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长津湖战役令人心酸(电影没有告诉你)

长津湖战役令人心酸(电影没有告诉你)这样的叙事结构本身,如果是由一位导演独立完成,是不可想像的。然而,在电影进入高潮,也就是长津湖战役最后的决胜时刻,电影又在试图展示战争的全景图,从而淡化了伍家兄弟的小人物故事,甚至到了影片结尾,通过个人特写或字幕的方式交代了朝鲜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的事迹,再没有交代伍家兄弟的故事发展。最后,本文较长,文章所引述,均为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的真实历史文献资料。好,如果你对这些没有意见,那就继续往下看。《长津湖》的电影故事是从一个小兵返乡开始的,这让观众以为,电影将呈现大时代、大事件中小人物的故事。事实上,电影中2/3的部分也是在演绎四字弟弟易烊千玺扮演的新兵伍万里在战火中成长的故事。

电影没有告诉你,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有多残忍!

在你阅读本文前,我先要说明几个问题

首先,本文中对电影《长津湖》的评价,仅限于针对文艺作品,绝非针对那场惨烈而伟大的战役。

其次,于电影《长津湖》而言,本文存在剧透,但这种著名的历史题材电影,剧透实在不是影响观影体验的因素。就好比有人提前告诉你,关羽在荆州附近被捕了,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差点被火烧死,司马懿虽然好几次差点让孔明玩儿死但却笑到了最后成了晋高祖宣皇帝,也不会影响你看《三国演义》时的乐此不疲。

一个意思。

最后,本文较长,文章所引述,均为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的真实历史文献资料。

好,如果你对这些没有意见,那就继续往下看。

正文一 关于电影

《长津湖》的电影故事是从一个小兵返乡开始的,这让观众以为,电影将呈现大时代、大事件中小人物的故事。事实上,电影中2/3的部分也是在演绎四字弟弟易烊千玺扮演的新兵伍万里在战火中成长的故事。

然而,在电影进入高潮,也就是长津湖战役最后的决胜时刻,电影又在试图展示战争的全景图,从而淡化了伍家兄弟的小人物故事,甚至到了影片结尾,通过个人特写或字幕的方式交代了朝鲜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的事迹,再没有交代伍家兄弟的故事发展。

这样的叙事结构本身,如果是由一位导演独立完成,是不可想像的。

而如果这是一部由三位不分主次、不分正副之职的导演联合完成的作品,就很好理解了,尤其是,三位导演都已功成名就,风格特点也没有彼此妥协的可能性。

长津湖战役令人心酸(电影没有告诉你)(1)

关于长津湖战役的电影叙事角度,无论是从小人物视角进入,还是从大场面进入,以战略决策者的视角,都可以表现战争的残酷性和志愿军的英勇,二者无分优劣。

问题在于,本片似乎纠结于彼此,最后把各种视角全带上了,最终成片给观众的感觉就是,战争场面足够宏大震撼,战争也足够惨烈,志愿军战士也非常英勇顽强,但是,长津湖战役到底是为什么而打,战略部署上是怎么打的,最终为什么会打得这么惨烈,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清晰的交代。

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欢迎关注无犀之谈

二 志愿军VS美军王牌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长津湖战役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先说一个同样与电影有关的背景。

11年前,好莱坞已经在筹备长津湖战役的电影了,定名《严寒十七日》(17 Days of Winter),原计划于2013年拍完。

然而,在2010年11月,韩朝延坪岛炮击事件后,作为资方的韩国政府紧急叫停此项目。

长津湖战役在现代战争史上的地位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呢?

这场战役先后入编中美两国的军事学院实战教材,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前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中校军官卡罗尔·迪茨在回忆中称:

“我从没有见过像这样的战斗,我曾经在二战中遇到过德军在东线匈牙利巴拉顿湖地区发起的最后一次大反攻,那也远远不及长津湖之战这样激烈,那情景不堪回首!”

迪茨中校所在的第1师,军迷都应该了解有过多么彪炳的战绩,在二战中,这支部队几乎从未缺席太平洋战区所有的重要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布干维尔岛战役,贝里琉岛争夺战,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

直到长津湖战役。

三 长津湖到底有多冷?

长津湖战役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抛开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单纯地讨论军事话题,这场战役最大的魅力、也是它之所以可以彪炳千秋的最重要理由:寒冷,令人绝望的寒冷。

在电影《长津湖》中运用了大量镜头与细节表现气候对于战争的影响,影片最后被冻僵牺牲却依然维持着战斗阵型的志愿军烈士们的形象非常震撼。

长津湖战役令人心酸(电影没有告诉你)(2)

但是,到底有多寒冷呢?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用史料来梳理一下。

在中美双方的史料记载中,对于战争的表述或有偏差,但对于当时气候的表述,却是完全一致的。

根据美国人后来的采访资料,美军士兵在战后回忆到长津湖的天气时,甚至找不出一个贴切的词汇来形容那种寒冷。

一位当年参战的美军中士回忆:

