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会做出如此特殊的处理,也表明了光荣很头疼让谁来做吴国君主的问题,最后还是沿用六代的“孙坚>孙策>孙权”公式,让孙坚当了君主。与之类似的是,这些剧本里司马家选取的君主也是司马懿,而非西晋的实际开创者们。此外,从PS2版的三国志8开始出现了英雄集结这个乱斗剧本,并且成为后来每一代的标配,时不时还会出现英雄乱舞、信长转生、英雄十三杰这些变异版的乱斗剧本,而这些剧本当中只要孙家作为整体出场,君主必然是孙坚。只是系列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剧本的片头介绍里对其他势力只介绍君主一人,而轮到孙家时就会变成父子三人一同介绍,只有九代是个例外(九代介绍的大都是名臣,吴国选取的是周瑜和陆逊)。然而等到1998年的三国志6威力加强版里,战术模式的吴国剧本却叫做“孙策篇”,更为诡异的是虽然剧本挂着孙策的名字,但用他打完第一关人就没了,后面几关的主角都换成了孙权。与之相似的是“司马懿篇”,也是从寿春攻围战开始就换

在真三国无双系列中,东吴的君主经过从孙坚到孙权的演变,孙坚在2-5代确实获得过君主的待遇,但剧情上强调孙坚君主身份的只有3代,实际地位并不及曹操和刘备。并且随着转正武将的变多,孙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的无双已经很少强调孙坚是早期君主这回事。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1)

真三国无双中的孙坚

实际上光荣在对待用谁来代表吴国这件事上一直很头疼,长期都是用的特殊化处理,孙坚、孙策、孙权都有成为势力代表的时候。而提到真三系列就不得不提三国志系列,作为光荣的发家游戏,三国志系列的很多设定都影响到了后来的真三系列,最典型的就要数蓝绿红的三原色设计,孙家君主的处理上也受了三国志系列的影响。

三国志系列最早让孙坚成为吴国势力代表人物应该是1997年发售的三国志4威力加强版,这一作里增加了假想剧本“大地荒芜,三雄并立”(大陆荒廃し、三雄、ここに立つ),整张地图上只有曹操、刘备、孙坚三个单城势力,其余都是空城。之所以会把孙坚设定成君主大概是因为该剧本的起始年份是190年5月,这是三国志系列最早出现假想剧本,当时还没有无视年龄的设定,而且前几代都没有黄巾剧本,所以这差不多是游戏里登场武将最齐的时候了。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2)

然而等到1998年的三国志6威力加强版里,战术模式的吴国剧本却叫做“孙策篇”,更为诡异的是虽然剧本挂着孙策的名字,但用他打完第一关人就没了,后面几关的主角都换成了孙权。与之相似的是“司马懿篇”,也是从寿春攻围战开始就换了主角。这大约说明当时无论孙策还是司马懿,用来充当看板都不过是因为他们是最初关卡的主角,光荣对孙家和司马家选取君主的逻辑大约是孙坚>孙策>孙权,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如果同时在世,以优先级靠前者为君主。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3)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4)

大概是觉得主角第一关就去世的设定比较有槽点,到了2002年的三国志8威力加强版里,魏和蜀的短剧本还是以曹操和刘备作为主角,吴国的主角却变成了“孙家”,并不是三父子中任意一人。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5)

随后的三国志9威力加强版里,制作者干脆把魏蜀吴的称呼都换成了“X家”,魏国是曹家,蜀国是刘家,吴国是孙家,这样也不会显得在给孙权搞特殊化。然而这个剧本其实从头到尾都和孙坚孙策没关系,但让他俩登上了剧本封面,这也是所有剧本中独一无二的设计。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6)

此外,从PS2版的三国志8开始出现了英雄集结这个乱斗剧本,并且成为后来每一代的标配,时不时还会出现英雄乱舞、信长转生、英雄十三杰这些变异版的乱斗剧本,而这些剧本当中只要孙家作为整体出场,君主必然是孙坚。只是系列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剧本的片头介绍里对其他势力只介绍君主一人,而轮到孙家时就会变成父子三人一同介绍,只有九代是个例外(九代介绍的大都是名臣,吴国选取的是周瑜和陆逊)。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7)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8)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9)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10)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11)

