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玩的游戏有哪些类型(聊聊我们小时候玩儿的那些游戏)
小时候我们玩的游戏有哪些类型(聊聊我们小时候玩儿的那些游戏)弹球儿的玩法有不少,最常玩的有两种,一种就是比远近: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找一小块平地,在地面上画条线,大家或蹲着或趴着,握紧拳头,把弹球放在食指圈起的环坑的位置,大拇指放在球儿后面,用力把大拇指弹出,弹球儿就在这个力道下被狠狠的推出去,谁弹出的远,谁就赢了。大多数参与者是男孩儿,女孩儿参与的少,可能因为这游戏有点脏?哈哈。这是一个需要花一点小钱的对弈游戏。不过我们小时候,弹球儿不算贵,一毛钱能买四五个。弹球儿,有的地方叫弹珠儿,玻璃珠儿。弹球的花色很多,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花的,还有纯透明中间没有花色的,还有表面镀了一层金色的感觉很高大上的金色的球儿。不过不管它什么样子,在我们手里都是一样的玩儿。只是当赢了别人手里的漂亮弹球儿之后,就舍不得再拿出来参与游戏了。这是一个人人喜欢的游戏,不限男女,不花钱。只要有一片儿不小的平静的水面,比如池塘,河边,甚至下过雨洼地的水坑,都可以让几个孩子在旁边玩
#六一就是要快乐呀# 过几天就是儿童节了,儿子和女儿总是吵着要我买玩具,儿子还问我小时候有没有玩儿过乐高,有没有玩儿过遥控汽车,有没有滑板车和轮滑鞋。我想,我小时候,有过什么呢?一盒弹球儿,一把砸炮左轮手枪,一把拧几下发条就向前蹦的铁皮青蛙,几捆洋画儿,还有过一个可以踩着后梁俯下身子瞪着跑的三轮车。玩具,大概如此吧。作为一个北京的80后,我想我的玩具可能还算多了,但更多的,是留在我们童年记忆里那些快乐的游戏时光。
今儿,就当回忆,聊聊我们小时候玩儿的那些游戏。
1,打水漂儿。
打水漂儿
这是一个人人喜欢的游戏,不限男女,不花钱。只要有一片儿不小的平静的水面,比如池塘,河边,甚至下过雨洼地的水坑,都可以让几个孩子在旁边玩儿上一会儿。捡个扁平的石头,侧下身,尽量把自己的身体压低,然后挥动手臂,把石头平平地贴着水面儿扔出去,在水面上掠过,弹起,又掠过,又弹起,然后打出一串长长的涟漪。在旁边小伙伴儿们的惊叹和羡慕中,再去找一块儿顺手的石头。小伙伴儿则一脸不服气地弯腰低头,打出或多或少的水波纹儿,比来比去,直到胳膊发酸依然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至于第二天醒来胳膊酸疼,那也是顾不得的了。
2,弹弹球儿。
弹弹球儿
大多数参与者是男孩儿,女孩儿参与的少,可能因为这游戏有点脏?哈哈。这是一个需要花一点小钱的对弈游戏。不过我们小时候,弹球儿不算贵,一毛钱能买四五个。弹球儿,有的地方叫弹珠儿,玻璃珠儿。弹球的花色很多,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花的,还有纯透明中间没有花色的,还有表面镀了一层金色的感觉很高大上的金色的球儿。不过不管它什么样子,在我们手里都是一样的玩儿。只是当赢了别人手里的漂亮弹球儿之后,就舍不得再拿出来参与游戏了。
弹球儿的玩法有不少,最常玩的有两种,一种就是比远近: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找一小块平地,在地面上画条线,大家或蹲着或趴着,握紧拳头,把弹球放在食指圈起的环坑的位置,大拇指放在球儿后面,用力把大拇指弹出,弹球儿就在这个力道下被狠狠的推出去,谁弹出的远,谁就赢了。
另一种玩法比较复杂,在地上如四边形的布局,在四角挖小坑,中间挖个大点的坑,然后在远处画一条线做起点。大家都从起点开始发球,目标是东南西北中的五个坑。依次弹球儿弹入东南西北中五个坑。谁先打完5个坑,谁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的球儿,就把谁的弹球儿吃掉,这叫“打老虎洞”。
要决定先手和后手,我们就用非常简单方式:猜丁壳。其实就是石头剪刀布,或者叫猜拳。
