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在胤禩被收拾的这一年他的同党老九胤禟和老十四胤禵也先后被雍正收拾了,胤禟也被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塞思黑”,被圈禁折磨致死,胤禵由于与雍正是同母兄弟的缘故,所以只被褫夺爵位圈禁起来,加上雍正二年(1724年)就已经被雍正褫夺爵位圈禁起来的老十胤誐,可以说在雍正四年(1726年)这一年根深蒂固的八爷胤禩一党基本就被雍正彻底剪除掉了。而相比之下胤禩的权力小得可怜,甚至都不如马齐和隆科多这两位外姓大臣,胤禩历史上在雍正继位之后基本就被雍正架空,就是雍正案板上的肉,随时等着被切割了,在这种情况下胤禩根本不可能再有反抗雍正的作为,所以他在雍正四年(1726年)就被雍正下旨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阿其那”,圈禁折磨致死。后来康熙去世雍正继位,在继位之初人心不稳,由于胤禩深受众朝臣拥护和爱戴,雍正为了安稳人心,特意晋升胤禩为廉亲王,还委任他为总理事务大臣,看似雍正对他颇为倚重,实际上雍正反

1999年播出的清朝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一度风靡全国,至今热度依然不减,还深受不少观众的喜爱,但是作为电视剧,其实《雍正王朝》也并没有完全遵照历史走向去演绎,其中很多情节都与真实的历史相违背,接下来就盘点一下《雍正王朝》中与历史相违背的情节。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1)

虚构出来的八王议政以及被黑化的老八胤禩

在整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八爷胤禩是最大的反派,也是雍正的一生之敌,兄弟二人从康熙时期一直斗到雍正晚年,但实际历史上雍正继位不久就把弟弟胤禩给整死了,历史上的胤禩根本就不可能成为雍正的一生之敌。

在历史上胤禩由于在一废太子时期争夺储位的表现过于明显,引起了康熙的猜忌,一废太子时期胤禩和胤祥都曾卷入其中,被康熙短暂的圈禁过一阵,与胤祥一样,胤禩在被释放出来之后也基本失去了康熙的喜爱,胤禩在康熙时期封爵止步于贝勒爵位,而在雍正继位之后,由于胤禩深得人心,雍正为了稳定人心才特意加封胤禩为廉亲王,而电视剧中演的康熙时期胤禩就被称为廉亲王是完全与真实历史相违背的。

在电视剧中“死鹰事件”被演绎成了胤禩故意栽赃陷害老十四胤禵,实际在历史上胤禩本人才是“死鹰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在这件事爆发后,康熙曾当众说出“此生与胤禩父子之情绝矣”的绝情之话,胤禩也是在这件事之后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资格,最终他才转为扶持与自己关系亲密的老十四胤禵争位。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2)

后来康熙去世雍正继位,在继位之初人心不稳,由于胤禩深受众朝臣拥护和爱戴,雍正为了安稳人心,特意晋升胤禩为廉亲王,还委任他为总理事务大臣,看似雍正对他颇为倚重,实际上雍正反而把他架空了。

在雍正初期设立了四位总理事务大臣,名义上以胤禩为首,可实际上胤禩只负责掌管理藩院和工部事务,就相当于负责管理蒙藏事务和工程建设事务,胤禩的实际权力很有限。

而另外三位总理事务大臣分别是胤祥和大学士马齐以及九门提督隆科多,胤祥当时掌管了圆明园禁军、户部、会考府、造办处,胤祥可以说集禁军、选拔人才、国家财政、国家采购大权于一身;马齐负责总理政务,手握政权;隆科多则以九门提督之职兼管吏部,掌管了卫戍京畿和人事调动的权力。

而相比之下胤禩的权力小得可怜,甚至都不如马齐和隆科多这两位外姓大臣,胤禩历史上在雍正继位之后基本就被雍正架空,就是雍正案板上的肉,随时等着被切割了,在这种情况下胤禩根本不可能再有反抗雍正的作为,所以他在雍正四年(1726年)就被雍正下旨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阿其那”,圈禁折磨致死。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3)

