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典时期的电影(2003年非典题材电影惊心动魄明显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桥技巧)
关于非典时期的电影(2003年非典题材电影惊心动魄明显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桥技巧)可以看出,电影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电影拍的确实很紧凑,让人欲罢不能。有的地方,确实也让人感到一振,很有震撼感。 就像美国2011年拍摄的《传染病》(又名《世纪战役》),虽然电影里有《泰坦尼克号》里招人喜爱的露丝扮演者主演,但是评分并不高。只是因为电影太过写实,没有什么剧情与人物刻画,所以看过之后印象不深,而其中的“硬核”的有关传染病的描写,却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后,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竟然发现电影中当时觉得恨不得快速跳过的冗繁的技术介绍,竟然先验地应证了病毒流行的流程。 非典结束后,国内也于2003年拍了一部抗非典电影《惊心动魄》。
防病毒电影是电影品种中的不讨好的一个种类,因为病毒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像异形那样,给人以一种可见可观的外在形体,也不像“活死人”这种丧尸模板,一看上去,就觉得危机四伏,阴气森森。
所以病毒电影以前很少被人关注。
就像美国2011年拍摄的《传染病》(又名《世纪战役》),虽然电影里有《泰坦尼克号》里招人喜爱的露丝扮演者主演,但是评分并不高。只是因为电影太过写实,没有什么剧情与人物刻画,所以看过之后印象不深,而其中的“硬核”的有关传染病的描写,却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后,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竟然发现电影中当时觉得恨不得快速跳过的冗繁的技术介绍,竟然先验地应证了病毒流行的流程。
非典结束后,国内也于2003年拍了一部抗非典电影《惊心动魄》。
可以看出,电影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电影拍的确实很紧凑,让人欲罢不能。有的地方,确实也让人感到一振,很有震撼感。
《惊心动魄》拍摄于2003年,的确回避了《传染病》中过于采取纪实手段而导致的戏剧性不足的问题,整个影片采取的是一种惊险片的构思风格,它将非典疫情推入到背景之中,而展现了在疫情大背景下众志成城的行动,而在主体的正能量人群之后,还有一帮社会的异类,构成了电影里的负面能量,成为病毒之外的人类之恶的象征,这是所有的病毒影片,都逃不了的一种类型的设置。
影片里让人潸然泪下的段落,就是当列车上出现病毒流行的时候,列车长紧急召集志愿者,一声令下,之前只是普通人的素不相识的乘客,挺身而出,加入到救治队伍,电影还是通过蒙太奇的处理手段,表现了这种更加惊心动魄的灵魂震撼。
而尤其觉得眼前一亮的是,影片里的小女孩,差一点被感染上病毒的无辜的孩子,竟然是关晓彤演的。她因为她的可爱,被染上病毒的民工抱过,这一情节,与《卡桑德拉大桥》中抱小女孩的恐怖分子游走车厢段落如出一辙。
从一个模样周正、楚楚可怜的小女孩,关晓彤成为一个影视界的当家花旦,在感叹女大十八变之余,也惊愕地体验到《惊心动魄》这部电影与今天的巨大的时间落差,而电影里传导出的那一份剑拔弩张、惊心动魄,依然新鲜得如同发生在昨天。
但是,也有必要指出《惊心动魄》为了提高电影的惊险激烈效果,在情节上,有一点过度向《卡桑德拉大桥》贴靠的迹象。
《惊心动魄》与《卡桑德拉大桥》的相似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疫情放在大背景上表现,而前台局限在火车之上。
《卡桑德拉大桥》构思很巧妙,带有对冷战两霸的绝妙讽刺。
《卡桑德拉大桥》里对美国的讽刺是非常明显的,电影里说病毒是从美国的实验室里流失到社会上的,但同时,电影对冷战的另一极苏东集团,也没有给予好颜色。
