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虞姬最后怎么死的(项羽垓下被围后)
项羽和虞姬最后怎么死的(项羽垓下被围后)会不会是前者?项羽深爱着虞姬,时刻不能分离,然后带着她一起赴死——在接下来的“溃围”“驰走”“迷失道”“陷大泽中”的过程中,还能带着虞姬吗?肯定不行,因为书中写了“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没有虞姬了。如果是后者,项羽在接下来的生死之战中,在八千弟子“无一生还”的悲情之中,在自刎而死的最终时刻,还会想到虞姬吗?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从第一句话来看看吧:“有美人名虞(这里不是说名字叫“虞”,而是说被称为“虞”),常幸从”。“常幸从”,这三个字,在歌颂项羽虞姬千古爱情的读者眼中,是不是有点扎眼?原来虞姬仅仅是项羽众多姬妾中的一个。先不说项羽是否另有正妻,只说“常幸从”,原来项羽出征,也并不是每次都带着虞姬的。好吧,除了在穷途末路时,
虞姬是一个被后世传说、文学创作大大夸大了的历史人物。当然,美女,尤其是在战场上的美女,特别吸引眼球。而历史人物,成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虞姬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史记》中。然而,这句话也是有问题的。事实上“虞姬”,根本不是一个名字。
虞,是一个地名,也有可能是以地为姓氏。姬,是美人、侍姬的称呼。“虞姬”,用现代话说,就是“项羽身边一个姓虞的美人”或者“项羽身边的一个来自虞地的侍姬”,连名字都没有。
《史记》中提到虞姬,只有一段话: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从第一句话来看看吧:“有美人名虞(这里不是说名字叫“虞”,而是说被称为“虞”),常幸从”。“常幸从”,这三个字,在歌颂项羽虞姬千古爱情的读者眼中,是不是有点扎眼?原来虞姬仅仅是项羽众多姬妾中的一个。先不说项羽是否另有正妻,只说“常幸从”,原来项羽出征,也并不是每次都带着虞姬的。
好吧,除了在穷途末路时,恰好陪伴在项羽身边之外,虞姬原来没有任何突出之处。而项羽在征战之中,还愿意把虞姬带在身边,是因为爱情深重、时刻离不开吗?还是仅仅为了“实用”,把一个不太重视、不太顾忌她安全、不在乎她会不会在乱军中流散的女人带在身边?
如果是后者,项羽在接下来的生死之战中,在八千弟子“无一生还”的悲情之中,在自刎而死的最终时刻,还会想到虞姬吗?
会不会是前者?项羽深爱着虞姬,时刻不能分离,然后带着她一起赴死——在接下来的“溃围”“驰走”“迷失道”“陷大泽中”的过程中,还能带着虞姬吗?肯定不行,因为书中写了“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没有虞姬了。
有没有可能被项羽杀死?别逗了,杀妻是土匪的习气,表示决绝。而为防失贞、逼迫妻子自尽,是宋明理学兴起之后的事情。在项羽的时候,我还没找到杀妻的典故。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虞姬都在战斗中失散了。或者死,或者逃,或者被俘。史书没有记载,因为她已经淡出了主人公项羽的生命。
也淡出了我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