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三线厂(桂林这个老厂的工人竟自己拍了一部电影)
桂林三线厂(桂林这个老厂的工人竟自己拍了一部电影)桂林独秀水泥总厂立窑车间标语还记忆着那段激情岁月 70年代初,为改变我国工业经济的结构,扩大中小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在我国第四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五小工业,即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小化肥五种工业企业。在这一背景下,桂林地区灵川水泥厂应运而生。当时,把厂址选择在灵川县城桂建路,是因为这附近聚集着桂林地区农械厂、桂林地区钢铁厂、桂林地区通用机械厂等几个企业。是一个地区级的工业区,由于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矿渣、黄泥、石灰石、煤等,而矿渣的原料主要来源于钢厂,因而水泥厂设在钢厂的旁边便于就地取材。桂林独秀水泥总厂所获荣誉 “以前,提起独秀水泥,那是响当当的牌子,在这厂里上班是蛮吃香的。现在独秀水泥已经退出了建筑行业,灵川独秀水泥厂的名气也渐渐消失。”有了解独秀水泥厂的网友在桂林生活网论坛上发帖感慨。 水泥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建筑材料,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均离不开水泥。独秀水泥
桂林独秀水泥总厂当年工友重聚昔日厂区
2018年,灵川这家已经停产的工厂来了这么一群人,在已经落寂的厂区,在斑驳的厂房,他们重新穿上工装,重新拿起当年的劳动工具,在当年工作、生活过的车间、宿舍拍了一部纪实电影《忆.芳华》。他们是厂子四十多年前的工友,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转眼都已两鬓斑白,虽容颜已改,却无改那份初心、那份情谊。他们的厂就是桂林独秀水泥总厂。
这是一个位于灵川县城桂建路的厂,1973年筹建,1976年投产,最初名为桂林地区灵川水泥厂,1991年9月改名桂林独秀水泥厂,1993年6月再改为桂林独秀水泥总厂。经过不断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末桂林独秀水泥总厂发展到鼎盛时期,有职工6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7人。固定资产价值 10550万元,全厂占地面积39.13公顷。1991年生产能力 17.6万吨。 1992年升为国家中型二档企业。
1994年总产值 6154.8万元,当年曾是广西水泥骨干企业,成为全国500家最大建材工业企业之一。桂林独秀水泥总厂当时主要生产“独秀牌”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有425 号、 525号和425号早强型。生产完全机械化,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
桂林独秀水泥总厂所获荣誉
“以前,提起独秀水泥,那是响当当的牌子,在这厂里上班是蛮吃香的。现在独秀水泥已经退出了建筑行业,灵川独秀水泥厂的名气也渐渐消失。”有了解独秀水泥厂的网友在桂林生活网论坛上发帖感慨。
水泥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建筑材料,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均离不开水泥。独秀水泥厂为桂林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工业腾飞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大量的中、小水泥厂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遗留下来的斑驳沧桑的楼房、水塔、铁轨……依旧记录着那段喧嚣的激情岁月,记录着一代人的热血青春。
70年代初,为改变我国工业经济的结构,扩大中小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在我国第四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五小工业,即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小化肥五种工业企业。在这一背景下,桂林地区灵川水泥厂应运而生。当时,把厂址选择在灵川县城桂建路,是因为这附近聚集着桂林地区农械厂、桂林地区钢铁厂、桂林地区通用机械厂等几个企业。是一个地区级的工业区,由于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矿渣、黄泥、石灰石、煤等,而矿渣的原料主要来源于钢厂,因而水泥厂设在钢厂的旁边便于就地取材。
