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演员贾玲个人资料(贾玲的喜悲人生)
喜剧演员贾玲个人资料(贾玲的喜悲人生)冯巩是喜剧班的负责人,也是贾玲的恩师。有一次,他和贾玲演出,衣服拿错了,跟贾玲回去拿时,才发现徒弟的窘境。冯巩眼睛红了,难受地说:“我带你挣点钱吧。”那年他带着贾玲赚了十几万,解了燃眉之急。贾玲说自己当时住在一个胡同的小平房里,月租500 元,一进门就是床,DVD 堆满柜子,狗来了都得竖着摇尾巴。冬天,贾丹去北京看她,晚上热得睡不着,说暖气怎么这么热。贾玲说:“平时没有,今天开是因为你给房东带了好多土特产。” 。贾玲在我们观众心里都是“女汉子”的形象,她也模仿过很多受欢迎的模仿秀,在2012年,贾玲参加了《百变大咖秀》的综艺节目,头戴金色秀发,身穿梦露的白色长裙,随着音乐的响起,她觉得自己就是主角。所以她第三次登上春晚舞台时,还是激动不已。“你知道全中国人民都在看我,哇,那种感觉。”她脸上有光彩,“所有认识你的人都能看到你,不认识你的人也能看到贾玲几乎是梦露魅力的另一个极端面,她小圆脸,笑
贾玲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在处处与她格格不入的娱乐圈中,她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喜剧的天赋,高情商出圈,最后做了梦寐以求的导演和演员
春节档上映的《你好,李焕英》,正是贾玲为了纪念母亲而拍摄的电影,创造了53.95亿元的票房记录,成为独立执导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
现在的贾玲,几乎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女明星,连老年人都喜欢看贾玲的春晚作品。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贾玲的成功之路异常艰难,还因为身材与娱乐圈里面众多美女明星格格不入,甚至说不在一个层次上面的,经常被人一些娱乐圈和周围人打趣的对象。
贾玲在我们观众心里都是“女汉子”的形象,她也模仿过很多受欢迎的模仿秀,在2012年,贾玲参加了《百变大咖秀》的综艺节目,头戴金色秀发,身穿梦露的白色长裙,随着音乐的响起,她觉得自己就是主角。
所以她第三次登上春晚舞台时,还是激动不已。“你知道全中国人民都在看我,哇,那种感觉。”她脸上有光彩,“所有认识你的人都能看到你,不认识你的人也能看到贾玲几乎是梦露魅力的另一个极端面,她小圆脸,笑起来有两个酒窝,不产生诱惑式的距离和神秘,且极具亲和力。
她喜欢表演,并深信自己才华横溢。贾玲19岁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喜剧班时,24岁的姐姐也收到传媒大学的通知书,但父母都是湖北襄阳化工厂的职工,家里的钱只够供一位。姐姐比较保守,选择留在家里,而且姐姐觉得两个人都在北京太危险了,家里要有人,所以放弃了。中戏的喜剧表演班3年一招,一个班级三十几个学生,对日益惨淡的相声市场来说还是供大于求。毕业后,贾玲有3个选择,跟随男友去外地、回老家接受姐姐安排的工作,或者做北漂。她放弃了前两项,贾玲说:“我觉得自己那么优秀的一个人,为什么要放弃梦想啊。”
贾玲说自己当时住在一个胡同的小平房里,月租500 元,一进门就是床,DVD 堆满柜子,狗来了都得竖着摇尾巴。冬天,贾丹去北京看她,晚上热得睡不着,说暖气怎么这么热。贾玲说:“平时没有,今天开是因为你给房东带了好多土特产。” 。
冯巩是喜剧班的负责人,也是贾玲的恩师。有一次,他和贾玲演出,衣服拿错了,跟贾玲回去拿时,才发现徒弟的窘境。冯巩眼睛红了,难受地说:“我带你挣点钱吧。”那年他带着贾玲赚了十几万,解了燃眉之急。
当时,贾玲已经崭露头角,刚毕业就凭借男女相声作品《怎么了》获得首届北京相声大赛一等奖。相声市场疲软,奖项不足以带来工作,但的确是提高知名度的最好方式。2006年,央视举办相声大赛,贾玲和搭档王彤准备了作品《望夫成龙》。作品原本不成熟,王彤和很多前辈建议放弃,但贾玲却不愿意,于是她天天缠着专业老师,买礼物找上家门求教。“看她拉下脸找人家,我觉得,嗨,一个段子呗,不行就换一段。
她不干,她觉得这个段子放弃可惜了。”王彤对《人物》记者说。
“彤哥,我觉得坚持下去一定能成的,会火的。”贾玲给王彤提气。“轴。”王彤评价她。后来《望夫成龙》拿了专业组二等奖。
但贾玲困顿的生活并没有改观。贾玲的姐姐在家庭中是保守型角色,在家乡给贾玲找了一份交通局的行政工作,三天两头喊她回去上班。
“冯巩说,‘我呢,也不能跟你保证别的,但是她干这行,还是能够养活她自己的,还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万一你担心她没饭吃了或者将来没饭吃了,以我的能力,保证她有饭吃还是没有问题的’。”贾丹回忆。
话说到这个份上,贾丹只得放弃。
姐姐的担心从未间断。贾玲是易胖体质,每次回家,贾丹都不允许她吃高热量的路边摊,贾玲曾气得大哭。直到贾玲27岁,贾丹还因为妹妹腿粗,“啪”一个巴掌就打了过来:“你这能红吗?你这么一个胖子!”
