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宝宝脸上有红疹是不是胎毒(新生宝宝头上的痂皮)

宝宝脸上有红疹是不是胎毒(新生宝宝头上的痂皮)“妈妈这个不好抠的,抠破了感染就麻烦了。”新妈妈看着颇为担忧,小心地问,以吃奶为由抱回宝宝。宝宝显然不是很饿,心不在焉吸了两口,很快就把奶头吐了出来。新妈妈仍然不知怎么搭话,索性沉默不语。老人家伸出小拇指,上面有长长尖尖的指甲,开始抠宝宝头上的痂皮!痂皮紧紧地黏在头皮上,抠下来一点儿,露出底下发红的头皮,还会带着抠下一些头发来。“我小小心的哩,这儿是天窗,碰不得的。”老人家闻一闻宝宝的脑袋,作出一个嫌弃的表情,“嗯~臭死了,臭宝宝。咱还是给宝宝洗个澡,洗个头吧?我给他洗,保证洗得干干净净。”新妈妈不知如何回答……领教过一次老人家给宝宝洗澡的过程,这会儿说什么也不肯了。总是想办法打圆场,又不希望让老人不高兴,可是能用的理由基本上都用完了。老人家颇有些不快。“好臭的哩!这是妈妈体内带来的胎毒,有晦气的,要赶紧洗掉,要不找个人来剃头,把这些脏东西拿刀子刮掉,你又不肯。是不是吃你的奶不好,有的奶有

宝宝洗澡误区(十三):新生宝宝头上臭哄哄的厚痂和脸上、身上的疹子,真的是妈妈体内带出来的胎毒吗?囟门能碰吗?

原创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

宝宝脸上有红疹是不是胎毒(新生宝宝头上的痂皮)(1)

(跟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经的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复旦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后,二胎妈妈一起育儿!——这是同一个人……)

宝宝刚出生不久,经常洗澡,身上的胎脂渐渐去除了,脸上却逐渐长出细小的疹子,看上去略微有些油腻,有些顶部还有细小的白头,很像年轻人脸上的“青春痘”。头顶上本来就有些灰黄色痂皮,本以为会像身上脱皮一样慢慢自己脱落,这会儿竟然越来越厚,头上稀稀拉拉的几根头发,杵在这厚厚的痂皮上,看上去挺脏,拿鼻子一闻,也有些难闻的气味。这会儿正是盛夏,宝宝吃吃奶,稍微活动下,经常满头大汗,头上的气味更是明显了。

老人家闻一闻宝宝的脑袋,作出一个嫌弃的表情,“嗯~臭死了,臭宝宝。咱还是给宝宝洗个澡,洗个头吧?我给他洗,保证洗得干干净净。”

新妈妈不知如何回答……领教过一次老人家给宝宝洗澡的过程,这会儿说什么也不肯了。总是想办法打圆场,又不希望让老人不高兴,可是能用的理由基本上都用完了。

老人家颇有些不快。“好臭的哩!这是妈妈体内带来的胎毒,有晦气的,要赶紧洗掉,要不找个人来剃头,把这些脏东西拿刀子刮掉,你又不肯。是不是吃你的奶不好,有的奶有毒哩,刚生几天怎么长这么些疹子,头上的痂壳越来越厚?”

新妈妈仍然不知怎么搭话,索性沉默不语。老人家伸出小拇指,上面有长长尖尖的指甲,开始抠宝宝头上的痂皮!痂皮紧紧地黏在头皮上,抠下来一点儿,露出底下发红的头皮,还会带着抠下一些头发来。“我小小心的哩,这儿是天窗,碰不得的。”

“妈妈这个不好抠的,抠破了感染就麻烦了。”新妈妈看着颇为担忧,小心地问,以吃奶为由抱回宝宝。宝宝显然不是很饿,心不在焉吸了两口,很快就把奶头吐了出来。

“怎么会哩,我最讲干净了,手都干干净净的,有什么要紧。”老人家嘴上仍挺倔强,不过抠头皮的动作稍微慢下来,有些迟疑。“我觉得奶不好哩,吃得不好还要吃?是不是没有奶,他都不吃。头好臭,臭宝宝,一头汗都不洗澡。头这么臭,长这个痂长细菌才感染哩!来,奶奶/外婆抱抱,妈妈身上火气大,搞得宝宝太热了哩,总冒汗。奶奶/外婆身上清凉得很,宝宝最不热了。”

之后几日,新妈妈上班去了。回家看到宝宝头上的痂皮果然不见了,露出了底下微微发红的头皮,上面还有扑过爽身粉的痕迹。疑惑地望向老人家,老人家讪讪一笑,沉默不语。

宝宝脸上有红疹是不是胎毒(新生宝宝头上的痂皮)(2)

咱写这个故事,真不是为了挑起家庭矛盾——然而这类小故事在许多家庭里出现,甚至天天发生。我们还是了解个中曲折,才知道如何应对处理,对吗?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1)这个头上的痂皮是怎么回事?真的是“胎毒”、妈妈奶不好、奶里的“毒”引起的吗?不去掉会感染吗?如果实在想去掉,拿指甲抠掉可不可取?

