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第一次接种疫苗需要的资料:宝宝的疫苗该怎么打
宝宝第一次接种疫苗需要的资料:宝宝的疫苗该怎么打自从有了疫苗,全球传染病患者的数量下降了90%以上,所以说疫苗是人类预防疾病的巨大进步。而且效果可靠,安全风险可控,对社会、对接种对象的健康成本效益都最大。预防接种就是针对性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人对某种传染病产生免疫力,从而保护您家宝宝不得该传染病,或程度上明显减轻。为此,我花了几天的时间,在对比《2019美国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和《2020版国家儿童免疫程序规划》的基础上,列了个《儿童免疫接种月(年)龄表》(在第七),籍此想给宝爸宝妈们在预苗选择和排期有个较为直观清晰的执行图。别外,在门诊或网络咨询时,经常有家长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耽误了孩子的疫苗接种,临要入园入学时,才着急赶来补种和办个证明,有的还想继续不接种算了。其实不接种肯定是不可行的。所以,有必要顺带着将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普及一下。
本文由儿科主任医生集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陆长东 主任医师原创
通常,宝宝出生后挨的第一针都是卡介苗,打完后,接下来还有好多预防接种会接踵而至,该怎样办?
虽然医院或社康给了个预防接种本,上面有一类免费疫苗的接种排序,但二类疫苗因属自费没有更多的介绍和安排。我们建议宝爸宝妈们根据自身条件和状况,最好让小宝同时也接受二类疫苗的接种。
如此以来,一类和二类两者加在一起要怎样去选择和安排合理呢?疫苗种类繁多,婴幼儿期接种相对集中,确实容易给一些宝爸宝妈们造成困惑。而且二类疫苗在时间安排上也较为讲究,不容错过。加之有些二类疫苗是以几种疫苗组合而成,这就要求宝爸宝妈们更多地考虑统筹安排为妥。
为此,我花了几天的时间,在对比《2019美国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和《2020版国家儿童免疫程序规划》的基础上,列了个《儿童免疫接种月(年)龄表》(在第七),籍此想给宝爸宝妈们在预苗选择和排期有个较为直观清晰的执行图。
别外,在门诊或网络咨询时,经常有家长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耽误了孩子的疫苗接种,临要入园入学时,才着急赶来补种和办个证明,有的还想继续不接种算了。其实不接种肯定是不可行的。
所以,有必要顺带着将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普及一下。
预防接种就是针对性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人对某种传染病产生免疫力,从而保护您家宝宝不得该传染病,或程度上明显减轻。
自从有了疫苗,全球传染病患者的数量下降了90%以上,所以说疫苗是人类预防疾病的巨大进步。而且效果可靠,安全风险可控,对社会、对接种对象的健康成本效益都最大。
经历了历年的流感流行以及近期的新冠疫情,大家都深刻了解到疫苗接种是传染病防治的最重要环节。
当疫苗进入宝宝体内,不太成熟的免疫系统就会针对这些残缺的病毒、细菌或特定的组分起防御保护作用。
免疫系统实操了消灭这种病毒或细菌的技能,此后当真正的病毒或细菌入侵时,免疫系统便能应付自如。
我国将疫苗分为免费的(第一类疫苗)和自费的(第二类疫苗)两类,国际上并没有这样去划分。
2019年美国儿童出生至18岁免疫接种计划
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二类疫苗则由民众在自愿和自费的前提下选择。二类疫苗是对一类疫苗的补充,预防一类疫苗没有覆盖的疾病。
自费的不是不重要,主要是因为有些疫苗比较贵,国家还没有这么多钱买单。建议有条件者接种13 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五联疫苗、轮状病毒疫苗、Hib等二类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20版)
从医学角度看,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非常重要,有些二类疫苗是一类疫苗的有效补充。
例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就是针对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的宝宝,该疫苗以前属需要自费的二类疫苗,最近国家才调整到一类的。另外,虽然 Hib 疫苗不在国家计划免疫范围内,但也非常必要。
各省市会根据本省市实际情况对一类疫苗做一些调整,除了可能会增加一些免费疫苗以外,一些疫苗的接种时间和剂次数也可能会有调整。
