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资本运作(电影圈的资本游戏)
电影的资本运作(电影圈的资本游戏)张宇笑着举例说,我们经常可以在各平台上看到特价电影票,甚至低至9.9元的价格,“通过预售的方式来刺激票房增长,获利足以覆盖前期的亏损,这就是9.9元票价的底气。”而更强大的资本运作还在后面。实际上,票房收入已经不再是电影获利的唯一途径。“通过出版游戏、独家版权、衍生品等后续收入已经成为电影非常大的增值部分。”电影圈的资本游戏大抵都是这些玩法,那么资本运作究竟是怎样影响整个电影的制作和放映环节呢?本轮电影投资热潮如此火爆,可以追溯到去年赵薇执导的《致青春》、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等小投入、高产出电影带来的赚钱示范效应。不得不说的是阿里斥资投资阿里影业,利用支付工具推出娱乐宝来投资电影电视,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包括我们熟悉的《小时代》在内的多部影片均从中获得了良好收益。众筹,是阿里巴巴带给电影的新玩法。“娱乐宝”是让普通人参与投资电影的新方式,汇集一部分大众的资金交给电影生产方,然后获取票房
“恐怕很难找到比电影更迷人的产业了。”美国资深娱乐产业分析师、金融经济学博士哈罗德·沃格尔在他的《娱乐产业经济学——财务分析指南》一书中这样写道。沃格尔这里所说的产业显然是指“娱乐业”。游戏、体育、博彩等都是娱乐业,但电影这个行当,既有高大上的艺术感,又充满着商业价值,覆盖人群极广,而且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影响变量极多,如此变幻莫测又引入入胜,无怪乎要用“迷人”二字来形容了。
来先看看这些年中国电影的“10亿票房俱乐部”成员——《捉妖记》24.38亿,《港囧》16.2亿,《夏洛特烦恼》14.16亿,《泰囧》12.67亿,《西游降魔篇》12.46亿,《煎饼侠》11.59亿……这一串串性感的数字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投资公司前仆后继,尤其是在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双双走低的当下,这样巨大而诱人的蛋糕被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所看重。一时间,各路土豪纷纷介入,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近几年,中国电影业与资本市场结合后,已经迅猛地催生了11家所谓“广播电影电视产业板块”的国内上市公司,甚至还有博纳影业这种海外上市公司,整个电影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掘金景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包括家族办公室、投资公司甚至是与文化产业完全不搭边的企业家个人近年来都对电影产业投资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事实上现在各种跨界资源都纷纷融合影视产业,电影圈成为了资金最热衷的投资领域,相关题材的项目占到了我们公司项目的38%。”在北京一家投资公司工作的张宇先生表示,“不光是我们公司,相当一大批投行在去年就已经开始重视起影视投资行业。如果大家留心观察,会看到这一年的电影片尾有很多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的名字。”
张宇介绍说,说起洪泰基金或许大家并不熟悉,但是它投资了《催眠大师》、《富春山居图》等多部影片,最近也在制作新的电影和网络剧。而这家公司背后的大佬们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包括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牛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中军、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等都是股东,堪称阵容豪华。再比如《白日焰火》、《黄金时代》均属深圳基石资本投资,采用了私募的形式,用几百元的低标准就允许个人投资者进入,投资方幸福蓝海公司不仅因此名声大噪,而且已经预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有望登陆资本市场。
本轮电影投资热潮如此火爆,可以追溯到去年赵薇执导的《致青春》、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等小投入、高产出电影带来的赚钱示范效应。不得不说的是阿里斥资投资阿里影业,利用支付工具推出娱乐宝来投资电影电视,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包括我们熟悉的《小时代》在内的多部影片均从中获得了良好收益。
众筹,是阿里巴巴带给电影的新玩法。“娱乐宝”是让普通人参与投资电影的新方式,汇集一部分大众的资金交给电影生产方,然后获取票房或其它衍生收入,以满足之前对投资人承诺的所谓年化收益。更为重要的是,这提高了大众的投资热情,不仅对电影的关注度更为提升,也增加了互联网络中的传播率和点击率。今年七月上映取得票房奇迹的国产动画片佳作《大圣归来》就是其中翘楚,出人意料的高票房让众多参与众筹的普通人大呼是意外惊喜,堪称资本与口碑双丰收的佳作。
不仅是阿里巴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在去年投资了一家洛杉矶电影制作公司,并推出了电影市场的众筹项目。而腾讯也推出了各项电影计划,制作了包括《钟馗伏魔:雪妖魔灵》、《天将雄师》、《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等多部影片,为电影投资推波助澜。
电影圈的资本游戏大抵都是这些玩法,那么资本运作究竟是怎样影响整个电影的制作和放映环节呢?
