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的美好时代风靡非洲(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已经成了非洲Homie的女权之光)
媳妇的美好时代风靡非洲(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已经成了非洲Homie的女权之光)△ 我爱中国电视剧但从11年开始,经过在地化配音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从塞内加尔首播之后,迅速火遍了整个非洲中西部地区,覆盖人数超过1亿人,开播八年后依旧像《亮剑》在中国一样不断轮播。△ 《媳妇的美好时代》是第一部进入非洲的亚洲伦理剧,被翻译成9国语言,广为流传 《媳妇的美好时代》是由海清和黄海波主演的电视剧,里面充满了小夫妻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属于那种下了班吃完饭躺在沙发上边嗑瓜子边看的家庭肥皂剧。因为演员演技好、情节真实,所以当时在中国人气很高,豆瓣8.1分,不过也没到一开播就万人空巷的地步。
对于世界另一端的中西部非洲诸国来说,看电视也是近十年才逐渐普及的事。
△ 在中国企业没进入非洲市场前,电视装机费在250美元左右,月付费最便宜也要47美元,是有钱人的奢侈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最爱看的不是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也不是什么深刻的纪录片,而是中国的一档家庭电视剧。
就是《媳妇的美好时代》。
△ 《媳妇的美好时代》是第一部进入非洲的亚洲伦理剧,被翻译成9国语言,广为流传
中国家庭伦理剧狂热《媳妇的美好时代》是由海清和黄海波主演的电视剧,里面充满了小夫妻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属于那种下了班吃完饭躺在沙发上边嗑瓜子边看的家庭肥皂剧。
因为演员演技好、情节真实,所以当时在中国人气很高,豆瓣8.1分,不过也没到一开播就万人空巷的地步。
但从11年开始,经过在地化配音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从塞内加尔首播之后,迅速火遍了整个非洲中西部地区,覆盖人数超过1亿人,开播八年后依旧像《亮剑》在中国一样不断轮播。
△ 我爱中国电视剧
每一个看过这部影片的非洲Homie,都会把里面中式幽默的梗都记下来,反复咀嚼。
比如,其中第16集毛毛考问余味去没去夜总会的张弛之法,就是他们最爱的一个章节,他们喜欢余味撒谎的慌张,更喜欢毛豆豆的机灵。
因为太过喜爱,以至于当时非洲兄弟把学些中文当成了最IN的事;就像国内职场精英没事就爱把flight、conference和brief挂在嘴边一样,他们没事也爱把中文挂嘴边上秀一秀。
老姐们喜欢余味,觉得他是个有趣而富有智慧的男人,在婚姻中并不威权,而且尊重女性。
而饰演毛豆豆的海清也成为了当代非洲的Idol,纷纷们在她照片底下留言。
有的人,每天晚上都会思念起毛豆豆的容颜,相思难解,所以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盼望奇迹发生,期待与她有一场穿越地理隔绝的爱恋。
还有一些感情热烈的老哥直接对mdada表白,告诉她,我爱她。
正因这种狂热,那些为中国伦理剧配音的声优,也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偶像,人们不喊他们的本名,而是用他们配音的角色来指代,就跟《还珠格格》里的容嬷嬷似的。
比如在剧里给海清他弟配音的摩哥雅,本是当地厨艺节目籍籍无名的主持人,但在参与制作完《媳妇的美好时代》以后就成了名人,一上街就被人围起来,俨然天王巨星,Super Star。
与此同时,去中国也成了非洲梦,为中国电影配音就成了成功的代名词。
有个节目甚至糅合了《变形计》和《非你莫属》以及《中国好声音》的特点,整出了一档“带你去中国当配音演员”的素人选秀节目,能成的伙计都跟摸中500万一样幸福。
留言板上也是一片朴素的加油打气之声,为他们的发达而开心。
因为这事,CCTV还特意跑到非洲做了个专访,采访了几个影迷;发现他们喜欢这剧并不仅仅是因为俊男美女这么简单,而是看过之后很受启发、很向往那种轻松自然的家庭关系:
在过去,他们曾经以为婆媳之间难搞的关系、出轨这些伦理问题,都是专属于非洲的家庭问题;而当看见《媳妇的美好时代》以后,他们才发现原来所有人都共住地球村。
△ 电视搭出巴别塔,From:CCTV
更深刻的是,他们对里面中式调节家庭关系的操作记忆深刻,总爱从中悟出一些家庭伦理的哲思,用于生活之中,解决问题。
△ 坦桑尼亚大姐从《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悟出了解决婆媳矛盾的巧计,From:CCTV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在非洲兄弟姊妹心中:《媳妇的美好时代》是都市物语的精华、是窥见世界的管子。
走上自己道路的非洲伦理剧但,这档节目的热播,只是非洲伦理热潮爆炸的一个缩影。被保守婚姻观压抑太久的非洲人,开始疯狂探讨家庭伦理问题,一顿制作电视节目。
原样照搬《非诚勿扰》的恋爱节目《Hello Mr.right》,就是一个例子,它是非洲人民最爱看的真人秀之一。
△ 《Hello,Mr.Right》