在胤禩被收拾的这一年他的同党老九胤禟和老十四胤禵也先后被雍正收拾了,胤禟也被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塞思黑”,被圈禁折磨致死,胤禵由于与雍正是同母兄弟的缘故,所以只被褫夺爵位圈禁起来,加上雍正二年(1724年)就已经被雍正褫夺爵位圈禁起来的老十胤誐,可以说在雍正四年(1726年)这一年根深蒂固的八爷胤禩一党基本就被雍正彻底剪除掉了。

所以历史上的胤禩和胤禟根本就没有活到雍正后期,更不可能掀起八王议政来架空雍正了,既然这样,那么电视剧中的高潮戏份八王议政也是虚构出来的了。

其实清朝的王爷基本都是富贵闲散王爷,只在朝廷中担任闲差,根本不可能会掌控兵权,尤其是那些世袭的旗主王爷们,他们更是被顺治和康熙父子基本架空,到了雍正时期旗主王爷们几乎已经没有在掌握兵权的了,只是空挂旗主之名而已。

而且清朝的王爷是必须居住在京城中,不得皇帝批准不能擅自离京,更不可能让他们居住在满清的龙兴之地盛京沈阳,所以电视剧中八王议政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在历史上出现。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4)

被电视剧抬高夸大的胤祥

整部电视剧中怡亲王胤祥可谓是被塑造成一位近乎于完美的人,母系家族出身蒙古王公贵族,文武双全,侠肝义胆,还深得军心,是雍正不可多得的好帮手。

但真实历史上胤祥只是在雍正继位之后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力和信任,才发挥出了自身的才能,他在康熙时期其实并不受宠。

历史上的胤祥生母是康熙的敏妃章佳氏,他的母亲敏妃出身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是蒙古王公贵族出身,敏妃家族是纯正的满洲人,而且家族地位十分低微,只是镶黄旗包衣奴才出身,最初入宫时是以普通宫女身份入宫,后来获得了康熙第三任皇后也是隆科多的亲姐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推荐才得以侍寝康熙,并生下了皇十三子胤祥,由此敏妃才逐渐受到康熙宠爱。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5)

敏妃早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就去世了,她生前并没有名号,康熙念在她生育了胤祥的份上才追谥她为敏妃,后来雍正继位,雍正十分喜爱胤祥,因此追封其母敏妃为敬敏皇贵妃,并将敏妃家族拔出包衣授予了镶黄旗贵族身份,所以胤祥的生母敏妃在历史上其实出身非常低微,并非蒙古贵族。

历史上的胤祥少年时期很受康熙喜爱,但是在一废太子时卷入其中,曾被康熙短暂圈禁了一阵,并不像电视剧中被圈禁了十年。

胤祥虽然被释放出来,但被释放出来后却失去了康熙的宠爱,也基本意味着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所以胤祥在康熙时期一直没有封爵,只是一位光头阿哥,直到雍正继位才被册封为怡亲王,因此电视剧中演绎的他在康熙时期就是十三贝勒、怡亲王是与真实历史不符的地方。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6)

而且历史上的胤祥由于失去康熙宠爱,还罹患了鹤膝风的病,因此在康熙时期胤祥基本淡出了政坛,所以历史上的胤祥并不像电视剧中带过兵打过仗,胤祥深得军心也是电视剧中虚构的情节。

雍正根本就没见过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

在电视剧中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是卫戍京城的两大军事力量,也多次在关键时刻拯救了雍正,但其实在真实历史上雍正是根本没见过这两大军事机构的。

清朝的丰台大营其实是晚清时期袁世凯小站练兵的产物,而且规模并不大,是一个300人左右的巡防营,全称为丰台巡防营,最高军事指挥官为正六品的千总,如果雍正要靠着这支300人的军队恐怕他早就完蛋了。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7)

西山锐健营则是始建于雍正的儿子乾隆时期,西山锐健营最初名称为八旗健锐营,当初乾隆为了平定大小金川叛乱,特意命小舅子傅恒挑选驻京八旗精锐300人训练出了一支善于攻城的云梯队,号称健锐营。

