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林黛玉人物分析图解(从林黛玉的性格演变)
红楼林黛玉人物分析图解(从林黛玉的性格演变)只有心中有傲气且争强好胜的人,才会对别人的看法过度在意,初期的林黛玉正是这类性格的人。林黛玉初进贾府,大家对她的印象普遍是“小心翼翼”四个字,从表象来看,的确如此,但藏在背后的却是林黛玉孤高自诩的自尊心。细究下来,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锋芒毕露,清高倨傲;中期心智成熟,收敛锋芒;后期悟透人生,负重前行。在明清时期,性别文化氛围相对宽松的条件下,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得到了寻常女子所难以接触的文化教育,父亲林如海对她关爱备至,奉若掌上明珠,请老师专门教她读书写字,不必拘泥在女红针线之中,在这样的条件下,林黛玉得以进行自我价值的思考与自我精神的探索。精神上的巨人,内心往往是骄傲的,这一点在林黛玉入贾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引言:《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是一本围绕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进行全面铺开的章回体巨著,其中宝黛两人的爱情更是成为众多红学爱好者研究的重点,他们普遍认为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体制的压制,却忽略了对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物本身的研究。今天我们就站在林黛玉性格演变的角度,对木石姻缘的悲剧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大家对《红楼梦》的主线“宝黛爱情”有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别林斯基曾经这样评价艺术: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一切形象都是新鲜的,具备独创性的。没有哪一个形象重复着另一个形象,每一个形象都凭他所特有的生命而活着。
而对林黛玉这个人物要进行全面分析,必须将她的性格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否则很容易落入林黛玉爱耍“小性儿”或者林黛玉性格孤冷这样的俗套之中。
曹雪芹笔力深厚,他笔下的林黛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加深、人情的领悟,以及自身处境的变化,黛玉本身的性格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换句话说,林黛玉是不断成长的。
细究下来,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锋芒毕露,清高倨傲;中期心智成熟,收敛锋芒;后期悟透人生,负重前行。
前期:锋芒毕露,清高倨傲在明清时期,性别文化氛围相对宽松的条件下,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得到了寻常女子所难以接触的文化教育,父亲林如海对她关爱备至,奉若掌上明珠,请老师专门教她读书写字,不必拘泥在女红针线之中,在这样的条件下,林黛玉得以进行自我价值的思考与自我精神的探索。
精神上的巨人,内心往往是骄傲的,这一点在林黛玉入贾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林黛玉初进贾府,大家对她的印象普遍是“小心翼翼”四个字,从表象来看,的确如此,但藏在背后的却是林黛玉孤高自诩的自尊心。
只有心中有傲气且争强好胜的人,才会对别人的看法过度在意,初期的林黛玉正是这类性格的人。
在习惯了贾府所有的表面规矩之后,林黛玉开始有意展露自己的锋芒,言辞上也多以尖酸刻薄为主,对下人如此,对宝玉更是如此。
书中第七回,林黛玉在面对周瑞家的送来的宫花,她的第一反应不是表示感谢,而是细细询问“是单给我一个人的,还是所有姑娘都有”,在得知是所有姑娘都有,自己是最后一个被送的,她言辞中便显露出不满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怼得周瑞家的站在一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宝玉出来打圆场。
而对心爱的宝玉,林黛玉更是毫无顾忌地耍小性子,以此来证明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
《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到薛姨妈处吃饭,席间薛宝钗劝宝玉不要吃冷酒,并解释冷酒对人体的损害:冷酒吃下去,便会凝结在体内,以五脏去暖它,岂不受害?宝玉听完觉得很有道理,便丢下冷酒,改喝热酒。
一旁的林黛玉看见这一幕,心中便醋意大涨,恰好丫鬟雪雁前来送暖手炉,她便借骂紫鹃的话来讽刺宝玉:“也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遵些?”
这一番言外之意,连在一旁的薛宝钗和薛姨妈都听出了其中的醋味,为避免尴尬,两人只得假装不知道。
因此,前期的林黛玉严格来说,并不讨人喜欢,下人评价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园中众姊妹们跟她虽然不是很生分,但心里也都认为她就是个爱耍小性子的人。
但此时的林黛玉和贾宝玉是最相似的,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在乎外界的影响,只倔强地坚守自己的内心。两人性情相近,加上一处长大,同吃同睡都成了习以为常之事,感情自然急速升温。
中期:心智成熟,收敛锋芒中期的林黛玉思想上开始走向成熟,不再随便用言语上的刻薄与对他人的不敬来展现自己的存在感,转而开始从自我世界与外界世界寻找一个平衡点。
而林黛玉走向成熟的直接原因却是薛宝钗的一番话!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虐馀香”中,薛宝钗对林黛玉进行传教:男人读书不明理,还不如耕种买卖的普通人,读书要读一些正经书,万万不可读一些杂书,移了性情。宝钗的这番话是针对林黛玉偷偷看《西厢记》而说的,聪明绝顶的林黛玉登时明白了宝钗的用心良苦!
