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小朋友为什么喜欢玩过家家游戏(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

小朋友为什么喜欢玩过家家游戏(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进一步的,孩子开始对象征游戏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开始将自己的角色转变,类似于人们所说的角色扮演,男孩们喜欢当警察医生和工程师。如孩子最开始的象征游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模仿,将外物赋予新的定义,比如拿香蕉做电话,拿玩偶当小宝宝,这些都是初级阶段的自我模仿。女孩们喜欢和玩偶为伴,而男孩则沉迷角色扮演,最经典的就是奥特曼和怪兽的游戏,从上一代到这一代。家长在陪伴孩子游戏的时候都少不了怪兽大战或恐龙大战的游戏,其实不管是哪种形式,这类游戏都属于象征游戏范畴。儿童大约在2岁左右会开始进行模仿,开始在象征游戏中将外物模拟成新的形象,或是转换自己的角色。这一过程从简单逐渐深入,从自我模仿到社会模仿,整个发展的过程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析!

现在看孩子玩游戏,大人们有时候都看不懂了,但有一种游戏却一直经久不衰,不管是曾经的我们还是现在的孩子都玩过,这个游戏就是“过家家”。3、4岁的孩子大概最喜欢玩这类游戏,不过即便是过家家,细心的家长们有没有发现差别呢?

其实过家家游戏这类象征性游戏是全国际通行的儿童游戏,女孩喜欢抱着布娃娃、毛绒玩具过家家,把小玩偶当成孩子、妹妹弟弟看来,又是喂饭又是打扮的。

一些孩子甚至亲密到要和玩具一起才肯睡觉,看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们不免担忧重度的沉迷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形成认知障碍。

小朋友为什么喜欢玩过家家游戏(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1)

过家家、角色扮演类的象征游戏

女孩们喜欢和玩偶为伴,而男孩则沉迷角色扮演,最经典的就是奥特曼和怪兽的游戏,从上一代到这一代。

家长在陪伴孩子游戏的时候都少不了怪兽大战或恐龙大战的游戏,其实不管是哪种形式,这类游戏都属于象征游戏范畴。

儿童大约在2岁左右会开始进行模仿,开始在象征游戏中将外物模拟成新的形象,或是转换自己的角色。这一过程从简单逐渐深入,从自我模仿到社会模仿,整个发展的过程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如孩子最开始的象征游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模仿,将外物赋予新的定义,比如拿香蕉做电话,拿玩偶当小宝宝,这些都是初级阶段的自我模仿。

进一步的,孩子开始对象征游戏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开始将自己的角色转变,类似于人们所说的角色扮演,男孩们喜欢当警察医生和工程师。

这些角色扮演会逐渐复杂,慢慢地还需要其他人配合,比如医生看病需要病人,在这个游戏互动中,孩子的社会性就得到了发展。

小朋友为什么喜欢玩过家家游戏(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2)

象征游戏背后是孩子运算阶段规律的体现

孩子对象征游戏在一段时期会抱以极大的热情,这其实和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关。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0-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客体永恒性”。

这时候孩子对物体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升,明白眼不见不意味着物体不存在,而是在自己有限的感知外的一些地方存在。以此为基础,对外部事物的认知积累会经历加速期。

2岁以后是前运算阶段,这阶段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孩子建立了符号系统,开始学会语言。语言是抽象和具体转换的载体。

比如我们说苹果,在有相关认知的基础上,所说即所想,符号系统是赋予含义的工具,结合抽象思维能力,当这个符号印象开始施加影响后,脑海中就会出现相关事物的画面。

小朋友为什么喜欢玩过家家游戏(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3)

象征思维能力对孩子来说是开展象征类游戏的基础,而随着儿童智力的进一步发育,自我模仿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于是游戏升级,象征游戏从自我为主体升级为角色扮演,关系模仿,拓展出了更多的场景。

抽象思维能力在智力发育阶段并不能马上脱离事物,因此孩子在玩这类游戏的时候最开始需要外显事物的支持,慢慢地发展到脱离具体事物,光靠脑力就可以凭空想象。

比如孩子小时候模仿打电话会习惯性找个如香蕉遥控器的来充当“电话”,但让大人来做,“即兴演出”只需要一个电话手势就可以搞定,这是人脑发展的一个体现。

理论上在7-11岁阶段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儿童已经开始接受初等教育了,这个阶段的思维开始和熟悉的物体和场景联系,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借助实体来理顺思路。

小朋友为什么喜欢玩过家家游戏(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4)

不过更深层次的抽象思维已经进入有所进展。其实从教学内容上看,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客观孩子的大脑发育情况。

7-11岁大多孩子处于1-3年级,这时候的数学学科教学主要集中在数字运算和二维空间运算上,更更进一步的平面空间变形、三维运算等会放在下一阶段进行。在此之前的相关教育,可以看做是启发式教学,但绝不是主要教学的领域。

11岁之后的形式运算,超越具体感知的思考方式让孩子具备了更高级的思维方式,仅通过抽象思维就可以完成很多思考工作。

以场景模拟为例,孩子不需要再依靠过家家,脑海中就能出现一整套相关场景所发生的一切,有流程有细节。

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增强,人的思维会趋向于面面俱到,模拟的场景甚至比现实发生的还要具体和丰富,脑海中呈现的是另一个世界。

小朋友为什么喜欢玩过家家游戏(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5)

象征游戏的好与坏

象征游戏对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帮助,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利森.高普尼经过研究发现,更擅长假装游戏的孩子,反向推理能力更强,也更擅长思考不同的可能性,以此更容易发展出高级的“心智理论”。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过度沉迷对场景和外物形成脱离现实的依恋,比如最明显的对物的依赖,和小熊玩偶成为好朋友后,一些孩子们会和小熊保持相当亲密的“关系”,白天在一起做游戏,晚上还要抱着睡觉,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在没有涉及到恋物癖的情况下,孩子在2-4岁阶段对外物有莫名的依赖应该得到家长的理解,同时要有意识地点醒孩子,游戏是游戏,现实是现实,但对孩子的行为不必过分担心。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外物认知的加深,这种恋物的情况会逐渐减少。再看长大后的孩子,即便还有象征性游戏的习惯,其实更多的已经内化成抽象思维的模拟了。

比如小男孩看英雄片、科技电影会将自己代入其中,嘴里念念有词,手上也不自觉地比划帅气的动作,这就是外物象征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担心幻想过于逼真其实大可不必,相比孩子主动构造的世界,网络等真实的虚幻才是最需要防备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