题外话,说说猜丁壳。猜丁壳这三个字的组合,是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对这个游戏的书写方式。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读,我们这里第一个字读:cei,4声。查了一下,这个字写作:卒瓦(这个字已经废弃不用,现在字典里是通‘碎’这个字)。 在方言里,cei是砸碎的意思,甚至小时候威胁别人说你‘找打了’说成是‘找cei了’。打碎了什么东西,就会说:cei了什么。为了打字方便也为了大家看着方便,本篇文章里我就直接写作:猜丁壳 了。
3,丢沙包儿。
丢沙包儿
沙包儿是一种基本不用钱的游戏,多人玩。用布头缝成的四个面的粽子形状或六个面的立方体形状,里面一般放入细沙,找不到沙土就放些豆子或者小米之类的小颗粒粮食,有的时候,家长甚至还会在里面给稍微填进一些破棉絮,这样打在身上不疼。 小时候家里很多粗布,家家都会给孩子做几个沙包儿。
那时候住在村子里,孩子很多,大家凑到一起,找个宽胡同儿或者到村里晒粮食的场院去,一群大大小小的男孩儿女孩儿们,就开始了丢沙包儿的游戏。游戏之前,要先进行分组。分组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手心手背。
手心手背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组方式,小朋友们围在一圈,伸出一只手,口中齐声喊着:“手心手背”或者“单面我倒霉”,一起举起手一起放下,或手心朝上,或手背朝上。然后出手心的为一组,出手背为一组。为什么要喊 “单面我倒霉”呢?因为这种分组方式就是要找出一个与别人出的不一样的人来做那个倒霉的孩子。所以,当别人都出一样的面,他一个人与众不同时,那么可不就是他一个人倒霉了嘛。
在这个游戏里,需要挑出两个与众不同的,这两个就是最开始投沙包儿的人。然后剩下的小家伙们全都一股脑儿地跑到场中间,两个倒霉的孩子一边一个远远站着,一声开始之后,就把手中的沙包儿向着孩子群中丢过去。被沙包儿打中的孩子,被淘汰下来,垂头丧气地成为投手,双眼露出跃跃欲试是光芒,投中的人则兴高采烈地跳入场中,腾挪闪转,躲得不亦乐乎。如果眼疾手快又胆大心细的,抓住飞过来的沙包儿,没有落地的,则多了一命(可以多被打中一次而不需被淘汰)。
丢沙包儿,是一个大人喜闻乐见的游戏,大到十几岁,小到五六岁,绝对是大人省心省力,小孩儿也玩儿的尽兴。小小的沙包儿飞来飞去,小伙伴们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
4,翻花绳儿
翻花绳儿
一般人少的时候,就会和小伙伴儿玩这样的游戏。因为我是家里独生子,小时候经常和姨家的姐姐妹妹一起玩儿这个游戏,男孩子之间倒是很少玩儿这个,我猜大概因为这个游戏的道具就给人感觉更文静些,属于女孩子的游戏。
游戏的道具非常简单:一根两尺多长的毛线就行。我们小时候穿的毛衣,大多都是自己家妈妈织的,所以,毛线很容易找到,没有毛线用粗些的缝被褥的线也可以代替。把绳子两端系在一起,做成一个闭合的圈。然后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先用小指勾挑,然后用大拇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她翻一个降落伞,我翻一个大花篮,也是非常有趣。不过这个游戏随着年龄增大,就很少玩儿了。这个游戏主要锻炼了手眼配合,开发创新思维。
5,放风筝
放风筝儿
东风起的时候,就到了做风筝的时候。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用竹门帘儿,买电视报。于是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就偷偷去从家里的门帘儿上抽出两根竹子条儿,再拿一张大大的电视报,然后把妈妈针线盒里的棉线翻出一大团来。跑到院子里,做风筝。
小时候的风筝很简单,我们这边管它叫屁帘儿,大概就跟早先老人们给孩子们穿的挡住开裆裤的小屁股的衣服很像吧。报纸撕开一半,一角向一边对折,减掉多余部分,裁出一个正方形。两根帘子条儿以正方形四个角为顶点,呈十字交叉,放在报纸中间。用刚刚剪掉的报纸,剪出写小条儿,抹上浆糊(用面粉和水搅匀加热后的自制胶水),把帘子条儿固定在报纸上,形成风筝的骨架。用另外半张报纸,反复对折几次,折成三四厘米宽,然后顺着折痕裁成纸条,用浆糊把它们接起来。然后在风筝的一个角儿上,粘上长长的风筝尾巴,用来平衡风筝。做风筝能不能飞得高,尾巴的长短和绑线的角度很重要。