许多宝宝头皮上有成块状蜡样分泌物,轻一些的会呈斑片状,比较薄,容易像头皮屑那样脱屑;重一些的可能会有厚厚的结块牢牢实实的粘在宝宝头顶,尤其囟门处又多又厚,有时看上去宝宝戴了一顶挺难看、挺脏的帽子。闻着也有股很特别的臭味。一开始经常被认为是头上没清洗干净的胎脂,而细心的爸爸妈妈会发现这一现象也是越来越明显,通常在宝宝3~4周时最重,不做任何处理,往往也需要1~3个月自行脱落,甚至更久。这些结块的分泌物很难用清水洗干净,甚至用指甲刮也得费一点儿力气,用手抠的时候还经常会连带一些头发一起抠下来,抠过这些分泌物的手指会感觉很油腻。这种块状分泌物事实上也是油脂,发生机制与“婴儿痤疮”类似,也是脂溢性皮炎的一种,俗称“摇篮帽”,一些地方方言称为“痂皮”,因其有些像表皮破损后组织液渗出凝结成的痂壳。在过去,它时常被视为从母亲体内带来的污秽物,也是不吉利的象征,需要“剃胎头”这一风俗,将这些污秽物一并去除,也就是去除了“晦气”。如今,它也经常被视为“胎毒”、“奶水不好”的标杆证据之一,尤其是特别顽固、难于清除的“摇篮帽”。

这些蜡样的脂质块块,实在是太难看了,还挺难闻。这些油垢长时间黏附在头皮上,还怕滋生一些细菌。照料者多想早早地将它去除掉。用湿布用力搓,难搓掉;用梳子来回用力梳,难梳掉;剃胎头的时候怕挖深了伤及皮肤,也不敢用刀刮……许多照料者仍然发现用指甲一点点地抠除是最便捷、高效的办法。

然而抠这些痂皮,很容易伤及宝宝幼嫩的头皮,继发感染。抠过痂皮的人多会观察到,去除这层痂皮后露出底下的皮肤,往往比较红,也微微有些肿胀脆弱,因此易受伤害,细菌入侵。而头皮血供非常丰富,细菌也有可能迅速流遍全身爆发感染。曾经也见过抠痂皮感染导致宝宝败血症死亡的案例。

另一方面,因小婴儿毛囊发育尚不完善,毛发与毛囊连接并不紧密,抠痂皮的动作也非常容易将粘在痂皮上毛发一起连根拔出,因此极易损伤幼嫩的毛囊。因此,直接用指甲抠痂皮的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

那么,这些恼人的、难看的、脏兮兮的痂皮需要处理吗?理论上头皮上扣着一顶油腻腻的、不透气的“帽子”,容易滋生细菌,实际观察拥有比较严重的摇篮帽的婴儿,却很少出现头皮皮肤感染征象,可能是多数婴儿毛发稀疏,痂皮比较干燥的缘故,另外一定程度的油性分泌物对皮肤有滋润、保护的作用,其分解产物常为酸性,低PH值还有一定抑菌功能,因此,不必着急大张旗鼓地处理。完全不处理几个月之后也会自行脱落。

如果摇篮帽程度比较轻微,就像头皮屑一般干燥细小的小薄片,轻轻冲洗、增加湿度就能逐渐去除。如果摇篮帽较为严重,影响美观又挺臭,实在想弄掉,可以用冷榨的蔬菜油如橄榄油、麻油,或婴儿润肤油等按摩硬皮的部位,使其渐渐软化溶解,大约15分钟后这些油能被痂皮充分吸收,可以用细软的梳子轻轻地梳理头皮,然后拿棉签擦去软化的痂皮,或用流水冲洗,也可选用温和的婴儿洗发精清洗。笔者本人不是很喜欢给婴儿用洗发精。婴儿皮肤产生的脂质分泌物对其自身有保护作用,不必清洗太干净,另外这些化工产品用于小婴儿,总是有那么点儿不放心。本来,多数情况下这也不是必须马上处理的事情。另外,别老想着一蹴而就,清理“摇篮帽”也绝对是个考验耐心的技术加力气活,一天没能完全清除并不要紧,多试几次也行。

如果婴儿的摇篮帽十分严重,看起来有些发红发痒,一直没有改善,最好去看看医生。医生会开温和的处方药膏及温和的焦油洗发精加以治疗,但这种情形很少见。

(2)这么小的宝宝,怎么会长“青春痘”?难不成也是“胎毒”、“奶不好”惹的祸?

