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电影在哪里拍的(从养猪到十年龙套)
葛优电影在哪里拍的(从养猪到十年龙套)葛优的父亲葛存壮是北影厂演员,虽然演的尽是些配角,但也小有名气,妈妈施文心是北影厂资深剧本编辑。虽然出生在文艺家庭,但自感长相甚差的葛优从小就腼腆内向,除了会拉点二胡,其他啥特长没有。意思是像他这么一个长相平平,从小没什么表演天分的人居然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这可不就是“赶上了”吗。当然这只是葛优的自谦,其实小时候的葛优,长得还是蛮可爱的。不知道,为什么长着长着就长残了!导演赵宝刚在谈到葛优时说:“他所有的喜剧都是温暖的,给人带来愉快的,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才喜欢。”这些年,代表着慵懒,无所事事的“葛优躺”表情包非常火。但葛优的成功,显然不是躺赢的!16年前,葛优的母亲出过一本家庭传记叫《都赶上了》,书名是葛优起的。
文/麦穗小鱼
题记:
提起喜剧,你会想起谁?
我脑子里只蹦出了2个名字,一个是周星驰,另一个就是葛优。
导演赵宝刚在谈到葛优时说:“他所有的喜剧都是温暖的,给人带来愉快的,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才喜欢。”
这些年,代表着慵懒,无所事事的“葛优躺”表情包非常火。但葛优的成功,显然不是躺赢的!
16年前,葛优的母亲出过一本家庭传记叫《都赶上了》,书名是葛优起的。
意思是像他这么一个长相平平,从小没什么表演天分的人居然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这可不就是“赶上了”吗。当然这只是葛优的自谦,其实小时候的葛优,长得还是蛮可爱的。不知道,为什么长着长着就长残了!
葛优的父亲葛存壮是北影厂演员,虽然演的尽是些配角,但也小有名气,妈妈施文心是北影厂资深剧本编辑。虽然出生在文艺家庭,但自感长相甚差的葛优从小就腼腆内向,除了会拉点二胡,其他啥特长没有。
幼儿园每次六一儿童节或元旦表演节目,他死活都不了台,唯一一次参加集体哑铃操,葛优羞的眼睛都不敢看台下,全程眯着眼跳完的。妈妈常说,本来取名葛优是希望他各方面都优秀,现在反倒成了哪哪都忧愁。
1976年,19岁的葛优好不容易熬到高中毕业,到北京郊区某公社插队,成为最后一批知青。因为身体单薄,被分去养猪。主要工作就是喂猪、打防疫针、给猪接生等等,一干就是两年半。
1979年,接着恢复高考的东风,全国艺术院校纷纷招生,葛优也跑去凑热闹,先后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曲学院、实验话剧院、青艺,结果一个没考上。
报考青艺时,考官让他表达对周总理逝世的真实感受。葛优哭得一发不可收拾,考官认为他自控能力不够,只会放不会收,结果自然是落榜。
还有一次,在陈佩斯的父亲陈强的打点下,葛优顺利进入了复试。在即兴小品阶段,一位女考生表演“等待”,考官让葛优上去蒙住她的眼。葛优一声不吭,上去就捂住不撒手。女生挣脱后,问到,“你是谁,你要干什么?”
葛优愣在那里,女孩接着就骂:“臭流氓,混蛋!”