会做出如此特殊的处理,也表明了光荣很头疼让谁来做吴国君主的问题,最后还是沿用六代的“孙坚>孙策>孙权”公式,让孙坚当了君主。与之类似的是,这些剧本里司马家选取的君主也是司马懿,而非西晋的实际开创者们。

不过这种情况在最新的14代里出现了一些例外,比方说姓氏霸乱剧本里,孙家的君主是孙策,而银英的联动剧本里永远之梦境里,孙吴分成了两个势力,孙坚带领孙家,孙权带领吴国。这大概说明了,在光荣的心中孙家父子三人都有成为孙家君主的资格。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12)

而虽然英雄集结里孙家君主是孙坚,但孙坚在游戏中的待遇一直是三人里最差的,11代设计出了3D模型、壮年头像和战法暴击图,孙策用的是专属模型和暴击图,孙权没有专属暴击图,孙坚两个都没有,孙权孙策都有壮年头像而孙坚没有。13代里孙坚孙策都是大众脸模型,只有孙权是专属模型,直到14代威力加强版终于把孙策变回了专属模型,而孙坚还是大众脸。12代出现专属战法设计后,孙权拥有全军防护这样的顶级专属战法,而孙坚孙策用的都是通用战法,14代里孙权拥有专属个性,而孙坚孙策只有通用个性。

此外,在历代三国志游戏的封面当中,孙权和曹操、刘备都是刷屏次数最多的人物之一,而孙坚疑似只在早期封面里出现过(画得比较抽象认不出来),孙策更是出现次数几乎为零。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13)

大致上来说,孙坚因为死得早,主要负责在假想剧本中代表吴国,实际待遇是三人中最差的,孙权待遇最高,各方面基本可以对标曹操刘备,孙策则介于二者之间。但正是因为吴国的设计太过特别,三父子必须组合起来才能有曹操刘备的全套待遇,因而吴国待遇最好的反而是周瑜,各方面都是对标诸葛亮司马懿给的,实用性也是吴国武将里最强的。

另外,在真三国无双和三国志原班人马制作的三国志战记系列中(吕玲绮最早就出现在这游戏里),吴国的君主则又变成了孙策。只不过这游戏的孙策各种换着花样领便当,必须至少二周目才能有机会存活,然后还出现了孙策把国家交给孙权治理,自己和周瑜一起远征罗马帝国的神奇剧情(曹操的假想剧情里还有郭嘉自爆烧周瑜)。

说回无双这边,最早的格斗版三国无双里其实一个孙家人都没有,初代真三国无双转正了孙坚孙权孙尚香,但片头动画里最出风头的是周瑜,选人界面里吴国排第一的也是周瑜。初代真三里并没有特别突出君主的特殊地位,势力中所有人的关卡数量都是五关,每一战也是固定的。吴势力的五场战役分别是黄巾之乱、虎牢关之战、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夷陵之战,前两场由孙坚带队(总大将分别是何进袁绍),后三场的总大将则是孙权。

这一代曹操和刘备的使用条件分别是通关魏势力和蜀势力的所有武将,而孙坚和孙权的出现条件都是通关吴势力的所有武将,也就是这一代应该是把孙坚和孙权都算作是吴国的君主。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代的五丈原之战,魏军和蜀军的总大将分别是曹操和刘备,这一设定后来反复在系列出现。

关于这一点,系列制作人铃木亮浩去年接受采访时提到是因为当时武将数量不多(主要是后期武将少),为了不至于让后面的关卡拿不出人撑场子,所以才会强行给武将们增加寿命。在6代大量增加后期武将之前,出场武将最多的4代在五丈原之战这个时间点,魏国存活的无双武将只有司马懿一人,搞出这种设计也是无可奈何。个人认为这也是无双系列至今不肯出灭吴之战的重要原因,毕竟吴国当时一个无双武将都没有了。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14)