林黛玉意识到,自己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和外界置于一个对立的两面,导致她读书越多,心中的困惑和不解也就越多,宝钗的一番话是想把她从剑走偏锋的极端思想归引至正途,在理解了宝钗之后,这才有了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阳闷制风雨词”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最终和解: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今日。”
此番经历之后,林黛玉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思维改变后,行为也跟着成熟起来,她开始在心中为贾府的财政出入细细盘算,得出“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的结论,但是她和宝玉之间的差距也开始拉开了。
因为林黛玉开始走向成熟,但贾宝玉却仍然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外界的变化。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探讨探春改革大观园措施的谈话。
黛玉道:“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比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谈话中林黛玉分析贾府目前的财政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宝玉却不屑一顾,俨然一副富贵闲人的姿态,如果是之前的黛玉,或许对宝玉的行为会觉得没什么,但是经过此番思想上的升华,她开始从封闭的内心转而研究外界世界,这种意识上的进步,宝玉却从来没有,因此到了第六十二回,林黛玉内心深处已经觉察出自己跟宝玉的差距了,但她依然爱着宝玉,因此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无语地转身,去找宝钗说笑去了。
林黛玉的叛逆与贾宝玉的叛逆是有本质不同的 贾宝玉是由自己对整个人生的直觉感悟而走上叛逆之路的,而林黛玉则是由个人的放纵天性和自由恋爱而逸出了封建礼教的轨道 她的叛逆是不自觉和无意识的。
这种精神境界的隔阂,已经注定了两人分道扬镳的结局。
后期:悟透人生,负重前行林黛玉在经历第二阶段的思想成熟之后,转而开始睁眼观察眼前的世界,因为曾阅览群书,林黛玉的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远远超过常人,这也让她的成长格外自觉化,不需要过多外界因素的指导,她通过自己的分析便能举一反三!
可参透一切的代价却是惨重的,因为她拨开迷雾之后,看到的却是绝望的结局!
她对宝玉的爱始终没有改变,可是她明白,她的爱不足以撼动坚若磐石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乃至门当户对的传统,“金玉良缘”始终对她造成潜在的威胁。
元妃省亲赐礼物,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礼物是一样的,林黛玉却和其他姑娘一样,只有扇子和香珠;林父去世,她的终身大事无人做主,贾母表面疼爱她,可是却一直对她和宝玉的婚事缄口不言;王夫人明显更喜欢自己亲妹妹薛姨妈的女儿薛宝钗......
这些分析得出的结论让黛玉心寒。
更为可怕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也开始出现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在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一回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就祭文中的一些用词进行了讨论,但两人的言谈却变得格外生分。宝玉连说一二百句“不敢当”,黛玉强颜欢笑制造台阶下:
黛玉笑道:“何妨?我的窗即可作为你的窗,何必分析得如此生疏?古人异姓陌路者,尚然同肥马,衣轻裘,敝之而无憾,何况咱们?”
两人说话儿再也不似之前那般亲密,其后林黛玉又谈到二姐迎春出嫁之事,孙家要前来拜允,宝玉却还是之前那副模样:“何必又如此忙!我身上也不大好,明儿还未必能去呢?”
姐姐出嫁,贾宝玉却还是像小时候那般,能逃避的责任绝不承担,他仍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像鸵鸟一般躲着不出来,黛玉全书中第一次对宝玉进行规劝:“又来了!我劝你把你这脾气改改吧,一年大二年小......”
此时的黛玉是绝望的,这样幼稚的宝玉是无法支撑起任何责任的,包括迎娶自己,看透这一层让她陷入无尽的恐慌之中,一边承担着“风刀双剑严相逼”的折磨,一边又要看着宝玉的懦弱,期望能从他这里得到救赎,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她心中早已有了一面明镜。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公笔下的林黛玉是个立体多面性的人物,她的思想境界在不断得到提升,却让她更加清醒地看清了自己悲剧的结局,宝黛爱情虽然贾府上下众人皆知,但终究还是敌不过坚固的世俗力量,加上贾宝玉拒绝成长,始终躲在自己的世界,更是进一步将这段爱情推向了深渊;换句话说,即便没有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三观也会促使他们分道扬镳,各自走向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曹雪芹:《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
王琨:《性别文化视野下林黛玉的存在境遇研究》
张旻:《浅谈林黛玉形象的审美内蕴》
李昊琼:《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胡翠婷:《基于词频计量统计的林黛玉性格分析》
此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