贾玲坐在《人物》记者面前时,刚从繁忙的喜剧排练中缓过神,她叫了一个芒果冰淇淋。“我现在是一个很红的胖子。”她说。
喜剧班中,女生只占1/3,目前活跃在台前的,只剩下贾玲一个。
相声传承十代,几乎是女性的禁地。“这个行业,因为它要调侃,有时候是自嘲式的调侃,有时候要涉及家庭,涉及伦理。”相声演员李菁对《人物》记者解释。郭德纲经常开于谦的玩笑,说“我是你爸爸”,女演员没办法演。
贾玲刚出道时,发现戏园子里根本没有女更衣室,她只能在卫生间里换衣服。贾玲说:“像你进错了澡堂子,可是你又想在这儿立足,怎么办呢?你就把自己伪装成一名搓澡工。”她最初的角色都是“花瓶”,站在男相声演员旁边铺垫包袱,然后由对方抖出来。
男女相声多是夫妻主题,贾玲早年的作品,都是扮演一个在家庭生活中不如意的小媳妇形象。她那时刚二十出头,却把头发油光水滑地梳到脑后,挽着手抱怨自己不争气的丈夫。搭档王彤在一旁接上“夫妻就是左手拉右手”的经典感悟。观众喜欢看男女恋爱、夫妻拌嘴,但也仅限于此。
李菁认为男女相声一般都比较“温”,效果不火爆,没办法热辣刁钻。
没人愿意看到一个太会说笑的女孩子。“你找男朋友,你会说我希望这个男孩子幽默、孝顺、善良什么的。你不会讲我想找这个女朋友,首先她要有幽默感。”贾玲说。
她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提出“酷口相声”。2008年的《大话捧逗》是“酷口相声”代表作,这本是一个传统的相声老段子,调侃捧哏和逗哏的定位,但贾玲加入了舞台喜剧元素,成为独特的相声剧。
贾玲表演偏闹,肢体动作夸张,脑子又活,常把时下流行的影视桥段拿过来放大。采访中,她的相声同行们认为“酷口相声”概念不明确,谈不上革命性变革,但都承认,创新是女相声演员唯一的出路。
2009年,贾玲和新搭档白凯南在中国广播艺术团的晚会上演出《大话捧逗》,因为节目顺序临时调整,他们排在姜昆节目的前面。
姜昆问:“今天节目怎么样?”贾玲说:“挺好。”姜昆问:“适合上春晚吗?”贾玲说:“挺适合的。”没想到她连客套也认真了,姜昆都一愣。
结果是节目演出是效果很好。晚上10点来钟,团里有人找到贾玲,让她给姜昆回个电话。姜昆在电话那头说:“你这个节目确实不错,我给你推荐到春晚。”
节目顺利通过审查后,贾玲和白凯南登上了2010年的春晚舞台。
此时的男女相声走出了情侣戏的套路,而且,贾玲也不再是那个捧哏的角色,而是变成了抖包袱的逗哏。那晚是贾玲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她下了舞台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才发现家里人都睡了。南方人没有大年三十看春晚过年夜的习惯。
2010年之后,贾玲开始频繁登上各大卫视的晚会、综艺节目和真人秀。她的喜剧优势和最近几年的综艺潮流非常合拍。合作编剧马驰将贾玲的表演风格形容为“综艺感”。一般作品塑造人物就是从头演到尾,但贾玲演一段后往往跳出戏,变成贾玲本人,然后再跳入人物里。她性格豪爽、自信、爱搞怪,就把这种性格注入角色之中,往往人戏合一。
2014年,央视新开一档即兴喜剧真人秀《喜乐街》,几乎是贾玲展现自身特点的完美舞台。几位演员没有台本,听耳机里的表演指令,然后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这对表演能力要求很高,又因为是即兴,演员基本只能本色出演。
但有一个细节让贾玲印象深刻。她和沙溢扮演一对经常损对方逗趣的兄妹,某集里,沙溢在听到指令后与她嬉闹,伸手打了她。“你有没有发现一点,《喜乐街》上沙溢有打我。”她对记者强调,“你会觉得他坏吗?不会,他不光不坏,还很可爱呢。他打我,让观众觉得我很可爱,他也很可爱。”
这是一个跨越10年的进步。当贾玲刚开始喜剧表演时,只能当花瓶,不做大动作、不说大话,扮安静贤淑。现在,花瓶碎了。她觉得自由了,与身体和解。
