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互动博物馆设计效果图(青岛电影博物馆展厅设计欣赏)
青岛互动博物馆设计效果图(青岛电影博物馆展厅设计欣赏)“光影先驱”展示执着于影像的先行者们。展项以极具张力的放射状造型设计成为整个空间的亮点。动态投影播撒到天花板的丝带上,在斑驳的光影中感受时光的流转。精致的微缩模型还原过去影像拍摄的场景。进入展厅前的过渡空间里,布满整个空间的灯珠矩阵随着内容变幻明暗和色彩,展示一个个电影角色。第二章•光影邂逅 电影初生以“时间轴”的形式讲述了影像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历史。
不同于其他任何形式的博物馆,电影博物馆将人们的个人生活,与记忆联系在了一起。
青岛电影博物馆位于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核心区域,展馆突出“光影长河”的概念,把影像与时间两个概念巧妙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多种互动体验,让参观者能够切身感受电影的发展历程。
序厅•银海华章
步入序厅,以“海浪”与“胶卷”为元素的大型多媒体装置引人驻足。装置为led拼接而成,由地面升起,盘旋而上,展现历史上经典的电影瞬间。天花板上的灯带和地面的灯珠与led装置良好配合,在视觉上形成延续关系,让整个空间更有氛围和气势。
进入展厅前的过渡空间里,布满整个空间的灯珠矩阵随着内容变幻明暗和色彩,展示一个个电影角色。
第二章•光影邂逅 电影初生
以“时间轴”的形式讲述了影像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历史。
精致的微缩模型还原过去影像拍摄的场景。
“光影先驱”展示执着于影像的先行者们。展项以极具张力的放射状造型设计成为整个空间的亮点。动态投影播撒到天花板的丝带上,在斑驳的光影中感受时光的流转。
第三章•随声附和 同音共影
该篇章中设置三个互动展现。一是“动态影像的诞生”。参观者转动转盘,可以观察到里面的静态图片变为动态影像。
二是声音体验装置。年轮造型的上展示不同年代的影像声音,覆盖感应开关即可播放声音。
“时间轴”也可以做成不一样的形态。
三是影像互动设计。参观者站立在圆锥造型下抬头看,内部播放视频画面。
第四章•异彩纷呈 多彩流光
影像由最初的黑白无声发展到彩色有声,技术的进步让电影变得流光溢彩。观众得以在五彩斑斓中体验有声、有形、有色的光影视界。
“炫彩中华”展项是这一展区的亮点设计,尽管没有使用造价高昂的多媒体设备,仅用“灯光”“旋转”“塑料板”就将展示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并与观众形成互动,呈现较好的展示效果。
“三色成彩“展项用灯光照射三排可以旋转的彩色塑料片,参观者可以转动塑料片观察投影的色彩变化。
空间中使用三色的丝线设计了艺术装置。排列的丝线也作为幕布承载投影的影像,这里并不追求清晰度,只起到氛围烘托作用。
第五章•解码胶片 数字世界
20世纪后,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世界数字电影的兴起。电影技术的颠覆性进步一直推动着电影的成长。这个篇章展示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包括摄像机的革新、胶片的迭代、全息技术、裸眼3D、CMOS、感光耦合器等技术。
“魔镜“互动展项使用红外光谱摄像机实时采集人体运动轨迹数据,将捕捉到的数据经过深度计算后得到人体各个关节的空间相对位置,再将这些位置间的运动轨迹虚拟人体绑定,实现真人动作与续虚拟角色的动作同步。
青岛靓影
青岛靓影展厅则展示了岛城百年光影历史,从中国第一个电影院,到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再到中国第一位影后胡蝶在青岛拍戏的场景复原,深入展现了青岛与中国电影百年的不解之缘。
展厅色彩设计上,由色彩沉稳的复古转向风格活泼、色彩艳丽的现代。
展厅造型设计上,使用一根飘带贯穿展厅,承载展厅的展示内容。前半段利用3D mapping投影技术,虚实结合的展示了民国时期电影艺术与社会风俗交织的互动情景,用一条飘带贯穿青岛电影文化的百年奇缘。
后半段从地面蜿蜒到天花板上,以图文形式展示青岛电影史上的人物与重要事件。
▲ 场景设计
观众在体验区可以体验电影制作流程、特效制作、配音等电影工作流程。
▲ 荣誉展示区
展馆设计中,有很多地方可以体现设计团队用心与否。举一个例子,在参观青岛电影博物馆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卫生间设计。青岛电影博物馆的展厅内有两个正常使用的卫生间,并且是经过设计的、与周围展示风格协调的、带有明显的电影元素的。这让我感到惊喜,或许能够看出博物馆的用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