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达妻子个人资料简介(娶大妻子也幸福)
郭达妻子个人资料简介(娶大妻子也幸福)他说明了来意,想着会不会被拒绝。巧的是那天服装间就一个人在,再仔细看,还是个年轻的姑娘。由于布料不好,草绿色的军装穿旧了,总是皱皱巴巴的。有一天郭达走进了团里的服装间,他想让服装师给他改改这领子。那时候郭达刚到团里不久,本想着是自己的衣服,多少还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22岁的时候,他遇上了吴芳。
那是1977年,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郭达被分配到了家乡的话剧团。
一件衣服,常年洗洗补补,基本不会换。
尤其当时又流行穿军装,郭达有时是一身草绿色,有时又是一身将军黄。
由于布料不好,草绿色的军装穿旧了,总是皱皱巴巴的。
有一天郭达走进了团里的服装间,他想让服装师给他改改这领子。
那时候郭达刚到团里不久,本想着是自己的衣服,多少还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巧的是那天服装间就一个人在,再仔细看,还是个年轻的姑娘。
他说明了来意,想着会不会被拒绝。
那姑娘就让他把外衣脱下了,然后按照郭达的要求,很快给他把衣服领子改好了。
姑娘也认出他是团里的新人,但并没有因为不认识就不帮助他。
于是,郭达对这个叫吴芳的姑娘,从此便多了一份感激。
一段时间后,郭达又一次去找吴芳了,
这一次是“借车”。
实际上,自从上次相见,这个漂亮的姑娘就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不过,那是一个恋爱都要打报告的年代,他不敢刻意表现出什么。
但再去找人家,不能再以改领子的借口吧?
他思来想去,就以车子借出去为由,因为急事想借一下她的车子。
郭达这话刚出口,就把吴芳给逗笑了。
“你这么高的个子,骑上我那车子,哈哈哈……”
虽然吴芳笑了,不过还是把车钥匙递给了郭达。
没多久,郭达就来还车了。
“你那车圈虽然小点,但我多蹬两下,跑得比我那车都快。”
吴芳听了,直抿着嘴笑。
他在一旁又继续说,刚才在街上,没想到回头率超高啊。
估计大家从来没见过,我这么高的个子骑这么小的车,像耍猴一样。
“我呀,还得好好谢谢你呢。”
郭达的这一番话,把吴芳逗笑得都停不下来了。
他走后吴芳还在心里一直寻思,这小伙子没想到还挺幽默。
只是见到自己的自行车后,吴芳又变成了哭笑不得。
郭达个子高身体就重,自己的车子被他压的,车圈都变形了。
她推着车子去修车铺的时候,正好又被郭达看到了。
郭达急忙过来道歉,然后又帮着她推着车,去了车铺。
经过改领子和借车之后,郭达和吴芳慢慢熟悉了起来。
吴芳发现,这小伙子不但说话幽默,而且身上还有一股韧劲儿。
那一年,单位一下子进了二十多个年轻人。
郭达和他们一起学过一段时间英语。
只是没过多久,其他人不学了,只有郭达一人还在起早贪黑地坚持。
那时,郭达住在单位的宿舍里。
为了学英语,每天下班,他顺道去同事家里看电视上的英语节目。
除此之外,他还在各种报刊杂志上收集英语资料。
时间长了,宿舍的墙上包括门口的走廊里,都贴满了他的英语学习资料。
星期天,他还经常去市里的人民大厦。
那里经常会有外国人在,逮住机会,他就主动跟人搭话,练习自己的口语。
看起来学英语和他的业务无关,但很多机会在不经意间就出现了。
后来西影厂拍摄电影《白求恩》,
因为他学过英语,导演让他在剧中出演了一个翻译。
就凭借这股韧劲儿,吴芳觉得郭达不错,是一个潜力股。
实际上,吴芳也是个追求上进的人。
她还曾获得过全国服装设计大奖赛金奖。
重要的是,那时候她在郭达的内心也已经不可替代了。
值得一提的是,郭达后来的求婚仪式,不像现在年轻人拿着钻戒,
而是拿着一张盖了单位公章的婚姻登记介绍信。