认识贾玲比较早的朋友对她的第一印象是——挺漂亮一小姑娘,晚一点认识她的朋友则觉得她朴实。编剧孙集斌老师说:“第一次见面发现她长得有点像我四舅妈。”
分水岭大概出现在2012年到2014年录制《百变大咖秀》。贾玲在湖南录制节目,流程辛苦,录完之后就让来自湖南的瞿颖带她去吃夜宵。
两年录制期结束,贾玲胖了30 斤。
也不是压力大,瞿颖说: “贾玲就是爱吃,尤其爱吃口味重的。”
好友潘斌龙看到她模仿小虎队那期,穿一身白西服,“她怎么好意思上去,太胖了”。但他也说,“确实一下子记住了贾玲”。
“贾玲的缺点就是胖,优点也是胖。”瞿颖表示,“你看现在她的标志就是胖,这样反而大家能够记得住。”有人说喜剧演员不能完美,不然没法调侃自己,而且一般胖子不会给你威胁感,亲和力大增。
身材变化后,贾玲开始在作品中自嘲,以往小媳妇式的娇羞全不见了,被置换成豪放的大龄女青年。《喜乐街》里,沙溢和李菁老问她:“妹啊,你怎么又胖了?”或者感慨,“怪不得嫁不出去”。综艺节目《一起来笑吧》里,贾玲还演过一个甚至不被死牢里只剩几天生命的男人接受的女人。
“她原来漂亮的时候倒没有特别被观众所关注,就是说她受到外形的局限,有些东西不好表现。你想一个漂亮小姑娘,谁拉得下脸来,夸张地去表演一些什么东西。”李菁说,“喜剧靠自嘲,把讽刺性角色扣在自己身上,漂亮小姑娘就是没有胖子有优势。”
张小斐是贾玲的好友兼搭档,当贾玲从“微胖界”跨进“中胖界”的时候,向她表达过不适感。张小斐回忆道:“我说咱们去买衣服吧,她说‘算了吧,等我瘦下来再买’。”但说完之后仍一直在胖。贾玲不爱运动,也没办法用常规的节食减肥。她二十出头的时候为了能瘦,一个月没怎么吃饭,瘦了20 斤。身体却垮了,现在只要不吃饭,全身就会起一层红色的包,像变身一样。
喜剧创作是极艰难的脑力劳动,想东西的时候人喜欢做点什么,或者抽烟,或者吃东西,得有点事干才是安慰。
贾玲喜欢吃。“她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辛苦,半夜回到宾馆,觉得特别饿,但是又什么都不能吃,她就会觉得人生怎么那么惨,我那么累,我连吃点东西都不行吗?”张小斐说。
后来贾玲参加一档喜剧竞赛《欢乐喜剧人》,节目需要6 组选手每周出一个新节目竞争名次。喜剧手段不多,误会法、情境反差、人物反差等,一共就20 多种。光这档竞赛,她就需要准备11个不重样的新作品。
贾玲每天中午起,然后召集编剧想点子、磨段子,一直到凌晨四五点。“喜剧最简单一句话就是,拿你的思维跟观众赛跑,谁拐得快,谁就获胜。” 马驰说。
熬到不行的时候,贾玲叫来一堆外卖,小龙虾、麻辣板筋、哈哈镜鸭脖。清淡的饮食不会令人有胃口,只有重油、重辣的食物才能刺激到胃,进而刺激到大脑。
早上离开讨论室回家,天已经蒙蒙亮。她和张小斐抱怨:“我一个女孩,为什么要这样拼啊?”苗条漂亮的张小斐逗她说:“你不像我,我以后应该还嫁得不错。”
小品排出来了,有一个舞蹈动作是伸着一根手指扭腰。张小斐扭起来没有喜剧效果,但贾玲一扭,大家笑得不行,都说只有你能扭出可爱的感觉。贾玲挺得意的。喜剧演员的身体即创作材料,她觉得与身体和解也不错。“那就不减肥了。”贾玲说。
名声日隆,也必然有其代价
贾丹带着妹妹学表演,本意是能有个吃饭的手艺。她们是化工厂的大院子弟,住在离襄阳市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大山里。贾玲性格开朗又胆大,常领着一帮小孩爬树、掏鸟窝、在山上大坡溜滚轴。贾玲十二三岁,父亲就教她开农用拖拉机,姐姐和母亲在楼上看得心惊胆战,母亲感慨:“唉,两个疯子。”
某种程度上,性格特点也被贾玲代入表演中。她从不怯场,特别喜欢拉人看她演戏。早年去外地演出,她和白凯南半夜到张小斐房里,非要张小斐看她的作品。张小斐睡眼蒙眬,都不知道评价啥。贾玲在录制《欢乐喜剧人》期间,有时服装师和道具师来量尺寸,她就让人家坐那里看她新排的小品。演完问人家,有问题吗?你觉得好笑吗?