1、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用于减少儿童的肺炎 、脑膜炎以及皮肤、咽部、关节等部位的感染性疾病。一般于 2、4、6月龄各接种一剂,12-18月龄接种第4剂。
目前许多是以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形式,例如五联(百白破—IPV —Hib)、四联(百白破—Hib联合疫苗)、AC群结合流脑- Hib联合疫苗这些疫苗都包含Hib。
2、13 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美国CDC数据显示,接种后超过80% 的孩子不再受肺炎链球菌侵袭。
进口13 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我国多数地区6 月龄内必须接种满 3 针(4 月龄 30 天内还没接种第 1 针就不用接种了);北京地区规定12 月龄内接种满 3 针(最晚9 月龄 30 天内接种第 1 针)。建议家长优先安排,因为在国内有较严格月龄限制,过了上述时间就不给接种了。
国产肺炎13 价疫苗:目前也有了,时间限制上没进口苗严格。另外,国内还有一种二十三价肺炎疫苗,制备工艺属多糖型疫苗,跟十三价结合型疫苗不一样,刺激婴幼儿产生的抗体能力差,仅适用于两岁以上体弱多病的宝宝,并不适用于健康宝宝。
3、五联、四联
五联即百白破—IPV —Hib,就是把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这 5 种疾病的疫苗合在一起,3、4、5月龄各接种1剂,18月龄接种第4剂,将原注射的总针次从12针减少到4针,少打8 针,故建议选五联。
另外,五联里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为灭活疫苗,而免费脊髓灰质炎疫苗(OPV)为减毒疫苗,安全性不及IPV。
四联即百白破—Hib联合疫苗,五联缺货时也可选四联。
4、流感疫苗
全球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数较多,建议接种。宝宝6个月以后就可以接种,一般每年9-10月时接种。第一次需打2针,中间隔1个月,之后每年打1针。
5、进口轮状病毒疫苗
进口轮状病毒疫苗(RV5,RotaTeq)属第二代工艺,保护率超过90%,较国产的60%-70% 两者存在一定差距。
建议优先安排。因为进口苗有较明确的月龄限制【推荐2、4、6月龄时接种。第 1 剂最晚 12 周(84 天)内口服,且两剂间隔不能大于 10 周,否则不能用了】。
6、手足口疫苗
正式名称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简称“EV71疫苗”,我国是全球唯一上市手足口疫苗的国家,宝宝6个月之后可接种,一共2针,中间间隔1个月。
7、水痘疫苗
又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疫苗,是减毒活疫苗,需要打2针,1岁第1剂,4岁第2剂。有些地区已经列入免费疫苗。
不能盲目崇拜进口疫苗。有些种类疫苗,国产疫苗不一定差于进口疫苗。
通常而言,国产疫苗具有价格上的优势。一般国产疫苗价格是进口的一半;性能上国产和进口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国具有明显优势的是手足口疫苗,中国是全球唯一上市手足口疫苗的国家。
但有些疫苗国产根本就没有。例如肺炎13价疫苗以前没有国产的,只能选进口的。
轮状病毒疫苗,进口苗的工艺属于第二代,保护效果会更好一点,保护率超过90%。国产大概只有60%-70%,两者存在差距。
理论上而言是完全行的,发达国家很多也是这么做的,一次同时给小孩不同肢体接种几种好疫苗是经常的事,而且安全性也比较好,社会普遍接受。例如一名18月龄的小孩一日内同时接种4种疫苗,这种情形在中国就较少见。
在中国这就是国情,虽然科学上是安全的,但实际操作上有难度。我国在实操这一块有不成文的规定,尽量分开接种,这样会有点折腾,需要去多几次,还增加了注射的痛苦,但少了些麻烦。
不过,在中国,联合疫苗是普遍接受的,也是安全的。建议家长可酌情选择联合疫苗,例如前面介绍的五联和四联,可以减少接种次数,减少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次数,也可以减少去社区医院的次数,从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倘若需要同时接种两种疫苗,要注意以下原则:
(1)两种疫苗不可在同侧同部位同时接种,若在同侧同个部位应间隔1月以上。
(2)两种同为减毒活疫苗,最好不要同时接种。
(3)除非联合疫苗可混合在同一注射器,否则同时接种时应分别注射。
将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两者整合在一起,采用表格的形式去较为直观和便捷地选择以及合理排期,是我写这篇科普文的初衷,目的是帮宝爸宝妈们在预防接种选择和排期上有个较为直观、清晰的执行图。
这里建议用五联疫苗来代替脊灰、百白破和Hib疫苗,五联没货可以用四联疫苗来代替百白破和Hib疫苗,然后再接种脊灰疫苗即可。
联合疫苗的好处是可以少打针,减少小孩痛苦,更重要的是方便安排疫苗接种,因为很多地方不能同时打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而Hib是自费疫苗,分开打的话就会比较麻烦。
