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胤熹近期电影,宋胤熹和电影一起
宋胤熹近期电影,宋胤熹和电影一起而在17年前,因为看了李小龙、成龙的功夫电影,一位不满15岁的临沂少年,只带着150元钱去了横店,从搬砖求生、武行拼命,到后来加入成家班、转到幕后做导演,他凭借沂蒙人的朴实、憨厚,一步步追求着自己的功夫梦。他就是宋胤熹。 成龙式功夫喜剧作为电影界的一块金子招牌,长久以来有着广泛的受众和极强的市场号召力。作为70、80一代的青春记忆,龙迷的大哥情怀在商业气息愈加浓厚的电影市场中有增无减。 电影《禁忌游戏之丢手绢》2016年 梦想,对每个人来说意义都不一样,但每个人都至少有过梦想。它是你在对生活呈现出的一种希望,也是你前进的动力。在诸多记录、探讨梦想的方式中,宋胤熹选择了用搏命演出的动作电影向当初让自己追梦的偶像来一次终极致敬。宋胤熹:和电影一起,致敬梦想
宋胤熹:男,汉族。1983年10月2日生于山东临沂,青年电影导演、演员、制片人、出品人。北京华博龙韵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1999年从一名武师踏入影视圈,师从成龙大哥成家班、香港导演曹荣。
导演作品:电影《禁忌游戏之迷藏》 2012年
电影《执行》2013年
电影《我是谁2015》 2015年 (成龙监制)
电影《禁忌游戏之丢手绢》2016年
梦想,对每个人来说意义都不一样,但每个人都至少有过梦想。它是你在对生活呈现出的一种希望,也是你前进的动力。在诸多记录、探讨梦想的方式中,宋胤熹选择了用搏命演出的动作电影向当初让自己追梦的偶像来一次终极致敬。
宋胤熹:和电影一起,致敬梦想
成龙式功夫喜剧作为电影界的一块金子招牌,长久以来有着广泛的受众和极强的市场号召力。作为70、80一代的青春记忆,龙迷的大哥情怀在商业气息愈加浓厚的电影市场中有增无减。
而在17年前,因为看了李小龙、成龙的功夫电影,一位不满15岁的临沂少年,只带着150元钱去了横店,从搬砖求生、武行拼命,到后来加入成家班、转到幕后做导演,他凭借沂蒙人的朴实、憨厚,一步步追求着自己的功夫梦。他就是宋胤熹。
关于回忆:因为心中有梦想
宋胤熹出生于临沂市沂水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儿时的他痴迷小说《水浒传》,被其中的江湖义气吸引,而李小龙、成龙的功夫电影,更让他萌生了学武的念头。
由于家境贫困,宋胤熹念到初三便辍学了。但心中早已埋下“功夫梦”的种子。为了赚钱学武,年幼的宋胤熹去砖瓦厂拉砖,拿着自己半年攒下的血汗钱去了武校学武。在武校里,他掌握了基本的武术套路,但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允许他在学校里继续学下去。
16岁那年,宋胤熹带着替父亲干活赚得的150元钱辞别家人,怀揣着自己的“功夫梦”,只身一人南下横店。到了横店后,宋胤熹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立足。“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地上搬砖,横店有个大智禅寺,寺庙围墙上的砖就是我和很多外地人搬上去的。”正是靠着这种吃苦耐劳的劲,宋胤熹很快在横店立了足。
之后他边打工赚钱边学习各种特技动作,一开始在草坪上练,后来到水泥地上练。最初练习骑马时,马背上没有马鞍,久而久之屁股上就磨出了血,停下来时,整个人摔在地上,但还要爬起来继续练。说起那时的感受,宋胤熹笑称:“电影特技和功夫不一样,练特技需要避免摔伤,摔疼了就知道怎么避免受伤……”刚踏入武行的宋胤熹很少有机会跟剧组,只能做外围武行,而外围打散工也并非每天都有,只有剧组武行缺人时,他才有机会重燃心中的“功夫梦”。
那么,何为“外围”武行?按工作性质来分类的话,武行又分为“外围”武行和跟组武行。“外围”武行是指临时武行,剧组拍戏时临时需要五个十个的,然后负责人就从外面找到导演需要的武行来临时加个塞;而跟组武行一般是跟着一部戏从头到尾,在正式拍摄前就已经着手训练。由此可以看出,那个时候,作为外围武行的宋胤熹机会少之又少。
“我的这一段寻梦轨迹,几乎和成龙大哥最初在香港时是一样的。”说到自己的出道经历,宋胤熹一直以成龙为励志偶像,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经历当初有多艰苦,因为那时的他,心中始终怀揣着一种梦想。正是因为心中有梦,才让宋胤熹在以后的电影路上有效率、无漏洞,始终保持着“拼命三郎”精神。
关于成长:年轻就得拼命地干
说起是怎么进入成家班的,宋胤熹透露说这期间其实故事挺多。在横店跑外围的那一段时间,他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受伤更是家常便饭,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为了维持生活,他只能给剧组打打散工,日子就这么日复一日的过着。
