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宝宝是有多动症:好动多动症一份测试卷告诉你宝宝究竟是不是多动症
如何确定宝宝是有多动症:好动多动症一份测试卷告诉你宝宝究竟是不是多动症了解了什么是儿童多动症,会有宝妈宝爸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我家宝宝是多动症还是单纯的好动呢?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5%~10% 之间,国内调查在10% 以上,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6%以上。首先,简单认识一下什么是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前几天有家长和Peter老师说带着宝宝去了医院,她说宝宝最近总是乱动、不老实,所以她怀疑娃得了多动症,于是就带去医院检查一下,可是医生却告诉她,宝宝只是处于发育期,爱动是正常的表现,并不是多动症的原因。
其实很多家长都对多动症有一个误解,觉得只要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了。
事实上,孩子处于发育期,好动很正常,但是好动≠多动症。之所以许多家长会在好动与多动症之间有误解,是因为缺乏对二者的正确认知。
今天,Peter就和爸爸妈妈们说一下关于宝宝多动症那些事儿。
首先,简单认识一下什么是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5%~10% 之间,国内调查在10% 以上,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6%以上。
了解了什么是儿童多动症,会有宝妈宝爸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我家宝宝是多动症还是单纯的好动呢?
不妨做一下下面的这份测试题,来测一测,自己的宝宝是不是多动症哦~
Q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细想容易开小差
A
A.无 (0分)
B.有一点 (4分)
C.多 (7分 )
D.很多 ( 9分)
Q
活动过多,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好捉弄人
A
A.无 (0分)
B.有一点 (3分)
C.多 (6分 )
D.很多 ( 8分)
Q
做作业时经常出现抄错字或漏字
A
A.无 (0分)
B.有一点 (2分)
C.多 (4分 ).
D.很多 ( 6分)
Q
做事不能持久,常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
A
A.无 (0分)
B.有一点 (2分)
C.多 (4分 )
D.很多 ( 6分)
Q
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较差或时好时坏
A
A.无 (0分)
B.有一点 (3分)
C.多 (5分 )
D.很多 ( 7分)
Q
常干扰、打断别人讲话,喜欢抢话说
A
A.无 (0分)
B.有一点 (3分)
C.多 (6分 )
D.很多 (8分)
Q
别人讲话时,常似听非听
A
A.无 (0分)
B.有一点 (1分)
C.多 (2分 )
D.很多 ( 3分)
Q
常丢失学习或活动所需物品,如玩具、文具等
A
A.无 (0分)
B.有一点 (3分)
C.多 (5分 )
D.很多 ( 7分)
Q
好动、性情急躁、易兴奋和爱发脾气
A
A.无 (0分)
B.有一点 (2分)
C.多 (4分 )
D.很多 ( 6分)
Q
不听劝告,不守纪律和制度约束
A
A.无 (0分)
B.有一点 (2分)
C.多 (4分 )
D.很多 ( 6分)
Q
顶嘴、撒谎、常和小朋友打架,抢夺他人物品
A
A.无 (0分)
B.有一点 (3分)
C.多 (5分 )
D.很多 ( 8分)
*根据以上测试题目,客观选择,根据结果,38分以上基本判定为小儿多动症,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经过医生的科学检查。
如果自己的宝宝患有多动症或者有多动症倾向,该如何帮助宝宝进行调整呢?谨记以下几点:
第一,让患儿少看电视,少上网。多动儿一般在学习时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总是不停地做小动作或思想开小差,但在看电视,尤其是电视广告时可以。
第二,合理安排孩子日常生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遵从规律性的作息时间。
第三,训练少儿的感觉统合能力。研究表明,有半数左右患儿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征,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知觉障碍等。
因此,父母在家也应注意训练少儿的感统能力。最简单的方式包括跳绳、打球、游泳等。这些运动简便易于操作,而且训练效果也很不错。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少儿参加专业的感觉统合能力训练。
第四,注意护理多动儿用药期间尽量不感冒。一般少儿在感冒、发烧、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其多动症状会加重,少儿在感冒期间用药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可以暂时停药,然后等孩子感冒病好了再继续用药。
第五,让多动症儿童与有同情心的小朋友多接触,参加一些运动,加强躯体活动,为患儿提供社会化的环境。
第六,家长应该了解多动症的性质和特点,熟知对患儿教育、治疗、护理的具体方法,防治歧视他们。
第七,按不同年龄与性别开展一些简单的手工劳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转移其病理体验及病态行为。
专家提醒
家长首先应注意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着想,不可苛求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想法为孩子制定一个过高的期望,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治疗过程中最好先设定目标,实现了之后再设定新的目标,从坐得住开始,到最后孩子学习成绩有所改善。家长还需要与医生、学校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治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