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间故事嫁男变嫁女(大婚当日姐姐逃婚)

民间故事嫁男变嫁女(大婚当日姐姐逃婚)叶春花看到事情已经定了,好像认命一般没有再说什么。叶员外夫妻二人看她没有再说话,就开始和李家商量结婚的事情。两家都很满意这门婚事,于是事情进展得很快,最后结婚的日子就定在了十日后。叶员外倒是看中张若卿这个孩子的,还帮着说好话。他说道,“张若卿现在考中了秀才,以后说不定会有出息的。”叶夫人就说,“你也说那是以后呀,那万一他要是没有考中的呢。那么我们女儿不是要跟着他受一辈子苦呀。”叶秋月本来也想着说情的。不过看到母亲这架势,估计说也没用,也就没有张嘴。转眼间两个孩子都长大,两个孩子出落的亭亭玉立的,都长得很是好看。眼看都到成婚的年纪了,这上门提亲的都快把叶家门槛都踏破了。叶员外想着先给大姑娘说个婆家,于是叶员外夫妻二人选中了城中李员外家的公子。可是,当叶夫人和叶春花说的时候,叶春花却说自己有心上人,就是那个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张若卿。叶夫人一听当时就不乐意,因为这个张若卿人是不错,可是家里太穷了

民间故事嫁男变嫁女(大婚当日姐姐逃婚)(1)

清朝时期,苏州城里有一户姓叶的人家,叶员外不仅是当地有名的富商,还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善人,他为人忠厚善良,经常给老百姓铺桥修路,遇上年景不好,还经常搭建粥蓬,救济穷人。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叶员外始终没有子女,眼看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叶夫人的肚子却始终没有动静,两口子都是心急如焚。为此,两口子经常去做寺院上香求佛,这一天回家的时候,叶员外听到有小孩子的哭声,于是就寻着哭声找了过去,然后就看到地上有一个襁褓,原来哭声就是从这个孩子发出的。叶员外看了看四周没有一个人。他估计晕孩子一定是饿得不行了这才哭的。就想着先把这个孩子抱回家。以后他的父母找来了再还给他们。

到家后,经过叶夫人的照顾,这个孩子慢慢地止住了哭声。叶员外夫妻二人商量了一下,现在他们正好也没有孩子,这孩子应该是父母养不起才放在那里的,又是一个女孩。干脆就收养了这个孩子吧。后来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叶春花。

可能是叶员外做好事感动了上天,几个月后,叶夫人竟然怀孕了。十个月后,叶夫人生了一个闺女。叶员外两口子很是高兴,不管男女都是自己的孩子,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为叶秋月。现在家里有两个孩子了,叶员外已经很知足了。夫妻二人把这两个女儿都当掌上名珠一般,他们不说谁也不知道叶春花不是亲生的。就是她们姐妹两个都不知道。姐妹两个从小就亲。

转眼间两个孩子都长大,两个孩子出落的亭亭玉立的,都长得很是好看。眼看都到成婚的年纪了,这上门提亲的都快把叶家门槛都踏破了。叶员外想着先给大姑娘说个婆家,于是叶员外夫妻二人选中了城中李员外家的公子。

可是,当叶夫人和叶春花说的时候,叶春花却说自己有心上人,就是那个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张若卿。叶夫人一听当时就不乐意,因为这个张若卿人是不错,可是家里太穷了。她怎么能让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儿嫁过去受苦呢。

张若卿的家里是真的很穷,父亲很早就过世了,母亲为了让他读书,天天给大户人家洗衣服挣钱。不过母子两个人都不错,这张若卿现在还考中了秀才。可是老话说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要是叶春花嫁过去只能跟着他吃苦了。所以叶夫人才会不同意。

叶员外倒是看中张若卿这个孩子的,还帮着说好话。他说道,“张若卿现在考中了秀才,以后说不定会有出息的。”叶夫人就说,“你也说那是以后呀,那万一他要是没有考中的呢。那么我们女儿不是要跟着他受一辈子苦呀。”叶秋月本来也想着说情的。不过看到母亲这架势,估计说也没用,也就没有张嘴。

叶春花看到事情已经定了,好像认命一般没有再说什么。叶员外夫妻二人看她没有再说话,就开始和李家商量结婚的事情。两家都很满意这门婚事,于是事情进展得很快,最后结婚的日子就定在了十日后。

十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可是结婚的当天却出事了。李家的花轿都快到家门口了,家里的丫鬟过来悄悄地在叶夫人耳边说了一句话。叶夫人先让管家在这里等着李家接亲的人。然后把叶员外和叶秋月叫到了叶春花的屋里。原来那个丫鬟刚才说的是,叶春花不见了。叶员外知道后,赶紧让下人悄悄地去找一遍,很快下人就都回来了,那里也没有叶春花。

这下可把叶员外夫妻二人给急坏了。李家和叶家在当地可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现在出了这种事,可怎么收场呀。急的叶员外在屋内来回走动,叶夫人也跟着着急。这时叶秋月开口了,“爹娘,你们别着急了,我替姐姐嫁过去不就行了。这样一来,不就皆大欢喜。”叶夫人当即说道,“那怎么行呢,这不委屈了你呀”。叶秋月说,“娘,不委屈的,这个李公子是你看中的人,那就一定不会错呀。”说完后,叶秋月就让丫鬟赶紧给她换上嫁妆。叶员外没说话直接出去了,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也只能如此了。

就这样,叶秋月上李家的花轿。一路上吹吹打打就到了李家,拜堂过后,叶秋月就被送进了洞房。叶秋月坐在床边,她的心里其实很是忐忑不已。因为她和姐姐都没有见过个李公子。只是听说这个李公子,一直常年不在家,好像是说李公子的八字和李家不是太合,只有成亲了以后才可以返回李家。李公子刚出生没多久,就被奶妈带了出去,所以当地人没有几个人见过这个李公子。

