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大结局是怎样的(多少年轻人边看边哭)
人世间大结局是怎样的(多少年轻人边看边哭)为什么是《人世间》?剧中一个正在走远但未被遗忘的时代又是如何触达到当今年轻人的心理?年轻人也喜欢它,在社交平台提及它,分享它,得心应手又顺其自然,这就是《人世间》的魔力。3.1日大结局当晚,其在爱奇艺的站内内容热度值突破10000,同时破上星平台央视一套近五年来收视率新记录。日播的长尾效应不断延续,《人世间》轻松打破圈层和年龄界限,引爆热搜和话题度。它已经成为一种柔软的社交货币,产生了现象级的文化波澜,推动每一个情至深处的观众自然地传递给下一个人。
一部年代剧走向市场,背离一切“爽感”标签和剧作套路,从不意图讨好年轻人,但却在年轻圈层引发现象级讨论,这或许只有《人世间》能做到。
爱奇艺桃厂艺术家策划联合网易浪潮工作室,跟爱奇艺总制片人杨蓓,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编剧王海鸰聊了聊,试图通过与他们的对话,理解幕后创作者对于《人世间》的思考,找到一部好剧是如何影响一代年轻人的幕后答案。
——
开年大剧《人世间》爆了。
3.1日大结局当晚,其在爱奇艺的站内内容热度值突破10000,同时破上星平台央视一套近五年来收视率新记录。
日播的长尾效应不断延续,《人世间》轻松打破圈层和年龄界限,引爆热搜和话题度。
它已经成为一种柔软的社交货币,产生了现象级的文化波澜,推动每一个情至深处的观众自然地传递给下一个人。
年轻人也喜欢它,在社交平台提及它,分享它,得心应手又顺其自然,这就是《人世间》的魔力。
为什么是《人世间》?剧中一个正在走远但未被遗忘的时代又是如何触达到当今年轻人的心理?
这些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人世间》其实是每一个人的故事。
谁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
年轻人知道什么是好剧
《人世间》是一部现实主义年代剧。
如何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也喜欢一部年代剧,这是总制片人杨蓓在项目创作初期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固有认知里,这意味着破败的环境、苦难的经历、沉重的故事。像是一本积了灰的厚书,人在偶尔翻阅时就可能被表面的尘埃时呛到,看到的内容还不一定完整。
但《人世间》不是这样的。它既不死气沉沉也不夸张悬浮,在国产剧市场是一股难得的清流。
豆瓣短评区,观众留下了这样的评价:“年代剧总感觉很严肃,但是看了这剧才明白充满喜感的表达也丝毫不会减轻时代的厚重,反而多了一份跳脱历史之外的清醒。”
可以说,《人世间》成功打破了年轻人对于年代剧的认知,但让剧爆火的原因却不止于此。
《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所著同名小说,原著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纯正严肃文学,小说的整体基调是灰暗的。
但是主要角色的身上始终有一种坚韧的力量,这是杨蓓所看重的,“《人世间》中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光,我们希望可以给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一种力量,去面对自己人生的灰暗时刻。”
也就是说,改编后剧整体的基调应该是温暖明亮的,这与编剧王海鸰读完原著后的创作方向一致。
面对富有经验的主创,爱奇艺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创作空间。编剧做出了尝试,改写了部分故事线和结局。
所以即使时代的印记在每个人物的身上都留下浓重的苦难印记,但观众还是能从中汲取到向上的力量。
这种风格被观众形容为“苦乐苦乐”,看的时候感慨日子真是太苦了,但是每个人物都在努力都有奔头,也就这样乐呵乐呵地过来了。所以即使剧情虐心,也让人觉得踏实温暖。
这一点在主角周家小儿子周秉昆的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他秉性善良,有点怂有点犟,同时有着最朴素也最崇高的价值观,就是希望自己的朋友、亲人都过得好。
但相对于当上市长的大哥周秉义和做大学教授的二姐周蓉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
在时代洪流下,他没有像哥哥姐姐一样离家万里奔赴前程,而是留在了“光字片”,留在了母亲身边。
顾家的同时,他也不断学习,努力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从酱油厂的小职工成为出版社里有编制的领导,让家人搬进了大房子。
