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子孙后人现状(鲁迅光环下的后代)
鲁迅的子孙后人现状(鲁迅光环下的后代)我们常说,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是紧紧相连的,鲁迅的婚姻亦是如此。如要了解这些人的下落,就得先追考鲁迅先生早年的家庭际遇。鲁迅鲁迅以笔为武器,以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缔造出《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一系列作品,对国内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残酷统治、予以精神上的痛击。悠悠百载,鲁迅先生已远去多年,他的后人今何在,他们是不是也继承了先生的衣钵,继续在文学领域熠熠生辉呢。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思想革命家,也是近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优秀的民主战士,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造诣,影响了无数国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鲁迅先生基本就是“五四运动”的化身,他在创作批评的同时,在史学、理论、思想和翻译方面的贡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不只在中国本土,其卓越的文学功底和造诣,在韩国和日本思想文化领域,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以至于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像这样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可以说是罕见。
鲁迅
鲁迅以笔为武器,以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缔造出《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一系列作品,对国内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残酷统治、予以精神上的痛击。
悠悠百载,鲁迅先生已远去多年,他的后人今何在,他们是不是也继承了先生的衣钵,继续在文学领域熠熠生辉呢。
如要了解这些人的下落,就得先追考鲁迅先生早年的家庭际遇。
两任太太我们常说,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是紧紧相连的,鲁迅的婚姻亦是如此。
鲁迅先生一共有两位妻子,其第一任名叫朱安,是鲁迅的正宗妻子。
朱安与鲁迅的婚姻生活实际上处于被动的,是归属于典型性的封建礼教,对一个接受了新思想观念的人而言,这类方式的婚姻生活当然是无法接受的。
1906年,鲁迅正在日本留学,适时正值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大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已是岌岌可危。
而这种国家的衰弱,也体现在了绍兴的这个传统的大家族之中。他的祖父周福清便卷入了当时的一场科举舞弊案之中,而家族也开始衰落。
家里的长辈为了家族香火的延续,为远在重洋彼岸的鲁迅设计了一套人生厚礼:包办婚姻。
母亲大人假借自己病危,一道书函便把孝顺的儿子召回国内,迎接他的便是明媒正娶的妻子,朱安,鲁迅只得顺从。
婚后的两人,虽不是恩爱的夫妻,但也有彼此的默契。传说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有当年朱安的影子。
仅仅三天之后,鲁迅便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求,踏上了去往日本的轮船。
这一走,就是十多年。
对于这段罕有人知的往事,鲁迅先生很少跟旁人提及,他仅对好友许寿裳暗示过一句:“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与其说是“吃尽了爱情的苦”,倒不如说是尝遍了封闭礼俗的痛。
年轻时的鲁迅,难免对待情感,可以说是向往地,崇敬地,而当他真正踏足其中时,才觉得这一切颇有些忍辱负重的意味在里面。
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920年教书的鲁迅遇见了他的学生许广平,让他原本灰暗的生活一下有了色彩。随着两人频繁的书信来往,有着相同革命目标的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这便是鲁迅的第二任妻子。
和许广平在一起的时光里,鲁迅突然发现自己是可以去爱一个人的,而且是深深地爱着。
不久,许广平便为鲁迅生下了他们“爱情的结晶”,这便是周海婴。
光环之下的父子二人鲁迅显然很喜欢这个儿子,他放下了笔,离开了书案,挑起了一个普通父亲该有的担当。