不知道过了多久,开门声响起,叶秋月的心都担到嗓子眼了。她有一些期待,又有一些害怕。脚步声越来越近,很快就走到了她的身边。之后,叶秋月头上的盖头被轻轻地掀起。一个英俊的面庞出现在她眼前,两个人都不由自住地说一句“是你。”"真的是你"

原来他们两个已经见过对方了,半个月以前,因为苏州有的地方发洪水了。所以苏州城就来了许多难民。叶员外当然开设了粥蓬,因为难民太多了,叶家就搭建了两个粥蓬,姐妹两个一人守着一个粥蓬。那一天,可能那些难民太饿了,有几个难民看到有吃的就上去哄抢了。结果就是一群难民把叶秋月一个小姑娘挤在人群中间。正这个时候,一个青衫男子从天而降把秋月人群中拉了出来。那个就李谦月。

那一天,李谦月正好回家探亲,因为母亲给捎信说是想他了。刚走到城门口,他就看到一个身着白衣的姑娘正站在粥蓬里,给每一个人舀着粥。他瞬间就被这幅画面给吸引住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看着那个姑娘施粥。只是很快,这幅画面都打破了,他看到一群难民涌向了粥蓬。之后将那个姑娘挤在了中间。李谦月一个飞身,几个跳跃就来到了那姑娘身边,然后护着那个姑娘挤出了人群。只是双方还没有开口,李家的下人就出现在城门口喊着少爷。李谦月只好朝城门口走去。李谦月不知道的是,有一个姑娘一直在背后看着他,直到他渐渐的消失在城门口。

在路上,李谦月就问下人,那是谁家在那里设的粥蓬,那个下人说是叶家的。后来李谦月没有再问什么,只是心里记住了叶家。李夫人看到儿子后,当然很是高兴了,赶紧让下人准备了一桌好菜。在吃饭时候,李夫人就说给他订了一门亲事,这次让你回来就是和你说一声。李谦月就随口问了一句,“谁家姑娘呀”。李夫人说,“是叶家的姑娘”。李谦月一听到叶家,就假装不意地又问了一句,“就是那个在城口搭粥蓬施粥的那个叶家吗。”李夫人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说道,“应该是吧,苏州城就他一家叶姓大户。我听说那个姑娘长很是好看,而且叶家的家风也好。一定会是一个不错的儿媳。”李谦月假装不在意的说了一句,“那就听母亲的,母亲的眼光一定不会差的。”

李夫人一听,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她还准备了好多话没有说呢,自己儿子竟然就同意了。不过也好,省着自己苦口婆心地劝说了。这顿饭一家人吃得很是高兴。吃完饭后,李谦月和母亲说了一会话,就要起身回去。他看着母亲依依不舍的样子说道,“娘,我都答应婚事了,我成亲了就可以一直陪在你身边了。”李夫人一想也是,心情也就好多了,她把儿子送到门口,看着儿子的背景渐渐消失了,回过头来对着李员外没好气地说道,“还不赶紧去和叶商量婚事呀。难道你要让儿子一辈了在外面吗。”李员外知道自己夫人心情不好,赶紧说道,“夫人,我这就去和叶家商量。”说完就出门。

李谦月看着眼前的女子,很是高兴,只是他不知道,其实原本和你成亲是叶春花,只是叶春花逃婚了。秋月看到李谦月竟然就是那天救她的那个公子。心里也是十分的高兴。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李谦月和叶秋月给李员外夫妻奉茶。李夫人看到叶秋月以后先是一楞,然后她先是看了儿子一眼,看到儿子一样幸福的样子,就没有说什么。她只是用手臂撞了一下李员外。李员外夫妻二人都见过叶春花。这个姑娘随说和叶春花长的有些像,显然不是一个人。所以李员外还楞在那里。李夫人这才撞了他一下。李员外看了李夫人一眼就知道该怎么做了。等叶秋月奉过茶后,李夫人给了叶秋月两个红包。

很快就到了三天回门了,李谦月和于秋月来一起到了叶家。叶夫人看到小两口幸福的样子,悬着的一颗总算是放下了。叶夫人找了一个理由把叶秋月叫到一边问她,在李家过怎么样。叶秋月自然是知道母亲的意思,于是就和她说了那天在城外发生的事情。还说自己对门婚门很是满意,还说他们两个放心。叶夫人的心这才算放回肚子里。在吃饭的时候,叶夫人越看李谦月越喜欢。不停的给他夹菜。让叶员外父女两个都有些吃醋了。这可能就是丈母娘看女婿吧。

叶秋月走后,叶夫人叹了一口气。现在小女儿过的很好,只是大女儿还不知道在那里呢。这两天叶员外让下人把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可就是没有。叶员外还亲自去了一趟张家。可是张若卿早在半个月之前就上京赶考了。现在只好求老天保佑了。

又过了半个月,叶家突然收到了一封书信,这封信是张若卿寄来的。信上说现在叶春花和他在一起。还说叶春花觉得这件事她做的过分了,不敢回去。他现在正在备考,无法分身还望叶员外夫妻二人担待。不过他保证只要科考一完就带着叶春花回去。为了让他们二老放心,在见到叶春花的当天就写了这封信。

看完信后,叶夫人虽说是很生气,现在知道自己女儿在那里也就放心了。只说了一句,真是一个没良心的。叶员外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又过了一段时间,张若卿和叶春花一起回来,而且张若卿还考中了进士。叶夫人看到张若卿出息了,也就没有再什么。后来叶员外给两个举办了婚礼。此后,叶夫人逢人都说两个女儿都嫁了个好人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