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近2年香港电影介绍(此起彼伏的类型浪潮)

最近2年香港电影介绍(此起彼伏的类型浪潮)打斗片浪潮但这股浪潮没能持续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大陆首先受到牵连,无数电影公司倒闭,电影人转行的转行饿死的饿死,加之日军对电影行业的操控,哪还有机会去创作电影呢?电影传入中国以后,以武侠和武侠精神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开始慢慢与其融合。1925年,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在苏州开拍了电影(女侠李飞飞),这是世界首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片。虽然邵醉翁开创了这样一个风靡日后百年的电影类型,可该片仍未脱离传统戏剧故事结构,拍摄手法也并无进步,最终没能领导起一股武侠片风潮。不过该来的总是要来,1928年,上海明星导演制片公司的大老板张石川与周剑云在地摊市场上买到了一本由著名武侠作家平江不肖生所撰写的《江湖奇侠传》,这时张石川灵机一动,察觉这个题材大有可拍之处,便以此书为蓝本,当天就在自家茅厕里蹲上一天写出了(火烧红莲寺)的剧本。不久电影拍成,上映后旋即风靡整个上海滩,让张石川赚了个钵满,也真正带动起了武侠

武侠浪潮

热潮年代:1925~1937

代表人物:张石川 邵醉翁 胡蝶 萧英

代表作:(火烧红莲寺)(荒江女侠)(女侠李飞飞)(火烧七星楼)

电影传入中国以后,以武侠和武侠精神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开始慢慢与其融合。1925年,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在苏州开拍了电影(女侠李飞飞),这是世界首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片。虽然邵醉翁开创了这样一个风靡日后百年的电影类型,可该片仍未脱离传统戏剧故事结构,拍摄手法也并无进步,最终没能领导起一股武侠片风潮。

不过该来的总是要来,1928年,上海明星导演制片公司的大老板张石川与周剑云在地摊市场上买到了一本由著名武侠作家平江不肖生所撰写的《江湖奇侠传》,这时张石川灵机一动,察觉这个题材大有可拍之处,便以此书为蓝本,当天就在自家茅厕里蹲上一天写出了(火烧红莲寺)的剧本。不久电影拍成,上映后旋即风靡整个上海滩,让张石川赚了个钵满,也真正带动起了武侠片的第一股浪潮。

随之而来的是各大电影公司纷纷照猫画虎,什么(火烧九龙山)(火烧清峰寨)等粗制滥造的跟风片相继上映,就连“本体”(火烧红莲寺)也在短短六年内用同样的制作班底连续拍摄了超过二十部续集!这股神怪风从上海吹到了香港,一时间风头盛行。

但这股浪潮没能持续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大陆首先受到牵连,无数电影公司倒闭,电影人转行的转行饿死的饿死,加之日军对电影行业的操控,哪还有机会去创作电影呢?

最近2年香港电影介绍(此起彼伏的类型浪潮)(1)

打斗片浪潮

热潮年代:1949~1959

代表人物:关德兴 胡鹏 石坚 曹达华 于素秋 石燕子

代表作:(黄飞鸿之鞭风灭烛)(方世玉正传)(如来神掌)

1949年10月8日,一部定名为《黄飞鸿传(上)》(又名:黄飞鸿鞭风灭烛)的草台班子式武打片上映,立刻引发轰动,大破票房纪录。片中关德兴饰演的黄飞鸿树立了一个典型的具有中国儒家伦理道德观的英雄人物形象。

随后黄飞鸿系列一拍就是几十部,曹达华,于素秋,关德兴等人这些从小习武的艺人得以有机会大红大紫,成为那个年代的时代偶像。并且黄飞鸿的风行还带动起了许多以民间传说、逸事为题材的武打片,粗制滥造程度让人愕然。

最近2年香港电影介绍(此起彼伏的类型浪潮)(2)

伦理片浪潮

热潮年代:1952~1967

代表人物:吴楚帆 吴回 楚原 李铁

代表作:(危楼春晓)(孤星血泪)(后门)(大丈夫日记)

