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楼梦与原著的不同(电影版红楼梦在叙事时间上)
电影红楼梦与原著的不同(电影版红楼梦在叙事时间上)对比原版小说,电影版《红楼梦》在叙事时间上,有何不同?电影版《红楼梦》和电视剧版《红楼梦》的叙事时空问题围绕影视文本本体特征,从而形成与小说文本迥异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的分类,从叙事时间的变形和不同类型中对影视文本《红楼梦》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影视文本中,作用于观众视觉的叙事空间从始至终都处于在场的状态。运用镜头语言中的景别、角度和运动的不断变化,形成不同的叙事空间,这种叙事空间是对场景的再现而不是纪实,是经过场景设计、镜头选择、场面调度拓展或压缩叙事空间。影视文本的叙事空间与叙事时间类似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故事空间、情节空间和银幕空间。“故事空间表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往往在特殊的地方。情节空间指通过情节使观众在脑海中想象到故事中的其他地点。银幕空间中场面调度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平衡构图形成富于冲击力的效果。”
影视文本中的叙事时间对于影视叙事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与小说文本中叙事时间的相同之处在于影视文本的叙事时间,也具有双重特性:故事时间是指事件发展所需的自然时间,话语时间是指叙事所用的时间。
但是“被讲述事件的时间性和讲述行为本身的时间性却很难重合。”所以将两种时间的属性在三种层次上进行组合。
影视文本创作者为了完成对影视叙事的张力和戏剧化效果,将叙事时间中的时长加以变形调整,影视文本的叙事时长可以变形成三种类型,即放映时间、叙述时间和心理时间。
影视文本中的叙事空间相对于小说文本的叙事空间来说,因摄像机的存在而具有先天的优势,影视文本的叙事情节是在叙事空间中呈现并发展而来的,摄像机拍摄的画格中的场景先于情节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影视文本的叙事空间对于影视文本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影视文本中,作用于观众视觉的叙事空间从始至终都处于在场的状态。运用镜头语言中的景别、角度和运动的不断变化,形成不同的叙事空间,这种叙事空间是对场景的再现而不是纪实,是经过场景设计、镜头选择、场面调度拓展或压缩叙事空间。
影视文本的叙事空间与叙事时间类似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故事空间、情节空间和银幕空间。“故事空间表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往往在特殊的地方。
情节空间指通过情节使观众在脑海中想象到故事中的其他地点。银幕空间中场面调度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平衡构图形成富于冲击力的效果。”
电影版《红楼梦》和电视剧版《红楼梦》的叙事时空问题围绕影视文本本体特征,从而形成与小说文本迥异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的分类,从叙事时间的变形和不同类型中对影视文本《红楼梦》进行具体的分析。
对比原版小说,电影版《红楼梦》在叙事时间上,有何不同?
谢铁骊导演创作的系列电影《红楼梦》,叙事时间中的时序以顺序为主,影片选取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作为开篇。
贾宝玉随着警幻仙姑的导引入薄命司看到了预示金陵十二钗的画册和判词,梦醒之后才有了宝黛初见、薛氏入府、根据小说文本的叙事情节往下行进。
在影片的结尾处,贾宝玉随僧道又来到了太虚幻境,进入神殿听到了绛珠仙子讲述了木石前缘因果与今世还泪之说,大声疾呼“林妹妹”。
从开篇梦游太虚幻境预知十二钗命运多舛,到结尾贾宝玉知晓了今世前缘的因果关系,形成圆形轮回的叙事结构。
在时序上,电影文本《红楼梦》更改了小说文本《红楼梦》倒叙的叙事时序,而以顺序的方式演绎故事,将统领故事的重要预示之梦放在影片开始部分。