一脸懵逼的葛优最后蹦出一句:小姐姐,您认错人了。
一句话把在场的各位都笑趴下了,不过老师认为他的临场应变能力不行,又被刷掉了。
后来,全国总文工团招生,葛优心想我再考最后一次,考上最好,考不上从此断掉当演员的梦想。嘿,结果却被他“赶上了”。
当时葛优根据自己养猪的经历,自编了小品《喂猪》。由于是本色出演,受到考官一致好评,用葛优自己的话说,“别看台上没有猪,但我眼里全是猪。”
后来这话传到面试葛优的那几位老师耳中,大家纷纷表示要揍他。
不过,这次挥洒自如的表演终获老师青睐,被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录取。
通过总工会文工团的考试后,离正式办理录用手续还有一段时间。葛优以为录用是板上钉钉的事,于是就离开知情队,胡成找了一家储运公司当装卸工,一边挣点零花钱,一边等录用通知。
哪知文工团突然改变了政策,只吸收还在农村插队的知青,此时葛优已经提前回城了,得知这个消息后葛大爷都急哭了。
好在葛优不是正式工,档案可以从储运公司退回去,但只有一个上午可以办手续,如果办不成名额就有可能被顶掉。
于是父母骑着车子四处找关系,庆幸的是总算把关系疏通了,约好几家单位同时到知青办盖章。就这样,几个红章盖上后,葛优正式成为全总文工团的学员。同期考入演艺院校的还有:濮存昕、张丰毅、张铁林、陈道明等,他们日后都成为了影视界的中坚力量。
葛优进入文工团后,跑了整整十年的龙套。一开始演话剧,台上的表现非常生硬、拘谨。为了帮助儿子提高,葛优每一次演出父母都会到场,无论刮风下雨,边看边记,然后给他提出一大堆建议。
跑龙套不算什么,关键是葛优为此失去了初恋女友。当时女孩家里条件不错,但看葛优一直跑龙套,事业没什么起色,简直太窝囊了!于是,就把葛优给蹬了。
失恋激发了葛优的斗志,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证明给抛弃他的女孩看。
1985年,葛优开始演一些配角,《盛夏和她的未婚夫》、《山的女儿》、《女儿楼》、《私奔》等,全都反响平平,这可把他愁坏了,只见头发越掉越多,越掉越快。
从那时候起,葛优开始向葛大爷转变。可不是嘛,头发秃了自然显得老!
1988年,葛优迎来命运转机。
当初《顽主》剧组招募演员,葛优的好朋友屁颠屁颠跑去报名,结果由于激动忘记带照片了。他当场把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倒出来,万幸的是找到了一张跟葛优的合影交给了剧组。不幸的是,葛优进了剧组,他却落选了。
导演米家山和编剧王朔,一看到照片中的葛优,眼前一亮,觉得他蔫不拉叽、相貌平平的样子特别符合戏里杨重这个人物角色,当即拍板就是他了。
随后,导演给葛优定了机票,让他到成都试镜。结果那天天气不好,飞机比较颠簸,这可把第一次坐飞机的葛优吓坏了,跟另一个演员李耕来回在过道上溜达。李耕和葛优有个共同点,就是长相也比较怪。
两个怪人在飞机上来回溜达,导致其他乘客以为他们要劫机,也吓的够呛。后来乘务员硬是把他俩摁到座位上,乘客们才安心。那次一起去试镜的还有另一个长得怪怪的演员,就是梁天。
演完这部戏,葛优不仅拿到了800块钱片酬,还获得了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这可把他高兴坏了。
要知道1988年,国营工厂工人的工资一个月才80块钱左右,一位享受正高级职称待遇的教授,月薪150。所以,拿到片酬后葛优立马招呼朋友嗨吃嗨喝了一顿。
其实,当初葛优压根儿没想到这片子能火,因为这个电影在当时属于“非主流”,演员除了马晓晴有点名气,其他包括张国立几个都不红,而且长相很普通,跟那些全是帅哥美女的电影没法比。
可能是观众看腻了帅哥美女的造型,也可能是葛优确实把杨重这个角色演活了,反正葛大爷是火了。
影片播出后,葛优父母去逛商场,有人指着葛存壮说,这不是那个杨重的父亲吗,这让老两口非常自豪。
多年后,葛优在接受采访时说:《顽主》是我的转折点,米家山是我的恩人。
火了之后大导演张艺谋找上门来,让葛优出演电影《代号美洲豹》。因为之前有了坐飞机“劫机”的经历,老谋子就让他演劫机犯郑贤平,女主角是当时红到发紫的巩俐。
这个戏拍完后,葛优的知名度又上了一个台阶。有次在西安街头,一个开吉普车的认出他来,还捎了他一段路。