抗战胜利后,香港电影工业很快恢复了原有的秩序。那时以胡鹏和关德兴的(黄飞鸿)为首的功夫片相当流行,而另一边,以著名左派电影公司中联为首,拍摄了大量所谓思想与艺术性并重、富有教育意义的伦理片。中联的董事长吴楚帆和旗下导演吴回,李铁不停的拍摄相应题材的影片,这些电影大多对伦理长纲进行大力描绘与探讨,角色多是社会底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当然,此外也有(难兄难弟)(大丈夫日记)这种以喜剧包装,但内核仍是描绘小人物在底层摸爬滚打的影片。

不过伦理片的大量生产也导致那时剧组为求赶工,甚至七天就能拍出一部电影来,这也就是“七日鲜”一词的来源。

进入六十年代,观众的审美品位逐渐增高,对娱乐素质的要求也逐渐增大,加之邵氏、电懋等公司生产的大批商业片冲击市场,这类千篇一律的伦理片很快就遭到了淘汰。

最近2年香港电影介绍(此起彼伏的类型浪潮)(3)

黄梅调浪潮

热潮年代:1959~1969

代表人物:李翰祥 林黛 凌波 乐蒂 岳枫

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山美人)(万古流芳)(西厢记)

邵氏创立之初,热衷中国传统文化的李翰祥便有意转向黄梅调电影的拍摄。当时他以三国演义中连环计故事为蓝本,开拍了首部黄梅调风格影片(貂蝉),并凭此捧红了主演林黛。此后在(江山美人)(王昭君)等片中逐渐积累着类型电影的美学基调,而此外岳枫、陶秦等邵氏导演也受此启发,纷纷转向黄梅调电影的拍摄。

1963年,李翰祥的黄梅调集大成之作(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现象级电影,造成了万人空巷的观影狂潮。尤其在台湾更打破票房纪录,凌波和乐蒂一时被观众封神,这时黄梅调电影才真正掀起了一股人人抢拍、人人抢看的潮流。也趁着凌波当红,名导严俊拉着她开拍(万古流芳),此片顺利拿下第12届亚洲影展的最佳影片奖。

在整个六十年代,邵氏出产了大批黄梅调电影,以越剧、潮剧为基础,将江南小调、山歌与民谣糅杂一体,搭配舞蹈和表演,在辅以拍摄技巧,这类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影片令当时多为伦理片、舞台式打斗片的华语影坛大为震惊。

彼时黄梅调电影几乎被邵氏公司所独霸,除了因为邵氏拥有包括作曲家王福龄在内的最顶尖班底,还在于邵氏资金雄厚,无论是布景还是道具方面都精益求精,这对其他山卡拉小公司来说都是很难实现的。而也因黄梅调电影,男性主导的影坛一时被女性所统领,似乎进入了阴盛阳衰的世界。

不过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会厌,进入六十年代后期,男性主导的阳刚武侠片崛起,黄梅调电影被淘汰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最近2年香港电影介绍(此起彼伏的类型浪潮)(4)

新武侠浪潮

热潮年代:1966~1979

代表人物:张彻 胡金铨 楚原 王羽 狄龙 姜大卫 徐枫

代表作:(独臂刀)(侠女)(新流星蝴蝶剑)(十三太保)

俗(我)话说该火该红的始终会又红又火,四十年前张石川和邵醉翁打开了武侠片的大门,而四十年后的1966年,胡金铨的(大醉侠)身先士卒,开启了武侠电影的新纪元。第二年,徐增宏的跟班张彻以(独臂刀)突破百万票房,彻底引领了将近十年的武侠片浪潮,那时候根本没人想得到一个之前没有任何作品上的了台面的小导演,加上个游泳运动员出身的十八线小演员王羽能打造出这样的神作。

这两个神棍从此风生水起,张彻立马开拍(金燕子),续集(独臂刀王),(大刺客),王羽则凭借接下来几部片子红透了全亚洲,他俩一起捣鼓的武侠片兼顾艺术和商业,暴力美学也是因为张彻才开始发展起来。