梦醒之后才有林黛玉进贾府,薛家进京,开始上演一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而小说文本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在黛玉宝钗已相继出场之后,影视文本将叙事时序更改为顺序行进,将观众吸引在这梦幻飘渺的梦境空间,给观众浪漫主义风格的视觉体验。
在顺序时序的基础上,加入“闪前”和“闪回”刻意打乱了平静自然的顺序时序,给观众以视觉冲击,造成叙事时间畸变的效果。
贾宝玉在薄命司中翻看画册和判词时,创作者加入了“闪前”的人物特写镜头,与判词画册的特写画面叠化在一起,为后文的叙事情节埋藏了人物命运的悬念。
在梦醒之后的现实时空中,以贾宝玉作为人物内视觉聚焦叙事,在秦可卿香消玉殒后浩大的丧葬礼,在贾元春加封贤德妃元宵省亲等有特殊意义的场景空间中,创作者以贾宝玉和王熙凤两个核心人物视角为主,插入“闪回”镜头,意在提示观众梦境空间与现实空间存在着微妙紧密的联系。
梦境空间“烈火烹油,锦上添花”盛世预言,埋藏着现实空间“好似飞鸟乱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颓败危机,“闪前”“闪回”式的时空变形,除却视觉效果之外,给予观众更多关于叙事情节和叙事主题的思考空间。
根据影视文本叙事时长的三种分类,即放映时间、叙述时间和心理时间。“放映时间:电影通过机械的运转,按照一秒钟24格画面的连续运动,把影像投射到银幕上,取得具有实在时间的形式。这个时间过程基本上是不变的,它和生活中的时间同步。”
系列电影《红楼梦》以六部八集的形式将这部鸿篇巨著搬上银幕,第一部分为上下两集,总时长为160分钟,第二部黛玉葬花时长为112分钟,第三部凤姐泼醋时长为102分钟,第四部二尤惨死时长为105分钟,第五部晴雯夭亡时长为110分钟,第六部宝玉化石分为上下两集总时长为146分钟。
系列电影《红楼梦》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总放映时间为735分钟。叙述时间通过视听语言创作者可以将其进行延长或者压缩,创作者不仅可以按照时间自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事,而且还可以打破常规将自由的叙述时间进行变形,还可以展现幻想出来的事件。因此叙述时间是灵活自由的,具有假定性。
一般来说,面对如此恢宏的小说文本庞杂的叙事情节,创作者会将某一时间段进行展现。系列电影《红楼梦》以主人公贾宝玉在尘世中的一生作为特定的故事长度。
上一节中详细分析了小说文本始于娲皇补天的上古时期,终于曹雪芹数年增删五次,脂砚斋进行注解,形成一种无限延宕的叙事时间,而电影文本节选了以贾宝玉在尘世间经历的十余年为故事长度,在这期间贾宝玉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情节时间则是影视文本创作者跳过细枝末节的情节内容,挑选有意义的事件形成的时间。就系列电影《红楼梦》而言,创作者也并未从贾宝玉出生之时就开始讲述故事,而是将情节时间锁定在太虚幻境之梦梦醒之后,宝黛初见,薛宝钗入京开始了这段怀金悼玉的人生悲情故事。
直至经历世间繁华盛景又体验了红颜薄命的悲苦和大厦倾颓的悲凉,与僧道二人归至太虚幻境结束故事,情节时间也就是在梦醒之后宝黛初见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
虽然电影《红楼梦》的放映时间堪称中国电影史的重要突破,但是系列电影《红楼梦》给观众的心理时间却是贾宝玉一生的颠沛流离,仿佛只是漫漫长路的一个阶段。这是创作者独具匠心设计的线性叙事结构,轮回往复首尾呼应,从而给观众造成“结束即开始”的心理感受。
系列电影《红楼梦》形成的心理时间虽是人生短暂,转瞬即逝,但在电影中,创作者运用镜头语言中的固定机位大景别,将人物置于环境中,加以声音语言中音乐的烘托,拉长观众心理时间,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
第一部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看望病中的薛宝钗,在薛姨妈处饮酒而归,创作者删减了小说文本中贾宝玉为喝峰露茶而暴怒的叙事情节,而改成在贾宝玉微醺之后,大全景展现贾宝玉立于白茫茫的天地之间,悲凉的古筝乐曲烘托出贾宝玉思索人生迷茫与苦闷的氛围,创作者运用视听语言拉长了叙事时间,给予观众较长的感受时间,有利于切身体会贾宝玉的内心感受。
感谢观看,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