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冯国璋故居属于冯巩吗(因为曾祖父是民国总统冯国璋)

冯国璋故居属于冯巩吗(因为曾祖父是民国总统冯国璋)因为总统曾祖,家中遭过政治迫害上图为冯巩,下图为冯国璋。细看图片,两人还是挺像的。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民国七年(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民国八年(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民国八年(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冯国璋是冯巩的曾祖父,他生有5子1女 其中三子冯家遇的家丁兴旺.冯家遇生有13个子女 冯海岗是冯家遇的三子。冯国璋的孙子 冯海岗 在天津河北区民主道50号一座端庄素雅的奥地利式小楼. 膝下有两女三子( 冯国璋的重孙,冯巩是家中最小的,上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

笑星冯巩,可能成年中国人都知道,每年春晚一定登台演出,当然猴年春晚也不例外。汉字君身边人经常有人问,冯巩的爷爷是不是民国总统冯国璋?答案是一定,那么他们俩长得像吗?

爷俩还是挺像的

1957年生于天津,自幼喜爱文学艺术。后投师马季门下,学习相声的创作与表演,并先后与刘伟、牛群搭档,活跃于津、京舞台。先在中国铁路文工团后到中国广播艺术团至今。冯巩和牛群合作期间,为广大群众表演了许多相声段子。

冯国璋生于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后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又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并联合五将军发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的通电。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民国七年(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民国八年(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民国八年(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冯国璋是冯巩的曾祖父,他生有5子1女 其中三子冯家遇的家丁兴旺.冯家遇生有13个子女 冯海岗是冯家遇的三子。

冯国璋的孙子 冯海岗 在天津河北区民主道50号一座端庄素雅的奥地利式小楼. 膝下有两女三子( 冯国璋的重孙,冯巩是家中最小的,上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

冯国璋故居属于冯巩吗(因为曾祖父是民国总统冯国璋)(1)

冯国璋故居属于冯巩吗(因为曾祖父是民国总统冯国璋)(2)

上图为冯巩,下图为冯国璋。细看图片,两人还是挺像的。

因为总统曾祖,家中遭过政治迫害

按说,昔日的大总统,与今日的冯巩,不该再有什么联系。然而,因政治的原因,这两人不仅有联系,一度还曾是一种致命的联系。这种联系,让冯巩吃尽了苦头,但也为他提供了难得的生活基础。

当年的冯家,曾着实地辉煌过。但到冯巩这一代,所能享受的,只是祖宗留在天津民主道58号的一套老宅了。

这座小楼,是当年冯国璋曾居住过的私宅。冯巩,童年时代就在这座小楼里长大。那时,这座小楼充满笑语欢声。冯巩最小、嘴甜,父母和兄姐们都非 常溺爱他。冯巩无忧无虑,是这座小楼里的“皇帝”。因特别受宠,也就特爱撒娇。据说,冯巩七岁时,还吵闹着寻找妈妈的奶头;十岁时,离开妈妈还不能睡觉。

“文革”中,扫荡“残渣余孽”的风暴,野蛮地冲击了这座小楼。历史上,冯国璋曾依附于袁世凯,替清廷镇压过山东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时,冯国璋又作为清廷和袁世凯所委派的先锋,攻打过革命武装;“二次革命”期间,冯国璋镇压过南方的进步力量。虽然时光已过半个多世纪,但人们当时头脑发热发昏, 不能正确地对待历史,正确地分析一个历史人物,仍把这些“陈年旧账”粗暴地强加在冯家第三、第四代人的头上。在一片“打倒反动军阀的孝子贤孙!”的口号声 中,冯家被抄、被砸,冯家人被挂上大牌子游街。

冯巩真正地认识世界,是从这一时刻开始的,直到这时,他才第一次听说了自己还有一位那样的曾祖父。在他那朦胧的意识中,曾祖父无疑是一颗 “灾星”。保姆被撵走了;他亲眼看着哥哥姐姐们如何离开了家;父母游街挨斗的场面,吓得他浑身颤抖;他不敢出屋,走出家门,街上的孩子们都敢揍他,稍不留 神,便会有一个不知何处飞来的西红柿狠狠砸在他的头上。

冯家被撵出了那座小楼,被赶到大昌兴胡同的一个大杂院里,住进一间仅有12平方米、连窗户玻璃都没有的小屋。

这个大杂院,是个典型的“贫民窟”,30户人家挤在一起,没有一间不漏的屋,没有一块平坦的地,住的全是靠卖苦力挣钱的人们。不过,这里的人们,善良朴实,不像外面的人那样欺负冯家。

那时,冯家的日子过得很苦。冯巩的父亲工资停发了,被遣送回原籍劳动改造。全家八口人的花消,全靠冯巩母亲79.50元的工资。就是这点钱, 每月要给冯巩的父亲寄20元,要扣除房租15元,还要接济远在内蒙古和甘肃下乡的三个儿女,以及瘫痪的七叔。为省钱,冯巩到菜市捡过菜帮儿,到工厂的废土堆上捡过煤核儿。但是,冯巩却过得挺快活,因为这里少有歧视,有着可供冯巩充分发挥的自由和天地。

在冯家,对冯巩影响最深的,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他那当中学教师的母亲。其母名叫刘益素,这位昔日“京东第一家”的刘家大小姐,早年毕业辅仁大 学数学系的高才生,在如此艰难的逆境中,竟能连年被教育系统评为优秀教师。用冯巩的话说:“就因母亲工作上极其能干,冯家才避免了全家被下放农村的危险。 否则,我也就不可能走上文艺这条路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