后来健锐营成为常设军事机构,并驻扎到北京西山附近,所以才从健锐营改名为西山锐健营,而军队规模也从最初的300人扩充到了定额在3000-4000人左右的规模,军队性质也不仅限于攻城的云梯队了,加入了火枪、骑兵等装备,因此西山锐健营在后来基本已经成了一支保卫京师的善于特种作战的精锐部队,但是雍正并没有见到过。

所以电视剧中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虽然并非虚构,可并不是雍正时期所能有的军队机构。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8)

弘时之死

在电视剧的后面为了突出戏剧矛盾,延续争夺皇位的残酷性,特意设置出了雍正第三子弘时与第四子弘历也就是乾隆争位的事,弘时还勾结胤禩发动八王议政,最终雍正为了顾全大局下狠心赐死了儿子弘时。

其实关于雍正杀子的事基本都是民间传说,历史上的弘时虽然是雍正的第三子,但由于雍正的儿子夭折率很高,只有四个儿子,分别是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以及六子弘曕,弘时实际上是雍正的长子。

可是作为长子弘时却并不受父亲雍正喜爱,因为历史上的弘时性格直率,没有城府,脾气秉性方面与父亲雍正完全不符,所以雍正更加偏爱弘历,在继位之后,雍正直接跳过了弘时,秘密册立了弘历当继承人。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9)

历史上弘时并没有与乾隆争夺过皇位,历史上的弘时单纯的是因为没有城府,性格直率,看不惯父亲雍正对叔叔胤禩的残酷手段,因此替胤禩出头触怒了雍正,在胤禩和胤禟被雍正圈禁之后,雍正下旨将弘时过继给胤禩为子嗣,与胤禩一同被削除宗籍,将弘时圈禁在老十二胤祹的履郡王府,命胤祹看管弘时。

弘时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年底被圈禁之后抑郁而亡,当时胤禩和胤禟已经被雍正整死一年多了,如果雍正真的狠心虐杀弟弟胤禩和胤禟的话,那么他应该当时连弘时一起弄死,没必要在胤禩已经被整死一年多再把弘时整死,毕竟弘时是他的亲儿子,而且弘时死的时候胤禩的影响力已经几乎消散了,雍正更加没有必要再整死弘时了,要知道虎毒还不食子。

所以历史上的弘时是被圈禁之后抑郁而亡,不存在像电视剧中被雍正赐死的事情,而且弘时与乾隆的关系还很不错,兄弟二人之间并没有争位之事,乾隆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宽恕了弘时的罪责,并恢复了弘时的宗籍身份,这都说明乾隆与弘时不存在争位的事情,弘时的结局纯粹是因自身性格直率触怒父亲雍正所致。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10)

老大老二都完了轮也该轮到老三的胤祉

电视剧中刻画出了一位好读书的老好人皇三子胤祉,他基本没怎么争位,就是专心著书立作,但实际上历史上胤祉和雍正一样都是善于隐藏自身的隐忍高手。

历史上的胤祉虽然也是表面专心著书立作,但他也是参与争位的皇子之一,只不过他的表现极为隐秘不动声色,和历史上雍正的争位手段很相似,只不过胤祉最终没有雍正那么沉得住气,还是得意忘形,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在历史上的二废太子之后,老大胤禔和太子胤礽都已经被圈禁起来,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这时候胤祉就开始得意忘形,他文武双全,还深受康熙喜爱,被册封为诚亲王,所以他想当然的认为老大和老二没了,轮也该轮到他老三,于是他平时在自己的王府中以储君身份自居,最终暴露了他的争位野心,也使得他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11)

雍正继位之后对胤祉极为猜忌,在雍正初期胤祉就曾和胤禵一同被雍正以为康熙守陵的名义软禁起来,后来胤祉不顾哥哥的身份给雍正写了一封跪舔认错的书信,才获得雍正宽恕,被释放回京城。

