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片中,当特遣队战士们讨论用八条命换一条命是否值当时,未经战阵的翻译官引用了丁尼生《轻骑兵冲锋》中的诗句,表明服从命令、为国捐躯是军人的天职,结果引来众人的不满。与林肯致比克斯比太太的信件一样,丁尼生此诗也是理解本片的重要历史典故。二、丁尼生的《轻骑兵冲锋》林肯此信先点明他知悉了比克斯比太太五位儿子为国捐躯的光荣事迹,接着承认自己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任何话语都无法抚平一位失去五个孩子的母亲心中的痛苦,仅能向她表达来自共和国的感谢,想让她明白,五位儿子是为拯救共和国和自由而死的,并希望她能从宗教以及对儿子们往昔的回忆中寻找力量。这封信所饱含的谦卑与同情心使它与前一年的《葛底斯堡演讲》一道,成为林肯文稿中的经典(这两篇作品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对战死者的致敬,对自由与共和制等内战意义的推崇)。后世学者对林肯此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他们关注的焦点大多在此信是否真的出自林肯之手,抑或是由他的秘书海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美国与战争的历史纠葛”,欢迎对历史与影视感兴趣的同好加微信关注。

提起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大家所津津乐道的,除了身临其境般的抢滩登陆场面外,便是八个人拯救一个人是否值当的争论。事实上,在伦理思辨外,片中所提及的诸多历史事件也构成理解该片的密码,值得逐一挖掘与分析。

一、林肯致比克斯比太太的信

在片中,当属下军官大多反对派出特遣队深入敌后寻找瑞恩时,乔治.马歇尔将军找出了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总统致居于波士顿的比克斯比太太的信件加以朗读,最终平息了属下的异见。

林肯此信先点明他知悉了比克斯比太太五位儿子为国捐躯的光荣事迹,接着承认自己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任何话语都无法抚平一位失去五个孩子的母亲心中的痛苦,仅能向她表达来自共和国的感谢,想让她明白,五位儿子是为拯救共和国和自由而死的,并希望她能从宗教以及对儿子们往昔的回忆中寻找力量。这封信所饱含的谦卑与同情心使它与前一年的《葛底斯堡演讲》一道,成为林肯文稿中的经典(这两篇作品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对战死者的致敬,对自由与共和制等内战意义的推崇)。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1)

后世学者对林肯此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他们关注的焦点大多在此信是否真的出自林肯之手,抑或是由他的秘书海约翰代笔。与之相比,比克斯比太太受到的关注较少,且基本上以负面为主。经过多方研究,学者认定五位儿子中,至少有两位活过了战争,并且五人中至少有一人试图作逃兵,而且是叛逃到敌军一方。此外,与比克斯比太太有接触的波士顿上层妇女也对她评价甚低,认为她狡猾、不可信,编造出五位儿子为国捐躯的故事来博取同情,获取教会的援助,有人甚至指责她经营着一所妓院。而她的一位后代也回忆称她出生在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骨子里是位南方支持者,痛恨林肯和他的战争,因此在接到信件后便将它撕得粉碎。总之,比克斯比太太的形象由先前的“英雄母亲”变成了一个“有违妇道”的骗子,甚至是共和国与自由事业的叛徒。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2)

然而,缺少史料支撑的回忆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而对内战时期美国北方社会环境的忽略也使得学者的研究存在先入为主的缺陷。有学者找到了比克斯比夫人的出生记录,发现她生于罗德岛州,因此后代关于她出生地的回忆存在错误。此外,朱迪斯.盖斯博格的著作《家里的军队:北部后方战线中的妇女与美国内战》对比克斯比太太做了深入的研究,指出她在1861至1865年间换了至少五处居所,这表明她在财政上的窘迫处境。内战抽走了她家中五名成年男性劳动力,她得靠一人的收入养活最小的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孙子。在此情况下,来自马萨诸塞州州政府的援助对她的生存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她或许还想请求州政府帮她寻回阵亡儿子的遗体,毕竟她没法像上层家庭那样亲赴战场寻回遗体。至于撕毁林肯的信件,或许只是她表达自己悲痛之情的一种方式,或许她希望国家能以更切实的方式,如金钱和墓葬,来补偿她的家庭所做出的牺牲。五位儿子都为国捐躯的故事固然感人,可难道失去至少两个儿子就不值得同情吗?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固然是废奴主义运动的大本营,可这并不意味着生活在那里的每一位居民都认同废奴主义理念,愿意为之献出自己的儿子们,同时承担成年男性劳动力不在身边的经济后果。

二、丁尼生的《轻骑兵冲锋》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3)