她享受舞台的感觉。观众的笑声像钩子一样钩住她。“我得积多少福才能站在这样一个舞台上赢得这么多人对我的喜爱,这就是忽悠我,他们用掌声和笑声忽悠我。你就特别想要给他们再创作一个小品,再上去让他们忽悠。”
贾玲很难只把表演看作谋生手段。她全程参与创作,兼顾服装化妆道具的选择。衣服上一个扣子不舒服,她都会要求改掉。喜剧注重节奏感,她需要精确计算道具的分寸,有时摆一个西瓜,西瓜切开后分成几瓣、每瓣多宽,她都要自己设计,这样才能不耽误包袱抖出的时机。
出道十几年,她的喜剧道路也变了方向。有一天,她跟白凯南说:“哥,我弄不了相声了。只要相声还叫相声,大家就会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原先禁锢在女性表演者身上的规矩能松一松,但很难打破。”此后她干脆全情投入小品。
小品也有局限。“无论是综艺,还是大型晚会,其实那个舞台都要求你特别声嘶力竭地喊出来。”马驰说,“小品表演是高八度的表演,基本只能塑造扁平化人物。‘女神’‘女汉子’就是典型。”贾玲的下一个打算是影视剧。她说:“电影不怕细腻,能有内心戏,掉根头发都能够体现人物性格。”
贾玲开始在中戏学习的第一个月,母亲去世。“再没有一件事情让我真正开心起来。”贾玲说,她还要学习喜剧,这太过残忍。“即便我上了春晚,我能嫁得很好,我再怎么怎么样,我都觉得我始终……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会想着,我妈不知道。”
马驰说,作品里贾玲可以是剩女、胖子,但绝不可以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女形象。
出名之后,贾玲愈加孤独。没红的时候,所有的谦卑都有理由,她乐于和剧务、编导打成一片。现在,经纪人要求她少冲别人笑,要和大领导见面,并告诉她说:“你有你对话的人,我有我对话的人,你已经干涉我对话的人,我又没有办法干涉你对话的人,那么我们中间就会有问题。”
她承认自己还掌握不好分寸感。某一次上真人秀节目,看到农村的孩子家里穷,她凌晨趁剧组没起床的时候偷偷对孩子说:“我想供你上大学,给你买电视机。”孩子都不好意思了,说:“我家有电视,为了节目效果藏起来了,我爸妈也供得起我上大学。”
从相声、小品、综艺到影视,贾玲正逐步走向愈加自由的表演之路,名声日盛,也必然有其代价。“这是一场秀,而我过于真了。”贾玲说。
姐姐贾丹记得,在贾玲北漂的艰难日子里,特别喜欢于丹讲述的一个青蛙的故事:一群小青蛙爬铁塔,爬着爬着就有青蛙质疑说“傻不傻,为什么要爬”。大家不仅停下来,还嘲笑自己最初的想法。只有一只小青蛙在爬,爬到了塔顶。大家问你怎么有力量爬上去,才发现小青蛙是聋子,没听到议论。于丹不乏鸡汤式地总结:要有信念,不受他人蛊惑,认定的事情要做到底。
贾玲对贾丹说:“我很想爬到塔顶,是想看看上面的风景如何。”
上面所说的,可能只是贾玲经历的冰山一角,刚刚工作的人都会遇到很多挫折,最后还没取得多大成绩,而贾玲现在已经比较成功了,她遇到的挫折肯定数都数不过来。
上天总是会眷顾努力的人,以后遇到困难一定要坚持再坚持,也许就会成为下一个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