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小孩不笨2观后感:电影小孩不笨2揭露扎心真相

小孩不笨2观后感:电影小孩不笨2揭露扎心真相而我们都是经常假装在听,然后耳朵一边进,一边出……剧中有一段孩子的扎心独白,让我们能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

近日重温了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其主要讲述杰利、学谦、成才三个孩子,在面对青春期的叛逆,父母的管教中,产生很多困惑和烦恼,也走了不少弯路。

影片里面,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孩子,和孩子缺少有效沟通,每当面对做错事的孩子,身心疲惫的父母只有非打即骂,孩子跟父母之间渐渐的衍生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小孩不笨2观后感:电影小孩不笨2揭露扎心真相(1)

电影《小孩不笨2》


剧中有一段孩子的扎心独白,让我们能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


而我们都是经常假装在听,然后耳朵一边进,一边出……

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

父母总以为自己说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懂了,但他们不知道我们需要时间消化,需要一点点来。”


这段台词道出了亲子沟通的本质——教育孩子不是单纯地说,你要让孩子愿意听才行。还好影片最终以温情结束,爸爸妈妈做出了改变,孩子也重拾了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亲子关系就是毁在了沟通上,亲子矛盾慢慢积累,最终导致无法沟通和交流。

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提到:

“如果家长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

家长们如果能够和孩子换一种沟通方式,并且熟练的掌握一门亲子之间的沟通技巧,相信亲子之间存在的很多问题都能够轻松化解。

1.父母正确的沟通方式,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国际知名的华人畅销书作家、画家刘墉很重视跟孩子的沟通,更懂得跟孩子沟通的方式。

小孩不笨2观后感:电影小孩不笨2揭露扎心真相(2)

刘墉和子女


他在他的《刘墉谈亲子关系与沟通》书中写到:

“在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的话,孩子乐于听;孩子的话,父母懂得听。”

他曾说起关于儿子刘轩的一件小趣事:

“刘轩8岁时就到美国生活了,但是他的普通话却越说越好,后来还拿下了《我是演说家》的冠军,有人问他是怎么把普通话说得这么好。


这得益于我从小给予孩子的“发言权”。每次他做错事我教育他,训完都会说:“OK!老爸说完了,现在轮到你了。”然后由他替自己辩解,他还要想尽办法赢我。


所以他从小不仅把普通话说的很溜,还练就了辩论的好口才。


当父母们认为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教育孩子,但同时也要给孩子替自己申辩的机会。”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和孩子的对话中。孩子的成才离不开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成功的家庭教育的关键就是父母跟孩子沟通的方式。

父母做得有道理,孩子才会服从。而孩子的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于父母不当的说话方式造成的。

小孩不笨2观后感:电影小孩不笨2揭露扎心真相(3)

2. 父母的这三种说话方式,将关闭孩子内心明灯

家庭教育专家赵雨林在其著作《让爱更智慧》一书中指出:大部分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有的孩子甚至对父母的话厌烦至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呢?

针对出现这些情况,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以下解决思路,希望父母们反思,自己的说话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

第一种:态度强硬,独断专行

很多父母和孩子说话只有一个腔调,接受的回答也只有一种,就是不管说了什么,都要孩子回答“是”,即使说了孩子听不懂的话,也要求孩子必须得听,必须按照自己说的去做。

这种沟通模式,在孩子年幼时,通常比较顺利,但孩子年龄在逐渐增加,他们受到了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平等观念的影响,必然会对父母以往的教育方式产生怀疑,继而难以接受和无所适从,久而久之,父母的独断专行会让孩子越发感受到父母的爱是自私的。

小孩不笨2观后感:电影小孩不笨2揭露扎心真相(4)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抱怨父母伤害了自己,感到委屈、难过,有的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屋里啜泣;


有的孩子干脆摔门而去,用逃学、离家出走等方式来逃避伤害,而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父母;

最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父母越管制,孩子越叛逆,最终父母束手无策,孩子也苦不堪言。

因为有太自我的父母,才有了那么多“有问题”的孩子。

不会沟通的父母还会导致另一种孩子的存在——看似乖巧、听话,却毫无主见、原则。

第二种:内容空洞,重复唠叨

很多父母平时说起事来头头是道,一副很明白事理的样子,可是真正遇到家庭教育的具体问题,表现却依然简单粗暴、重复唠叨。

小孩不笨2观后感:电影小孩不笨2揭露扎心真相(5)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形式上来看,是父母不会说话。

不会说话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父母没有认识到说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父母不具备会说话的基础,即说话的内容和方法都存在不足。

这样的沟通必然会是无效的,孩子当然就不听话了。

比如在生活中,一个小伙子如果遇到一位心仪的女孩子,想打听人家的情况,比如年龄,直接问显得没有礼貌,而且往往会碰一鼻子灰!那该怎么做呢?


懂得说话技巧的男士可能会旁敲侧击地问:“你什么时候大学毕业的呀?”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得到想要的回答的概率就很高。

父母跟孩子说话、相处,如果能做到像跟恋人相处那样,动脑筋,言之有物,斟酌火候、用词,那么离成功就不远了,孩子也会愿意回应、配合,他们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这也是成功父母的魅力所在。

第三种:缺乏技巧,无视原则

在这里,作者强调一个理念:孩子成功的前提是父母的成长和成熟。

试想一下,父母自己都没有长进,不够成熟,又怎么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呢?

