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十名扮演者第一名最经典:她是香港著名的美人
武则天十名扮演者第一名最经典:她是香港著名的美人但对于冯宝宝来说,过早出名好像并不是命运的馈赠,而是一个考验,抑或是一个诅咒。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些历史上的著名美人,她都扮演过,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形象。而冯宝宝坎坷崎岖的一生,也让人无限唏嘘。3岁时,她就被父亲安排在电影中客串,5岁就凭借《毒丈夫》一片一炮而红,被港人称为“天才童星”。
冯宝宝,这个名字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可能非常陌生。
但在我们上一辈的心中,她是不折不扣的“女神”。
当我们在比较哪一位女星扮演的武则天更合适更好更美的时候,常常忘记了,除了范冰冰、贾静雯、潘迎紫和刘晓庆,冯宝宝才是最早的武则天扮演者。
除此以外,她还是上个世纪香港荧幕上著名的“美女专业户”:武则天、杨玉环、孟姜女,西施……
这些历史上的著名美人,她都扮演过,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形象。
而冯宝宝坎坷崎岖的一生,也让人无限唏嘘。
3岁时,她就被父亲安排在电影中客串,5岁就凭借《毒丈夫》一片一炮而红,被港人称为“天才童星”。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但对于冯宝宝来说,过早出名好像并不是命运的馈赠,而是一个考验,抑或是一个诅咒。
成名之后,父亲把她当成摇钱树,不顾她年幼的身体,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冯宝宝接拍了30多部戏。
在5岁到8岁这三年时间里,她拍了高达150部电影,成了全球拍戏最多的童星。
如果说美国的秀兰·邓波尔是在“用天真无邪的美好,让正处在困境中的人看到了希望和未来”,那么“香港的女儿”冯宝宝,则在荧幕上留下美丽的同时也过早地苍老了。
这种苍老,让她在35岁时就好像过完了一生。
所以,当冯宝宝在张之亮导演的电影《飞越黄昏》中,熟练饰演一名60余岁的母亲时,让人一时竟分不清,这是她的演技太好,还是心态太老。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飞越黄昏》。
这部上映于1989年的香港电影,出自导演张之亮之手,由冯宝宝、叶童、吴耀汉和卢冠廷主演。
这个组合搭配还是非常梦幻的哈。
冯宝宝比叶童大九岁,演她妈妈,比卢冠廷小四岁,演她岳母,绝了。
而导演张之亮,也是香港导演中极其有想法个性的一位。
聚焦香港底层中的底层、像狗一样住在笼子里民众的《笼民》,关注旧式岭南地区自梳女(梳起长发,立志终身不嫁)的《自梳》,在港片市场低迷时与张国荣合作的《流星雨》……这些都是他的作品。
《飞越黄昏》也不例外。
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末,正是张彻、吴宇森和杜琪峰等人大力张扬阳刚美学、男性情谊的时期,当时的电影观众也多为二三十岁的中青年群体。
张之亮却大胆选取了一个少见的女性题材进行创作,可以说,十分有人文关怀了。
与我们熟知的港片不一样,这部电影,没有给我们一个华丽的香港,一个纸醉金迷的香港,而是一个落到地上的香港,真实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故事温暖动人。
阿乔,一个香港女人。
大概十几年前吧,她到美国念书,认识了另一个书呆子香港人。
后来两人了结婚,生了个孩子叫阿力,一家三口过得挺好。
阿乔呢,大大咧咧,和谁关系都不错,就是和自己的老妈不对付。
两个人只要凑到一块儿,那就是火星撞地球,要爆炸,要毁灭。
阿乔就连结婚都没有告诉自己老妈,十几年了老公都没敢带回来过。
这一次,她终于鼓起勇气,把自己儿子先带回了家。
阿力虽然从小在美国长大,但香港话说得很顺溜,嘴巴也挺甜,哄得老太太眉开眼笑的,都顾不上训斥自己闺女。
当然啦,顾不上也只是一时的,骂女儿这件事怎么着也要抽出空来。
阿乔千里迢迢给老妈带了块上好的布料,想让原本是裁缝的母亲拿来做件旗袍穿happy一下。
结果呢,刚拿出来,老妈就说这根本就是香港产的,她买亏了。
啧啧啧,这哪是阿乔妈妈啊,这简直就是我妈附体。
费尽心思买个礼物想哄老母亲开心,结果怎么都躲不过被骂被挑刺的命运。
一个词,就是惨。
这边刚骂过阿乔,那边母亲就不敲门进了她房间,正撞见闺女在做瑜伽,又是针对不回家这件事好一顿批。
不得不说,阿乔妈妈真是嘴硬的一把好手。
第二天领着大孙子出门跳广场舞时,在小姐妹团前那叫一个显摆。
什么女婿是个教授啦,闺女会小题大做特关心自己啦,大孙子靠着游泳在美国上了一个超好的学校啦之类的,一点没有昨天晚上对阿乔那副臭脸。
正当小姐妹非常配合地夸着阿力时,原本当过游泳队教练的黄师傅过来了。
他一见阿力就夸他身体好,是个游泳的好苗子,只可惜有一个缺点。
至于是什么缺点呢,这老爷子卖了个关子。
阿力和黄师傅,就是阿乔和母亲之间关系的润滑剂,要不是他们,两人的关系到死也好不了。
就打个比方吧。
阿乔辛辛苦苦给母亲办了个生日宴,还精心准备了一份贺礼。结果母亲磨磨蹭蹭迟迟不来,来了之后还摆着个臭脸,一下子就把阿乔惹火了,两人又在卫生间吵了起来。
实际上呢,母亲生气,是因为她在路上被车撞了一下,手臂被磨破了,结果阿乔又祝她“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这谁能开心起来?
