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错失的五大名将(这个小孩是曹操最后的王牌)
曹操曾错失的五大名将(这个小孩是曹操最后的王牌)实际上,“建安七子”的称号,就是曹丕首先提出的。曹操、曹丕与曹植,是汉末诗坛三大领袖,如果他们愿意,“建安七子”完全能改写为“建安十子”。建安七子似乎完全有资格代表,当时中国最高的艺术成就。但是还要除去三个人。此三人互为父子,在中国历史上同样赫赫有名,他们就是曹氏父子。
作者:老谈,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01
东汉末年,中国出现了七位伟大的文学家。
这几个人,“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被后世尊称为“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似乎完全有资格代表,当时中国最高的艺术成就。
但是还要除去三个人。
此三人互为父子,在中国历史上同样赫赫有名,他们就是曹氏父子。
曹操、曹丕与曹植,是汉末诗坛三大领袖,如果他们愿意,“建安七子”完全能改写为“建安十子”。
实际上,“建安七子”的称号,就是曹丕首先提出的。
除孔融之外,另外六位著名的文士,皆依附于曹操父子旗下。
所以,还是曹操更厉害一些。
在政治军事上,曹魏的势力更大,天下九州魏国控制其中之六;人口数量上,魏国相当于两个吴国、五个蜀国。
在文化软实力上,曹操更有话语权,他完全有资格称得上是,天下文艺领域的执牛耳者。
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一位极狂放的诗人谢灵运,他曾经说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谢灵运的数学成绩,显然没有语文那般出色。曹氏父子平分秋色,曹子建能得八斗之才,他的哥哥和父亲,又该占多少呢?
虽然谢灵运并没有把曹操放在眼里,别的姑且不说,他首先就没有曹操游刃有余的本事。
宋武帝永初三年,谢灵运被逐出京都,被下放到偏远的永嘉做太守。在永嘉期间,他时常有心灰意冷之感。
某日,谢灵运登高楼即兴赋诗一首,心中的苦闷与清愁,也只能在诗文中被提及,对自己说,对后世人说。
不敢向皇帝抱怨,不必对身边人言讲,哪怕登上高楼呼喊,别人也看不见听不清。
那首被后世传唱的《登池上楼》,头四句就充满了矛盾与桎梏: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沉潜的巨龙,身姿幽媚又美丽;高飞的鸿鸟,叫声嘹亮而深远。
而诗人自己呢,志向放于高空,会愧对天上的飞鸿;身形栖息在山谷,又对不住深渊的潜龙。
那个呐喊着“我得一斗才气”的谢灵运哪里去了?
单论气度与抱负,曹操的诗歌就旷达高远多了。
君不见,“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何等雄迈。
君不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有几多气魄。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
曹操留存后世的诗歌,并不算多,上面四句节选自《善哉行》。
在曹操的整个诗歌序列中,这首诗歌,还不是那样的出名。
不怕各位笑话,初读此诗时,我还以为这是李太白的手笔。
毕竟,也只有仗剑天涯,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才有如斯风华,把悲伤写得气贯长虹。
曹操是一位丞相,是一介文人,他更是一个义士,是存在于天地间的铮铮铁骨。
曹操还是位了不起的父亲。
他共生养了25个儿子,却没有一个儿子是败类,在逐鹿中原的斗争中,曹操能笑到最后,是有原因的。
他既抓了一手好牌,而且还是此中游戏的高手。
02
25个儿子中,有一个儿子最为传奇。他的生命很短促,却如流星一般,划破历史的星空。
耀眼夺目到,让我等凡人感到卑微。
那个孩子只活到十三四岁,但他的名头甚至盖过了兄长,媲美自己的父亲。
可以想象,如果他能活得长久一些,后世将不再称呼“三曹”,最起码也会是“四曹”。
他并没有诗作传世,但“曹冲称象”的故事,恨不能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脑中。
曹冲到底是曹操的第几个儿子,迄今为止,还都是个谜团,这些不重要,众人都知道的是,曹冲幼儿聪慧,敏于观察,五、六岁的时候,其智力和心思,就能让成年人汗颜。
曹冲的母亲是环夫人。
曹操一辈子风流成性,光是原配夫人,他就有两房,而有名有姓的妾,更是达到十四五个之多。
哪怕妻子再如何美丽尊贵,也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更何况环夫人本就是一个小妾,她能够被后人铭记,还不是因为生了一个好儿子。
曹冲称象的典故,见于正史《三国志》。自古以来,神童并不在少数,他的故事却尤其响亮,这里边少不了诗人的“义务宣传”。
曹冲字仓舒,后世的诗人于是常以“仓舒”称呼他。
宋代有个诗人叫江端友,自号七里先生,他曾经夸赞曹冲曰:
仓舒止用儿童计,亦自能知尔重轻。
曹冲除了有称象之壮举,他还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挽救过一名小吏的身家性命。
