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视剧高山清渠心得体会:观电视剧高山清渠有感
观看电视剧高山清渠心得体会:观电视剧高山清渠有感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大公无私、默默奉献、吃苦耐劳。剧中,他奋不顾身,抓住一名国民党特务,政府奖励了他10块钱,当时的10块钱可以说是不少的收入了,但他一分没留,全部交给了村集体,在他为了给老村长买药,动用了那10块钱被村民误解时,他也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没有埋怨,独自攒钱补给村里。为了让村民看上一场电影,他和伙伴一同去采石场没日没夜拼了命地砸石头。而在现实中,他的老伴想要一碗水泥补补灶台时,他也坚决不允许。在他的身上,还可以看到恒心、毅力、勇气、担当。为了第二次修渠,已经54岁的黄大发走进了县水利技术学习班的课堂,学习水利技术。可想而知,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学习起来是有多么的困难。不识字,他就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不懂测绘,就缠着技术员就着图纸讲解;不会用工具,就在一旁专心看别人怎么用……从零起步,他点点滴滴的积累起修渠的知识。1992年的春天,黄大发带领200多名村民再次一头扎进深山,开始了第
一个人用一辈子的坚持去做一件事,这样的精神难能可贵。前段时间,我原原本本地看完了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剧中许多情节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看完之后自己收获很多、受益匪浅。黄大发那种不畏艰苦、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敢于“愚公移山”、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让人震撼和感动。
《高山清渠》真实地为我们再现了黄大发为了改变草王坝村贫困面貌,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终于引来一泓清泉,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在看了电视剧之后,真正让人们看到了六七十年代的艰苦,体会到了黄大发修渠的不易。
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懂得感恩、朴实刚毅、敢想敢干。黄大发出生在旧社会,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政府的关怀和远亲近邻的帮助,让黄大发感受到温暖。他决心要为草王坝做点事情,报答父老乡亲。在他当上村支书之后,一心为民,想方设法带领村民修渠引水。当他说要为村民引水、修路、通电时,村民都认为他“疯了”,刚开始都不支持和相信他,而他则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埋头苦干。在剧中,他为了找水,掉下山崖命悬一线;村民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封建迷信、拜山神,黄大发便用事实打破了祖祖辈辈拜山神的迷信;在修渠工程进行到擦耳岩时,垂直300多米高的悬崖,放炮异常危险,没人敢去,黄大发第一个站了出来;在第一次修渠时,历时10多年修成的水渠,由于用的是土法,仅仅依靠村民用几根竹竿,在山上山下来回地比划,凭眼睛目测,导致在山峰之间的水渠会合之处,出现了近百米的落差,水没能流进草王坝,不少人都打起了退堂鼓,但他不肯服输,始终坚定自己的决心和信念,坚持修渠。
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大公无私、默默奉献、吃苦耐劳。剧中,他奋不顾身,抓住一名国民党特务,政府奖励了他10块钱,当时的10块钱可以说是不少的收入了,但他一分没留,全部交给了村集体,在他为了给老村长买药,动用了那10块钱被村民误解时,他也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没有埋怨,独自攒钱补给村里。为了让村民看上一场电影,他和伙伴一同去采石场没日没夜拼了命地砸石头。而在现实中,他的老伴想要一碗水泥补补灶台时,他也坚决不允许。
在他的身上,还可以看到恒心、毅力、勇气、担当。为了第二次修渠,已经54岁的黄大发走进了县水利技术学习班的课堂,学习水利技术。可想而知,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学习起来是有多么的困难。不识字,他就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不懂测绘,就缠着技术员就着图纸讲解;不会用工具,就在一旁专心看别人怎么用……从零起步,他点点滴滴的积累起修渠的知识。1992年的春天,黄大发带领200多名村民再次一头扎进深山,开始了第二次修渠,1995年,一条跨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终于通水了。
黄大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是信仰和坚持。在他的身上,有许多精神值得学习,同时,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让我们坚守初心、自信自强、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