就这样在七十年代末,郭达和吴芳走到了一起。
他早就盼望着有一个完整的家了。
小时候,郭达刚出生还不到一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此后,是母亲把他和姐姐一手拉扯大的。
尤其是在六十年代的时候,生活困难,母亲又被赶到了乡下。
即使这样,每个月挤出来的工资,大头都花在了儿子身上。
15岁的时候,郭达还当过铁路工人,每天都干着修铁路的活儿。
那时候,他的身体还很瘦弱,这样的体力活压根儿就受不了。
后来,就被安排去喂猪。
所以,对于家和亲情,郭达从小就非常向往。
值得一提的是,郭达曾和倪萍有过一段恋情,
但最终,因为倪萍父母的反对,这段恋情便不了了之了。
如今,和比他大1岁吴芳组建了家庭,他今后的人生就完满了。
婚后,他们有了一个儿子。
在工作之余,家里的事情都压在了妻子身上。
郭达是个事业心很重的人,他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放在了演艺事业上。
毕业八年后,郭达成了市里话剧团的演出队队长。
工作忙了,家里的事情他更是顾不上了。
不过吴芳毫无怨言,她知道丈夫在忙事业,就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
后来儿子上学,她干脆把孩子放在了全寄宿的学校,
她作为舞台设计和服装师,在服装和道具上,成为了丈夫最得力的帮手。
只不过进入八十年代后,话剧的优势以及观众在一天天流失,
未来会怎么样,连郭达自己也不清楚。
1986年底,省里的电视台举办小品比赛。
得知这个消息后,吴芳建议丈夫去参赛。
一开始郭达听后,有些心有不甘,不想参加。
毕竟,小品就是话剧延伸的产物,话剧此前一直是阳春白雪,
他并不想把自己的艺术才华,浪费在这种小打小闹的节目形式上。
“你不能这么想,艺术不分大小,再说你有幽默的天分,应该去参赛。”
妻子那段日子继续开导他,最终郭达同意去试试。
很快,一个名叫《产房门前》的小品就被构思出来了。
节目表演中穿的服装和使用的道具,都是妻子给他设计的。
小品后来顺利从初赛杀入了决赛。
在电视台播放那天,吴芳早早吃了饭,就带着孩子去了姐姐家里。
那时候他们家还没有电视机,她坐在姐姐家,状态甚至比现场的丈夫还要紧张。
相比之下,丈夫在现场就显得放松甚至有些漫不经心了。
在正式表演的时候,他穿着夹克衫和一条黄军裤上场了。
这副模样,再配上他的那一口纯正的陕西话,将一个农民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凭借这个小品,郭达后来夺得了专业组的一等奖。
如果不是妻子的建议和开导,他很可能就错过了这次机会。
而这次获奖,也成了郭达事业发展的分水岭。
很快,春晚的节目组来到了陕西,郭达的这个小品顺利被选中。
不过去北京后,在一开始的排练中,郭达反倒找不到状态了。
几次下来,他都想回去了。
那时候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信,告诉了家里的妻子。
妻子在他的犹豫期间,又一次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她很快给丈夫写了一封信,通篇都是鼓励和期待。
就这样,在1987年,郭达带着这个作品正式杀进了春晚。
从那之后,郭达的事业重心从西安转到了北京。
从1994年开始,他从西安话剧团,调到了总政话剧团。
在工作刚调换的头两年,人到中年的郭达,和妻儿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虽然固定电话已经方便了,但郭达和妻子,几乎每天都在“鸿雁传书”。
每天一封信,犹豫写的频率高,到后来第二天,双方都能收到彼此上一次的信件。
身边的同事和朋友还经常打趣,都老夫老妻了,有什么悄悄话好写的。