真正出现变化的是真三国无双2,这一代转正了孙策,同时魏蜀吴每个武将故事模式都是七关,而曹操、刘备、孙坚三人则是十关,每个武将的关卡分配基本是按照个人事迹来的,例如孙权的第一关是赤壁之战而不像一代一样是黄巾之乱。但很显然,这一代的故事模式实在太长了,没有一个武将能够分得满,所以绝大部分武将都会和一代一样提前出场并延后退场,有的武将还会虚构一些讨伐山贼讨伐海贼解救村落的关卡,吴国打南蛮的传统也是从这一代开始的。

而且系列在四代之前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设定是一些过场事件里的武将是可以替换的,玩家操控的人是谁,事件里出现的就是谁,比方说玩家在自由模式里可以用司马懿挑衅司马懿,用关羽偷袭关羽。二代甚至连过场之外的台词都是可以替换的,还可以替换总大将人物,例如孙坚的故事模式里赤壁之战的总大将是他自己,原本该由孙权说的台词也会变成孙坚来说。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15)

这种设定为关卡中的武将替换起到了十分便利的作用,原本二代就没有多少事件和台词,还可以直接替换,那孙坚当总大将和孙权当总大将压根没多少区别。实际上孙坚在二代只出现在黄巾之乱、虎牢关之战、刘表奇袭战这三关,而且如果选择孙坚以外的武将去打刘表奇袭战的话,还会触发孙坚战死的事件,总大将会变成孙策(选孙坚就不会触发)。只有玩家选择孙坚去玩时,吴国中后期关卡的总大将才会变成孙坚,这一点曹操和刘备也是一样的,只要玩家不选他们,那么五丈原之战的总大将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

但2代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设计,就是玩家在通关君主之后,再去故事模式里选择该势力的武将时,后期关卡的总大将人选会被替换。比如打通了孙坚传再去玩甘宁传,那后面什么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的总大将通通都是孙坚,但如果玩的是自由模式,这些关卡的总大将又会变回孙权。

而这个设计又不止是针对曹操刘备孙坚,实际上如果玩家在孙坚传之前先打通了孙策传,那么吴国后期关卡的总大将会变成孙策,直到玩家打通孙坚传之后才会对孙策进行覆盖,也就是君主优先级又是按照孙坚>孙策>孙权。

3代终于改掉了2代这种脱掉裤子放屁的传记形式,而是选择了更加合适的国传。毕竟每个势力的关卡总数也就十二三个,一个人选七关,那就等于同一势力任意两个人之间的关卡都是大量重复的,而且还会造成一些剧情bug。比方说马超在2代的第一二关是长坂之战和赤壁之战,第三关又跑回凉州军去打潼关之战,还有前面提到的刘表奇袭战触发事件后孙策会成为总大将,然而孙策本人的传记里却没有这一关,因为开场事件里孙坚说这是孙策的第一场仗,而孙策传的第一关却是虎牢关之战,和台词压根对不上。

3代的进行模式是选择一个势力之后,可以在每一关开始前随时替换自己所选角色,而且会随着章节进行不断解锁新的角色。因为这一代的出场角色只增不减,所以曹操刘备孙坚都成了常驻主帅,五丈原之战的默认总大将就是曹操和刘备,换皮换得比2代还彻底。拜这套机制所赐,吴国君主毫无疑问就是孙坚了。

另外,在游戏通关一遍后,因为势力里的所有武将都变得可选,为了防止在故事模式里出现“自己打自己”的情况,那些从敌人变成朋友的武将也会受到替换,例如魏传虎牢关之战的张辽会变成董旻,蜀传成都之战变成超斗气大众脸庞德来单挑玩家(原本是马超),吴传夏口之战的甘宁直接消失不见(凌操捡回条命)。这种替换还算好的,更夸张的是通关一遍后再去玩故事模式会发现除了某些固定人物之外,每一关出现的无双武将都是随机的,黄巾之乱刘备带的不一定是关羽张飞,有可能是黄忠姜维(自由模式会恢复正常)。

