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真实的虐待儿童事件改编的电影:让我们透过这部电影 拆穿体罚背后的问题
由真实的虐待儿童事件改编的电影:让我们透过这部电影 拆穿体罚背后的问题学校所在的是一个移民地区。从电影里老师上课的内容也可以看出——电影不仅呈现了孩子们的悲惨遭遇,也提到了教师也是这一系统的受害者。并且,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仍然在这样的系统里教书。而这种残酷的管理,也不是没来由的。
这是男孩的责问,也是导演的责问。
尤瑟夫感受到一切恐惧、麻木、窒息,导演也都亲身经历过。
六年的暴力、压抑的寄宿生活,对导演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创伤。
要把伤口掰开揉碎呈现给大众,这无疑是个很艰难的过程。
电影不仅呈现了孩子们的悲惨遭遇,也提到了教师也是这一系统的受害者。
并且,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仍然在这样的系统里教书。
而这种残酷的管理,也不是没来由的。
从电影里老师上课的内容也可以看出——
学校所在的是一个移民地区。
并且,海拔高,工业不发达,大量劳动人口都在往城市里钻。
每个家庭还平均得养9-10个小孩。
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上落后的经济。
孩子们的未来,可想而知。
学习,就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唯一的救命稻草。
电影里,男主面对大人们互相推诿,朋友始终得不到救治的困境时,他曾和母亲打过一个电话。
希望她能给自己出出主意,帮帮朋友。
可母亲相当冷漠,只是让他好好学习,别管其他。
的确,长期生活在寒冷和匮乏中自顾不暇,哪还有时间操心别人。
从电影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基本放任,一切交给学校。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因素。
电影里的寄宿学校,是专门收容库尔德男孩的。
由于复杂的历史因素,生活在土耳其的库尔德人一直备受欺凌和压迫。
学校军事化的管理,透不过气的权力压制,也象征着一种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同化和规训。
正如,电影中展现的那样,导致阿默陷入昏迷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人。
学校,也只是社会的一角。
贫富差距、民族歧视、官僚主义等多重矛盾的交织下,这样的学校绝对不是孤立
存在的。
幸运的是,电影里的阿默遇见了尤瑟夫,至少等来了救护车。
可是,下一根支撑不住的暖气管道,又会压砸在谁的脑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