确实也没什么悄悄话,妻子在信里说说家里和孩子的琐事,
郭达则写一写他在工作上的一些感受。
虽然都是一些极其琐碎的话语,但正是这种“碎话”,渐渐堆垒成了夫妻间深厚的情分。
这种情况,随着大哥大的出现而发生了转变。
郭达几乎是单位里第一个“吃瓜”的人。
只是这瓜在当时未免太贵了,花了他整整一万七千块。
不过,拿着手提电话,随时随地能听到妻子的声音,他觉得这钱花得值当。
一直到两年后,妻子和儿子也都来了北京,一家三口才总算团聚了。
彼时的郭达早已闻名全国,他的工作更忙了。
妻子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怨言。
她干脆彻底回归家庭,给丈夫提供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还在西安生活的时候,在单位里,郭达的家就是收拾的最好的那一位。
彼时住筒子楼,房子里不但没有像样的家具,
就连锅碗瓢盆的归置,也没有专门的地方。
做饭在楼道,其他邻居的炊具都是胡乱放置的,
而郭达家门口,妻子把炊具都一一挂在了墙上。
为了干净,还用一层布把炊具罩起来。
郭达经常说,他家很容易找到,只要是门口没乱放锅灶的那家就是。
来到北京,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妻子更是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不过由于不工作了,她的生活反倒一下子闲散了。
后来,还是儿子无意间抱回来的一只猫,改变了她的生活节奏。
最初,吴芳有点怕,要求儿子赶紧把猫带走。
后来还是在儿子的乞求下,她勉强同意把猫留下来。
只是,她没有把猫放在屋里,而是丢在阳台上的一个盒子里。
有一天早起,她无意间看到猫在阳台上,孤零零的。
那时候,丈夫已经早起出发,奔赴外地演出了,儿子也在学校里。
猫的状态,就像她一个人在家的状态。
于是,她把小猫抱回了屋里,给它洗澡,开始精心饲养。
然而好景不长,一两个月后,她的身上出现了明显的过敏症状。
医生在检查后说得很肯定,你家里养什么动物了,赶紧送人!
她和丈夫开始犹豫了。
此时儿子已经出国求学,得知这个消息,继续哀求父母不要送走猫。
儿子独自在外,作为母亲,吴芳的心又软了。
猫继续养着,她按照医生的要求开始治疗过敏。
但是过敏原不除,治疗难度很大。
医生警告她,再不把动物送走,当心你的身体。
没办法,她只能将猫送走了。
然而此时她已经和猫建立了感情,没了猫,心里总是觉得空落落的。
她开始每天写日记,把对猫的思念,全部用文字表达出来。
不过,她的身体开始渐渐好转。
完全康复后,有一天她打电话给收养人,询问猫的情况。
谁知对方告诉她,那只猫早就生病死了。
得知这个消息,吴芳的心情一下子有些崩溃了。
从那之后,她开始有意识地收养一些流浪猫。
有些流浪猫就在小区附近转悠,有的是别人听闻她的收养事迹,专门送过来的。
在妻子的影响下,郭达也慢慢成了一个爱猫的人。
后来,家里新买了房子,一切装修的事宜,都是吴芳在操持。
有一段时间,工人突然发现,她突然不过去了。
原来,那几天有人把一只断了腿的猫丢在了她家门口。
她带着猫去宠物医院求医,医生建议安乐死。
吴芳不同意,只要还活着,就一定治疗。
后来即便搬了新家,每个月妥善处置的猫,猫粮钱还是她家里出。
到了新家,她还是像以前那样,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
甚至于几次在家门口拖地,都被外人误会成是郭达家里的保姆。
早年的郭达,曾经在媒体上发过一篇短文。
他在文中毫不掩饰自己的爱家之情。
可以说没有妻子的构筑,他在事业上也不会取得好的成就。
如今,丈夫和妻子都过了花甲之年。
两个人守着家里的收藏、花和猫,
也守着对彼此四十多年的爱。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