但是后来胤祉的儿子弘晟与胤禩交往过密,再次引起雍正猜忌,最终在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去世时,雍正以胤祉对弟弟胤祥之死毫无悲痛之情为罪名,将胤祉夺爵圈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在圈禁中抑郁去世。

幕僚师爷邬思道

在电视剧中雍正能顺利继位的主要谋士就是智近于妖的邬思道,但实际真实历史上为雍正争位出谋划策的却是他身边的谋士戴铎。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12)

不过历史上的戴铎结局也很惨,雍正继位之后戴铎被任命为四川布政使,可是最后却被雍正以贪腐之罪处决,不知道算不算是被雍正灭口了。

至于历史上的邬思道可能并没有见过雍正,他在雍正时期只是河南巡抚田文镜幕府下的幕僚师爷,由于邬思道积极帮助田文镜在河南推行雍正新政,以及他代替田文镜写的奏折很合雍正心意,因此雍正才知道邬思道的存在,并称下旨夸奖过他,还曾在奏折中问过田文镜一句“朕安好,邬先生安否?”

雍正奏折中的一句问候也使得幕僚师爷邬思道得以名留青史,但是历史上的邬思道与雍正的交集仅限于此,并没有帮助雍正出谋划策争夺皇位的事情。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13)

雍正的舅舅隆科多

在电视剧中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侄子,是佟国维大哥佟国纲的儿子,其实在历史上隆科多并不是佟国维的侄子而是他的亲儿子,隆科多是佟国维第三子,也是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而佟国维则是康熙的亲舅舅,因此以亲戚关系而论隆科多既是康熙的小舅子也是表弟。

历史上的隆科多与电视剧中的摇摆不定的墙头草风格完全不同,历史上的隆科多是真正的雍正继位的鼎力支持者,因为雍正幼年一直是由隆科多的姐姐孝懿仁皇后抚育,所以雍正称隆科多为舅舅,两人关系一度十分亲密,也正是隆科多所统率的步军统领衙门才为雍正继位保驾护航,使得雍正能顺利继位,因此在雍正继位后他特意加封隆科多为总理事务大臣,命其掌管吏部。

其实历史上的隆科多和年羹尧一样居功自傲,他最后真拿自己当雍正舅舅了,最终引起了雍正的猜忌和厌恶,在雍正六年(1728年)被雍正罢官夺爵圈禁而死。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14)

田文镜其实是个老头

田文镜在电视剧中是雍正继位之后的得力助手,在河南帮助雍正推行新政,电视剧中的田文镜形象俨然一副青年才俊的形象,实际历史上的田文镜在雍正继位时已经是61岁的老头了,他是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

历史上的田文镜出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在雍正继位时他已经快62岁了,田文镜不是科举出身,而是通过家里花钱捐了一个监生身份才步入仕途,田文镜刚步入仕途时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县丞。

此后在康熙时期田文镜一直是在官场基层摸爬滚打,一直熬到康熙晚年田文镜才不过是一个从四品的中层文官。雍正继位之后大力提拔基层经验丰富且为官勤勉的田文镜,仅一年多的时间雍正就直接把田文镜提拔到了河南巡抚位置,成为一省最高长官,后来又晋升为河南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田文镜在雍正十年(1732年)去世,享年72岁,从雍正继位就提拔他,到他去世仅10年时间,田文镜在快退休的年纪从一名中层官员被提拔成了一品的封疆大吏,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代表人物,所以历史上的田文镜形象与电视剧中青年才俊的形象完全不符。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15)

李卫其实是个富二代

在电视剧中李卫本是一个要饭花子,被下江南调查灾情的雍正和胤祥所救,后来更被雍正收为潜邸奴才,在雍正继位后平步青云官至两江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而实际历史上的李卫可不是雍正的潜邸奴才,他的家族是标准的富豪家族,李卫出身于江苏徐州大户人家,虽然李卫读书识字不多,但家里有的是钱,靠花钱直接给李卫捐了一个五品员外郎的官当,李卫也是靠花钱捐官步入仕途。