风筝做好,迫不及待的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平缓的山坡上,慢慢的放飞它。看着风筝越飞越高,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放风筝要特别注意的是安全:要远离高压线,远离树,远离一起影响风筝飞起来的。。。建筑。风筝被缠在树上还是好的,但也不要爬树去够它,大不了再做一个。但碰到高压电线就非常危险了。
6,滚铁环儿
滚铁环儿
这是一个考较平衡能力的游戏,当然,也考较你家里有没有一个工人爸爸。一般农民家里是没法做个铁环儿的。作为一个纯农民的孩子,我小时候就是跑到邻居家里蹭小伙伴的铁环儿推一推。。。因为家是山区,平地甚少,这游戏,我们只能在稍微平缓的胡同里玩儿。
弯着腰,攥紧铁钩子,小胡同里就是我们的游乐场。开始的时候,推不好,铁环儿总会倒在地上。不过失败总是成功之母嘛,慢慢地找规律,铁环儿一次次跌倒,我就让它一次次站起来。。熟练了,就没问题。铁环儿跑得快,我也跑得快。
比赛谁快谁稳是这个游戏的竞技乐趣。几个小朋友一起,商定一个起点和终点,然后一声开始就滚起铁环向前冲,先到的自然得意洋洋,后到的只好垂头丧气。不服输,永远是孩子们在一起玩儿的乐趣。比如赛跑,比如跳远,比如扔石头,比如翻跟头。。总之各种各样的你追我赶,现在我的儿子也是这样。只是,他们的玩具换成了轮滑,自行车,或者也跟我们小时候一样:傻跑。
7,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狼老狼几点了
暑假,天长夜短。吃完饭的大人们在院子里路灯下打扑克,下象棋。我们这些熊孩子们,就凑到一起,玩儿这个热闹的游戏。这是个考验敏捷和速度的游戏,很多很多孩子都喜欢。
大家约定一个起点,一个孩子当狼,背对着一群孩子走在最前面。后面一群孩子跟在狼后面大声喊着:“老狼老狼几点啦~”。老狼回答:“三点啦~” 然后伙伴们又接着问:“老狼老狼几点啦?”直到老狼喊出:“天黑啦”或者“12点”,老狼就迅速的转身捕捉后面的小伙伴儿,我们就飞快的向起点跑去。跑到后面被抓住的只好唉声叹气地去当狼,开始新一轮的游戏。
玩儿这个游戏,乐趣就是要人多。没有什么场地限制,没有什么时间限制,也没有道具。凑几个人就可以玩儿,跟后来流行的‘木头人’从玩儿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8,老鹰捉小鸡
老鹰捉小鸡
说实话,这个游戏只在上小学的时候在学校玩儿过。实在是因为山村里平地太少,这个人数多,活动面积大的的游戏,不那么容易开展。
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特点就是扮演母鸡的同学要反应灵敏,要身高体阔,张开双臂能尽量挡住老鹰的去路。老鹰呢,则需要他速度要快,转身要敏捷迅速,以大范围的迂回和反复折返的行动,破坏到老母鸡和小鸡群之间的队形,对整个小鸡队伍的连续性造成破坏,在迂回中做到佯攻与攻击虚实结合,变化莫测,才能抓住离群的小鸡。
这个游戏,像极了冷兵器时代军队阵法的一字长蛇阵的攻防演练,攻方只有破坏中间的衔接,使它首尾不能相顾,虚虚实实,才能达到瓦解队形,分而食之的目的。
9,迈大步
迈大步儿
这也是一个零成本的游戏。玩法很简单,一般是四个小朋友,两个人一组,一般选个子高腿长的迈步,另一个负责猜丁壳。
在地上画个起点线,就可以开始了。负责猜丁壳的两个小朋友斗智斗勇,当一方胜出,胜利一方负责迈步的小伙伴儿就可以向前大步走了。
具体走多少步呢?剪刀赢时候走两步,布赢的时候可以走5步,石头赢时候走10步。随着两个猜丁壳的小伙伴儿额头冒汗,绞尽脑汁,两个等着迈大步的伙伴儿则忽远忽近,互相嘲笑。
游戏最终以先到达约定的终点一方为胜利。这游戏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游戏,乐趣横生,劳逸结合。
10,拍手歌儿
拍手歌儿
这是一个典型的童谣类型游戏。全国各地都有人玩儿,但是词儿不太一样。
童谣都是从这句开始:“你拍一,我拍一,。。。”。