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妻子郑娟婚前的儿子周楠不幸离世,秉昆与周楠生父骆士宾的矛盾激化,秉昆失手杀人入狱,在狱中蹉跎了八年时间。
周秉昆的生活遍地都是狼藉,但这恰好也是大多数人的现实。而在剧中,周秉昆并没有堕落下去,他和郑娟相互扶持,出狱后开了个小餐馆,日子同样过得有声有色。
周秉昆是平凡的,但他并不窝囊,编剧坦言:“一个窝囊的人只能让人同情不能让人从中得到安慰,而一个平凡的人活的非常精彩,可以让我们大多数人得到心灵上的抚慰。”
这样的人让观众产生共情,作为在父亲眼里一直“不成器”的小儿子,秉昆感到委屈与周父争吵的戏更让无数观众看到了自己。
这段剧情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近170万赞,观众留言“真的感同身受”,同时纷纷宣泄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不被父母认可的委屈情绪。
年轻人愿意充当这部剧的自来水,就源自于这种共情情绪。
让剧充满喜感的“六小君子”组合也是同样的道理,在那个物质精神极其匮乏的年代,他们会在关键时刻互相搭把手,每年的初三都要聚一聚,这种真挚的友谊同样打动年轻人。
就像导演李路说的那样:“过去的阳光一样灿烂,过去的衣服一样有新的,过去的兄弟姐妹的情谊更加纯真。”
他多次强调不要低估年轻人,年轻人知道什么是好剧,只要创作者拿出足够的真诚,是完全可以打动每一代人的。
“年代剧”只是《人世间》被人为贴上的标签,撕掉这个标签,它本质上是一个真实、美好、有故事性的戏,即使不在东北,不从六十年代讲起。
年轻人喜欢这部剧,其实就是喜欢一个温暖人心的好故事,一群鲜活的人。
在真实的时代质感里与观众共情
剧中被观众津津乐道的还有剧的质感。
故事质感、演技质感、画面质感共同组成时代质感。即使你随便刷到一个片段,都能从其中找到直击人心的地方。
这是成熟制作团队间相互碰撞的结果,也是爱奇艺和艺术家之间双向奔赴的结果。
编剧王海鸰今年70岁,改编《人世间》花了她两年半的时间。
《人世间》编剧王海鸰,代表作《大校的女儿》等
她擅长写家庭伦理剧,而原著反映中国社会五十年间的纵深发展,这打破了她一直以来的创作规律。在剧本筹备最紧张的几个月,她往往从早上七八点动笔,一直写到晚上七八点。
王海鸰以“家文化”为核心建构骨架,让企业家、知识分子、官员等身份都与周家产生交集,从小家一圈一圈辐射到整个社会。
她对细节的要求几乎到了严苛的地步,为写好骆士宾去南方下海赚钱的剧情,她找到自己的企业家朋友,和他们在规定情境下产生对话,力求真实的表达。
她在剧本中从来不写描绘性的文字,只写状态。比如郑娟与秉昆初见的画面,剧本里就一句话,但是呈现出来的镜头效果让她也惊艳不已。
还有秉昆的五彩拼接毛裤,孩子吃饭时掰开馒头夹豆腐乳的动作,都让她印象深刻。
看戏看到一半,她已经向导演李路发了十几条语音微信,就说“咱们这个戏拍得真好。”
这种细节的呈现在剧中比比皆是。因为爱奇艺和制作方都有着相同的初衷:打造能真实折射时代面貌的变迁、让观众共情的、有质感的好剧。
为了还原真实的年代感,制作团队在道具、实景拍摄以及演员选择上下足了功夫。
前期筹备工作就花了近两年,正式拍剧的六个月,导演李路更是像上了发条,一天平均睡四个小时,拍完后暴瘦二十斤。
为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景,他和团队几乎跑遍东北三省,在贵州采景时,一个工作人员还掉到沟里了。
剧中的一些空镜头,比如东北工业改革的宏大场景、一年四季的雪、长白山的枫叶,都是剧组提前规划好,组成小分队,在合适的时间专门去吉林提前拍回来的。
这种专业和用心程度被观众认可,有人还专门不远千里来到剧的取景地“茹园吊桥”和附近的白桦林打卡,只为获得真实的触感。观众从中感受到跨越屏幕内外的情感连接,也让一部好剧带火一座城。
“光字片”的场景搭建也花了剧组不少心思,原本想着棚拍节约成本,但导演最终确定还是要去搭实景,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开始布置,到周家门口上的冰棱,都是一条一条由师傅手工制作的。
原著作者梁晓声去到现场后也不禁感慨,镜头一扫而过都太可惜了。
但电视剧拍摄本来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导演李路的方法就是举重若轻,在实景效果和表演要求上都是如此。
他会更看重一些没有情节推动作用的“过场戏”。这些过场戏的感染力完全不输有冲突的剧情,甚至更催泪。
这离不开导演的把控,更取决于演员的表演功底。
《人世间》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代表作《人民的名义》等
制片人就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周父去世的前一个晚上,三个孩子和父母睡在一张床上,雷佳音饰演的周秉昆问周父,“在咱姊妹三里,你最喜欢谁?”