不论是游戏,还是读书识字,鲁迅都亲力亲为,这使得周海婴在文字领域的功底突飞猛进,这为他以后长大成人的工作之路,奠定了无可比拟的基础。
鲁迅一家
也许鲁迅认为这孩子是意外的收获,为了孩子的坚强,他对新生命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爱。周海婴生来背负名人光环,但他的一生却谨慎而低调。
人们似乎对名人后代的要求总是格外严格。
小孩子读书的时候总会有些课后消遣的方式,比如打打桥牌、跳跳交谊舞什么的。但周海婴仅是出于好奇观看一下就会被嘲笑,还会被戴上“鲁迅的儿子只知道贪玩”的帽子。
对于鲁迅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他的“育儿经”也是当年的一股清流。他很早便对自己的后代寄予过“敢说敢笑、敢爱敢恨”,这样的希望。
鲁迅病重、逝世的那一年,周海婴年仅8岁,坎坷波折的童年、非常的家庭背景,这让他在处事上格外小心谨慎。
周海婴些许无奈地说:“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是顺其自然,从不强迫,不硬逼。”但是或许连鲁迅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会在大众的“监督”下成长。
鲁迅曾在遗嘱中表示,“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所以他一直期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所以周海婴小时候,很喜欢拼接火车、吊车玩具,鲁迅总在一旁予以鼓励。
鲁迅去世后,家境曾一度困难,但周海婴热爱技术的兴趣不减,他用积攒了多年的零用钱凑足了学费,报考了南洋无线电的夜校。
之后他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物理系,从此走上严谨的科研道路,开始了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生涯。
这样的履历,看似有些平淡,实则藏着许多无奈,因为他一直在父亲的光环下,做好了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是在给先辈抹黑。
但周海婴时刻谨记父母的教诲,在茫茫人海中,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然而鲁迅的光环实在太强烈,所影响的不止周海婴一个人。
1953年,周海婴夫妇生下了一个男孩,名叫周令飞。
作为鲁迅的长孙,周令飞从小也身披名人光环。早年入伍从军,在部队里当摄影记者,后来转业后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
在家中,周令飞身边还有弟弟和妹妹,但唯独周令飞继承了鲁迅刻板和幽默的基因。
自然,在人前,“鲁迅孙子”的光辉头衔,也落到了周令飞头上。
周令飞
周令飞诞生之时,鲁迅先生已逝去多年,但影响犹在。父亲的刻意低调,也尽量消弭了爷爷的名人效应带来的影响。
当时,周令飞的奶奶许广平还在世。为了纪念鲁迅,许广平以鲁迅的另一个笔名“令飞”,替宝贝孙子起了名。
慢慢地,周令飞却过上了不是十分快乐的童年。在家里,亲人虽然注意避谈鲁迅,但他爷爷的面孔已经遍布当时的中小学生语文读物。
当周令飞第一次在课本上见到自己的祖父时,他还颇为自豪。可是时间一久,他也掉进了“鲁迅孙子”的刻板印象中。
课堂上,老师会点名让周令飞带领全班同学背诵他爷爷的作品,这让周令飞如芒在背。
17岁高中一毕业,周令飞就报名参了军。他天真地以为,自己终于可以逃离外界过多的注视目光了。
然而,很快就证明,他是错的。在部队里,大家知道他是鲁迅的孙子后,肃然起敬。
部队的新兵连长听说鲁迅先生的孙子在班里,便兴奋地跑到周令飞跟前,指派他去当卫生员。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连长明显是做过功课的,知道鲁迅先生早年是学医的,只不过后来改行当作家了。
所以这项祖上未竟的事业,只能由周令飞来完成。周令飞对此表示抗议,他不希望自己被特殊对待。
连长无奈,只能让周令飞去警卫排报到。警卫排长听说周令飞的身世之后,竟然表现出比连长还要兴奋的神情。
周令飞刚报到,排长就说:“你既然是鲁迅的孙子,那写作的文笔绝对是顶尖的。咱们排里的好人好事,光荣行为之类的宣传,以后就全靠你了!”
看到周令飞写得焦头烂额,排长不慌不忙地递上香烟,想给他一些“灵感”。
周令飞说:“我不抽烟。”排长当场懵了,毕竟鲁迅先生写作时,可是很喜欢抽烟的,这也让周令飞非常无奈。
周令飞参军的本意,就是想活出自己,逃离晕轮效应,谁知却陷入了更深的标签化陷阱。这为他后来远渡重洋,追求爱情,埋下了伏笔。
因为祖父的名气,家族中的氛围进入了一种无形的怪圈。
周令飞对于这样的际遇,实感无奈,但他不想时时被人指责,他有改变困局的想法,却没有走出围城后,面对世俗的勇气。
他选择了继续“躲”。
“隔代基因”鲁迅早年留学过日本,当时是为了去学习知识,好为将来施展抱负做准备。几十年后他的孙子也重蹈覆辙,去了日本。
在日本留学期间,周令飞不仅获得了在国内从未有过的“自由”,还邂逅了他未来的妻子张纯华。
可是,张纯华来自中国台湾。在那个两岸不往来的年代,周令飞与张纯华的交往,自然不被看好。
那个时候,蒋介石率领的国民党余部盘踞台湾,两岸关系时时紧张。
所以,在当时的人看来,周令飞的爷爷可是鲁迅,那个为革命奔走呐喊的勇士,作为鲁迅的孙子,周令飞怎么能和台湾的人扯上关系呢?