我小时候的词记得不太清楚了,隐约是:你怕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儿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儿丢手绢儿。中间的词不太清楚了,但唯有最后一句印象深刻:你拍十,我拍十,坚决打倒蒋介石。
我想这大概与我们小时候国家的大环境有关: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很多游戏的童谣和儿歌还是以抗日和内战为主题的,毕竟这些歌谣是我们父母一辈传下来的。
11,拍洋画儿
拍洋画儿
洋画儿是一种非常简陋粗糙的印刷品。(顺便说一句,这个洋画儿的名称,说明是洋人传入中国的,也就是不是咱们国内的东西。那时候凡带洋字的物品名称,都是如此:洋烟儿洋火儿,洋车,洋点心,洋装,洋人,洋枪洋炮,洋学堂)大概在我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候北京还有小摊贩卖。粗糙的纸张上,比邮票大不了多少,印着些飞机大炮火箭坦克,或者民俗或故事人物画儿,比如水浒,西游记人物和故事之类的。一大张上印了很多,2毛钱买一大张,回家拿剪子剪下来,用皮筋扎成一捆,带到学校去。课间和放学的路上,就可以玩儿。
两三个小朋友一起,一般是两个人。俩人找个平地(台阶,公路边,桌子上之类)各出一张或者两张洋画儿,正反扣在一起,俩人面对面,猜丁壳胜出的一方先拍,输的一方后拍。第二局开始,就可以约定是赢的先还是输的先。拍的时候,五指并拢,手心拱起来形成一个碗状,这样可以带动更多空气。用手拍在洋画儿上,两人轮番竞技,直到所有洋画儿都是画片那面朝下,完成这一动作的人,胜出,赢走对方出的洋画儿。然后开始下一局。
这是一个对赌性质的游戏,非常考验技巧和经验,并不是谁的力气大就能够胜出。要在心里评估自己的力量和手掌带来的风给洋画儿带来的影响,在洋画儿交叠不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角度,用多大的力气,如何控制自己手掌带起的风的角度,这些都是在举起手落下去的一两秒钟要思考的事情。
所以那时候的我们玩儿的非常投入:无论寒暑,无论天黑,到处可见小学生爬在地上拍,而且经常是玩儿到手心红肿,精疲力尽了才回家去。
因为这游戏有一点赌博性质,又要花一点零花钱,又容易上瘾,又拍的浑身都是脏兮兮的,所以经常遭到家长的反对。于是,把洋画儿小心藏好不被大人发现很重要。
后来,洋画儿发展成贴画儿(背面有黄纸和不干胶,可以揭开贴在铅笔盒上和书本上),印刷更精美,也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圣斗士,戏说乾隆等精彩的画片儿称为了我们的收藏。记得小时候为了凑齐十二黄金圣斗士的黄金战衣的贴花儿,没少跟同学拍拍拍。。。哈哈。
12,摔方宝
摔方宝
怎么说呢,这是个费钱的游戏,或者说,跟拍洋画儿一样,也是不那么讨大人喜欢的游戏。现在想来,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做方宝的材料大多数时候我们上学时候的书本,撕书这个事儿,大概没有一个家长会支持。二是,拍的过程尘土飞扬,灰头土脸,不卫生,容易吸很多灰尘和细菌。不过我们小时候,那里管那么多卫生不卫生的,不是有两片肠虫清么,哈哈。
言归正传,摔方宝,自然是离不开方宝。方宝是什么呢?就是四角。书本上的纸,撕下来两张,每张纸纵向对折一次,成为长长的长方形,然后两个长方形十字交叉放到一起,呈红十字的样子,然后,依次折角,再折向中间,后折的压住前面折的,最后一角别进去,就成了一个方宝(四角)。
而‘摔’这里好理解,如我画的这个火柴人所示,一手持方宝高高举起,瞄准下面别人的方宝狠狠砸过去,把对方的方宝砸个翻面就算赢了。赢了满满一摞方宝时候的喜悦成就感在儿时那是非常值得追求和津津乐道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五年级时候当真撕了好几本书(历史,自然,地理,语文之类)。以至于我妈发现后,把我狠狠的批评了一次,并且眼看着我把那些方宝一把火烧掉了。那以后,我没有再玩儿过这个游戏。
13,抬花轿
抬花轿
这是一个适合团建的游戏。哈哈。
我是在上学前跟我姨家的姐姐和妹妹玩儿过。上小学的时候,和同班的男生玩过几次抬轿子比赛的游戏。
