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你怎么玩不害怕宝宝打你(闲聊小孩你过来)

你怎么玩不害怕宝宝打你(闲聊小孩你过来)我记忆中从来没有过挨打的经历,不知道是因为我自己乖巧,还是因为父母性格温和,以为孩子不该打,尤其是女孩子更不该打。反正没挨过打就是了。当然是虚惊一场,她很快就弄明白,我在跟她开玩笑,原来这叫“不打小孩日”,从小到大也没有挨打过,反倒是不打小孩日,倒要来个铁匠做官——打?女儿小时候几乎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一旦我连名带姓三个字喊她的时候,多半是她犯了错,要批评她的时候,那厢神经立马紧张起来。她一脸蒙圈的样子,瞪大眼睛回我说不知道。于是,我告诉她,今天叫“国际打小孩日”,你过来,你妈今天要打你一顿!拿你来练练手。她吓得抱头鼠窜,嘴里大喊“救命啊!怎么还有这样的日子?是谁想出来的这个馊主意?……”

你怎么玩不害怕宝宝打你(闲聊小孩你过来)(1)

你怎么玩不害怕宝宝打你(闲聊小孩你过来)(2)

不记得是几年前了,六年前?还是八年前?越活越糊涂,时间越来越记不清了。

但是,一定是今天,4月30日,这个日子记得很清。因为就在那年的这一天,我第一次看到了这个日子,叫做“国际不打小孩日”

看到这个日子的时候,女儿正在我眼前晃悠。自从她上高中开始住校,她在我眼前晃的日子越来越稀,所以,那样的日子,便也记得越加清晰。

我一本正经地喊她大名,让她过来,问她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

女儿小时候几乎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一旦我连名带姓三个字喊她的时候,多半是她犯了错,要批评她的时候,那厢神经立马紧张起来。

她一脸蒙圈的样子,瞪大眼睛回我说不知道。于是,我告诉她,今天叫“国际打小孩日”,你过来,你妈今天要打你一顿!拿你来练练手。

她吓得抱头鼠窜,嘴里大喊“救命啊!怎么还有这样的日子?是谁想出来的这个馊主意?……”

当然是虚惊一场,她很快就弄明白,我在跟她开玩笑,原来这叫“不打小孩日”,从小到大也没有挨打过,反倒是不打小孩日,倒要来个铁匠做官——打?

我记忆中从来没有过挨打的经历,不知道是因为我自己乖巧,还是因为父母性格温和,以为孩子不该打,尤其是女孩子更不该打。反正没挨过打就是了。

女儿懂事后,我也从来没有打过她,她也没有挨打的记忆。倒是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大概八九个月的时候吧,反正一周岁不到,某一天晚上精力实在太好,死活不睡觉,当时我那个困啊,眼皮用牙签都撑不开,忍无可忍,啪啪啪三下打下去,我手心打红了,她却定定地看着我,不哭也不闹,我被她看呆了。

她长大后,我曾经跟她说过了这事。她说你居然打我?哎,当我没说,能把这段给抹掉不?就假装从来没有打过好啦,就那么一次,还是趁着深更半夜,夜深人静后,月黑风高时。

可见,我当时打得多么心虚!

你怎么玩不害怕宝宝打你(闲聊小孩你过来)(3)

某一天,学生跟我聊天,说起父母打孩子的事,我说我从来没有挨打过,也没有打过孩子,然后他们个个脸上都露出了羡慕又神往的表情,他们说没有想到说天下还有不打小孩的爸妈,好像是不多,多数家长都说孩子要打。

有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小孩遭受肢体虐待的比率达到67%,用“肢体虐待”这个词,应该是程度比较重的吧,也就是说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两个孩子遭受过肢体虐待,如果说程度轻一点的挨打,可能就更多。这是在城市,在农村,这个比例还要高。

我小时候,就常见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挨他们的父母揍的。

印象深刻的是村子里有个男孩,比我略大上几岁,每次他爸一打他,他就往外跑,一跑就跑好几节田埂。那辰光多半是午饭或者晚饭时节,我坐在家里吃饭,一眼就可以看到前面田野里上演的戏码。

曾经有一年六月,正是插秧的季节,秧田间的田埂狭窄又滑溜,他在前面跑,他爸拿着竹竿子在后面追,竹竿子嗖嗖嗖地穿行在刚刚插下去的稻田里,激起无数泥浆水……

当爹的到底追不上十五六岁的儿,眼看着儿子离他越来越远,当爹的终于绝了望,一屁股坐在泥浆水里,伤心地嚎啕……

那个孩子果然不怎么成器,后来不知道是因为打架还是什么,坐了几年牢,等他出来,他爹也不在人世。当时坐牢的地点是在南京,据说出狱后他直接叫了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家,要好几百块,而那时候乡人的月收入也就几十块吧。他一把出租车乘回家,让他哥给他付钱,他哥鼻子一捏,无话可说,只好乖乖地帮他付了。

不过,改造了几年后,据说还真的变好了。令我想起小时候我奶奶常说的一句话“蜡烛,不点不亮”,直白点说,有的人就是要遭点罪,才知道好。

你怎么玩不害怕宝宝打你(闲聊小孩你过来)(4)

不过,打孩子并不是中国父母的专利,一向讲究平等的美国父母也是打孩子的。这不,这所谓的“国际不打小孩日”,就是美国人在1998年发起的,时至今日,已经到了第25个“国际不打小孩日”

原来有位同事,对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有段时间,他习惯性拿把戒尺,每每学生做过了的题目,下次同题再做又错的,他就把他们喊到办公室戒尺伺候。学生走后,他又叹气,自己跟自己生气。我跟他说,何必呢,又不是你家的孩子,万一人家家长找来,或者打出啥毛病来,咋整?

过后想想也是,这个年头,这样做不值得。要好的孩子,或者明理的家长,知道你是为他们好,如果碰上不讲理的,错把你一片好心当成驴肝肺,到时候跳进黄河都讲不清了。

前些天上课,有位学生在课堂上讲话,一再警告无果后,我就像女儿小时候在我困顿至极她却不肯睡觉一样,把手中正在擦着的粉笔擦扔了过去。粉笔擦在墙上弹了一下之后落在了地上,下课后,课代表到班主任那儿重新领了一个粉笔擦来。

想想,何必呢?又不是我家娃,不想学就算了,这个年头,凡事不必强求,老师教不了的东西,生活总能教会你,就这样吧。

“国际不打小孩日”,我的妞离我上万里,我想打也打不上。好好的这么一个“节日”,就这么过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