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萌娃成长历史(你还记得那个直辖宝宝)
中日萌娃成长历史(你还记得那个直辖宝宝)“这是1997年重庆直辖时的报道,有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现代工人报的……这是后面庆祝直辖时,邀请孩子去参加活动时的报道,有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张民说,自从女儿出生之后,就一直被媒体所关注,一张张已经泛黄的报纸,记录了女儿的成长,同时也记录了重庆直辖后的发展变化。一边向记者介绍,张民一边在柜子里翻找,找到了几个大塑料袋,里面装的全是他为女儿收集的,历年来报道庆祝重庆直辖和女儿张庆瑜的报纸。与焦急的心情相对,张民当时心中更多的是对新生命诞生的期待和喜悦。而和孩子一起诞生的,就是重庆这座直辖市。在孩子出生之前,张民就和记者们聊了起来。“我们商量,如果是个男孩,就叫‘庆渝’;如果是女孩,就叫‘庆瑜’,取个谐音。”一张张报纸记录成长
1997年6月18日零点58分,张庆瑜诞生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被确定为“重庆直辖儿”。与直辖重庆同岁的她,今年25岁了,和这座城市一样,正青春。
这个女孩叫“庆瑜”
“名字是我和家人,还有产房外等待的几个记者,聊天时一起想的……”15日上午,上游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江北区华新街,56岁的张民家里。他向记者回忆起女儿张庆瑜出生时的情景。
时间回到1997年6月17日深夜,市妇幼保健院的产房外,张民和家人们正焦急的等待着,陪伴他们一起的,还有几个等待迎接“直辖儿”降生的记者。
与焦急的心情相对,张民当时心中更多的是对新生命诞生的期待和喜悦。而和孩子一起诞生的,就是重庆这座直辖市。
在孩子出生之前,张民就和记者们聊了起来。“我们商量,如果是个男孩,就叫‘庆渝’;如果是女孩,就叫‘庆瑜’,取个谐音。”
一张张报纸记录成长
一边向记者介绍,张民一边在柜子里翻找,找到了几个大塑料袋,里面装的全是他为女儿收集的,历年来报道庆祝重庆直辖和女儿张庆瑜的报纸。
“这是1997年重庆直辖时的报道,有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现代工人报的……这是后面庆祝直辖时,邀请孩子去参加活动时的报道,有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张民说,自从女儿出生之后,就一直被媒体所关注,一张张已经泛黄的报纸,记录了女儿的成长,同时也记录了重庆直辖后的发展变化。
如今,张庆瑜在青海西宁的高校读研。父亲张民说,这也是女儿第一次离开重庆,“自从庆瑜出生后,就一直在重庆读书,没有离开过我们。这次去外地求学,虽然离开了重庆,但对女儿来说也是一次考验,锻炼她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而张庆瑜也不止一次向父母和朋友们说,她今后一定会回到重庆,成家立业,不会离开这片土地。
这里充满希望和未来
在直辖重庆25岁的“生日”来临之际,记者联系上了远在青海的张庆瑜。
她告诉记者,从1997年6月18日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她就与重庆这座城市息息相关。身为“重庆直辖儿”,张庆瑜一直感到骄傲和自豪。
来到西宁后,张庆瑜在繁忙的学习之余,经常和同学们谈起她在重庆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向同学们介绍重庆,“洪崖洞,火锅,麻辣小面……我的同学里有许多是北方人,她们没去过重庆。在听了我的介绍后,她们的眼里满是‘小星星’!
张庆瑜说,学校的食堂里有小火锅,虽然没有正宗的重庆火锅那样麻辣,但她在嘴馋时,也会带着同学一起去品尝。一边烫火锅,一边再向她们“推销”重庆。
张庆瑜对记者说,重庆是一座充满希望和未来的城市,她祝愿重庆在未来的岁月中越来越美好,她毕业后会回到重庆,为家乡和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 罗伟 任君 谭遥
来源: 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