不过由于李卫是花钱捐官本身没有太高的文化素质,加上他为官耿直,因此他在康熙时期的官场上始终郁郁不得志,没有升过官,一直都是五品官这类的中层干部。

但是由于李卫办事认真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因此在雍正继位后获得了赏识,雍正直接破格提拔他成为浙江巡抚,后来又兼任闽浙总督兼刑部尚书,在雍正朝李卫是青云直上,成为雍正在江南地区推行新政的得力助手。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16)

清朝著名外交家图里琛

电视剧中图里琛是御前侍卫首领,虽然外表五大三粗,但实际上十分精明,堪称《雍正王朝》里的职场达人。

历史上确实也有图里琛这个人物,只不过历史上的图里琛与电视剧中形象完全不同,历史上的图里琛是标准的文官,而且还是清朝时期的外交专家。

图里琛出身满洲贵族阿颜觉罗氏,由于他自幼身体文弱,因此他自幼不好骑射,专门喜好读书,青年时期图里琛考入国子监步入仕途,在康熙时期图里琛一直担任文化类官员,曾经多次负责出使俄罗斯地区,对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等地区地理位置十分熟悉。

图里琛更是根据自己多次因公到访俄罗斯地区撰写一部名为《异域志》的书,这部书中详细介绍了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是中国较早出版的一部介绍俄罗斯地域情况的书籍,后来这部书更被欧洲学者奉为研究俄罗斯的经典著作,被翻译成俄语和英语在欧洲出版。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17)

在雍正时期图里琛被提拔为兵部侍郎,曾代表清朝与俄罗斯勘定边境,并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图里琛后来在乾隆五年(1740年),享年74岁,可以说电视剧中的图里琛和历史上的图里琛除了名字相同外,事迹完全截然不同。

张廷玉是雍正的好基友

在电视剧中张廷玉深受康熙的信任,还在康熙临终时成为了顾命大臣。实际在历史上张廷玉在康熙时期并不受重用,康熙真正器重和赏识的是张廷玉的老爹也是雍正的老师大学士张英。

历史上的张廷玉在康熙时期只官至吏部侍郎,虽然官职挺高了,但却谈不上深受康熙的信任,而且康熙临终时更没有让张廷玉成为顾命大臣。

在历史上康熙去世时是召见的大学士马齐和隆科多接受临终顾命,他们二人也是康熙遗诏的见证人,马齐和隆科多坚决执行康熙遗诏,才使得雍正可以顺利登基,所以雍正登基后才会加封他们俩为总理事务大臣。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18)

所以电视剧中张廷玉的人物形象和事迹有一部分其实是源自于马齐,张廷玉是在雍正继位之后才获得提拔重用,雍正继位之初人心不稳,雍正没有贴心的助手,因此他把目标锁定在了自己的老师张英之子张廷玉身上。

因此张廷玉是靠了老爹张英的面子被雍正加以提拔,但是张廷玉本身很有才华,办事认真负责,为官还清正廉明,办事极为务实讲求效率,这些都很对雍正的脾性,所以在后来雍正越发喜爱和器重张廷玉,而张廷玉最终也成为雍正朝的首席大学士,雍正最得力且贴心的助手。

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时,雍正更是赤裸裸地表白过张廷玉,雍正对出差办事回来的张廷玉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

从雍正的表述来看,在他心目中张廷玉就是他的“好基友”,因此雍正临终时以张廷玉为顾命大臣,命他好好辅佐青年乾隆。只不过乾隆与张廷玉关系处得并不好,张廷玉晚年被乾隆罢官抄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在老家安徽桐城孤独凄惨的去世,享年84岁。

雍正王朝最经典片段解读(在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违背历史的情节)(19)

写在最后

上面盘点的都是《雍正王朝》中出现的一些主要人物身上比较明显的与历史不符的地方,其实这部剧中还有一些细节上也与历史不符,就不细说了。

从这些也能看出即便再尊重历史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也都会进行一些艺术加工,真正的历史还是比较枯燥无聊,所以看历史电视剧不要过于把电视剧中情节太当真,不要真拿电视剧情节当历史就好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