这句话在剧本里是没有的,但是演员的情绪到了,他已经把角色理解得相当透彻了,自然而然地为周秉昆这个角色发问。
导演没喊停,而听到这句话的周父饰演者丁勇岱也顺势接了下去。这场戏一遍过,没有任何问题。
演员对细节微妙的处理也砸在观众心里,“那时的秉昆仿佛就是我的一个亲人,终生都在寻找父母的认同感。”
大结局最后一个镜头中,秉昆和郑娟走向远方,台词是导演前一天编好的,本应该秉昆说完“下辈子我们还在一起吧”就结束,但是两位主演又加了两句。
殷桃饰演的郑娟说“想得美”,秉昆则回复“想想都美”。语未尽,催泪的bgm响起,观众陪他们走完了一辈子,这时都不免惆怅哀伤,但又有点释然。
作为群像戏,这部剧同样涌现一批优秀的演员。在片场,大家都是攒着一股劲的,谁都不想输给谁。
在演员的精彩演绎下,《人世间》的日子像水一样平平淡淡地流着,在冬天结冰又在春天消融。
观众能够在这样真实的时代质感里历经四季和一生,无疑是一种幸运。
与艺术家一起寻找更多好故事
《人世间》完结后,大多观众的心里都空落落的。
“看完像是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第一次对一部电视剧这么着迷,希望永远不要有大结局”
“小时候不能理解父母的苦,现在才知道父母能撑起一个家有多么不容易。”
“想到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的场景,真希望外公还在。”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儿时的记忆已经逐渐模糊,也不知道未来能不能成为父母期望的样子。但他们从《人世间》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家人的影子,学会爱也坦然面对分离。
从小人物充满烟火气的平凡生活里,我们也窥见了时代变革的一角。
五十年沧桑巨变,时代淘汰落后的工业产业只在一朝一夕,但时代也赋予改革的机遇,即使年轻人没有生在过去,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带给人无限的思考。
这些过往同时启示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只有坚持自己的韧劲,不忘初心,才能让这一方“人世间”成为值得留恋的天地。
最重要的是,《人世间》带给年轻人一种真切的影响,一种向上的力量。
秉昆在搬回光字片后平淡地说:“觉得苦吗,嚼嚼咽了”,一位观众因此受到极大的震撼,他开始反思总是在自我消耗的前半生,学着像秉昆一样知足常乐,“最近几个月会静下心来沉淀自己,平复戾气,真正为自己而活。”
观众同样的感触还有很多,这就是好剧带给人的力量,无论遇到多少风雨,都能从容面对生活,像歌词唱的那样:“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祝你不忘少年样,也无惧那白发苍苍。”
《人世间》这部剧的存在,注定会成为一抹浓重的时代印记。它让上一辈平凡的人生故事熠熠生辉,又延续到这一代年轻人的心里,给予年轻人坚韧面对生活的勇气。
而从本质上说,《人世间》体现了爱奇艺认为剧作最核心的东西:人性的光辉。
即使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但人的内心也要繁花似锦。这是《人世间》中人性的光辉。
这种光辉是踏踏实实能温暖到每一个人的,它不是市场推崇的能让观众“爽”的大男/女主剧,它不批发工业糖精也不制造幻象,就是展现真实的苦难,却让观众刻骨铭心。
《人世间》的故事是大众心中的好故事,也是爱奇艺和许多艺术家一直以来坚持寻找的故事。杨蓓强调:“这些故事的表达可以不同,但是故事本身一定要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爱奇艺副总裁、《人世间》总制片人 杨蓓 策划出品《延禧攻略》《赘婿》《叛逆者》等多部热门作品等
这种光芒不能用语言概括,但都是可以打动人的。
《王牌部队》里年轻的士兵历经成长,保家卫国的信念从来不曾动摇,这是一种光;
《叛逆者》里勇敢逆行的有志青年,矢志不渝,践行信仰,这同样是一种人性的光芒。
爱奇艺遵循的就是这样一种朴素的创作思路,听起来有点理想主义,但无论怎么做都不会出错。
《人世间》的爆火又一次证明了这种思路的可行性。看剧时,每一个人要非常努力才能压下去的泪水就是最好的注解。
正如平凡生活的闪光点不需要过多的渲染,真正关照人内心的东西也必将会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