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泪下的战争电影排行榜:俄罗斯电影周用青春的血肉筑起一道胜利的防线
催人泪下的战争电影排行榜:俄罗斯电影周用青春的血肉筑起一道胜利的防线当时苏军统帅部有人预言,他们最多能够坚持两天。而命令却是5天。而实际的情况是,援军并没有在5天后到达,而是12天。这些学员整整坚持了12天! 而派去守卫这道防线的却是3500多名大多不到二十岁,并且没有上过战场的学生,并且防守条件又非常差,在这样一个阵地上面对德军精锐部队的疯狂进攻,结果会怎么样呢? 用青春的血肉筑起一道胜利的防线——俄罗斯电影《最后的前线》解读1941年10月上旬,德国法西斯军队向莫斯科发起了进攻,前锋已经开到了距离莫斯科不到二百公里的地方。为了保卫莫斯科,苏军前线司令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调集了波多斯克军校的学员开赴伊林斯基前线阻击德军,等待援军的到来。这里是保卫莫斯科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失守,德军将长驱直入占领莫斯科。莫斯科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一旦失守,将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所以这里是生死攸关的一道防线了。
【编者按】
以电影为媒同享视听盛宴,以文化为鉴共筑中俄桥梁,六部俄语佳片星城献映,在光影中感受俄罗斯独特的人文魅力和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名家点评,从专业视角深度剖析每部影片背后的匠心。
走进俄罗斯电影周,走进俄罗斯电影。
用青春的血肉筑起一道胜利的防线
——俄罗斯电影《最后的前线》解读
1941年10月上旬,德国法西斯军队向莫斯科发起了进攻,前锋已经开到了距离莫斯科不到二百公里的地方。为了保卫莫斯科,苏军前线司令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调集了波多斯克军校的学员开赴伊林斯基前线阻击德军,等待援军的到来。这里是保卫莫斯科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失守,德军将长驱直入占领莫斯科。莫斯科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一旦失守,将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所以这里是生死攸关的一道防线了。
而派去守卫这道防线的却是3500多名大多不到二十岁,并且没有上过战场的学生,并且防守条件又非常差,在这样一个阵地上面对德军精锐部队的疯狂进攻,结果会怎么样呢?
当时苏军统帅部有人预言,他们最多能够坚持两天。而命令却是5天。而实际的情况是,援军并没有在5天后到达,而是12天。这些学员整整坚持了12天!
这群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年轻人在敌人的疯狂进攻面前整整坚持了12天!
一直坚持到援军的到来。由俄罗斯著名导演瓦季姆·舒梅列夫执导的电影《最后的前线》讲的就是这些学员在这个最后的前线拼死搏杀,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一道保卫莫斯科,保卫祖国的防线的故事。
这个故事为我们正面描绘了激烈而残酷的战争场面。德军的坦克隆隆推进,喷吐着火舌,碾压着一切,苏军的大炮奋勇发射,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喊杀声震天动地。这场面,真叫人惊心动魄。
尤其是刺刀见红的白刃战,双方短兵相接,刺刀见红,血肉横飞,直叫人心胆俱裂,更是热血沸腾。
直面激烈,直面残酷,直面生死,直面英雄。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的影片。
战斗民族的影片。
绝不是那种猫弹鬼跳似的弹弓打飞机,裤裆里藏手榴弹的骗骗小朋友的游戏。
影片着力描绘了一位名叫拉夫罗夫的战士,他是军校成绩优秀的瞄准手,但他性格独特,喜欢违规。在这部影片中,就有三次。
第一次,他爱上了军校的一位女孩玛莎。但他的好友米蒂亚却要与他约定,谁也不许向这女孩表白。米蒂亚与玛莎是青梅竹马的好友,但他一直把对玛莎的爱深深地藏在心里。没想到的是,拉夫罗夫在与米蒂亚约定以后马上就去表白去了,并马上获得了玛莎的爱情。米蒂亚知道以后,与他打了起来。于是,双双被关了禁闭。
第二次,拉夫罗夫是瞄准手,他的岗位是在大炮旁边,瞄准敌人的坦克进行射击,但他总觉得距离敌人太远,打起来不过瘾,于是他端起一支步枪,冲到了敌人面前,他要与与敌人面对面地冲杀,于是再次因为违规受到了惩罚。
第三次是在援军到来,上级命令他们全体学员撤退到波多斯克去的时候,他悄悄地藏了起来,他要留下来与其他战友一起继续打击德国法西斯。
三次违规,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爱和恨,对爱情的炽热追求和对法西斯的刻骨仇恨。
三次违规,就非常充分地展现出了这位战士的性格特点。
说到爱情,影片当中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情节。有一个男孩爱上了一个女孩,他采来一束野花,向这个女孩表白,求婚。这个女孩有点矜持,她微笑着,一时间没有马上回答。就在这个时候,集合号响了。这位战士顾不上听女孩的回答了,就匆匆忙忙地向卡车跑去,马上就随车出发去前线了。当然,这个女孩也跟着上了前线,当了一名卫生兵。
在战斗非常激烈的时候,这个男孩英勇地牺牲了。女孩奋不顾身地跑到男孩面前,搂住他的遗体,痛哭失声:我嫁,我嫁给你……可是,男孩已经永远听不到她的声音了。
这部影片集战争与爱情于一体,非常充分地展现了俄罗斯青年的爱情、理想与情怀。
这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一首激昂的英雄交响曲。
(肖亦翅)
[责编:袁欣]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