进入七十年代,王羽跟着邹文怀,何冠昌和梁风创立嘉禾去了,张彻就又挖掘了姜大卫和狄龙。前者的叛逆洒脱和后者的俊朗帅气,结合起来成为当时观众一时之选。像(十三太保)(新独臂刀)这样的武侠经典也是在这时诞生。拍片时,张彻热衷于血浆游戏,狄龙不知在他的片子里多少次肚破肠流而死,男主角杀人时不是血浆四溢就是敌人满身是血,好不痛快。

相比张彻,新武侠的开创者胡金铨则走完全相反的路。不似张彻的豪迈狂野,胡金铨的武侠片追求意境,当张彻一年赶拍数部片子的时候,胡金铨却宁愿花费三四年时间只为(侠女)能更加完美无缺。在摄影,剪辑以及气氛渲染上胡金铨也更加讲究,(龙门客栈)中的手摇镜闻名世界,而(迎春阁之风波)的客栈戏让后世纷纷效仿,堪称客栈戏的母亲。在拍(侠女)时,胡金铨亲手操刀美术、布景、摄影等众多环节,求的只是精益求精。有时他能为色温就让全剧组等上一周,这在讲究捞快钱的邵氏是决不允许的,难怪后来胡金铨会出走邵氏,去台湾发展。

除此之外,程刚,楚原等人也都有涉猎武侠类型,前者程刚和胡金铨一样也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人,(十四女英豪)一拍就是两年,他的倔强和暴脾气让邵逸夫也无可奈何。而楚原则在武侠片落寞的七十年代中期尝试改编古龙的著作,古龙 楚原 狄龙成为卖座保证。当时许多人都效仿拍古龙电影,像罗维就斥巨资飞韩国飞台湾到处取外景,还弄3D,可即使下多少重本,也没人拍得过只在摄影棚搭景的楚原,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气氛营造上差了太多档次。

七十年代后期,除了楚原的古龙片子外,其他武侠电影都已不再受到观众青睐,进入八十年代,随着邵氏的停产,武侠片彻底销声匿迹。

最近2年香港电影介绍(此起彼伏的类型浪潮)(5)

功夫片浪潮

热潮年代:1970~1978

代表人物:李小龙 王羽 张彻 刘家良 陈观泰

代表作:(精武门)(唐山大兄)(龙虎斗)(猛龙过江)(马永贞)

1970年,王羽导演的(龙虎斗)首开硬桥硬马功夫片之先河,而真正让功夫片迎来高潮的,还属一年后归国的李小龙。

李小龙的到来为正处于开业危机的嘉禾带来了曙光,首部作(唐山大兄)中李小龙一改以往功夫片中一招一式的对打模式,动作要求更真实更流畅自然,不再是以前对手之间打一拳互相停一下然后再打下一拳的脑残动作设计。片中李小龙一记李三脚威震三藩,让看惯的观众为之震惊,做个比喻,就好像耶稣下凡一样。

第二年,(精武门)和(猛龙过江)两部超级动作片分别在年头和年尾连续轰炸着观众的视觉神经,一时间似乎其他动作片都过时了。在这股风潮的带动下,张彻等人也纷纷转拍功夫片,由此陈观泰、傅声等人得以成名,前者主演的(马永贞)和后者的(方世玉)虽不及李小龙电影,但出色的银幕魅力也让观众叫绝。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暴毙,整个华语影坛好像都布满了阴霾。各大公司迅速寻找李小龙的接替人,好似非李小龙就拍不出电影,什么何宗道、吕小龙之流都出现在了大银幕上,但趁李小龙之死和李小龙接班人为噱头赶拍出来的烂片自然都遭到观众的唾弃,“赚死人钱?我呸!”

李小龙虽死,但功夫片的潮流没有停下来。刘家良和唐佳得以从武术指导转正当上导演,日后执导的由刘家辉、狄龙等人出演的功夫片依然络绎不绝的出现在电影院里,仍是观众最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

最近2年香港电影介绍(此起彼伏的类型浪潮)(6)

作者:香港电影吧 妙可中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