小孩不笨2观后感:电影小孩不笨2揭露扎心真相(6)

作者在文中提到过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赵老师,赵老师,你知道我爸妈跟我说话是什么样子吗?”孩子当时急切地想对我形容。


“什么样子呢?”我好奇地问。


“他们啊,只要看我不学习就瞪眼睛,一说话就瞪眼,不瞪眼睛,他们就不会说话。”孩子瞪着眼睛模仿,样子惟妙惟肖。


周围的孩子都哈哈大笑,我在心底一声叹息,这样的父母真让人担忧。如果父母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孩子早晚会“不听话”!

父母们在与朋友、同事交流时,分得出远近亲疏,语气轻重拿捏得十分适当,能做到妥善周到,左右逢源,可为什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做不到如此耐心和细致呢?

究其原因,父母在内心深处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物,即使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但自以为是的父母却根本不当回事儿,自以为做的一切安排都是为了孩子好,只需要孩子服从就好。

小孩不笨2观后感:电影小孩不笨2揭露扎心真相(7)

家庭教育图书《让爱更智慧》


3. 父母学会这样说,孩子才肯听!

学会说话是做好父母的第一步,也是父母的第一堂课。

通常,孩子不听话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父母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有效:

第一,是孩子能力具备,态度不足,即“有能力没态度”

对于“有能力没态度”的孩子,父母自身要坚定,做事要有标准,不能给孩子的错误行为开始的机会。

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不想让孩子去做的事情,孩子越想做,今天说的话孩子听了,改天却又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有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站在某个心仪的玩具前面不肯走,甚至还会大哭大闹,父母怎么说都不行,批评、指责甚至恐吓、打骂都不管用。

很多父母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出现了“孩子要——父母不给——孩子哭闹——父母妥协”,这一过程虽然在当时是有效果的,但孩子以后还会再犯。

因为孩子会觉得只要哭闹了,就能达到目的,就能“威胁”到父母,让父母妥协。成功之后的承诺,孩子压根不会记得。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纵然孩子哭闹,也不要向他们妥协。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可以表示理解,但要有底线。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哭闹就可以解决的。

事实上,“有能力没态度”这种情况只要一次真正处理好,以后父母就不会再伤脑筋了。

小孩不笨2观后感:电影小孩不笨2揭露扎心真相(8)

第二,是孩子态度端正,能力不足,即“有态度没能力”

如果孩子是“有态度没能力”,那父母即使再苦口婆心地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也没用。

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很多父母以为自己讲清楚了,孩子肯定听明白了,其实孩子根本没有听懂父母的话。因此,父母要把话说明白,孩子才不会摸不着头脑。

例如,父母总是要求孩子认真学习,认真吃饭,可到底怎么样才算“认真”呢?知道的孩子几乎没有。而父母也并没有给孩子明确、具体的指导。

为什么?

因为父母自己恐怕都不清楚何谓“认真”,只是喊着“认真”的口号,用“认真”解释“认真”罢了。

其实,让孩子“认真”起来的方法很简单:指导明确,要求具体。

我们用洗手这个行为来解释这八个字。即父母给孩子耐心地做一次讲解和示范,如怎样将手打湿,怎样用香皂擦,两只手要怎样搓,以及怎样用水龙头冲掉手上的泡沫等。

很多在成年人看来清晰明了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人生从未经历过的“大事”。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他们需要父母的指导,帮助他们确立规则和标准。

小孩不笨2观后感:电影小孩不笨2揭露扎心真相(9)

第三,是孩子不具备能力,态度也不端正,即“没能力也没态度”

面对“没能力也没态度”,这样的孩子绝大多数父母都会很头疼,觉得无从下手。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也要方法与原则兼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先教孩子方法,教会了方法,再来提原则和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要进行批评教育。

父母一定要注意,越是复杂的局面,越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引起孩子自我意识的反弹。作者在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初中生男孩,很爱玩电子游戏,很影响功课,甚至还逃课,父母非常着急。作者的解决方案是要分情况考虑:


首犯要说理。通过调查发现,这个孩子学习成绩其实还可以,但本人的自制力比较差,一有可能就想跑出去玩游戏。作者建议父母在出现这种情况后,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育孩子,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出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是不当的。


重犯要约定。这个孩子后来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了。这时父母应该严厉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错误的,要和他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他保证,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惩罚方式应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


再犯要惩罚。孩子可能会不停地犯同样的错误——他又逃课去玩游戏了!这时父母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保持沉默,但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保留着采取惩罚的权利,但当下还不打算实施;二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诺,接受惩罚,并再次让他保证,如果再犯该怎么办。父母一定要注意,此时同样也不可大发雷霆,打骂孩子!

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区别教育,扬长补短,才能事半功倍,孩子才能朝好的方向发展。

小孩不笨2观后感:电影小孩不笨2揭露扎心真相(10)

沟通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使用简单粗暴或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行为,虽然一时看似有效果,但作用无法保持长久。

英特尔创始人安德鲁·葛洛夫说过:

“我们沟通得很好 并非决定于我们对事情述说得很好 而是决定于我们被了解得有多好。”

这句话告诉我们,沟通也要做到“知己知彼”,要了解交流对象。如果我们跟孩子沟通时,都不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又怎能找准共同语言进行交流呢?

父母愿意听,孩子才肯说;父母学会说,孩子才肯听 这才是保证父母和孩子成功沟通的关键,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