有的老人认为这些难看的小疹子,是宝宝与生俱来的“胎毒”,随沥青样的胎便排出。如果胎便较少或排出较慢,“胎毒”就会部分留存在宝宝体内,长疹子、头顶上长痂皮,甚至还会影响智力。老人们往往很恐惧,希望更快地解胎便,常常会使用各种排“胎毒”的药水给宝宝喝。这些内容,将在如下详细阐述。此外,更多情况下,老人们会质疑新妈妈的奶水。刚出生那么粉嫩的小孩,怎么会长这些难看的疹子呢?那一定是妈妈“有毒”的奶水害的了。

宝宝脸上有红疹是不是胎毒(新生宝宝头上的痂皮)(3)

那么事实真相如何呢?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挨个道来:①粟粒疹:宝宝刚出生前几周,宝宝脸上会分布一些细小的白头粉刺,尤其是在鼻子上。疹子大概针尖大小,很少突起皮面或发红,不仔细看也许很难发现,刚出生时宝宝皮肤总体看上去较为光滑。这是皮肤毛孔被分泌物阻塞所造成的。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需处理,几周后会自然消失;②毒性红斑:这个名字很吓人,不过一点儿危害性也没有。这是一颗颗小红点,中间还有颗黄白色的痘痘,看起来像虫咬的一样,最常见于腹部,原因不明,总体而言并不多见。这种现象大多在新生儿出生1周内出现,无需治疗,2周内会自然消退;③新生儿痤疮:带宝宝照满月照的细心妈妈会发现,在那前后宝宝脸上会有许多影响上镜效果的小痘痘,就像少男少女的青春痘一样,很让人苦恼。好在现在有PhotoShop可以处理照片,不过这些恼人的小痘痘会增加很多后期师德工作量。这种痘痘的形成机制确实类似青春痘,有人称之“婴儿痤疮”,医学专有名词为“脂溢性皮炎”。这是因为婴儿出生时激素增多,类似青春期的激素变化阶段,可使皮肤内的皮脂腺里产生过多地像腊一样的油腻腻的皮脂,在头皮、额部、面颊部较为明显,有时也会出现在耳后等部位。皮脂腺若受到阻塞,会导致发炎,形成油腻的、突起于皮面的、粟米粒大小的小红疹。约在第3周或第4周时出现,常在第3周达到高峰,4~6周后自行完全消退。一般清水清洗面部即可,也不需要过于频繁,除此之外通常不需要处理。新爸妈需要把宝宝指甲剪短,以免宝宝自己抓脸划破皮肤;如果痤疮周围皮肤发红肿胀,或流出蜜状液体,则考虑受到感染,可以少量使用抗菌药膏。这类疹子最为常见,几乎每个宝宝都会出现,相对较为明显,因为类似“痤疮”,最容易被当成“奶有毒”的证据,事实上是没有事实依据的;④如果粟粒样红色皮疹出现较早,在出生第2周前后,通常急剧恶化,从头皮、颈部、肩膀逐渐向下蔓延,且持续时间长,多伴有其他过敏表现如肛周湿疹、烦躁、哭闹不安、腹部不适甚至生长受限,那么就可能是宝宝对配方奶或妈妈奶水中的物质过敏了,妈妈需要仔细寻找原因,最先考虑是否食用高蛋白物质如鲜奶等,药物或刺激性的食物等,停用这类物质会很快好转。在这一意义上,“奶有毒”一说貌似有道理,跟妈妈进食的特殊食物或药物有关,跟情绪等因素依然是没有关联的;⑤各类胎记、血管瘤和痣等。均由过度生长的血管造成,多余血管从薄薄的皮肤中透出来,呈现淡蓝色片状印记,成为“胎记”,事实上也是痣的一种。屁股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叫“蒙古斑”,淡红色不光滑突起叫做“草莓样血管瘤”,其他还有“咖啡牛奶斑”、“着色痣”等。这些出生就有。

因此,几乎每个宝宝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样式的小疹子,多数会自行消退或变小,不需任何处理,也大可不必紧张。