最低人数:3个人。其中两个人扮演轿夫,一个人坐轿子。
抬轿子的两个人面对面站好,用自己的一只手握住另外一只手的手腕,被握住手腕的手,则抓住对面人的手腕,如此两个人四只手相互握紧,形成一个正方形,就像一个凳子。而自己的两条胳膊,自然就在怀中形成一个圆圈。
抬轿子的两人蹲下来,坐轿子的人把两条腿分别放到两个抬轿子的人的怀抱的圈里,屁股坐在两个人手上,然后抱着两个轿夫的头。两个抬轿子的哼哼哈哈的侧着身子向前走,走到约定的终点,坐轿子的换成轿夫中的一个,如此往复,三个人轮流做轿夫和坐轿子的人。这游戏三个人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竞技性。但如果换成6个人或者9个人,或更多人分组,那就可以比力气,比配合,比速度。
14,踢键儿
踢毽子
这是一个老少皆宜的游戏。现在我们小区里还有很多大爷大妈们在广场上踢来踢去。一个漂亮的毽子在他们的脚下脚上踢的花样百出,飞来飞去,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踢毽子是一个竞技类的游戏,要眼疾脚快,动作灵敏:毽子到,眼睛到,脚到。还得尽量躲开脚踝内侧这个大骨头,不然砸一下还是很疼的。可以比赛踢的数量(毽子不落地),几个人轮流踢,谁踢的次数多谁赢。也可以团队配合,几个人围城一个圈,你踢两下踢给我,我踢两下传出去,且看那些高手甚至可以做到头顶,肩膀,胸口,膝盖,脚跟,全身都能接毽子,各种姿势都能摆出来,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围观者看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说起毽子,不得不说一点遗憾的事儿:据我妈说,在她小的时候把我姥姥家一大吊的铜钱儿都做了鸡毛毽儿给踢没了。当然也不是她自己,还有我两个姨的功劳。那时候都说这铜钱没有用了。若是存到现在,这些铜钱儿里说不定就会有个宝贝。
15,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
这也是一个两人可以玩儿的游戏,玩法就跟我画的图一样。没有成本,简单快捷。两个人,找个地方坐下来,每人捡个木棍儿,在自个儿面前画个田字格,然后开始猜丁壳。,猜丁壳时时候,嘴里喊得不是‘猜丁~壳’而是‘天下太~平’。猜拳赢的人可以在格子里写一笔,如此反复。先写完:天下太平 四个字的,就算赢了。
你说这游戏为什么要写天下太平呢?我想,大概发明这个游戏的前辈们,最初在私塾先生那里学会的字里,可能就有这几个字。谁让‘天下太平’这四个字,是代表了老百姓最实实在在的心愿呢。
又或者,这游戏是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发明的?呵呵,胡乱猜猜,算不得数。
16.跳房子
跳房子
这游戏现在也很少见人玩儿了。我们小时玩儿的很多。无论是在自己家院子里,还是学校的操场上,都有小朋友们画的各种各样的房子。当然,小朋友画的房子可能不太一样,但玩儿法都是一样的。
如果是水泥地,就用粉笔(嗯嗯,这个粉笔的来源嘛,大部分都是老师讲台上的来)或滑石笔在地上画房子。如果是土地,拿个木棍子在地上划出痕迹就行了。然后在每个格子里进行编号,从1开始,,,编到多少就无所谓了,一般都是8或者10或者12之类,编得越长,蹦得越累。每个格子就算是一间房子。最后画一个大格子。
玩儿的时候,每个人要准备一个宝,不能和别人重复,这个宝用来记录每个参与游戏的小朋友的游戏进度。取材很方便,有时候用沙包,有时候用石头,有的时候我们就用的钥匙。原则就是能扔出去,并且最好落地以后不容易滑行。因为要把它扔到格子里,从1号开始到最后一间房。。
开始游戏的时候,第一个人面对着格子开始,把宝扔到1号格子里,然后开始跳过去,跳法如下:
如我画的这样的图,1.2.3就是要求单脚着地(KE4瘸子),双脚轮换跳过去,比如1号格子是左脚,那么2号就是右脚,在每个房子里落地一次,依次跳过去。4.5这样并排的房子,就必须双脚落地,一只脚站在一个格子里,中间不能停,一路跳到最前面最大的格子里,这时候可以双脚落地,然后原地跳起转身,再原路跳回来。然后在2号格子时候单脚独立,弯腰捡起宝,跳回起点,就算完成一次游戏。如果在跳的过程中失误了,比如两只脚同时落在了一个格子里,或者没有跳进该跳的格子,或者踩了别人的房子,那么他也要结束这轮游戏,但他的宝还在本轮投的格子里,不用拿走,下轮从自己失误的地方开始跳。