张宇笑着举例说,我们经常可以在各平台上看到特价电影票,甚至低至9.9元的价格,“通过预售的方式来刺激票房增长,获利足以覆盖前期的亏损,这就是9.9元票价的底气。”而更强大的资本运作还在后面。实际上,票房收入已经不再是电影获利的唯一途径。“通过出版游戏、独家版权、衍生品等后续收入已经成为电影非常大的增值部分。”
在营销环节,资本的介入也为电影的推广带来了很多新变化。
除了常规的广告牌宣传之外,互联网营销则拥有着更为强大的力量,BAT进军影视圈的强势底气也来源于此。百度是中国流量第一的网站,腾讯握有门户流量排名第一的腾讯网,还握有桌面QQ,移动微信和手Q这样的社交工具。至于阿里,这两年对媒体疯狂的投入和收购,也有着它自己强大的媒体矩阵。将它们自己和它们投资的公司一起算上,BAT掌控着中国互联网的主要流量,拥有着媒体属性,这对影视宣传方面至关重要。“流量越大,对电影的曝光机会就越多,换句话说,再烂的一部电影,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宣传也会改变票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疑惑烂片也有高票房的原因。”张宇表示。
更多的收入产生在衍生品环节,在这方面,张宇对迪士尼的运作方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或许是电影衍生品玩得最好的投资公司!”
无疑,衍生品市场是电影市场中另一个巨大的金矿。在美国,衍生品的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是电影票房收入的2倍多。《变形金刚》、《蝙蝠侠》、《钢铁侠》、《机器人瓦力》等电影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我们要了解,一张电影票的价值最大约都在60-80元,而我们购买变形金刚、瓦力这样的正版模型所花费的费用几乎都是票价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还不包括玩具、服装、饰品、音像、图书、日用品等其他衍生品。
国内的情况则有所不同。电影收入的90%-95%都来自票房和植入式广告,很多电影的衍生品收入竟然是零。也就是说,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但衍生品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国产电影在衍生品的开发上还是只着眼于营销宣传的辅助手段,即使做了产品,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多卖票房,并非着眼于这个衍生品本身的价值开发上。比如《让子弹飞》的麻将面具网上热销,但赚到钱的不是姜文,而是嗅觉更灵敏的盗版商们,即便是具有强大票房号召力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在这方面的作为也很有限,倒是《失恋33天》中的公仔“猫小贱”曾经小小火了一把,这与设计公司的策划和开发做足准备有很大关系。
“经过多年发展,美国在电影衍生品商业价值开发上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一些产品开发早在电影拍摄前就已经展开。而迪士尼作为最早开发电影衍生品的电影公司之一,构建了闻名世界的迪士尼乐园,已经把电影、周边产品、主题乐园融合得相当充分,堪称业内典范。”张宇觉得中国在电影产业的衍生品发展存在非常大的空间,但也有好的方面,那就是相关主题游戏的地位已经攀升。
据资料显示,游戏公司完美时空做了一款《武林外传》的游戏,仅仅一个月,收入就超过了《武林外传》电视剧售卖的全部收入。而类似《十万个为什么》、《分手大师》等电影也都参与到游戏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电影衍生的游戏就是《古墓丽影》,而相比较来说,中国在衍生游戏上也应该更加努力,不要让这样的衍生游戏成为噱头。”
“近年来,所谓‘大导演 大明星 大投资’的大片已不全是票房灵药,这说明中国电影开始变得成熟。”有电影投资意向的王异坦白自己的看法,“近几年大片的走势并没那么尽如人意,而所谓‘小而美’的小成本电影、或是青春片、喜剧片则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空间,他们依赖全媒体这样的平台,展露着属于他们的独特优势。尤其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更让一些资本运作商、高净值人群借政策之便参与到电影方面的投资和制作,使得这个圈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然,电影作为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与风险投资项目一样拥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王异表示,“不是每一部投资的电影都能得到理想中的收益,几十倍、几百倍的收益毕竟只是少数。即便是非常成功的电影公司制作也会有在某一部影片上亏钱的情况,所以投资电影更应该把心态放平。”
我们常说,艺术不能依附于资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艺术也离不开资本。各路资本纷纷介入影视圈,带来的不仅有新鲜的清风,也有不理智的邪风。但电影最终的好坏,观众会自己投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敞开的电影圈给了更多人机会——资本巨头们找到了新的利益增长点,传统电影厂商和独立电影制作人受限于资金的情况大有好转,众筹的方式可以让普通人在圆梦的同时找到一些商机,而作为电影爱好者,我们希望拍电影的人们可以左手资本,右手艺术,在两者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为大众奉献出更多的经典之作。(记者 崔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