不过如果宝宝添加了配方奶,或者哺乳妈妈吃了宝宝不舒服的食物(常见鲜奶、通乳中药、米酒、高蛋白食物等等),有些宝宝可能会更早长疹子,也会好几个月都很难消退。这是宝宝胃肠道黏膜免疫尚未发育完善,肠道通透性较高,易于对食物过敏的缘故。这些宝宝还很可能会伴有顽固的肛周溃疡以及不同程度的肠绞痛,还可能影响睡眠。遇到这些情况,需要找找原因,妈妈停止吃可疑的食物,宝宝可能需要谨慎地更换水解蛋白奶粉,当然最好还是妈妈追奶成功,全母乳喂养对宝宝身体最有助益。

另外一些干燥细小的小疹子,出在颜面部、胸背部,有点痒,宝宝满头大汗,有些闹腾,很可能是痱子。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季,或宝宝被层层包裹,这种疹子就会很常见。它跟普通湿疹很难区别,不过有个特点,热起来就长,温度降一些很快消退。我们给宝宝少穿点衣服试试,如果消退了,便证实了这个原因。

过敏导致的湿疹和痱子,如果未能保持清洁干燥,宝宝被包裹得过热,有可能会继发感染。见过一些出生仅十几天的新生儿,全身长满明显的“青春痘”,与生理性脂溢性皮炎不同的是,这种痘痘较大,底部发红,顶部白头更为明显。更极端地情况,还会导致皮下蜂窝织炎,皮肤红红肿肿一大片!这种情况最好咨询医生,在少穿些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的前提下,外用些药物,蜂窝织炎一定要早期诊治,否则可能导致败血症(新生儿各种生理性屏障功能较弱,很容易引发败血症)。可疑过敏的宝宝,一定要仔细找找原因,否则湿疹很难好。

(3)宝宝的囟门能碰吗?

囟门就是婴儿头顶偏前方的一块菱形的、没有头骨覆盖的地方,民间也有称之为“天窗”的。严格来说这叫“前囟”,大概1.5岁前后闭合,枕骨部位还有个“后囟”,大约在宝宝出生3个月之内闭合。早产儿囟门闭合的时间会相应延迟。造物主真的非常神奇,在宝宝脑袋上精心设计了这么个玩意,在宝宝经由阴道从妈妈肚子里出来时,巨大的、头骨覆盖的坚硬头部可以微微变形,让宝宝出世变得更容易些。

老人们有关婴儿囟门的神秘说法层出不穷,“囟门绝对摸不得,摸了宝宝就不会说话了。”“囟门就一层皮,底下就是脑子,稍微按一按宝宝就‘没’了,千万碰不得。”“宝宝身子里面的热气都从这儿跑走了,一定得戴上帽子。”……新妈妈疑惑地盯着头顶上那块肉仔细观看,宝宝竖起了就凹下去一些,宝宝躺着就鼓起来一些,还很清楚地看到头皮连带头顶的头发,随着血管搏动而上下跳动,看上去真像是很脆弱。于是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护着这块小肉肉,也不敢给婴儿清洗头皮,我国古代还会给宝宝剃个阿福头,留一撮头发保护囟门。很多家长也会给宝宝戴上帽子,保护头皮并保温。即使大夏天也会给宝宝绑上个头巾护住囟门。

尽管囟门底下的确是脑子,也缺乏头骨保护,但那层头皮远比我们想象的厚实和结实。即使很用力向里按,头皮的厚度和张力(比其他部位的皮肤紧实许多,不像小胳膊小腿上的肥肉一按一个坑)也足以保护婴儿的脑子不会受到外力伤害——况且,我们基本上都不会这么干。头皮丰富的血供和脂肪层的遮挡,也有非常好的保温性能。因此,按囟门伤脑、“天窗散热”等等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纯粹是臆想。

看了上面的叙述,我想食物过敏,可能跟“奶有毒”沾点边,至于“胎毒”什么的,绝大多数情况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得到的雌激素,产生的“脂溢性皮炎”,机制和形态都与“青春痘”类似,还有专业名词叫“婴儿痤疮”、“摇篮帽”。这些说法,完全是古人看到这些现象以后的臆想,并不了解真正的原因,而带着迷信的色彩一代代流传下来。大家大可不必紧张。

上面这位老人家,往宝宝头上扑爽身粉的做法可取吗?爽身粉对宝宝身体有没有害处?明儿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本文节选自《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冯欣源(梧桐妈妈大小宝,wtmmdxb),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作者为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任 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师从孙时进教授,主攻儿童心理学。读书期间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宝宝脸上有红疹是不是胎毒(新生宝宝头上的痂皮)(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