桂林独秀水泥总厂立窑车间标语还记忆着那段激情岁月
桂林独秀水泥总厂生产车间已人去楼空
“我是75年12月被招工进入独秀水泥厂,算是最早进厂的工人之一。”78年参加高考后离开水泥厂多年的周建明先生回忆起在工厂的岁月依然充满感情。据周建明先生介绍,75年招工进厂的工人约有一百多人,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是插队知青,后来这批人大部分成为厂里的骨干。
“当年我们进厂时都很兴奋,觉得从插队知青转换为工厂工人,成为国家企业的正式职工,比在农村插队时生活更有保障,大家干劲都很足。”周建明说 。当年他们进厂的时候,因为是创建初期,厂区建设还未完成,一进厂就参与厂子的建设,挖土挑土建厂,修路等。当时工作条件相对简陋、生活物质也较为匮乏、劳动十分辛苦,但大家依然干劲十足,每天的劳动你追我赶。“那时候我们挖路,还进行挑土比赛呢,我们是新工连 ,各个班比赛挑土,有个班里的小伙子干劲很大,挑得多跑得快,别人一次挑两筐他能挑四筐 ,后来他成为厂里的副厂长。”周建明笑着回忆当年事。厂区的马路、厂房,在工人的铁锹上,在小伙子的肩膀上,在工厂的粉尘里,在独秀人的青春里一一建成。
周建明进厂的时候21岁。“当年我们一进厂还是学徒工,不久就被安排到到兴安的一个水泥厂去进行培训,去学习了三个月后才回厂生产。当时每个月的工资不过18块钱。”周建明回忆。工厂1976年建成投产,整个生产车间一条龙,分为原料车间、立窑车间、制成车间。投产后生产车间工作三班倒,不能停产,周建明先生当时分配在原料车间当球磨机工,工作是把水泥原料按一定比例送入球磨机,磨成粉后再输送到立窑车间烧制成水泥。据周建明先生回忆,当年水泥厂年产量8万吨左右,当时中国重视发展小水泥,水泥需求量挺大。但在计划经济时代,按国家计划生产,一年生产8万吨,还属于紧俏物资。
桂林独秀水泥总厂生产车间黑板报,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工作之余,厂里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蓝球队和乒乓球队。 工人大部分均住在厂里的宿舍,下班后,大家通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宿舍里打打牌、聊聊天,工厂的生活虽简单,但大家彼此感情都很融洽。 2018年,四十多年前的工友重聚水泥厂,穿上工装,重新拿起当年的劳动工具,在当年工作、生活过的车间、宿舍拍了一部纪实电影《忆.芳华》,电影以70年代桂林独秀水泥总厂成立时的新工连为背景,记述了身处改革时期的水泥厂员工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的创业精神。电影制作完成后,在桂林万福广场影院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大家再次欢聚一堂,重温当年创业之艰辛,放映结束后,众人仍沉浸在那挥汗如雨的年代。有些职工未能赶上首映式,或有些在外地或是在大洋彼岸的职工仍心心相念当年的情景。也有职工事后通过各种途径看到影片时,往往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续反复看好几遍。“难忘当时的工友情,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岗位的坚守。”担任影片导演的杨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父亲是水泥厂的老职工。她说拍这部电影,为父辈圆梦,也是为曾经工作过的叔叔阿姨们送上一份新时代的礼物,感恩他们对于时代和国家的奉献,热血芳华,无怨无悔。
随着经济转型、市场变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水泥厂后来停产了。高高的烟囱不再冒烟,原本热闹的厂房已是残痕断壁。但这里仍有那个时代、那群当年年青人为之奋斗的历史痕迹, 在它们背后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尽管蒙尘于岁月,却无法被遗忘。
追忆桂林工业的辉煌历程,讲述桂林工业的历史故事,桂林市工信局联合桂林生活网发起“寻找桂林工业记忆”征集活动,向广大网友征集桂林工业记忆片段,寻找与桂林工业生活相关的任何老照片、老影像、老物件,为大家找回桂林珍贵的工业记忆。
我们追忆历史,是为了唤醒曾经沉睡的共同记忆,寻找不能忘却的先驱力量 ;我们着眼现在,是为了传承伟大的工业之魂,寻找推动工业的进步之源。同时,我们更冀望未来 ……让我们同晒老照片、老影像、老物件,重温一起走过的激情岁月,留住曾经奋斗过的不悔青春。
投搞邮箱:yangyl@guilinlife,邮寄地址:桂林市叠彩区叠彩路8号市直机关叠彩路办公大院(1号楼4楼)。信封上请注明“桂林工业记忆”作品。也可在桂林生活网专题页面直接上传稿件投稿。电话:285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