完成一次游戏的人,可以站在起点处,背过身去,把自己手中的宝,从头顶上抛过去,抛到哪个格子,哪个格子就成为他的家了,他可以在他的房子上画下独特的标记:比如三角,圆形,星星,或者自己的姓,名,等等。这样在后面轮到他跳房子的时候,他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双脚落地休息一下,而别人玩儿的时候,路过他的家,就只能跳过去,不能再踩进来。
占领了一个格子之后,就换人来进行游戏,还是投1号格子。然后他完成游戏,轮到第一个完成的小朋友时,他的格子目标就变成了2,他必须把宝扔到2号格子,然后继续游戏。依次循环。
如果在游戏开始扔宝就没有扔到应该指定的格子里,压线或者出格,都视为本轮游戏失败,就下个人进行了。
游戏结束条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相距很近的几个格子都被占据,没有人能一下跳过去完成游戏,那么游戏就结束了。另一种是,有一个小朋友率先完成了从1号格子到最后那个大格子的全部格子的游戏,这样游戏也就结束了。 最终占领房子最多的小朋友获胜。
参与游戏的人如果太多,一般会采用分拨的方式。分拨,就是手心手背。比如6个人,出现3个人出手心3个出手背时候,直接分拨完成。如果人更多,就在手心手背出现双数结果时候,出一样的人进行猜丁壳。
题外话:ke4瘸子,我们小时候管单腿跳叫的动作叫做ke4,不知道这个ke4字是哪个字,但确实是这个说法。百度了一下,发现一点线索,不知道是否是这样,瘸这个字,在粤语中就读ke4,是客的第四声。【方言集汇:粤语:ke4】,我想大概有可能是这个字古音是有这个发音吧。
前几天因为做这组儿时游戏的图片,还想到一个儿时游戏叫:ke4瘸子编号。大概是分两组人,划定一个区域,一组人在场上跑,一组人在场外给各自起一个编号,如飞机、大炮,或者 红豆,黄豆之类的,却不能让场上的人知道哪个号是代表谁。然后,场上的人选一个编号的人上来抓人,抓人的时候,就需要单脚跳着追别人,而其他人则可以满场跑。如果跑的慢了,被单腿跳的人逼到角落或者不小心被抓到,则被淘汰。ke4瘸子的人体力不支时候或者一不小心双脚落地,则就淘汰,换下一个编号的人来抓人。 这个游戏也很有趣。
17,跳皮筋
跳皮筋儿
这个游戏目前基本没见到孩子们玩儿了,可能因为皮筋儿不好买。哈哈哈。
我们小时候,因为很多农村家里还是自己做衣服,或者给秋裤换个松紧带儿,皮筋儿很好买,女孩儿家里都有一红白相间的大团皮筋,煞是好看。女孩子可见最喜欢的游戏,没有之一。
每到课间休息,就可以看到三五个女孩在操场上跳皮筋,边跳边唱着童谣:小皮球,香蕉梨,马兰花开二十一。。。。 这是跳皮筋儿的一种玩法。
另外一种玩法是4个人参与的游戏,两人一组,分组对战。手心手背分组,猜丁壳决定先后顺序,一组两人分开把皮筋儿的一端套到自己的脚腕或身体其他部分做撑皮筋儿的,另一组人按照规则完成跳皮筋的动作,就要升级,提高难度。按照高度逐渐提高难度:脚踝下,脚腕(双脚),单腕(单脚),小腿(单腿,双腿),膝盖,大腿,屁股,腰,腋下,脖子,头顶,甚至中举(手举过头顶,但手臂屈起来)和大举(手臂伸直,指向天空,手腕撑皮筋儿)。跳皮筋儿过程中,一般不能用手。完成难度越来越高。
当然男孩子也有玩儿的,但一般男生玩儿的比较简单粗糙,受限于身体的柔韧性,当跳绳举到腋窝下时候就非常吃力,至于后面的脖子,大举之类就只能望而却步了。
还有一种适合很多人一起,男女都可玩儿的跳法,就是像跳高一样,两个人撑开皮筋儿,其他人依次跳高,身体可以碰触皮筋儿,只要全身跳过去就算胜利,然后逐渐调整高度,决胜出跳的最高的人。
这个游戏,我大约在小学毕业以后也没有再玩儿,因为,实在觉得男孩子玩儿起来有点娘娘腔儿,毕竟那个柔软的腰肢是我不具备的。
18,折纸飞机
纸飞机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用自己的书本撕下来折过纸飞机。其实折纸飞机只是折纸游戏的一种,我们小时候玩的折纸游戏有很多:帆船,小船,乌篷船,飞机,火箭,小手枪,小裤子,小棉袄,青蛙,纸鹤,心,小风车,降落伞,东南西北,各种折纸方法层出不穷。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用,折了纸飞机总要拿到嘴边,用飞机尖尖对着嘴呵一口气,传说这样可以飞的更久;
