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积食推拿方法图解:多网整理关于宝宝积食
宝宝积食推拿方法图解:多网整理关于宝宝积食2. 清脾胃(3-5分钟) 5.嘴唇变红有的孩子积食,食物积滞化热,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嘴唇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红,此时就要怀疑是不是积食化热了。这个变化很容易察觉,家长们细心观察就好。 判断:摸一摸宝宝的肚子,看看宝宝是不是有特别胀气的感觉。 3.免疫力低长期积食会导致宝宝的免疫力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孩子反复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烦躁易哭、精神不好宝宝吃太多,伤害到脾胃,导致胃肠疾患。可能导致宝宝难以入睡或者睡得不安宁,还有的宝宝会表现出入睡后大汗淋漓。
积食是指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
积食一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
1.厌食饭入口后久含不吞,吃一顿饭需要很长的时间。胃口不佳甚至厌食,食欲不振,有的宝宝还会伴随着精神不振。
2.腹胀、大便硬结或腹泻这是因为小孩子的消化功能还没有完成发育成熟,消化功能不好,积食可能直接导致宝宝腹胀、腹泻。部分孩子的大便会有腐败的臭鸡蛋的味道。
判断:摸一摸宝宝的肚子,看看宝宝是不是有特别胀气的感觉。
3.免疫力低长期积食会导致宝宝的免疫力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孩子反复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烦躁易哭、精神不好宝宝吃太多,伤害到脾胃,导致胃肠疾患。可能导致宝宝难以入睡或者睡得不安宁,还有的宝宝会表现出入睡后大汗淋漓。
5.嘴唇变红有的孩子积食,食物积滞化热,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嘴唇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红,此时就要怀疑是不是积食化热了。这个变化很容易察觉,家长们细心观察就好。
2. 清脾胃(3-5分钟)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
手法:外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
作用:导积滞,清宿食
3. 清大肠(5分钟)
位置:食指桡侧边缘
手法: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单方向清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4. 掐揉四缝(来回十次)
位置:中指,食指,无名指,小指
手法:中间指节处,每一个手指掐一掐揉一揉
作用:消食导滞,消除积食
5. 推四横纹(3-5分钟)
位置:手掌面
手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处,来回推
作用:调中行气,和气血,清胀满
6. 顺运内八卦(3-5分钟)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
手法: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7. 清天河水(积食发烧的两大神穴之一)5-10分钟
位置:手心向上,前臂正中。小臂正中的一条直线。
手法: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向内推。
作用:清热解毒,泻火除烦
8. 退六腑(积食发烧的两大神穴之一)5-10分钟
位置:手心向上,小臂靠近肚子的一侧为六腑,
手法:沿着一条直线,从肘横纹向外推到腕横纹。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去热
9. 顺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100-200次)
手法:顺时针慢慢按摩(注意手搓热,动作轻柔有渗透性)
作用:腹胀,厌食,消食导滞
10. 揉天枢穴(8-10分钟)
位置:肚脐旁两寸处
手法:大人的一个半手指,按揉
作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便秘腹胀
11. 分腹阴阳(5分钟)
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
手法:用双手拇指自剑突下分别沿肋弓下缘或中脘到脐,向两旁分推。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
12. 下推七节骨(3分钟)
位置:该穴位于腰骶正中, 第4腰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外侧缘自上而下直推
作用: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13. 捏脊(5次即可)
位置:在后中线上
手法:尾椎到脖子下方成一条直线,从下向上捏脊
作用:调阴阳,和脏腑,理气血,通经络,强身健体,健脾益气
14. 揉足三里(30-50次) 【健脾】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