周令飞无奈却又只能忍受谩骂,但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周令飞无暇顾及风言风语,他只想和爱的人携手余生而已。
1982年的一天,周海婴和老伴突然接到一个晴空霹雳的消息,周令飞与台湾女友张纯华决定去香港结婚。
在途经台北时,两人还下了飞机,接受媒体采访。周令飞表示,此次来台,都是因为爱情,跟父母无关。
周令飞“一意孤行”,让周海婴心惊之余,未免心痛。后来回忆起此事,周海婴说:“你可是鲁迅的孙子啊!”
旁人的不理解周令飞或许可以不在意,自己的父母也如此,周令飞的压力可想而知。
后来,因为鲁迅孙子的身份,与妻子成家后,落户台湾的周令飞,生活一波三折。他先是在岳父家的公司上班,后来阴差阳错地又失去了工作。
他又扛起重担,与妻子在街边摆摊,靠贩售小零食为生。尽管日子不如意,但有妻子陪伴,周令飞并不觉得苦。
而周令飞的离开,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周海婴夫妇。他们原先的工作计划被打乱,甚至一度陷入困境。
隔着一条海峡,老夫妇俩难免思虑儿子的安危,尤其是听到周令飞在台湾的漂泊动向后,更令做父亲的揪心。
可周海婴从未责怪过周令飞的“冲动”,他就像当年鲁迅对自己的付出一样,欣然地接受这一切。
抑或是父亲知道这一切的缘由,因为光环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自己的确能感同身受,周海婴大半辈子也在思考、妥协、退让,他只能任由儿子“出去闯一闯了”。
或许觉得对父母颇有亏欠,在离家20年后,周令飞回来了。那时,已是1999年。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时,国人对鲁迅的感情,已经没有几十年前那般狂热。但是谈及鲁迅,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革命志士。
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鲁迅的儿子与孙子开启了寻找鲁迅精神的工作。周海婴、周令飞父子俩相继出版了各类研究鲁迅的书籍。
他们一辈子想摆脱“鲁迅后人”的标签,只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他们终于明白,他们不一定要做鲁迅的影子,他们不一定要为鲁迅而活。
除了周海婴和周令飞,很意外地,先生的后人中,不乏名人志士,其中有一些“远方亲戚”,更是青出于蓝。
明星后代多数人可能没想到的是,鲁迅先生的后人中,还有一位现代人熟知的港台谐星。那就是许绍雄。
许绍雄出身自广州高第街许地,在香港出生,父亲开玉石店。他的太公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官至礼部尚书,是为闽浙总督。
而他的姑母正是鲁迅的夫人,许广平。这可不是道听途说,而是许绍雄自己亲口承认的。在与周令飞的聚会上,他曾亲切地喊对方为表弟,并合影留念。
许绍雄一出生没多久,全家搬回广州。
1958年,他们家又去了香港;他中学毕业后,因为无事可做,就留在父亲的玉石店里看铺打杂。
从小喜欢上台表演的许绍雄,报考了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1972年,许绍雄在毕业后加入无线电视,这来来回回一干就是十年。
许绍雄一出道,就有了个绰号,叫“Benz雄”,意思是开奔驰的许绍雄,是因为有传他是他们那一批出道的同行中最早买奔驰车的。
在客观理念上,我们不怀疑某些祖传技艺的存在,甚至是隔代遗传。但是这并不能确定所有人都能很好的继承先人留下的遗产。
如若真让周令飞沿着鲁迅的人生轨迹走一遍,并且在各方面都达到业内认可的情况下,也未必能达到鲁迅之于社会的影响力,因为时代不同了。
但通过对鲁迅及其后人的发展故事,进行了解之后就会发现,作为一代文豪,鲁迅对后人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而对于一个家族来说,能够出现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是非常难得的。由此可见,在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都是不可小觑的。
但若是生活在巨大的光环之下,压力也是常人难以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