在YouTube上,非洲人在每一集底下探讨爱情的真义,探讨渣男与渣女的边界,甚至会诅咒起他们讨厌的嘉宾,一起探讨这一集的精华片段。
△ 看留言就感觉跟翻微博里《爱情保卫战》之类的留言板风格没啥区别
最火的电视剧,则是塞内加尔拍的《Maitresse d'un homme marié - 已婚男人的情妇》,这是100%非洲中西部人民自己的爱情故事,特受欢迎。
从今年1月首次亮相开始,这片在非洲中西部地区全面开花,每一集都有百万加浏览;考虑到当地人更爱用电视看片的习惯,背后的数字可能远高于表面上的浏览量。
剧情简单来说,就是《手机》+《欲望都市》的杂交构造体。
这剧呢,在YouTube上已经有了50集,但因为语言实在听不懂,只能借助稀少的英文影评和机翻猜里面的故事。
不但通过住别墅喝牛奶、一顿早餐三只鸡的奢靡生活,勾勒出了当地有钱人的生活印象;还通过几个性格鲜明的都市女青年展开的爱情故事,推动剧情。
事从一个名叫Marème的混日子白领为了跟一个有家室的Richman耍一下,往自己眼睛上抹清凉油,催泪装病翘班打炮开始。
△ 非洲名演员Gadji
到被Richman媳妇抓包之后,意外成为朋友的吊诡荒诞故事慢慢展开,围绕着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展现了非洲中西部地区的很多社会问题。
其中既有因为太胖找不着男人而苦恼的女强人,也有为了证明自己有魅力而偷情的小职员、因时常遭到性骚扰而留下心理阴影的努力女孩以及一个是想要追寻真爱的独立女性。
简而言之,就是一幅浮世绘。
别看名字叫得虎、剧情介绍特别炸,但它真的不是什么搞黄色的大剧集。
就好比有妇之夫偷情的画面,导演也只是用扔在地上的男鞋女鞋的甩镜头来表现激烈程度,手法相当隐晦。
说真的,非洲人民沉迷这部剧的原因,根本不是因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而是彻彻底底迷上了它的剧情。
在这片里讨论了很多当地传统舆论中的禁忌,比如,其中既有一夫多妻婚姻制度带来的伦理混乱。
也有用懒汉天天花老婆钱外面勾姑娘不说,回家还因为没准备饭之类的事就家暴的片段,揭示出当地普遍存在的男性威权以及家庭暴力问题。
所以,在民众看来,这部剧就是把利器,是焦点访谈;它刺穿了社会遮羞布,展示出了与现代化相悖的婚姻制度;让他们意识到,该为之努力的目标究竟是啥。
诚然,偷情这种事,在哪个国家都是不对的;但对于压抑了许久的非洲人民,尤其是女性,剧中的情节更像是对过去生活的补偿和释放。
改变的种子但是呢,这部在非洲中西部地区很受欢迎的现象级大剧,却引发出了舆论风波。
在当地保守派看来,这部在我们看来没啥料的电视剧,对他们传统文化以及道德操守是一种冒犯。
一些民间组织和宗教官员,认为这部电视剧是宣传淫秽色情、鼓励大众偷情的邪典,应该给封了。甚至组织游行,要求政府惩罚这部剧集的制作组。
△ 《已婚男人的情妇》拍摄现场
甚至,一些疯狂的信徒,会跑到拍摄场地围追堵截剧组,用语言恐吓她们。
基于此,政府不得不作出表态:在今年3月29日,经塞内加尔捍卫道德价值观委员会审查之后,总统签署了关于《已婚男人的情妇》的整改文件:要求他们必须纠正之前黄色泛滥的拍摄方式与剧本,否则就要禁播。
△ DÉCISION N°0001/ Traitement plainte contre le té
在整改令颁布以后,一些重要的广告商开始撤资,资金变得紧张,剧组没有人知道它会不会再有下季。
因为怕被禁播,不但剧本要规避风险,就连穿衣服都不能过于暴露,以防惹人不满,只能慎之又慎。
△ 《已婚男人的情妇》拍摄现场
在8月中旬,剧组在机场结束了这一季的最后拍摄。
在粉丝正和演员们合照的时候,一伙反对派闯了进来,怒斥他们正在扭曲社会价值观,毒害年轻人。
剧中主演Gadji并不惊慌,也不理论。只是简单地陈述自己的看法:
“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每个人都有上床自由。”
△ « La Maîtresse d’un homme marié »最后一幕的拍摄场景
在她看来,这部肥皂剧就是在非洲男女平权的凯歌 ,会让人们自下而上地改变生活。
虽然从表面上看,这部剧的诞生地塞内加尔,是个在非洲文明程度较高、经济发展不错的国家,被视为非洲男女平等指数比较高地区:女性可以随便穿衣服出去玩,可以出去随便逛街。
△性别差异指数图,越红性别差异就越大,女性就过得越惨
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塞内加尔实行的还是一夫多妻制,男人在家里拥有绝对的权威。
在这,家庭暴力是极为普遍的、甚至连被家庭成员强奸都会常常发生;而且就算发生了,家人也会让姑娘们为了家族不要声张,内化创伤。
更荒谬的是,在塞内加尔的法律中:女性堕胎都是犯法,童婚却是合法。
△在塞内加尔妇女博物馆门口的涂鸦,意为:“女性受够了。”
所以,这部肥皂剧的火爆,说到底就是因为非洲城市化与过去制度摩擦出的火花;就是是人们种下的改变之果。
在这部剧公布之后,看过的人都开始把它跟现实生活做出勾联,开始讨论起家庭伦理问题,开始思考起是不是该做出些改变。
与此同时,开始对里面勾勒出的平权日子也开始让人们憧憬起来;他们学着里面主角的穿衣风格和生活方式,为那一天的到来而准备。
△在社交平台上随便搜一下关键词,就能看见老哥老姐们正在学剧里的穿衣打扮以及生活方式,甚至连装修都想1
渴望平等、自由的爱情是天性。所以,在我们看来,像《媳妇的美好时代》电视剧是稀松平常甚至是见怪不怪的肥皂剧。
但,对于大陆另一边的人们来说,却像号角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