既然连出场人物都可以随便替换了,在剧情上搞点什么移花接木也是小事情了。于是你就会发现吴传第三章虽然标题叫作小霸王,剧情动画也是孙策周瑜准备一同夺下江东,但剧情介绍里孙策是协助孙坚平定江东,而且开战后我方总大将依然是孙坚。还有在合肥之战里因为总大将成了孙坚,于是孙权飞跃小师桥变成了孙坚飞跃小师桥,让人不得不感叹孙坚真是好爸爸,连丢人的事也帮儿子干了。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16)

不过这一代吴国有个很特殊的设计是当吴国成为最终boss时,最后一关建业之战的孙家成员只要不是总大将就会无限复活,玩家必须按照孙坚→孙策→孙权→孙尚香的顺序依次击破,这四个人会依次继承总大将身份,如此才能过关。大概在光荣的理念当中,孙吴并不像曹魏和蜀汉一样有唯一的代表人物,孙吴的代表人物就是孙家成员这个整体。

3代这套搞法基本上是把前几代因为剧情设计原因搞的换皮模式发挥到了极致,除了剧情大体轮廓还是我们熟悉的三国,角色事迹完全可以互相张冠李戴,更像是在一个平行时空下把三国武将聚集在一起用排列组合的方式搞出的一场联欢,而孙坚的君主身份就是这场联合的产物,作为君主的孙坚其实是一个人集合了父子三人的事迹。

铃木说这种搞法是因为当年武将太少,但我认为这反而是因为无双系列的角色从一开始就太多,使得设计者只能通过找最大公约数的方式来设计关卡,并淡化剧情成分,而武将延命、通用事件、山贼关卡、角色互换都是这种设计的副产物。如果无双系列最初只有十来个角色,是绝不至于搞出这套东西来的。

这种做法在4代终于被停止,因为这一代的关卡数量多达34个,而且个人故事的关卡数量得到缩减,因而每个人终于有了相对独立的个人剧情(虽然多数都很敷衍就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铃木亮浩当时没有参与4代的开发,他后来去做初代无双大蛇时还是保留着制作组的旧思想,许多过场事件的出场人物都会根据玩家的使用角色发生改变,例如吴传大阪城之战的最后有一段孙坚牺牲自己掩护孙策等人逃跑的剧情,这里和孙策一起逃跑的人会随玩家的选择而改变,孙坚甚至可以掩护远吕智逃跑。但后来的无双大蛇Z就把这些设定给改了,孙坚的掩护对象只能是孙策和森兰丸。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17)

孙坚掩护浓姬

4代虽然取消了事件和出场关卡身份互换,但还是在许多设定上延续了用孙坚来代表吴国的做法。比方说这一代绝大多数武将的故事模式关卡数量是五个,他势力是四个,关羽夏侯惇典韦孙策是六个,而曹操刘备孙坚左慈是八个,曹刘孙的故事模式里后期关卡的总大将依然是自己。当然,这一代就算打通他们的故事也不会替换总大将了。另外,在猛将传的道术书争夺战里,太上老君制造来考验争夺者的幻影武将分别是曹操、刘备、孙坚、吕布,就算孙策孙权这时候还是几岁大的小屁孩,但跑来争夺道术书的庞统按年龄也是小屁孩......

4代虽然继续给了孙坚君主待遇,但这只是延续了系列一直以来的传统,并没有什么特别必要。倒不如说因为真三系列开始注重起了剧情表现,使得孙坚身上的这一设计变得越发尴尬,只是4代还不太明显,这一趋势越往后越显露。

5代是半成品,关卡被删了一堆,导致许多武将都凑不出故事模式来了,于是这代一半多的武将都没有故事模式,不过这样一来反而消除了一些在故事方面同质化的问题,变相提升了剧情质量。这一代孙坚依然在明面上保留了君主待遇,虽然所有武将的关卡都是六个,但曹操、刘备、孙坚三人的使用条件都是本势力通关三个无双武将。不过这也是必然的,因为这一代的孙策和孙权压根没有无双模式......

