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朵金花电影的时代背景,一个星期写成的电影剧本
五朵金花电影的时代背景,一个星期写成的电影剧本这个创作过程很精彩——就是听了几个“金花”的故事,加上以前有过大理旅行的经验,外加其他地方的生活体验,然后就拼出了一个经典的电影故事——这在今天来说依旧是很好的创意。 丨夏衍(1900年10月-1995年2月),原名沈乃熙。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个提议得到了云南省的积极响应。云南省立马组织人编写,但是写得都不满意。到1959年3月末,把下放到西双版纳的作家王公浦和赵季康夫妇紧急召集回昆明。宣传部要求王公浦和赵季康夫妇一个星期内出故事大纲,以便赶上国庆献礼。 丨王公浦(1922-),作家,代表作品:《绿色的底层》《边界上》(合作)等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还真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很漂亮。王公浦提出到大理采风,但时间已来不及。他们只好先听滇剧团的席国珍讲述从大理搜集到的素材。席向他们介绍了好几个叫金花的姑娘的故事,季康和公浦一下子有了灵感。而公浦在勐海劳动时,与一位同
◆作者:龙梆企 米粒
电影《五朵金花》和它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成功地展示了大理白族的生活风貌,成为了云南民族文化极其重要的名片。电影插曲《蝴蝶泉边》的流传,展现出勤劳、质朴、幸福、和谐美好的白族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部电影和音乐的创作历程。 民族文化传播的典范丨《五朵金花》的海报登在电影杂志《长春电影画报》上
1959年,文化部牵头摄制了《五朵金花》。这部电影由云南省委组织电影编剧,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这部电影诞生时,正值建国十周年之际。当时,文艺界想用拍电影的方式来庆祝新中国的十岁生日,所以报了很多选题。
1958年,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到大理参加西南民族文化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他亲身感受了大理的民风民俗和奇山异水,于是,他向云南省委提议,组织创作一部以大理为背景、歌颂社会主义、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剧本。
这个提议得到了云南省的积极响应。云南省立马组织人编写,但是写得都不满意。到1959年3月末,把下放到西双版纳的作家王公浦和赵季康夫妇紧急召集回昆明。宣传部要求王公浦和赵季康夫妇一个星期内出故事大纲,以便赶上国庆献礼。
丨王公浦(1922-),作家,代表作品:《绿色的底层》《边界上》(合作)等
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还真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很漂亮。王公浦提出到大理采风,但时间已来不及。他们只好先听滇剧团的席国珍讲述从大理搜集到的素材。席向他们介绍了好几个叫金花的姑娘的故事,季康和公浦一下子有了灵感。而公浦在勐海劳动时,与一位同样下放到当地的音乐学院教授相识,当时他就想编写一个音乐家采风的故事。听了席的介绍,他们觉得用金花的同名造成误会,用误会法编一个小伙子找金花的故事,应该有喜剧效果。又联想到他们夫妻1955年在大理看的三月街的情形,可以把它作为序幕和尾声,再用音乐家采风来串联故事,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戏剧结构。后来,考虑到一个音乐家太孤单,又加上一个画家。就这样,他们用三天时间写了《十二朵金花》的剧本提纲,随后又按袁勃(时任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指示,将十二个金花减为七个。
丨夏衍(1900年10月-1995年2月),原名沈乃熙。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这个创作过程很精彩——就是听了几个“金花”的故事,加上以前有过大理旅行的经验,外加其他地方的生活体验,然后就拼出了一个经典的电影故事——这在今天来说依旧是很好的创意。
《七朵金花》的剧本交给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后,这位剧作家出身的领导又提出了修改。他建议把七个“金花”的故事,删改为五个,这个建议被采纳,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五朵金花》。
电影正式拍摄是1959年5月底,拍摄历时3个多月,9月结束,正好赶上了国庆节。
抛开特定时代的政治主题,《五朵金花》的创作过程堪称云南民族文化创意转化的典范。如何讲好云南民族文化的故事,这是永恒的话题,王公浦和赵季康夫妇,作为经验丰富的剧作家,做了最好的示范。
把对白变成对歌丨电影《五朵金花》的剧照
和很多新民歌一样,《五朵金花》中的插曲《蝴蝶泉边》也是作曲家加工过的“二手”民歌,保留了大量的白族民歌元素。这首“新民歌”很符合人们对于云南民歌的想象。在电影里,通过这首歌模拟了一个在云南常见的生活场景——对山歌。对山歌,对出感情,然后就结婚——这是另类的浪漫。电影的男女主角(阿鹏和“金花”)的爱情,就是这样对出来的。
《蝴蝶泉边》这种对歌的形式,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一个创造。据说,这个主意是电影作曲者雷振邦提出的。雷振邦问电影编剧,能不能把对话改成对歌?电影导演王家乙也很赞同这个主意。于是编剧之一的赵季康马上即兴朗诵了一首歌词,接下来几天一口气写完了《五朵金花》中所有歌词。
丨电影里另一首插曲《绣围裙》的歌片
把对话改成对歌,是非常大胆的创意。电影中有一类是“音乐电影”,类似音乐剧,剧情用音乐推动,里面的人一言不合就唱歌。他们的歌唱很刻意,跟《五朵金花》还不一样。《五朵金花》的音乐是很民族、很乡土的对歌。这种对歌有民俗的基础,很真实自然,让人以为电影之外的真实生活就是这样。
雷振邦把对歌的方式在《五朵金花》中成功实践后,后来又做了一个作品——《刘三姐》。同样是少数民族题材,这回对歌的形式更是被推到极致。可见对歌这种形式,虽然源于生活,但进行适当的创新,还成了一种电影创意。
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片”丨周恩来总理接见《五朵金花》中阿鹏的扮演者莫梓江
《五朵金花》的拍摄,赶上了一个好时代。1959年是中国电影大爆发的时代。这一年的国庆献礼片,仅故事片就有18部,而其中《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这样的电影,无论是从原著小说到电影,都堪称经典。
这是一个充满文艺电影氛围,也充满竞争的好时代。《五朵金花》没有今天所谓的“大IP”,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讲述祖国西南边疆一对白族小青年找寻爱情的故事,最后获得了极大成功,收获了从普通人到政治领袖、从国内到国外普遍的赞誉。
1959年11月2日,在国庆献礼片的庆功宴上,出席宴会的周恩来总理提到《五朵金花》时这样说:“《五朵金花》歌颂了我们美好的国家,美好的人,歌颂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我们的电影已经开始创造一种能够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新风格。”
丨1960年,长影代表团参加第二届亚非电影节,左四为金花的扮演者杨丽坤
周总理的意思是,这部电影把我们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是怎样的美好,形象地描述了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大理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好榜样。当然,不仅如此,讲述这个故事的电影《五朵金花》也成为新时代文艺片的典范。
在这个建设新社会的时代,国家急需树立各领域的标杆。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承载了当时国家的理想,因此当时的副总理陈毅每次出访国外,最喜欢带上这部电影。而这部电影,不仅通过外交渠道介绍给外国友人,还正式在40个国家放映。1960年,《五朵金花》获得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艺术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
《五朵金花》所展示的新中国形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图片来源:网络
《五朵金花》对那个时代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电影领域,成为当时的社会理想的一种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