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背起爸爸上学电影(一部要看的电影背起爸爸上学)
哪里有背起爸爸上学电影(一部要看的电影背起爸爸上学)《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里面,石娃和姐姐两个人读书与不读书,拥有的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然而,过河的恐惧他还是克服不了,最后只能在父亲的开导下,克服了这个恐惧。父亲亲自把石娃背到了河中间,并且鼓励他:男娃要有担当,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电影中的石娃,就是当年的李勇,他的求学之路是何其的艰辛。首先他要克服的,就是上学必经的那条河。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这条河,是有着死亡恐惧的河。在这条河上,他亲眼目睹了同村同桌的女孩,被洪水冲走,那个漂亮书包和小花伞,在失去主人后,一上一下漂浮在河面上的画面,是他童年永远无法抹去的恶梦,让他无比恐惧。因此,他不再敢过那条河,更不敢去上学,在外面躲了三天,最终还是被父亲在那个溺水女孩的丧礼上找到,拉回家里狠狠地揍了一顿。
01一个励志的主题《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告诉人们,不管有多难,一定要上学。而这个主题,非常符合很多农村孩子的境况。
知识改变命运,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很多出身卑微贫寒的人,就是靠着刻苦的求学,学而有成,走出乡村,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然而一个孩子真正做到通过读书,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实在是太难太难了。因为从小学到大学,刻苦求学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个十几年的过程。这十几年来他们不但要忍得住寂寞坚持求学,还要面临着家庭变故、求学环境、感情经历等种种的变化,能一直坚持走完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现在高考临近,却有很多农村的孩子打算放弃高考,这对自己的人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这些孩子们片面强调自己的客观困难,可是你现在的难,有当年的李勇那么难吗?
电影中的石娃,就是当年的李勇,他的求学之路是何其的艰辛。
首先他要克服的,就是上学必经的那条河。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这条河,是有着死亡恐惧的河。在这条河上,他亲眼目睹了同村同桌的女孩,被洪水冲走,那个漂亮书包和小花伞,在失去主人后,一上一下漂浮在河面上的画面,是他童年永远无法抹去的恶梦,让他无比恐惧。
因此,他不再敢过那条河,更不敢去上学,在外面躲了三天,最终还是被父亲在那个溺水女孩的丧礼上找到,拉回家里狠狠地揍了一顿。
然而,过河的恐惧他还是克服不了,最后只能在父亲的开导下,克服了这个恐惧。父亲亲自把石娃背到了河中间,并且鼓励他:男娃要有担当,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
02两种不同的命运《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里面,石娃和姐姐两个人读书与不读书,拥有的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石娃上学之前,姐姐是在读书的,而且她深知学习机会的不易,非常刻苦认真地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只可惜家里穷,母亲早逝,凭父亲一人的劳作,只能勉强供得起一个孩子读书。
在石娃六岁那年,也是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父亲为了公平起见,用一种原始的方式,使得姐弟两人面临着一次命运的选择——转铜勺,铜勺柄指到谁,谁就可以拥有读书的机会。
懵懂无知的石娃幸运地得到了这次机会,但年幼的他却不知道结果的沉重,他兴奋地跳起来,欢呼自己可以读书了,却不知道一旁的姐姐是多么的黯然失落。
随后善良的姐姐跟父亲一起劳动,照顾这个家,照顾弟弟读书。甚至为了弟弟交得起学费,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了一个侏儒,生娃劳作,成为一名农村妇女,终生无法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而石娃却经过十年苦读,终于考上了师范,师范毕业后又考了本科,最终读了博士,成为西北师范大学的一名教授。从一个农村娃到跃过龙门成为教授,走出了农村,过着远比普通人安逸的生活。
通过石娃姐弟命运的对比,再次印证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上大学,这是改变个人命运最好的办法。就象现在很多在农村出生长大的孩子,有没有珍惜机会读书、上大学,仍是能不能走出农村、改变命运最好的机遇。
2020年的高考将近,笔者希望广大的考生能够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认真考出一个好成绩,也希望在农村或者在底层生活的孩子们,通过十年寒窗苦读,考上心仪的大学,从而能够走出农村,改变自己的命运。
03三段感人的感情《背着爸爸上学》这部电影,有三条感情线,讲述着三段感人至深的感情,丰满着石娃这个农村少年奋斗逆袭的故事。
- 血浓于水的姐弟之情
因为母亲早逝,对石娃而言,姐姐一直扮演着亦姐亦母的角色。石娃和姐姐之间,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姐姐虽然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但善良的姐姐从小对弟弟十分疼爱,不但不怪弟弟抢走了自己读书的机会,还操持起了家务,把家里照顾起来,每天做好饭菜,让弟弟回家就有吃的。
在寒冷的冬夜,姐姐还做好热腾腾的馒头,送到学校给弟弟吃。甚至在后来弟弟不够学费,即将无法上学的时候,她接受了父亲的安排,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嫁给了一个侏儒,只为换回弟弟的学费,让弟弟有机会继续上学。
石娃从小对姐姐依恋,对于姐姐的付出,他是一直心存感激。在得知姐姐为了他的学费而嫁给侏儒后,他愤怒地向父亲发了脾气,无力改变现状后,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他知道,他身上不但有着自己改变命运的梦想,也有着姐姐寄托在他身上的梦想。
- 深沉伟大的父爱
父亲和石娃的感情,是中国社会传统的父子之情。对于孩子的学业,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石娃是家里唯一的希望,父亲对他寄予厚望。他每日辛苦劳作,一切都是为了支持石娃上学。父亲对他的要求很高,因此在看到石娃逃学以后,不管他是因为看到女同学溺水后害怕的原因,找到他就是一顿揍。