看了整个过程的我们,很快就能看出问题的所在:女儿没有考虑到母亲年纪大了,一个人过马路有危险,还一直催她。
而母亲呢,跟外人说闺女不好不孝顺的时候说得可畅快了,但又偏偏不告诉女儿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想要什么,对什么不满意。
两边都有不对,但两边都在牵挂对方。
黄师傅这个中间人,先是劝了老太太,又去劝了阿乔,两人的误会一下子就解开了。
这真是个老天使啊。
经过黄师傅的“金牌调解”之后,母亲先是照顾了喝醉的阿乔。
阿乔第二天早上醒来看见了母亲手上的伤,心疼不已,钻进了母亲的怀里撒娇,宛若稚子小童。
中国的父母大多是这样龟毛又傲娇,不苟言笑,言不由衷,但又无比坚韧,总是能够将生活的苦楚吞下,然后自己消解。
怎么消解呢?
无非是一场麻将一顿饭,几句责骂嗔怪半天沉默无言。
就像当阿乔母亲终于见到女婿时,先是骂他不懂事,说他“不问自取是为盗”,而后又叹一口气,让他重新敬了一次茶。
既往不咎,来日方长。
影片除了母女关系,还涉及到另一个话题:黄昏恋。
与节目《听陌生人说话》中,北京菖蒲河公园那些生猛的大爷大妈不同,阿乔母亲和黄师傅的关系,是含蓄的,是不逾矩的,是静水流深的。
阿乔的母亲早年丧夫,为了闺女不受委屈,坚持没有嫁人。
黄师傅也是单身,脾气好,心更好,上了年纪之后还在坚持搞公益,办养老院照顾那些独身的老年人。
阿乔留过洋,思想先进,她愿意母亲和黄师傅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不会孤独寂寞。他们一家是要回美国的,母亲又带不走,这样也算有个依靠。
但母亲和黄师傅都不太愿意,也不是不喜欢对方,只是他们不习惯打破现在的这个关系。
彼此的年纪都大了,怕闲话,也怕改变。
就像阿乔母亲说的那样:“白菜可以晒成菜干,菜干就永远是菜干。”
黄师傅前面卖的关系后面也揭开了谜底,说阿力的缺点是太拼命,游不来长距离,只能游短途。
阿力说,这就是美国的拼搏精神。
后来呢,黄师傅也拼了一次,不顾身体状况,执意参加那个为了老年人募资的渡江游泳比赛,结果中风了。
他没能恢复之间的健康和活力,好像一下子就老了下去。
影片结尾,阿乔一家人也要回国了,在机场里,母亲突然说:“不能让老一辈送晚辈,等我先转身离开…”
于是,阿乔看着母亲老去的背影,一步一步离她越来越远,直到她的目光再也无法扶住母亲。
《飞越黄昏》整体的调子不疾不徐,悠悠慢慢,但电影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却非常沉重。
片中那一次又一次出现的黄昏镜头,美丽异常,却又看得人心痛。
陆游说:“老境渐侵欢意尽, 旧游欲说故人稀。”
辛弃疾说: “老境竟何似?只与少年同。”
无论我们用多么雄壮的语言去讲述老迈,衰老依旧是一件令人气馁、痛苦和悲伤的事情。
大多数人有勇气活到老,却没有能力宝刀未老。
我们也无法像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中所表现的一样,把满七十岁的老人送上山,让老人们自生自灭。
在老龄化愈来愈严重的今天,社会需要更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子女除了物质需求外也要关注父母的情感需求,《飞越黄昏》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在提醒我们了。
在这三十年中,关注老年群体的电影有,但并不多,数来数去也不过二十余部:
《飞越黄昏》《过年》《心香》《推手》《找乐》《老人与狗》《变脸》《安居》《洗澡》《九九艳阳天》《聊聊》《苦茶香》《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马世清离婚》《暖春》《我们俩》《剃头匠》《四点半的铃声》《老妈学车》《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现在,我们讨厌熊孩子,憎恨老不死的,男的讨厌女的,女的讨厌男的,异性恋讨厌同性恋,同性恋讨厌异性恋……好像天天在吵架,每天都在找架吵。
但我们始终要保持一个理智的思维,不要被媒体刻意挑拨,当作获取流量的棋子。
大众需要《飞越黄昏》这样的温柔且理性的作品,它指向当下,指向未来,希冀社会能够对老年人投以更多的关怀,就像我们的古人曾无数次重复的那样。
母亲和黄师傅以后怎么样了?那些子女在远在外地、远在异国的老人们要怎么办?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就像现实中类似的问题也很难有圆满答案一样。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