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包氏父子观后感800字(从30年前的电影包氏父子)

包氏父子观后感800字(从30年前的电影包氏父子)普通家庭,父母节衣缩食把孩子当“富二代”来养,也无法凭空去假装身处在某个阶层。装得再真,也是假的,骗不了别人,只会骗了小孩。换来的是却是孩子的自私自利,虚荣无度。就像电影中的小包一样,伸伸手欲望就会被无限满足,不但不感激,对不能满足需求的父亲恶语相向。小包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某,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前段时间的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文章刷爆朋友圈。孩子已经成了家庭的“碎钞机”。想要孩子出众,投入在教育上的时间、精力与财力,不是不想省,是不敢省。物质条件上别人有的,自家的娃必须有,别人报什么班,不管自家娃的喜好也必须上。家庭条件优越,你爱怎么折腾,那是你的事,反正挨得住。但家庭条件一般的家庭,富养孩子,成功鸡血的案例也有。但

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叫做包氏父子。当然不是30多年前看的首映,我还没那么老。只是看的后期重播版。

包氏父子观后感800字(从30年前的电影包氏父子)(1)

那时候看电影,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依稀记得一个为富人家打工的父亲老包,一个人艰难的扶养着一个儿子小包。他全部的希望都放在这个儿子身上,省吃俭用,为了孩子的将来,他把孩子送往和富人家小孩一样的贵族学校。为了缴纳高昂的学费,他竭尽身上的每一分钱,甚至借了高利贷。

但寒门富养的小包养成了什么习惯,整日与纨绔子弟厮混,虚荣攀比,甚至为此在众人面前不认自己的父亲。小包一味模仿阔少,追求虚荣,甚至连头上抹的油也要和阔少的一样,为此还逼的一生没做过亏心事的老包竟去偷东家少爷的头油。

现在的小孩,个个都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肝宝贝,各个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放在嘴里怕化了。越来越多的父母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孩子将来能存在于优越的生活圈,必须先对下一代“富养”。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倾其所有地供养孩子。作为父母都经历过生活的不易,为了孩子今后能活得轻松,“富养孩子”的理论已经被封为至理名言。

前段时间的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文章刷爆朋友圈。孩子已经成了家庭的“碎钞机”。想要孩子出众,投入在教育上的时间、精力与财力,不是不想省,是不敢省。物质条件上别人有的,自家的娃必须有,别人报什么班,不管自家娃的喜好也必须上。

家庭条件优越,你爱怎么折腾,那是你的事,反正挨得住。但家庭条件一般的家庭,富养孩子,成功鸡血的案例也有。但下面几个事应该也流传的广泛吧!

包氏父子观后感800字(从30年前的电影包氏父子)(2)

浙江义乌一母亲每月给孩子1200元生活费,却遭到孩子的埋怨和反对。孩子说1200块要饿死她,她同学的生活费是她的好几倍,问自己是不是亲生的。孩子难道不知道家庭并不宽裕,而且1200块并不包括衣服鞋子等花费,手机、电脑、旅游大宗支出另外给钱,这1200只是平常的伙食费用。

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某,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普通家庭,父母节衣缩食把孩子当“富二代”来养,也无法凭空去假装身处在某个阶层。装得再真,也是假的,骗不了别人,只会骗了小孩。换来的是却是孩子的自私自利,虚荣无度。就像电影中的小包一样,伸伸手欲望就会被无限满足,不但不感激,对不能满足需求的父亲恶语相向。小包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

包氏父子观后感800字(从30年前的电影包氏父子)(3)

其实,我认为“富养”并没有错,但需要家庭的量力而行,不能过。富养的过程需要匹配的不仅是物质的满足和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中华美德教育和感恩教育。精神上的富养甚于物质上的富养。

纵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这和我们的家庭条件差异不无关系。但是,个人的能力却是要靠自己的。要赢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不仅仅是看家庭条件的。父母需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让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体贴父母的不易,明白家人的重要,学会感恩。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时做到坚强、坚韧,身体力行做孩子最好的导师和榜样。

包氏父子观后感800字(从30年前的电影包氏父子)(4)

正如龙应台对于孩子的期待: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