绿的江南,山村水郭的江南,薰风氤氲、酒旗斜矗的江南,一切都似乎未曾改变。江南的柔媚,江南的丽质,江南的声色,江南的姝韵,一切都牵扯着诗人的眼睛,一切又都无法掩饰大唐衰退的影迹。时势被诗人见证,诗歌折射出了诗人灵魂深处的良知、道义与责任。山村水郭,被着上花团锦簇,江山更加妩媚;山寺楼台,被烟雨笼罩,更见迷离景色难掩的颓势。这一切,令心涵万物的诗人惆怅无比。

仅“烟雨”二字,就将江南春色置于一片朦胧,一派混沌,一派颓靡。江南春天的明丽被标注上了时代的印记。时世衰微,在诗人溢美笔意的纵横下,大唐帝国的进程如一幕章节分明的史诗,大唐的国势走向,已进入了“烟雨”迷离的尾声。帝国的前景如暮春的花朵,暮春的烟雨,暮春的天气,一切人力的繁华都无法减缓衰落的走势。南朝,或者更远的朝代,莫不如此。人们想方设法祈求平安,千方百计祈福盛世永昌,仍然无力改变衰败倾覆的命运,改朝易主的劫难。一旦越过华丽的极致,她的风华就已成昨日的风景,夕阳再妍美,她的跌落谁能阻止?

帝国的惆怅在无尽的漫延,诗人的惆怅被烟雨打湿。人为的装点,看上去尽管繁华富丽,迷人眼眉,但现实逃不过诗人的锐眼。南朝遍筑“四百八十寺”的妄愚之举,没有改变其走向灭亡的命运,现世又将是南朝的翻版,厄运不可逆转。小杜因此叹息:多少楼台烟雨中!他告诉世人,这只是表象。潜台词是:连千里江南这样的富丽繁华之地都已走向凋敝,沦陷衰微,整个大唐繁华尽逝、气数竭枯也是迟早的事——大唐的声威,大唐的显赫,早已风光不再。

这些都源于小杜那一个春天的慨叹,源于一个潦倒文人、正直士子对现实的冷眼注视与理性评判。他不仅仅是一个观众,也不仅仅是一个过客。

杜牧虽一介书生,但他“千首诗轻万户侯”,历史总得需要一些人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评说。能够从“十年一觉扬州梦”后清醒地看待现实,他没有被现实的迷雾遮蔽。能够就当朝直截了当地提出异议,他需要百倍的勇气。

时局令人忧戚,一贯以逍遥不羁名世的诗人,他的心里不仅仅只有自己。帝国的落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烟雨迷漫下的遍地苍生。

这里走着一个觉醒的诗人,他的才情,他的无奈,化成了永恒的绝句,深刻地打动了后人。记住他,不仅仅是因为他为我们写下了流光溢彩的文字!

走出迷惘,走出惆怅,小杜走进了秋日的明丽。这首《山行》脍炙人口,令人畅神: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乐观者自有乐观的心境。即使霜染枫叶,山寒云深,他仍能发现生活的爽兴,仍能找到凋敝中的绚丽,严寒中的暖意。

同样的秋色,不同的心境。乐观者从不缺失乐观的源泉。

没有了暮秋的历练与选择,怎会知晓春的繁华与珍贵。

一个行走在古代的诗人,他的眼光独到而睿智,他发现秋天在走向萧条肃杀之前的明艳与绚烂,给人以异常的明净与温暖。时间虽然短暂,了悟即豁然,抓住即安然,享受即欣然。

小杜徜徉在热烈的秋里,眼光飞扬,心情飞扬,心舒神畅。

当我们置身于这个充满温馨的景致时,可能因快意而忽略了秋天呈现给我们的妩媚。

其实,我们都曾与这样的景致相遇,只是被我们粗心地忽视。

其实,自然的律吕是在以其固有的程式运行,我们不能因自身的好恶而责怪自然的特性。

其实,诗人过早就意识到,秋天的暖意太过短暂,接下来的严寒与冷酷太过长久,诗人不失时机地写下了这首暖意洋溢的诗,让我们在奔波劳顿之余体验到了秋天的明丽与热情,让我们有一个晴朗的心情去眺望那一片高远的天宇,以火热的情怀去抵御严冬即将临袭的苦寒。