三国时期军国多事,所以刑法严苛。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噬,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被杀,于是计划反绑双手去自首。
苦肉计也许好用,但总有杀头的风险,曹冲知道后,让小吏三日后再去自首。
他戳破自己的衣服,伪造成老鼠咬过的样子,然后装出一副很伤心的样子。曹操关心儿子,就问他为何事忧愁。
曹冲道:“风俗里面说,老鼠咬了衣物,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我的单衣被咬,因此难过。”
曹操开导他说:“那些都是瞎说,不要太当真。”
过了几日,库吏拿着马鞍负荆请罪,曹操抚须而笑曰:“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更何况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最后竟然没有责备库吏。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曹冲做的类似事情,多到不胜枚举。他能做这种事情,既说明曹冲足够敏锐聪慧,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了,曹冲有一颗仁爱之心。
曹冲是如此优秀,以至于曹操都想把王位传给他。
这里边其实还隐藏了一个矛盾。
曹操是一代枭雄,他肯定明白,生逢乱世,小仁义与政治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
但是,他还是相信自己的眼光,至曹冲去世之前,依旧不改主意。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这个稚嫩的儿子,实在太过可怕。
曹冲十三岁那年,忽然得了重病,曹操亲自向上天祈求,希望保全儿子的生命。曹冲去世之后,曹操悲痛欲绝,儿子曹丕去宽慰父亲。
曹操神情冷峻,他严肃地说道:“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听完这句话,曹丕倒抽了一口凉气。称帝之后,江山都坐稳了,曹丕还是心有余悸,他对心腹说道:“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看罢曹操父子这一席对话,老谈除了替曹植惋惜,不得不再次感叹,曹冲这个小孩,真的不简单!
后世的诗人,也有类似的看法,刘克庄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用一首诗,概括了曹冲,短暂而不凡的一生:
全活啮鞍吏,平章秤象船。
丕乎真有幸,舒也竟无年。
曹冲病重之时,曹操后悔杀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名医华佗,要是华佗还在,儿子的病一定会得到治疗。
曹冲去世之后,曹操马不停蹄地杀了一个人,那个人和曹冲一般大,也不过是个孩子。
03
那个孩子的名字叫周不疑,他和曹冲是玩伴也是知己,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神童。
周不疑的事迹,同样见诸于《三国志》,更确切的说法是,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注》。
周不疑幼有异才,聪明敏达,简直就是曹冲的翻版。
周不疑文采斐然,下笔有神,还有很高的军事谋略。曹操攻城不下,周不疑进献十计,柳城顷刻便被拿下。
曹操本就喜欢聪明之人,他打算把女儿许配给周不疑,周不疑选择拒绝;曹操任命他为议郎,周不疑也不接受。
而曹冲和周不疑,却是非常亲密。《三国志》里,用一个“俦”字,形容两人的关系。
“俦”字从人,从寿。“寿”意为“时间长久”,与“人”联合起来,表示“相伴一生的好友”。
曹冲死后,曹操猜忌周不疑的才能,决定杀之而后快,儿子曹丕却持相反意见,觉得没有必要对一个孩子下手。
曹操再次说了一句很阴狠的话。他对儿子曹丕说:“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
于是,曹操最后还是派刺客杀了周不疑,那年周也才十七岁而已。
实事求是的说,以上内容,如果不是出自正史,连笔者都不会相信。
实际上,哪怕是在《三国志》上被恭敬严肃地记录,钻研史书的学者还是提出了疑问。
两个聪明有才思的小孩,究竟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儿子去世之后,曹操如此紧张的原因是什么?防患于未然,还是把苗头扼杀在摇篮?
还是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后人的杜撰而已?
连史学家都说不清楚,更何况是我们。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老谈也只能感觉到一个父亲失去挚爱的儿子,是如何的感伤与悲痛。
曹冲去世那年冬天,恰好就是赤壁之战,父亲经历了双重打击,他依旧为儿子安排好后事。
在曹操过问之下,曹冲去世后,与甄氏亡女合葬,结成阴婚。
父亲为儿子,做了最后一件事,他很悲伤,也挺满足:
甫望仓舒坟,掩面添凄侧。
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
-作者-
老谈,always talk,老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