“无论穿多少衣服都不能保暖,更谈不上舒适了。你被手套、风雪大衣、头兜和所有的东西捆得紧紧的,肯定会出汗。结果是,一旦你停止不动,汗水就会在你那该死的衣服里结成冰。冬天的早上在户外摸过冰冷的金属吗?噢,想象一下怎样好好对付一支M-1式步枪或卡宾枪吧。那件钢家伙是冰,你赤手碰它就会被粘住,甩掉它的唯一方法就是舍去一层皮。有一次我的嘴实际上被冻得张不开了,我的唾液和我的胡子冻在一起了。”

众所周知,美军的装备比志愿军强太多,但是构造复杂的卡宾枪和勃朗宁自动步枪的零件被冻得结结实实,以致无法使用。

二等兵布伦顿·凯斯回忆,当时他们为了给枪支解冻,只能往枪上撒尿,但每次撒尿后不久,枪就再次结冰上冻了。

与装备齐全的美军相比,志愿军奔赴战场的场面更显悲壮。

这一点,在电影中亦有表现,但在我看来,在士兵们站在已经开动的列车上接住奔跑着的人民群众投送的棉衣棉被以及红围巾,似乎显得过于浪漫了。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呢?

中国方面的史料记载,当志愿军行进到东北边境时,边防部队见到他们衣着如此单薄,立即动员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衣帽换给志愿军。但是,一来数量有限,二来志愿军停留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很多棉衣根本来不及送上列车。

长津湖战役令人心酸(电影没有告诉你)(3)

另一个细节更能说明长津湖冷到什么程度。

志愿军在沈阳火车站时,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的贺晋年见到志愿军的衣着后,惊恐万分。

志愿军身上的棉衣装了一斤半的棉花,头戴着没有帽耳的布质大檐帽,胶底单鞋。

贺晋年大喊:“这样入朝,别说打仗,冻也把你们冻死了!”随后立即要求志愿军暂停行进,从东北军区部队调拨装三斤半棉花的高厚棉服和棉帽、棉鞋、棉手套,却因军情紧急,没有来得及换装。

这样的后果就是,当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后,出现了大面积的冻死冻伤。

欢迎关注无犀之谈

长津湖战役令人心酸(电影没有告诉你)(4)

四 军令如飞

那么,为什么志愿军必须如此匆匆过江呢?

看看主席与彭的电文,大概就理解了。

九兵团原计划是到1951年开春再入朝的,届时,气候环境也不再恶劣,有更多战略回旋的可能性,但是,朝鲜战局在1950年入冬后出现了恶化。

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10月27日致彭德怀电:

“11月1日起车运吉林梅河口地区进行战前整训,前线如有战略上急需则可调用,如无此种急需则不轻易调用”

毛泽东10月29日致彭德怀电

“第27军11月1日从泰安直开集安,直接开赴前线,其余两个军接着开赴通化、集安地区休整待命,以备必要时使用”

毛泽东10月31日致宋时轮、陶勇电

“9兵团全部开赴前线,11月1日先开一个军,其余两个军接着开动,不要间断”

毛泽东11月5日致彭德怀邓华并宋时轮陶勇电

“宋兵团立即入朝,江界、长津方向应确定由宋兵团全力担任,以诱敌深入,迅疾各个歼敌为方针。而后该兵团归你处(指志愿军总部)直接指挥,我们不遥控。9兵团之一个军应直开江界并速去长津”

最后这封电报,成为了长津湖战役的先导因素。

长津湖战役令人心酸(电影没有告诉你)(5)

长津湖战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朝鲜战争的拐点。当然,这个问题现在存在很多争议,但对于其阻击美第十军此前一路畅通的战略意图这一点上,是没有争议的。

美军一旦冲破长津湖,将很轻松地攻占朝鲜临都,从而对志愿军西线造成巨大的威胁。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在回忆此战时,并不愿意承认美军撤退行动是战败的标志,他固执地说:

“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志愿军在没有制空权,弹药、食物和御寒装备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在忠诚地执行着早先制定的对美作战计划,这本身就是一场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之战。

在长达大半个月的时间内忍受着饥饿与严寒,且武器装备落后,却依然顽强地完成了长津湖战役的所有战略部署,毛主席的一句话,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五 不战则国亡,战则国存

电影《长津湖》虽然在叙事结构上出现了某些偏差与首尾不应,但对惨烈的战争场面,镜头上的功夫是到位的。

志愿军为什么最终可以赢得胜利?

当我们将一切外部因素、战略要素剔除在外之后,唯一可以给出的答案就是:

我们必须要扛下这一战,我们如果扛不下来,将留给我们后方的人民,我们的妻儿老小,我们的后代子孙,无穷无尽的危险与忧患。

说到底,中美两军在作战时的精神与信念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像两军的装备差距一样大,只不过,这一轮比较中占优势的是志愿军。

在志愿军的心中,此战即为死战,不战则国死,战则国存。

而在美军的心中,此战胜亦可喜,败就回国。

足球运动被称为和平年代的战争,我们可以想到很多经典的足球赛生死战,一方明明实力不占优,但比赛的形势是只有胜才能出线,而另一方的实力占优,但只要打平就能出线。

很多经典的比赛中,往往是前者苦胜。

战争胜负的天平,就在这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祖国,生日快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