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专注力最有效的方法(宝宝专注力是培养出来的)
培养宝宝专注力最有效的方法(宝宝专注力是培养出来的)宝宝8-15个月:专注力可以达到一分钟左右;宝宝在婴幼儿期由于容易被外界干扰,所以专注力时间较短。原本,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专注力。但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在进入学习期后,经常会被老师批评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喜欢开小差;在家做作业,也总是边做边玩;对家长的指令也总是心不在焉,左耳进右耳出等等一些专注力不足的行为。为什么宝宝天生的能力却长大后消失了呢?本文将来探讨宝宝专注力的问题。专注力也叫注意力,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婴儿时期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的丰富,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有意注意。专注力,其实生来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并不需要特别去培养。宝宝天生就具备专注力,比如家长不打断宝宝,他们能够盯着自己的手或是脚研究半天,这就是宝宝天生专注力的体现。
有位宝妈本想在网上晒出了自家宝宝目不转睛盯着自己小脚脚惊讶的表情,没想到婆婆意外地一个动作突然打断了宝宝,瞬间把宝宝的注意力拉了回来。很多网友见状便开始批评婆婆的不良行为:
@小可爱。:老人都喜欢打扰孩子,长大注意力不集中又说妈妈带的不好。
@ice:原来小孩子就是这么被打断注意力的,以后自己的娃要注意了。
@芭比娃娃:小孩对什么看出神的时候不要打断他,他是在认知和探索世界。
原本,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专注力。但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在进入学习期后,经常会被老师批评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喜欢开小差;在家做作业,也总是边做边玩;对家长的指令也总是心不在焉,左耳进右耳出等等一些专注力不足的行为。为什么宝宝天生的能力却长大后消失了呢?本文将来探讨宝宝专注力的问题。
专注力也叫注意力,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婴儿时期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的丰富,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有意注意。
- 宝宝专注力与生俱来
专注力,其实生来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并不需要特别去培养。宝宝天生就具备专注力,比如家长不打断宝宝,他们能够盯着自己的手或是脚研究半天,这就是宝宝天生专注力的体现。
- 宝宝专注力发育过程
宝宝在婴幼儿期由于容易被外界干扰,所以专注力时间较短。
宝宝8-15个月:专注力可以达到一分钟左右;
宝宝16-19个月:专注力可达到30s-2min;
宝宝20-24个月:专注力可达到30s-3min;
宝宝25-36个月:专注力可达到2min-10min;
宝宝3-4岁:专注力可达到3min-15min。
宝宝天生具备的专注力,由于非但得不到家长的保护,反而还经常被一些错误的传统的教育理念打断,最后阻碍了宝宝专注力的养成和发展。
李萍(化名)5岁的女孩小溪喜欢画画,上午吃完早餐便在家一个人安心画画,这会奶奶端着一盆苹果拿给孩子吃:“小溪啊,先别画了,吃个苹果再画吧!”,小溪只好吃完苹果再接着画画。不一会奶奶一边扫地一边对着画画的孙女说:“小溪啊,先别画了,奶奶要把你座位底下清扫干净,你等会再画吧!”
小溪这时候感觉有点烦但还是照做了。奶奶打扫完卫生便去做饭了,做好饭后又对孙女说:“先别画了,吃饭重要”。小溪没办法,只能放弃没画完的画去吃饭了。一个上午,小溪没画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来。
李萍女儿的经历在很多家庭中普遍存在,本来孩子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但家长总是不断地因为各种事打断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虽然是好心,但却成为影响孩子专注力的罪魁祸首。
孩子天生就有专注力,但拥有持久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家庭保护出来的。在孩子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只要让孩子安安静静完成她感兴趣的事情,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有养成持久专注力。
- 保护孩子专注力一:少干扰
婴儿期的宝宝如果一个人在那里玩时,只要他没表现出哭闹,而是一个人默默在玩或是盯着什么东西。家长不要觉得孩子无聊需要大人陪伴,其实是你想多了,这是宝宝在利用专注力认知和探索。
幼儿期的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家长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不要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去干扰孩子。否则很容易破坏孩子逐渐形成的长时间专注力。
- 保护孩子专注力二:给予孩子决定权
孩子想要玩什么玩具,想要怎么玩由孩子自己决定,家长不要过多去干预教孩子该怎么做。孩子眼中的事物和大人眼中的事物看法是不一样的,不要把大人的思维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多给孩子一些想象和探索的空间。
- 保护孩子专注力三:通过小游戏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同时也可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持久性,比如训练孩子自己吃饭、练习孩子自己开瓶子、和孩子玩辨别声音的游戏等等。
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最好从婴儿期就开始,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那么家长就要多花心思在训练宝宝专注力上,把孩子的专注力一点点提升上来。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专注力养成阶段,那么请一定要保护好,毕竟保护比训练来得容易和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