给朋友写信时,把信纸叠个相思叶或者心的形状,那时候的少年男女的懵懂与青涩表现的就那么单纯而美好;
用1953年发行的黄色1分纸币叠的纸菠萝,捧出来惟妙惟肖,令人赞不绝口;
用纸叠的小喷壶,在里面放了皂角粉,对着小朋友喷过去,引起对方不停的打喷嚏,想想真是淘气的可笑。
可惜随着年龄增长,很多折纸方法都忘掉了,如今只有给我的孩子折个飞机在楼下飞一会儿了。
19,撞拐
撞拐
这个游戏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是对体力,体形,平衡力的需要比较高,所以不适合体型弱小和年纪小的小朋友玩儿。
这是小学五六年级时,课间男生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一般是人数相当的两组人参与游戏。如我画的这样,对战的两个人抱着自己的膝盖,向对手冲过去,把对手撞出游戏约定的范围或者撞到站立不稳双脚落地,即为消灭一个对手,当对战的两组人种,有一组人全部落败,则游戏结束,有存活的参与者一组胜利。
这个游戏现在也很火,一些娱乐节目也经常有这样的环节。听说现在是个我们国家级的竞技体育项目,叫脚斗士。
和它神似的还有个游戏叫骑马打仗: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两两冲锋对撞。
20,拔老根儿
拔老根儿
所谓老根(梗geng)儿,主要就是指:杨树叶子的叶柄。秋天叶落的时候,这个游戏就称为我们男孩子放学路上的随手可玩儿的游戏。快捷,简单,有趣。大叶子杨树的叶柄,柔韧性极好。我们会选择粗壮但没有干透的新鲜落叶,把叶子去掉,仅用叶柄。一人两手抓住叶柄两端,另一人将自己选择的叶柄套过来,像极了拉钩的样子,然后两手捏住。两个人,四只手,各自向自己怀中发力,叶柄断掉的一方就输了。
那为什么叫老根儿呢?呵呵。。。相信玩儿过的男孩儿都知道这个秘密。因为为了保留一定水分,不让它干透,并且提高它的韧性,我们会把它藏在自己的球鞋鞋垫下面。上学放学上课时候,都用脚踩着它。玩儿的时候,从鞋垫下面把视若珍宝的臭烘烘的老根儿拿出来,一边嘲笑伙伴的臭气熏天,一边又凑过去两人玩儿的不亦乐乎,呵呵,当真是回味无穷呀。
21,编花篮儿
编花篮儿
这又是个女孩儿喜欢玩儿的游戏,我有幸跟我姨家姐妹两个玩儿过。为什么呢?因为它跟抬花轿儿一样,想玩这个游戏,最起码得3个人。而我的姨家,刚好是2个女孩,加上我,嗯3个人。也正是这样的组合,我们三个小时候一起玩儿过很多游戏,比如过家家,跳皮筋儿,编花篮儿,抬轿子。
当然,编花篮是3个人以上就好。编的时候是这样的:每个人面朝前面,后背相对,把自己的右腿从膝盖处弯曲抬起来,搭到后面人的脚腕处,几个脚腕互相搭。然后可以伸出手来搭到前面人的肩膀上,然后以花篮中(大家右脚别在一起的地方)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向前跳跃,使整个花篮旋转起来。跳的过程中,还一起唱歌谣:编,编,编花篮儿,花篮里面有小孩儿,小孩儿的名字叫花篮,花篮蹲下,起来。。。 说道蹲下时候,大家一起蹲下,说道起来,再一起起来,如此反复。
这个游戏是4个人玩儿最好,花篮紧致,不容易在旋转中散开,编起来的腿也相对宽松,不很吃力。但是蹲下起来的过程,非常挑战团队合作和个人力量。腿不够劲儿,或者身高差异太大,或者配合不协调,都可能导致失败,大家摔个屁股墩儿。。
22,憋茅坑儿
憋茅坑儿
这是一个双人游戏。两人相对而坐,在地上用木棍儿画个棋盘,棋盘类似于“区”字,开口处画一圆圈,意为“茅坑”,就像我图上画的这样。游戏双方各找两个棋子,放到自己面前左右两个交叉点上。棋子的选择比较随意,比如石头,木棍,象棋子儿,等等随便什么都可以,只要俩人互相能分得清。然后猜丁壳,赢的一方先走。每个人每轮只能走一步(移动一个棋子,走到一个空着的棋盘交叉点),但是先手一方不能第一步就走靠近“茅坑”这边的这个棋子,避免一步就把对方憋到“茅坑”里。甲方的一个棋子移动后,另一方的必须把自己手边旁边有空位的棋子向空位挪动。如此反复,双方轮流走,直到一方疏忽,被对方占据中位和右下角位置,导致自己无路可走,跳进‘茅坑’里,输掉。
23,抽汉奸
抽汉奸