这一首《秋夕》里,小杜把目光投向了那些被深锁冷宫的宫女们: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诗人的臆想。他以为,生活在重门叠幕的繁华里没有春意的呈现,没有恣情的表达。他武断地以为,一切绚烂与繁华都只是季节与时势的缀饰。殊不知,天阶夜色尽管凄凉,一样有春来花绽的时候,一样有生机蓬勃的呈现。

我们隔着遥远的距离,主观地猜度别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极不可取。谁曾料想,我们也可能就是别人同情、怜悯的对象。把握现在,把握好自己,才是别人了解的基础。

满腹的幽怨都在那痴痴的“坐看”里,溢满深院,溢满通往“天阶”的道路。

他感到,满世界都充满了寒意。他的心失去了温暖的搏击,他的血失去了激荡的动力。

“坐看”天宇,月光和星光,都是冷的。

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期待,还有什么值得念想呢?

登上曾经繁华一时的乐游原,小杜写下了《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小杜即刻想起眼下衰败的国势,想起自己闲静的处境,即刻深感生不逢时,他的悲叹唤起了千古读者的共鸣。

登上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皇陵,他独望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王朝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煊赫一时;他知人善任,惟贤是举,是唐朝走向强盛的关键所在。其心亦忧,其怀至诚。清明盛世,他独享清平;潜流暗涌,他忧国忧民。人间的忧患使他不得安宁,即使此刻登临览胜,亦忘不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这样的人,永远难有内心的安顿。内心无法安顿,在亲朋好友那里,或许能够找到一些寄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山水投影,心灵明净。难得潇洒走一回,就该彻底地投入。

人生有太多的苦难,甚至不可预测。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尘世难逢开口笑”,人生在世,苦多乐少,如此困境,很少有人能够自得超脱。

所以,尽管眼前的景色如此明丽,秋色如此爽朗,恰逢佳节,正该登临,诗人的快意很快就被忧困赶尽。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理智终要突破困境的包围。诗人明晰,时光与生死是最公平的,不因身份差异、地位高低而恩泽有异。即使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亦仍有凡人一样的忧戚。

所以,每逢佳节,与知交登高,与好友对饮,即是人生的乐事,即使出点格,放纵一回,也是情理中事。“菊花须插满头归”,丢掉包袱,极尽欢娱,才对得起眼前的景致,才对得起自己,也才是最强硬坚实的道理。

这是唐宋文人的风雅与时尚——拈花一笑,插花满头。可见,对花的钟爱并非女人的专利,对美的追求男女平等。唐宋爷们的洒脱跃然眼前,没有矫情,没有矜持,没有顾忌。他们坦荡而自如地行走于江湖,他们磊落率真地酩酊大醉于山野。他们懂得,该拿起的时候要当机立断,需放下的时候应泰然处之。即使流泪,也要流到该流之处。因为,日之升沉,月之盈亏,不以我们的意志。当一个人的抱负无从实现时,洒脱无碍地活着,就是他们拈花一笑、插花满头的全部理由。

男人亦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不能开出璀璨的花朵,他们的笑却为这个世界增添了自信的色彩,释放了快乐的因子。

现在,当我们为生活所累、为世情所困的时候,又有几人能如他们一般地坦然与豁达,率意与本真?

欢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好在诗人早就有所准备,不如就此昼以继夜,欢乐长享。

难得洒脱,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达如此境界?还有多少人能这样无牵无碍地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呢?“但将酩酊酬佳节”,如此这般,岂能不醉?

杜牧晚年居住在长安南面的樊川别墅,一生故事多多的他在这里平静地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站。多少风花雪月的绯色故事也就此打住,而有关他的各色演绎依然在民间里巷蓬勃不断地衍生!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1)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2)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3)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4)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5)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6)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7)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8)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9)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10)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11)

杜牧出名诗句:唐风浩荡102杜牧③赢得青楼薄幸名(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