但是父亲的爱也是宽厚的,在得知石娃不敢过河的原因后,他亲自送石娃上学,背他过河,并且用农村男人的方式鼓励他,“男娃做事情就要有个结果”。
父亲的爱也是讲攀比的,这个属性让大多数人都深有同感。石娃在父亲的鼓励下,终于克服了过河的心理障碍,从此自己一个人上学,风雨无阻,在学习上也取得了好成绩,获得了奥数一等奖。这让父亲老怀大慰,带着他的奖状,在村里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子。石娃也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父亲的爱也是奉献和牺牲的。父亲平时拼了命地干活,只为了能让石娃安心上学,甚至为了交石娃的学费,不惜让女儿嫁给了一个侏儒,牺牲了女儿的幸福。而在自己因为劳累过度中风后,为了不影响石娃上师范,父亲甚至选择了跳井,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想成为石娃求学路上的拖累。
父亲对石娃的爱,也体现出中国大多数父亲对孩子那种特有的深沉、内敛的爱,这份爱是毫无保留的,甚至是不惜性命的。
- 如山似海的师恩
在石娃成长的道路上,很荣幸遇到了张嘉译扮演的高老师。高老师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农村教育工作者,他在初中班里教石娃,对于这个年年考第一的学生,他深知家境贫寒的他有多不容易。因此他行使着一个教师高尚的职业精神,育才渡人。
通过家访,他了解到了石娃的家庭情况,对这个上进好学的学生非常欣赏,平时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非常地关心,还出钱帮他报名参加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最终石娃不负众望,拿下了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全省赛区的第一名。
在高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石娃的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师范。但是因为父亲身体瘫痪无人照顾的原因,石娃想到了放弃学业。这时又是高老师开导石娃,鼓励他直面困难,勇敢前行,并和他大声高念《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亢激昂的诗词声打破小山村夜晚的宁静,豪气直冲云宵,也使得石娃这个弱冠少年激起了心中豪情,下定了和父亲一起去上学的决心。
刚好石娃要去就读的市师范正是高老师的母校,他决定带着父亲一起去师范读书的时候,又是高老师托了许多关系,帮石娃找了合适的房子租住,也托了母校以前的许多师友,帮忙照顾石娃父子。
张嘉译扮演的高老师,不但长得帅气,给人儒雅、温暖的感觉,他关心、培养石娃这些孩子成长成才,也体现出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对于贫困山村培养人才所付出的努力,正是由于他们这些山村老师的坚守和付出,我们的乡村才能走出一个又一个大学生,冲破命运的束缚,用知识走出乡村,改变人生的命运。
04四重压力下的抉择石娃这样一个15岁的少年,在这个命运交织的重要路口,稚嫩的肩膀却面临着4重压力。而他却要从这4方面压力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 来自前途和命运的压力
石娃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考上了庆阳师范,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那个年代,至少他师范毕业后,可以分配为一名老师,从此每个月都能领上一份工资,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可以体面地活着。然而如果他去读师范了,瘫痪在床的父亲就没人照顾了,他想去读书,那是一种追求光明的前途命运的无比强烈的渴望。但懂事孝顺的他又无法抛下父亲,只身去追求自己的未来,甚至为了照顾父亲,他一度把录取通知书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想放弃上学,这种矛盾给他造成强大的压力。
- 来自姐姐的压力
姐姐对于石娃来说,是亦姐亦母的角色。为了弟弟能读书,姐姐一直在牺牲。先是把家里唯一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尽管她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而在石娃没有钱交学费即将失学时,姐姐又接受了父亲的安排,嫁给了一个相对有钱的侏儒,只为换来彩礼钱供弟弟上学。在姐姐嫁人后,还经常回娘家帮忙,甚至在知道父亲中风瘫痪弟弟又要上学后,提出接父亲到自己的家里照顾。姐姐牺牲了这么多,就是因为自己也曾经有过读书梦,但是自己这辈子是无法实惠了,只能让自己的弟弟代替自己,能够读书有出息,完成自己曾经的读书梦。
只是父亲不愿意去,说本来亏欠姐姐就已经够多的了,更不能因为瘫痪的自己去到姐姐家,让她遭婆家的白眼。对于姐姐的亏欠和期望,也给石娃造成强大的压力。
- 来处乡亲们的压力
以村长为首的乡亲们一直都很照顾石娃家,在石娃求学的这段时间里,帮助石娃家里解决了很多事情。比如帮助父亲张罗姐姐出嫁的事,在父亲瘫痪后又帮忙照顾父亲等等。父亲在瘫痪后,为了不拖累石娃,自己跑去村长那里要求申请五保户,能够得到村里的照顾。但是申请五保户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他这个要求让村长很为难,如果石娃父亲办了五保户,那石娃这个村里的“状元郎”算什么呢?
石娃知道消息后,马上赶到村委,要求父亲撤消申请,自己明明还是男丁,父亲就申请五保户,如果自己真的抛下父亲去上学,这不是让乡亲们戳自己的脊梁骨吗?
- 来自父亲的压力
父亲平时虽然沉默寡言,但他对儿子那种望子成龙的期盼,无时不刻不在给石娃带来压力。后来父亲不幸在干活时不幸摔伤,导致瘫痪在床。重病缠身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能去省里安心求学,不想成为孩子的拖累而跳井自杀,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方式来支持儿子去读书。这种不顾自己生命也要让儿子去读书的伟大情感,感动着许多人,也让石娃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既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他决定背起爸爸上学。
他以瘦弱的身躯背起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病的父亲,他背负的是一个破旧而又充满希望的家庭,一个沉重却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当影片的最后,石娃在早晨金色的阳光中,背起父亲趟过被阳光照耀成金色的小河时,人们看到的是这个贫寒家庭的学子,克服多种压力,冲开命运的束缚,背着父亲一起走向小河对岸那阳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