不过这一代发生了一个不起眼的变化,那就是吕布传的最终关卡虎牢关之战里,和张角董卓袁绍等人结盟对抗吕布的不是曹操刘备孙坚,而是曹操刘备孙权。此外,他们三人还在战前的剧情动画里摆出了武器并举的造型,而这一造型后来被6代的结局动画复刻,成为系列经典画面。同时,曹操刘备和3代一样在共通路线里一直活到了五丈原,而孙坚却只在自己的剧情里当着吴国君主,后期关卡选择其他任意角色时吴国君主都会变成孙权。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18)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19)

这似乎意识着制作人开始有意打破从前用孙坚来代表吴国的做法,想要慢慢把吴国的主角替换为孙权。而次年发售的无双大蛇 魔王再临中,虽然吴国的主帅依然是孙坚,但在战国三英杰对战三国三君主的大阪城之战和樊城之战中,三国方面出场的君主都是曹操刘备孙权。

等到6代时制作组终于决定还原三国本来的故事,这一代终于看不到曹操刘备在五丈原对决的场面了,孙权的戏份也完全盖过了孙坚和孙策,整个吴国的主线都是在描绘孙家的羁绊和孙权个人的成长,结局台词里也认可了孙权吴国建立者的地位。在比6代晚一年发售的真三国无双NEXT中,孙坚只出现在魏蜀的剧情当中,吴国剧情的开场动画就是孙坚之死......

虽然从6代开始孙权基本顶替了孙坚,不过在某些地方还是可以发现系列的一些遗留特色,比如6代编年史模式的三国无双战里,担当吴军主帅的还是孙坚,7代的dlc关卡真三国无双战也是如此。不过这有可能是设计者故意为之,因为这两关里晋军主帅也依然是司马懿,也就是孙坚在吴国的待遇等同于晋国的司马懿。此外在五丈原大激战和合肥大激战等四方势力都出现的dlc关卡里,四个势力的君主都是在特定几个武将当中随机决定的,孙家父子和司马家父子都是候选人。

司马家也和孙家面临着类似的问题,6代晋势力的主角是司马昭,而7代在if路线中统一天下的是司马师,但一些架空关卡里当老大的又是司马懿。实际上司马懿和孙坚一样,直到去世都还是前朝的臣子,还没有开始建国的动作,真正的奠基者又英年早逝,两个儿子都有资格当君主,但偏偏是关系最远的老父亲经常在乱斗关卡里当君主,这个问题怎么想都很头疼。

顺便说下三个人里经常被忽略的孙策,除了偶尔在部分DLC关卡里当吴国君主,孙策上一次成为共通路线的吴国君主还是14年前的无双大蛇初代。至于非共通路线,5代孙策几乎每次都要在许昌攻略战的剧情动画里领一次便当,唯独在周瑜的剧情中活了下来,最后的结局是孙策把国家交给孙权治理,又带着周瑜一起私奔了(为什么我要说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孙策再次成为君主。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20)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21)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22)

总的来说,孙坚在真三国无双系列中一度成为吴国君主——一方面是由于孙吴建国的故事本身颇为曲折,无法单独用某一位主角来讲清,另一方面则是系列早期经常使用各种移花接木的手段更换武将,令孙坚无缝替换掉了两个儿子的剧情

实际上正是因为种种问题所在,导致很少有以孙家为主视角的文艺作品出现,连三国演义中也把吴国当成背景板。光荣公司在三国志以及真三国无双等系列中给予吴国和魏蜀相当的内容体量已是颇为难得之事,至于在君主问题上举棋不定也是这一问题难以处理的体现。至少在如今的真三国无双游戏里,吴国君主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孙坚到孙权的转移。

孙权孙策孙坚三国志战略版:光荣的难题孙坚(2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