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的成功(网飞出了一部伟大的)
网飞的成功(网飞出了一部伟大的)在崇尚「成王败寇」的残酷世界里,失败就是原罪,话语权总是属于「胜利者」,而失败者背后的故事,却难以为外人道。事实上,在体育竞技领域,有太多太多的「林书豪」。「人生真的好艰难,我总是想以正确的方式达成梦想,每年都期盼但每年都艰难,成为自由球员是艰难的过程,感觉上像是被NBA放弃了。暴龙夺冠后我一直安慰自己,试图说服自己克服这次的难关,重新站起来,但自由市场成为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林书豪整个总决赛只上场了一分钟,遭到网友嘲讽,亚洲人的身份也让他备受歧视
前不久,林书豪回台湾参加活动,谈起职业生涯时不禁泪洒当场。
今年,他终于随多伦多猛龙队收获第一枚总冠军戒指,却被冷嘲热讽是「蹭来的」,连林书豪都坦言「不觉得自己配得上」。
▲回台湾分享获得NBA总冠军的经历,林书豪觉得还「蛮丢脸的」
那个曾经一夜之间惊艳NBA的「林疯狂」,其实职业生涯一直都不太顺遂,9年间频繁的交易,接连的伤病,都在逐渐浇灭他的梦想。
「人生真的好艰难,我总是想以正确的方式达成梦想,每年都期盼但每年都艰难,成为自由球员是艰难的过程,感觉上像是被NBA放弃了。
暴龙夺冠后我一直安慰自己,试图说服自己克服这次的难关,重新站起来,但自由市场成为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林书豪整个总决赛只上场了一分钟,遭到网友嘲讽,亚洲人的身份也让他备受歧视
事实上,在体育竞技领域,有太多太多的「林书豪」。
在崇尚「成王败寇」的残酷世界里,失败就是原罪,话语权总是属于「胜利者」,而失败者背后的故事,却难以为外人道。
「失败比成功更为常见,但我们却几乎很少讨论它。」
今年,Netflix上线了一部纪录片《铩羽》(《LOSERS》),就道出了万千个「失败者」的艰难与苦痛,是一部献给所有失败者的赞歌,引起无数共鸣,在豆瓣上,斩获9.2的高分。
「银牌很快就会被遗忘,只有获得金牌,才能永远被铭记。」
这是电影《摔跤吧,爸爸!》中那位与世界冠军擦肩而过的父亲对女儿说的话,也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共同信奉的「真理」。
无论是在竞争残酷、胜负分明的体育竞技场,还是在名为「生活」的这场无休无止的竞赛里,LOSER(失败者)似乎永远都不配拥有姓名。
在一个人人都想赢的时代,谁会想听关于失败者的故事?
然而,失败者的故事,才是大多数人的故事。
不需要借助任何数据统计,我们也知道,胜者从来只有极少数。
成功者的故事总是闪耀着「千篇一律」的励志金光,而如你我一样的平凡人,或许可以在「失败者」们的故事里找到一丝归属与认同。
索尔纳·博纳利(Surya Bonaly),一位活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
最初让她显得与众不同的,除了她在花样滑冰方面过人的天赋外,还有她黑色的皮肤。
在那些严苛古板的评委们眼中,这位黑人小姑娘打破了他们对于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冰雪公主般的白皙皮肤、优雅的动作、美丽的外表和服装」的一贯要求。
他们说她不够漂亮,说她的衣服不够优雅、像个小丑。
在众多压力与非议之下,索尔纳用更加刻苦的训练和在欧洲各大赛事上的优异成绩,把自己送上了世界大赛的舞台。但命运似乎从那一刻起,突然决定不再垂青于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违抗教练的指示,坚持在决赛中完成一个难度极高的四周跳,最终因为动作失误,遗憾落败。
1993年世锦赛,索尔纳出色地完成了表演,却仅获得银牌。
1994年冬奥会,索尔纳以第四名的尴尬成绩收场;同年世锦赛,索尔纳的表演堪称完美,最终却在评审团投票中以微小差距输给了日本选手佐藤有香。
这一次,她再也无法压抑自己内心的委屈、失望和愤怒,在颁奖仪式上,她拒绝站上领奖台,并边哭边摘下了脖子上那枚对她毫无意义的银牌。
这一幕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索尔纳,一名愤怒的败者。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记住了她。
经年累月的刻苦训练和拼命迎合评委口味的努力,似乎从来都不曾拉近她与世界冠军的距离。成功于她,看似触手可及,却又永远遥不可及。
1998年冬奥会,跟腱严重受伤的索尔纳很清楚,因为伤病和年龄,这或许是她最后一次站上奥运会的舞台。
于是,在表演过程中,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动作——冰上后空翻接单脚稳稳落地。
▲索尔纳惊世骇俗的冰上后空翻
▲慢动作
气氛凝固一秒钟之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什么?在冰面上做后空翻?站在冰刀上还能单腿稳稳落地?