特别提醒:已在联合疫苗中接种过的疫苗品类就不需要再重复接种。当然,接种单位也会把关不让重复接种的。
1、了解孩子应接种的疫苗种类、预防疾病、疫苗禁忌症、接种后正常和异常反应及异常反应处理原则。
2、准备好预防接种证。
3、接种前一天洗澡,保持接种部位清洁。
4、换整洁、宽松衣服,方便接种。
5、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前后30分钟避免温、热食物和饮品。
6、如身体不适,向医生说明宝宝健康状况,预约补种时间。
(1)接种后不马上离开,观察 30 分钟。
(2)家长保管好疫苗说明书,出现超说明书范围的症状,及时就诊。
(3)服完糖丸、轮状疫苗30分钟后才喂(奶、水或其他温热食物)。
(4)接种后 48 小时内不要添加新辅食。
(5)保持接种处皮肤干燥,不挠抓接种部位。
(6)家长应该妥善保管好疫苗接种记录本,上面详细记载有每次接种的疫苗及接种时间,许多学校和托儿所都需要有这些信息才会让孩子入读。
1、免疫异常: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一般不使用活疫苗。
2、急性传染病:应推迟,因发热时接种疫苗可加剧临床症状,且有可能错把临床表现当作疫苗反应而阻碍后续接种。
3、既往接种疫苗后有严重不良反应:需要连续接种的疫苗如前次接种后出现严重反应(如超敏反应、虚脱或休克、惊厥等),则不应该继续接种。
4、未控制神经系统疾病:未控制的癫痫、进行性脑病等不应该接种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
5、有严重过敏史,或对疫苗中任一成分过敏。
6、慢性病急性发作。
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无论是灭活还是减毒,本质还是病毒或细菌及其组分,只不过是被严格限制了数量和致病能力。
1、局部红肿、疼痛、硬结:
疫苗刺激下可以引起局部的红肿、硬结、疼痛。是否出现这些症状跟疫苗的种类、个体差异都有关系。通常这些症状在接种后 24 小时内出现,2~3 天后自行消失。但卡介苗较为特殊,接种后出现的硬结可以持续 2~3 月,甚至部分会出现脓肿等情况。
2、全身反应:
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度发热、腹泻、乏力、哭闹、睡不好觉的情况,接种时的疼痛、恐惧感也可能引起宝宝哭闹、睡眠不安。通常不会持续超过 48~72 小时。这些症状说明免疫系统正在工作。
3、皮疹:
约10% 左右的孩子在接种麻疹疫苗后 10 天左右,会在四肢、胸部出现皮疹。
4、晕针:
有的大孩子可能因为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出现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失去知觉。
1、 冰敷:
接种疫苗后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在打疫苗前可以准备一瓶冰冻或冷藏的矿泉水,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对注射部位进行一下冰敷,减轻疼痛、肿胀。
2、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接种时宝宝可能因为疼痛或恐惧感而哭闹,此时可以试着用哺乳或者安慰奶嘴转移其注意力。
3、应对宝宝发热:
疫苗引起的发热通常低于 38.5 °C,发热时应注意保证宝宝饮水充足。宝宝体温高于 38.5 °C 则需要及时和接种机构联系。
1、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少数不良事件并非一定由疫苗本身所致,有的是因为接种儿童自身存在未知晓的疾病。宝爸宝妈要更多了解其中的原委以及接种疫苗后常见的一些反应,当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给予恰当的处理。
2、不要忽视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的确存在,比如过敏性休克、肢体瘫痪等,但就像航空失事一样,概率很低。
3、注射后 30 分钟内最好能待在接种地点,当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4、有情况时及时和疫苗接种机构联系并到医院就诊。一些极少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不会马上出现症状。在离开医院后,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不退、腋窝下淋巴结肿大、头痛、呕吐、接种部位化脓等症状时,应及时和疫苗接种机构联系并到医院就诊。
预防接种是大事,讲起来虽然有点繁琐,有点绕头。但总得把它弄明白点,操作性强一点,简洁明了正是大家的追求,不知道我今天帮到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