电影里描写了一个波兰老人,当年从集中营里逃出波兰,现在听闻火车正向波兰驶去,顿时产生一种生不如死之感,电影借此说明了,波兰的家园,让老人产生一种惊弓之鸟的条件反射,而当时波兰是属于苏东集团的,所以,一部《卡桑德拉大桥》,表面上看是一部病毒片,但暗中指向的却是当时在欧洲地区大搞军事扩张与对垒的冷战两霸。
《惊心动魄》表现的是非典疫情,但是,并没有展现全景的抗疫纪实风貌,而是表现了一个带有病毒的民工,上了列车,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紧张激烈的追车防毒的行动,这样,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防疫工作,转化为一场列车惊险,这样的思路,与《卡桑德拉大桥》的构思是不谋而合的。
二是情感线索是一对情人的旧情复萌。
在《卡桑德拉大桥》里,张伯伦医生在车上遇到了前妻,两个人经过一番磨难,重归于好。
《惊心动魄》也是这样的情节主链。影片里上了列车的女军医,与指挥部里的帅哥,本来是一对情人,五年前劳燕分手,现在再次相遇,也激活了他们的尘封的情感,不过电影里,他们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分手,没有详作交待。
这种旧情复萌的情节链,很可能也是今后抗病毒电影里最容易出现的构思。在这一次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日后展现这场“惊心动魄”搏击的电影里,肯定会少不了这样的最容易想象出来也最容易构成戏剧冲突的影视套路:那就是医学院里的一对曾经的旧情人,在抗疫前线相遇了,然后产生了新的情感冲突。
三是带病毒者上了火车。
《卡桑德拉大桥》里,表现了一个并不可恨的恐怖分子,带着从美国实验室里无意中带出来的病毒,上了火车,于是触发了整个电影的惊险之旅。
《惊心动魄》里,一个民工,查出了发热,也上了火车,但总该有一个由头吧,电影里把民工表现成一个追讨薪水的无辜者,这样,民工上了火车,便没有了责任,也逃避了电影里的声讨矛锋,就像《卡桑德拉大桥》里,恐怖分子并不可恶,而幕后的黑手才是真正值得讨伐的对象。
四是有一个反派人物。
反派人物很有必要,《卡桑德拉大桥》最后直接变成了枪战片,影片里的穷凶极恶的杀手,是一帮穿着白色防护服的不见真面目的麦肯齐帮凶,如果没有这些帮凶,结尾处的激战也就不会发生,从列车车厢爬上车顶的惊险,也就无处安放。
《惊心动魄》里,那个唯利是图的包工头,承担了反派人物的人设,是他克扣民工的工钱,导致民工在火车里追着他不放,致使病毒四处流播。
最为可恨的是,包工头在看到自己丑行暴露,以轻生相胁,与劝阻他的女军医发生争执,把女军医失手推到车厢外,顿时,使一部抗病毒电影,变成了“列车惊魂”。
然后,我们在电影里就看到了女军医的前男友冒着危险,爬到列车顶上,以飞檐走壁的功力,攀爬着车壁,来到了尾车厢,救了女军医,既拉近了与女军医的距离,同时也让电影营造了惊掉人眼球的视觉奇观。
五是有一个游走在车厢里的生意人。
《卡桑德拉大桥》里,一个波兰老人,在车厢里到处推销他的手表,成为一个重要的情节推进器。
《惊心动魄》里,也设置了一个买口罩等医疗用品的小商贩,在电影里,也基本起到了贯通各个车厢、联络人物的作用。
六是直升机并行列车同步救援。
《卡桑德拉大桥》里,列车因为载着病毒,不让在路上停靠,所以,直升机从天而降,把病发的恐怖分子用直升机放下的吊索给吊走。
《惊心动魄》里也沿用了这一个惊险。影片交待,为了防止病毒蔓延,所以列车不得中途停站,而用直升机飞临列车旁边,自上面放下吊舱,送来女军医的前男友,给电影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另外,《惊心动魄》里表现逐个车厢查访病毒疑似患者的时候,也有破门而入、打破厢里恩爱的场面,这在《卡桑德拉大桥》里也是电影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段之一。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卡桑德拉大桥》里的设置还是颇为经典的,只要事关病毒的电影,它都能够提供一个可以套用的模式。
现在看来,拍摄病毒的电影,除了《传染病》这种全景式表现、揭示人性之源的模式之外,就是《卡桑德拉大桥》这种通过情节转化而达到的惊险电影。
这提示我们,当日后我们再拍摄我们的抗疫电影的时候,应该如何在这种模式中跳出旧有框架,写出新意,展现出更为真实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