从此,葛优片约不断,知名度越来越大。1991年底,冯小刚和王朔几个人策划了一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戏里“李冬宝”这个角色,冯小刚觉得唯一的人选就是葛优,王朔也是这么认为的。
于是,冯小刚就骑着破摩托载着王朔跑到葛优家,邀请他来出演“李冬宝”这个角色。不巧的是那天葛优刚好出门不在家,更不巧的是突降寒雨,已是大腕的王朔说,“回去吧,改天再来。”
冯小刚央求着王朔再等等,就这样两人裹着大衣在楼下自行车棚里,凄风冷雨等了葛优整整俩小时。冯小刚的这种执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可见他的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
可是,当时葛优已经接了朋友张小敏的戏《大冲撞》,没法抽身了。
冯小刚说:你自己权衡吧,上张小敏的戏,得罪了我们,且只演一个配角;上我们的戏,得罪了张小敏,但演的是绝对的男一号,而且保证戏一出来就炸。主意你自己拿,我们等你的信。
葛优彻夜难眠,最后决定推掉张小敏的戏,接了《编辑部的故事》,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其正确的选择。这部剧播完后,葛优彻底火了,获得第1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同年,主演夏刚执导的电影《大撒把》,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第二年主演的《活着》,让葛优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演员。
通过《编辑部的故事》,葛优和冯小刚结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97年他们合作了电影《甲方乙方》,开创了中国内地贺岁片的先河。此后,一部又一部冯氏喜剧带给了观众无限欢乐,他们俩成了中国喜剧电影的最佳品牌。
冯氏贺岁喜剧《甲方乙方》
冯氏贺岁喜剧《不见不散》
冯氏贺岁喜剧《没玩没了》
冯氏贺岁喜剧《私人定制》
电影《非诚勿扰》拍摄的时候,需要去日本北海道取景,结果到了约定的时间,剧组所有人都到了,就男一号葛优没到。
要知道,葛优这个人向来时间观念很强,怎么这次会迟到了呢?该不会是路上出什么意外吧?一想到这里,冯小刚冒出一身冷汗,赶紧给葛优打了个电话。
结果,葛优说他不敢坐飞机,怕飞机会掉下来。
冯小刚好说歹说,劝葛优坐飞机过来,结果葛优愣是没同意,一个人慢慢悠悠的,先坐火车到了沿海,然后再转轮船去了日本,长途跋涉若干天才到了北海道。等他到北海道的时候,剧组都已经忙活三天了。
至于为什么那么害怕坐飞机,上文已经说了,第一次坐飞机去成都试镜时,葛优害怕的差点儿尿裤子,甚至被乘客当成是“劫机”的歹徒。
葛优的台词功力这么好,表演浑然天成是靠用心铸就的。
葛优有个习惯,每拿到一个剧本,都会从第一句台词、第一个镜头,琢磨到最后一句台词、最后一个镜头,不厌其烦。
而且在剧组里,别人演完一场戏都会抽空休息一下,而葛优会拿着剧本在那翻来覆去念上十几遍、几十遍。他说,如果连台词都不好好准备,就不配做个演员!
冯小刚对葛优的表演评价最为贴切——“总是一本正经地,演着一个不着四六的人,也总是非常诚恳的说一些,不着思路的话。”
这种“一本正经”和“不着四六”的反差萌,就是“葛式幽默”的魅力所在。葛优出道这么多年了,塑造了很多小人物形象,而他自己呢,也安于做小人物,明明是个大明星,
这么多年来,葛优从不炒作,从不上综艺节目,这一点跟小品王陈佩斯非常相似。
如今,他们的这种行为在演艺圈被视为“另类”。可正是这种对演员职业的敬畏,对舞台的敬畏,对观众的敬畏,才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角色,带给了观众一部部经典作品。
我想,这才是值得观众敬重的演员吧。真心希望小鲜肉们多向他们学习,多多磨练自己的演技,而不是成天想着制造新闻上热搜,赚取流量。
因为,流量终有用完的一天!德艺双馨才是一个演员行走江湖的资本!
如今,葛大爷的票房累计超百亿,不知道当初抛弃他的初恋女友会后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