然而,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接下来的几年,宋胤熹的职业生涯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2011年下半年,出身成家班的香港动作导演曹荣找到宋胤熹,让他跟着剧组干,一听说跟着剧组干,宋胤熹喜出望外,一口答应下来。“当时,曹荣导演在横店拍电视剧《玉帝传奇》,他看到我做武行摔得比较狠,也特别卖命,也从来不谈钱,很像成家班的风格,我想这也是让我进入剧组的重要原因吧。”从那时起,宋胤熹正式从外围武行转变成剧组跟组武行。说起武行,大多数时候,受伤好像可以作为武行的代名词。纵观整个武行行业,没受过伤的武行是极少数,也有的武行因为受过伤害怕再受伤而转做其他行业,能坚持下来的人太少。对于宋胤熹来说,为了当初的梦,他的字典里根本没有“放弃”两个字。
凭借着沂蒙人的朴实憨厚的性格,加上他敢打敢拼的斗志,宋胤熹很快得到了圈内人的认可。几年后,正式加入成家班。因为对成龙功夫的崇拜,宋胤熹进入成家班后很快融入进来,受到大哥精神的感召,他在接到危险动作时都会亲自上阵,“要向大哥看齐,挂彩受伤都是常事,也是骄傲。”
2004年,宋胤熹在拍戏时从马背上摔下,导致脚踝严重脱位骨折。至今,“10厘米的钢板和7颗钢钉”依然还在他脚上的骨头里,“之所以一直没取出来,是因为手术取出来时还要休息耽误时间。”就像他说的:“10公分长的钢板和7颗钢钉,辛苦你们在脚上跟了我11年,感谢这么给面子没生锈,哥再次保证,再拍一部电影就去做手术把你们取出来,不再以没时间为借口。向11年前在片场玩命拍戏让脚踝脱位骨折的那个自己道声抱歉。”在电影这条道路上,宋胤熹不舍得停下来,对于他来说,如今“不是在做电影,就是在去做电影的路上。”而他的年轻就要拼命干的励志精神,给了我们太多的启发和正能量。
关于电影:用自己的方式致敬成龙
2004年的受伤,使得宋胤熹拍戏时没有了之前的灵活,加上成龙大哥在成家班传授的很多做人、做电影的道理,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宋胤熹从一个年轻的武行新人逐渐蜕变成可以掌控电影拍摄大局的动作导演和武术指导,并开始自己成立公司投拍电影。由于经验不足,自己制片投拍的第一部电影《当爸爸来敲门》让他亏损了近80多万。之后,他还做了制片人,并先后投拍和导演了《禁忌游戏之迷藏》以及《执行》等电影,尽管过程异常艰难,甚至资金缺乏时向高利贷借款,然而正是通过这些磨练,宋胤熹逐渐成熟。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宋胤熹开始寻找好的故事向成龙大哥致敬。
“这一路上,我以大哥为偶像,经历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大哥的不容易,不像表面那么光鲜,成功的背后都要付出很多。作为一名武师,我本身就对功夫电影有很大的兴趣,作为一个粉丝向大哥致敬的计划已经准备了三年。”谈到要拍致敬成龙大哥的电影,宋胤熹如是说。
2014年4月7日,成龙60岁生日之前,宋胤熹和联合策划尚先生磨好了一个故事,并且得到了其他龙迷的支持。“我们就是想为大哥做点事儿,把大哥,把成家班这股子真打真摔的劲儿再点起来,让观众再看部走心实诚的动作片。”终于,宋胤熹的电影在成龙生日这天正式开机。“因为大哥重视环保,力行节约,所以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和细节之处更加注意,片场不留任何垃圾,水和饮料喝完不残留,菜饭吃光不浪费。在丽江开机期间正赶上防火期,为了环保安全,我们的开机仪式没有点香……所有这一切,都是发乎真心的对于大哥精神的致敬和传承。而且,当我们每个人都去这样做的时候,心里是快乐和自豪的。”
去年6月,这部由成龙监制、宋胤熹导演的电影《我是谁2015》在北京首映,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期间,在电影宣传中,成龙特意从美国赶回来为影片助阵,这令宋胤熹非常感动,同时又带给他更大的信心。“大哥下了飞机就直接赶到首映发布会现场,半个小时参加完活动又直接去了机场赶赴国外……大哥依然如此辛苦,我等辈又岂能叫累。收拾好今天的所有,明日继续奋战!”
谈起成龙大哥对自己的影响,宋胤熹动情地说:“跟随大哥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大哥是恩人,也是亲人。”他说多年来,大哥影响了他太多,“没有大哥,就没有今天的宋胤熹,我也不可能会在电影道路上走这么远。”他说正是在大哥的光环下,他才得以茁壮成长,慢慢成为一名合格的动作导演。今年暑假,宋胤熹导演的最新作品《《禁忌游戏之丢手绢》将在全国上映。这是《禁忌游戏》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届时他希望带着作品回家乡宣传。此外,他还计划继续拍摄向成龙大哥致敬的动作喜剧电影。
一路走来,有收获,也有成长。因为有梦,宋胤熹的电影才能以一种看不见的速度前行,时而锁眉,时而沉吟,在蜿蜒的道路上,开出最美的鲜花。
声明以上内容是《沂蒙人》原创文章,版权归原我们所有,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