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子弹的真假(怎么区分不同用途的子弹)
如何判断子弹的真假(怎么区分不同用途的子弹)直接按照不同的用途,在弹尖上涂上不同的颜色相区分。比如说美军现在用的步机枪弹,穿甲弹就直接把弹尖涂黑,曳光弹就给它来一顶绿帽子。燃烧弹的弹尖是红色,至于M160易碎弹,除了弹尖有一抹绿以外还在下边增加了一个白环。M974训练弹除了弹头非常规设计以外,弹丸外表都是黑色。比如说全尺寸训练弹和几乎相同的普通步枪弹,各国用得最多的就是在弹壳上加工出一道很容易识别的花纹或者是钻个孔。实弹虽然不可能采用这样的方法相区分,但是也找到了更加简单粗暴的方法,而且连未经训练的小孩子都能轻易分出这些枪弹的不同来。就拿7.62×51NATO(0.308温彻斯特)来说,单是美国为M14,M240,M60和M21、M24等枪械开发的各种用途的军用步机枪弹,就衍生出M80普通弹、M59普通弹、M60高压测试弹、M61穿甲弹、M62曳光弹、M63教练弹、M64空包弹、M118狙击专用弹、M118LR狙击专用弹、M160易
1836年,巴黎著名枪械师勒傅夏成功发明了定装枪弹。各国步兵总算可以开始告别漫长的、为枪械复装填的过程。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正式跨入使用金属壳定装弹的时代。一战期间,为了击落飞艇的特种弹药应运而生,步枪弹也逐渐开始了改革。
如何将步兵手中的武器,不需要经过改装就能适应不同的战斗环境?怎么将机枪的弹道显示在士兵眼前,让士兵可以迅速适应并动手修正?为什么配备在碉堡中的大口径机枪就不能击穿面前那辆该死的A7V坦克?这些可是摆在各国军方面前的大难题。
那么根据军方及参战士兵的反应,工程师们迅速拿着手中现成的弹药和枪械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测试。每次修改设计图,虽然都会带动一系列测试的开始。但是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合适的特种枪弹来。一批批富有前瞻性的特种弹药,迅速在各国枪械工程师的手里出现了。
事到如今,特种弹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了。就算是不到一根指头大的小口径步枪弹,都有了相应的曳光弹、穿甲弹等特种弹药相伴。大口径重机枪弹、高射机枪弹更是如此:穿甲燃烧弹等复合特种弹都出现了。
就拿7.62×51NATO(0.308温彻斯特)来说,单是美国为M14,M240,M60和M21、M24等枪械开发的各种用途的军用步机枪弹,就衍生出M80普通弹、M59普通弹、M60高压测试弹、M61穿甲弹、M62曳光弹、M63教练弹、M64空包弹、M118狙击专用弹、M118LR狙击专用弹、M160易碎弹、M993穿甲弹、M974训练弹和MK316 MOD0狙击专用弹等13个弹种,还有处于测试阶段、没有装备部队的。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士兵对于这些步枪弹的了解可能只限于它用什么枪击发,以及它使用弹链还是弹匣。但是上述弹种会有不同的用途,如果一不小心弄错了弹种,将M160易碎弹用于实战,M80穿甲弹用于训练这就很令人啼笑皆非了,这可是会弄出人命来的。
如果弹头外形有了较大的变化还好说,毕竟普通弹和次口径穿甲弹之间相差特别大。但是哪怕弹丸弧度只出现了几度的变化,士兵恐怕都难以发觉。如果让士兵们学习相关的弹药知识,难以将纸面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士兵多了去了。所以工程师们也考虑到了这点。
比如说全尺寸训练弹和几乎相同的普通步枪弹,各国用得最多的就是在弹壳上加工出一道很容易识别的花纹或者是钻个孔。实弹虽然不可能采用这样的方法相区分,但是也找到了更加简单粗暴的方法,而且连未经训练的小孩子都能轻易分出这些枪弹的不同来。
直接按照不同的用途,在弹尖上涂上不同的颜色相区分。比如说美军现在用的步机枪弹,穿甲弹就直接把弹尖涂黑,曳光弹就给它来一顶绿帽子。燃烧弹的弹尖是红色,至于M160易碎弹,除了弹尖有一抹绿以外还在下边增加了一个白环。M974训练弹除了弹头非常规设计以外,弹丸外表都是黑色。
其实这样的识别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用。例如沙俄/苏联/俄罗斯一直传承下来的7.62×54R步枪弹,在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后,衍生出来的弹种同样采用这种方法来辨别。不同用途的枪弹明眼人一看就能分了出来。
其实各国军工也大都这样。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沉淀,各国军工似乎达成了一致:如果能够接触到具备着先进理念的装备,那么不论其源自哪里,基本上都会选择根据本国军队的情况,侧重于不同的方面进行优化。时至今日,这样的枪弹分类方式已经普及到全世界,也成为了一个"传统",这样的方式还将继续沿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