抽汉奸,其实就是抽陀螺。抽汉奸这个名字,估计是抗战以后才有的名字,也许很多地方还不是叫这个。陀螺,是把一个圆柱形木头,前段一部分修成锥形。这个过去很多家里的老人都有点儿木工手艺,可以做出来。如果没有木工,那也没关系,毕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很多80后的少年都是非常有时间和有耐心用刀子用铁锉来完成这部分工作的。然后,在锥形的尖端部分,嵌进一个钢珠儿。这样做,可以降低摩擦,更可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毕竟那个尖头是最容易磨的地方。
陀螺做好了,还要配个鞭子。一个木杆儿,配上一截牛皮鞭子,就是个标准的抽汉奸的鞭子。皮鞭长长软软的,又亮又有韧性。鞭子能抖出啪啪的声音,那才是好鞭子。
带上鞭子,带上陀螺,找个平整而开阔地,这个游戏才能挥舞的起来。啪啪响起的抽陀螺的声音和陀螺飞快旋转跳跃的样子,总是可以引来很多大人小孩儿的围观。
但这个游戏,说实话,不那么普及。究其原因,陀螺和鞭子的制作和保养都比较麻烦,一般都是家里老人或者哥哥们留下来的。那时小朋友才有机会摸上两把,抽上几下。我记得我小时候,村里就只有那么几个大哥哥有陀螺,拿出来玩儿的时候,我们都呼啦啦围过去,央求着能让我们抽几下子过过瘾。真说玩儿,我是没玩儿过几次的。
至于抽陀螺,为什么又叫抽汉奸,我大胆的猜想一下:对倭战争时,百姓痛恨汉奸出卖相邻,助纣为虐,为祸乡里的行为,可又敢怒不敢言,只好把满腔的怒火和对汉奸的憎恨借喻在小小的陀螺上,每次抡起鞭子抽下去,心里面却狠狠的骂上一句:打死你这狗汉奸!于是越抽越气,越抽越狠,恨不得那陀螺真的变成汉奸,让他狠狠的抽上一通。
24,捉迷藏
捉迷藏
捉迷藏是个喜闻乐见的游戏,无论人多人少,只要有几个孩子,就可以玩儿。在院子里家里可以藏,在胡同里可以藏,在场院里可以钻到玉米杆儿垛子里藏起来,在山上玩儿时候可以藏到树上或者藏到石头缝里,小时候还和小伙伴儿玩的时候,藏到防空洞里。甚至,不少人都有过和朋友玩儿捉迷藏,结果睡着的经理。实在是,孩子越多,这个游戏越好玩。
这个游戏,通常是在夏天吃完晚饭,天刚刚擦黑儿,处于近看能看见,远处看不清的朦胧阶段。玩捉迷藏的小朋友们凑到一起,单面我倒霉,然后选出一个找的人,蒙住双眼大声的数数,从1数到10。其他的小朋友就四下散去,找到自己认为隐蔽的地方藏起来。然后数到10 的倒霉孩子开始到处翻找小伙伴儿,被找到的人垂头丧气的懊悔自己没藏好,然后加入找人的队伍,找人的队伍逐渐扩大,被找的小朋友提心吊胆,屏住呼吸,一动不动。然后就开始有小朋友制定规则:不许进屋,不许上树,不许等等。。。然后又有人在被找到前小心翼翼,被找到后却出卖伙伴位置的,被同伴鄙视为叛徒,怒斥说下次不带你玩儿等等。其实到了第二天,街坊邻居的小伙伴还是在一起,嬉笑打闹,玩的天昏地暗。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儿时的游戏,其实还有很多,但一来记忆不那么清晰了,二来,有的游戏没有这么大的代表性,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会回忆起自己幼年时邻居的伙伴儿,儿时的同学,那些一起玩儿一起闹的时光,那些尘封的记忆仿佛幻灯一样在脑海里一个个浮出,内心涌起开心和幸福,怀念童年无忧无虑的日子。
看看现在自己身边的儿女,九岁的儿子抱着平板在玩儿《我的世界》,5岁的女儿拿着彩泥捏花朵。我突然想起我小时候和泥做坦克的时光。
虽然他们的玩具和方式跟我们小时候不一样,虽然他们有更富裕的生活更丰富多样的玩具,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觉得我小时候比他们现在玩儿的更快乐。
文章最后,欢迎大家也聊聊小时候童年的游戏,并祝所有小朋友,大朋友,以及所有童心未泯的老朋友们,儿童节快乐!
本文的图片和文字都是个人原创,如果感兴趣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码字画图不易,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并点个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