观众沸腾了,世界从此记住了这个独一无二的黑人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
但从那一刻起,她也成为了一个因违反比赛规则而受到处罚的参赛者,一个在其运动生涯中从未获得过世界冠军的「LOSER」。
▲索尔纳在一场比赛中对评委表达抗议
20年后的今天,已经40多岁的索尔纳依然在冰面上滑行,不过早已不是为了「成功」。
她成为一所花样滑冰学校的教练,每天带着学员训练,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黑人。
索尔纳用她的故事告诉孩子们,黑人女孩也可以滑冰,想要赢得冠军或许是每个运动员的宿命,但获胜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你不需要等一个奖牌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索尔纳现在是滑冰教练
人们已经不大记得,1998年冬奥会女子花样滑冰的冠军是谁。但那个在冰面上做了后空翻的黑人女孩却被永远写进了花样滑冰运动的历史。
她从未体会过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感觉,却勇敢地用一个后空翻惊艳了世界。
然后终于放弃追逐「成功」,与「失败」和解,在一所普普通通的训练学校里,做一名平凡而快乐的教练员。
时代和命运从未偏爱过她,甚至近乎残酷地对待了她。但她穿过是非成败的「窄门」,走出了自己的路。
作为一部关于体育运动的纪录片,《LOSERS》拒绝像其他同类型纪录片那样,拍一部「体育名人传记」集锦。
在其他作品努力还原成功者们的「高光时刻」时,《LOSERS》却选择把失败者生命中的「至暗时刻」呈现给你看。
迈克尔·本特(Michael Bentt),上世纪90年代著名重量级拳手,曾以148胜8负的突出业余战绩,三次夺得全美锦标赛冠军。
▲曾获得冠军的迈克尔·本特
但1989年,在他从一名业余拳手转为职业拳手的首场比赛中,第一回合就被对手杰里·琼斯KO,惨淡收场。
一瞬间,他从万众期待的新星变成了人人唾弃的「窝囊废」,甚至有人把写满嘲讽的纸条贴在他的汽车挡风玻璃上,公开羞辱他。
他的人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与绝望,他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甚至在他兄弟的公寓里找到了一把枪,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太痛苦了,真的太痛苦了。我真的很想死,但又真的做不到……」
尽管在这之后,他又在众人的推动下重返拳坛,甚至爆冷登顶过WBO重量级冠军宝座,但很快就在首场卫冕战中被对手击倒,住进了医院,彻底退出拳坛。
自此,世界拳击界对他的评价似乎永远定格在「昙花一现」、「窝囊废拳手」。
在失败者的故事中,没有什么绝地反击的传奇故事,也没有什么卧薪尝胆的励志神话。他们和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一样,遭遇了人生危机,陷入生活的泥潭,不断挣扎却因此陷得更深,无力自拔。
▲后来,迈克尔得到一个机会参演《拳王阿里》,也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对于意大利沙漠马拉松选手毛罗(Mauro Prosperi)来说,一次失败即意味着性命之虞。
沙漠马拉松作为一种极限运动,如今每年约有1300人参加,人群在沙漠中如巨蟒般蛇行,你想迷路也难——可是,在1994年,参加者仅有80人。
▲如今的沙漠马拉松参与者众多
刚抵达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时,毛罗就对沙漠壮阔的景色着了迷,赛前预交的「尸体运送费」没有吓倒他,带着激动的心情,他开始了这场地球上最艰苦的赛事。
到了比赛第四日,一场沙尘暴过后,只剩他一个人站在广袤沙漠的中央,毛罗才意识到,他迷路了。
▲毛罗在1994年的比赛中
跑步变得没有意义,他开始慢慢地走路,保存体力,节省着食品与饮用水,并在备用的水壶里尿尿。靠着尿液和生吃蝙蝠、蛇和蜥蜴,他艰难地熬过了几天。
当一切食物和水都耗尽时,他想到了死,「我非常沮丧,我确信自己会死,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而我想加速它。」
给家人留下一张纸条后,他切开自己的脉搏,然后躺下来,平静地迎接死神的到来。然而,他的血液因为脱水而变得粘稠,流不出来,他没有死成。
他将此看作某种生的启示,并凭借最后一丝意志力,终于走出了沙漠——在迷路10天后。
▲意大利媒体报道了毛罗的失踪,当他安全回国时受到了民众的欢迎
经此一役,毛罗对极限运动的想法开始产生改变:
「我喜欢跑极限马拉松的原因是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比如高山、沙漠、冰川。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我无法享受这些美景,因为我太专注于赢得奖牌。」
大部分职业运动员往往会将获得奖牌看作一生的目标,可是在生与死面前、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面前,名次与奖牌,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后来,毛罗又六次参加沙漠马拉松,却从未获得过奖牌。但他学会了享受过程,享受美景。
这样的故事,与其说是一种「激励」,不如说更是一种「慰藉」。
当获胜不再是唯一目标时,你不再需要「从哪儿跌倒,就要从哪儿爬起来」,不再需要「永不言败」,不再需要被「成王败寇」的枷锁牢牢禁锢。
「如果社会只关心赢,那生命就是一场持续的竞争。」
只有接受「如果已经尽力了,那么输也可以」时,我们才能真正地从「丛林法则」中摆脱出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物全力以赴。
本片导演Mickey Duzyj曾在美国ESPN有线电视网供职,并在个人专栏上发表体育相关的文章和插画。
▲林书豪席卷NBA那年,Mickey给ESPN旗下的体育杂志GRANTLAND绘制的封面
经过5年多的积累与沉淀,他开始尝试用影像的方式讲述体育故事。
2014年,他首次尝试用风格鲜明的动画与纪实性画面相结合制作的短片《The Perfect 18》大获成功。
2016年,他的纪录片《失败者之光》用同样的方式,讲述了日本一匹从未赢过的赛马——春丽(Haru Urara)的故事,并在北美最大的纪录片电影节Hot Docs上获得了「最佳短篇纪录片奖」。
▲纪录片《失败者之光》
那匹名叫春丽的赛马屡败屡战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日本社会关注热潮,人们为她加油应援,连当时的首相小泉纯一郎也说,「我想看到春丽赢」。
其中2004年的一场比赛,最为耐人寻味。
那是春丽的第106场比赛,已经输掉了105场比赛的她,这次搭档日本胜率最高的骑师武丰,引发极高期待。
人们在她身上押下了超过1亿日元(约770万元人民币)的赌注。
▲比赛当日的盛况,平时只有700名观众的赛马场,当天涌进了一万多人
▲日本综艺节目对比赛进行了现场直播
比赛当天一直在下雨,但到了春丽出场的时候,天气竟奇迹般放晴。当时挤在场内的观众,看见这奇异景象,都骚动起来:难道这一次春丽真的会赢?
然而,奇迹没有发生。
一开跑,春丽就落后了许多,最后以第10名的成绩惨败。但比赛结束后,春丽依然像一个胜利者一样,在夕阳下绕场一周接受观众的欢呼。
▲败北后,骑师仍骑着春丽在夕阳下绕场一周
最终,她以113场的全败记录引退。
春丽的故事仿佛成为了一个例证,一个安慰,我们心安理得地告诉自己,奇迹确实是鲜少发生的,有的人确实会一辈子都失败,一次都没有成功过,一次也没。
但没有赢过,又如何?春丽之所以一直被人们记住,是因为她一次都没赢过。
也正因她没有赢过,才收获了意外的人气,让她免于宰杀,并依靠粉丝的捐款在一个饲养场中安度晚年。谁又能够否认,这不是另一个维度的「成功」?
▲在牧场中安度晚年的春丽
正如英国《观察家报》的一篇评论中所说,《LOSERS》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拓宽了我们对于「失败」这个词的认知光谱。
当我们不再拘泥于一时一刻一场比赛的胜负,将之放在一个更长、更广的维度去审视和评判的时候,你会发现狭义上的「冠军」、「胜利者」的意义是多么微小且稍纵即逝。
那些曾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从生命谷底走过,痛苦却真诚地拥抱失败、接纳失败、学会与失败共处的人,他们平凡如你我,没有金牌加持,没有高光时刻。
人们不会称他们为「胜利者」(Winner),但却会将其视作「英雄」(HERO)。因为,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这样的LOSERS故事,跟胜者的故事一样,都能给予人面对挫折、面对生活的养分,都值得被一再诉说与倾听。
因此,当你遭遇失败时,请像对待胜利一样看待它。
《纽约客》评论员说,《LOSERS》中有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他。
来自加拿大的传奇冰壶运动选手阿尔·哈克纳(Al Hackner)初出茅庐时,在1981年一场全国冠军赛中意外惨败。
比赛结束后,他和队友们垂头丧气地坐在更衣室里,谁也不说话。
「如果我们赢下了比赛,现在我们会在哪里?」哈克纳突然问道。
「在酒吧庆祝。」他的队友们回答道。
「好,那么,走吧。」
作者 ✎VC
编辑 ✎ Greye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cinematik
欢迎关注奇遇电影,解锁更多影视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