片中,当特遣队战士们讨论用八条命换一条命是否值当时,未经战阵的翻译官引用了丁尼生《轻骑兵冲锋》中的诗句,表明服从命令、为国捐躯是军人的天职,结果引来众人的不满。与林肯致比克斯比太太的信件一样,丁尼生此诗也是理解本片的重要历史典故。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4)

《轻骑兵冲锋》创作于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在英法联军与俄国围绕着克里米亚半岛展开的这场战争中,因为上级下达的模糊命令,本应追赶撤退中的俄军炮兵的英国轻骑兵踏上错误的征途,向着山谷对面布设在固定阵地中的俄军炮兵猛冲过去,结果损失惨重,且毫无战果。诗人丁尼生在报纸上读到了关于此次冲锋的报道,写下了流传后世的诗篇。全诗摘抄如下:

半里格,半里格,前进半里格的路; 六百名骑兵全部进入了死亡之谷。 "前进,轻骑队!向炮位冲锋!"他命令; 六百名轻骑兵进入了死亡之谷。 "冲啊 轻骑队!"可有一人踌躇后退? 纵然士兵知道有人判断错了; 他们无话可说, 他们不问为什麼, 他们只知奉命去做, 六百名轻骑兵进入了死亡之谷。 炮在他们右边,炮在他们左边, 炮在他们前边,发出阵阵雷鸣; 炮弹碎片横飞,打不退他们整齐的骑队。 进入死神的大嘴 进入地狱的范围 六百名轻骑兵。 他们抽出军刀一亮,在空中闪闪发光。 看见炮手就砍,直向大军进犯, 全世界为之震惊; 冲入炮火的硝烟,捣入敌军的阵线。 哥萨克人,俄罗斯人, 在军刀挥舞中间,被打得支离破散。 然后他们策马归来, 可不再是,不再是,六百。 炮在他们右边,炮再他们左边, 炮在他们后边,发出阵阵雷鸣; 炮弹碎片横飞,英雄堕地马倒倾, 奋战成功的骑兵队, 脱离了死亡的大嘴,从地狱之中返回, 那六百名中剩下的骑兵, 那六百名中剩下的英雄。 永远不会消褪啊,他们的光荣, 多么勇敢顽强啊,他们的那次冲锋! 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赞美他们的那次冲锋! 赞美那一队轻骑兵,

高贵的六百名!

本诗固然提到了有人在命令上犯了错误,但重点还是放在轻骑兵不顾安危的奋勇冲杀上,更没有预见到战后两位当事人指挥官的相互指责与诿过。这种对骑兵决死冲锋的赞美在后世的不少影视中都有体现,例如2012年的电影《战马》,甚至影响了国内的影视剧。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5)

三、生命的不同价值与不同意义

通过以上对历史掌故的分析可以看出,即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人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会赋予其不同意义,此类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促成了《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张力。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6)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7)

在奥马哈滩头,面对德军猛烈的机枪火力,米勒上尉下令部下在短暂的火力掩护后向前冲,中士便抱怨这简直和面对行刑队、排队枪决没什么两样。可抱怨归抱怨,命令还是得执行,正如当年的轻骑兵。毕竟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必须尽快打通滩头阵地,方便后续部队上岸。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8)

在米勒上尉以身体为目标,诱使德军开火,以掩护狙击手就位时,中士就说你母亲倘若看到这一幕会很揪心的。的确,在陆军中,米勒上尉只是千千万万名军官中的一员,可对他母亲来说,却是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9)

后方打字机滴滴答答地打出一封封语言大致相近的阵亡通知书,对普通打字员而言,她们无需感同身受,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已。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10)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11)

只有她们中较年长,很可能已经当了母亲的打字员注意到了经手过的寄往同一地址的三封阵亡通知书,进而向上汇报。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12)

影片也对瑞恩母亲接到消息的场景进行了特写,突出该消息对她的冲击。家中窗户上挂着一面绣有四颗星星的小旗子,表明有四人在部队服役,很快,其中的三颗星都要变成象征阵亡的金星了。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13)

看着漆着白星的陆军车辆向着自家房屋开来,母亲心中开始不安起来。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14)

强作镇定地去开门,旁边镜头给到了兄弟四人的合影。鉴于相册中没有其他家庭成员的存在,且瑞恩也始终未曾提起过父亲,可以设想她或许与比克斯比太太类似,是位丧偶或离异的单亲母亲。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15)

看着神父陪伴着陆军军官前来,母亲再也支撑不住,瘫倒在地。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16)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17)

这些丰富的镜头为之后关于任务的争论做了很好的铺垫与注脚,当自动步枪手质疑八个人为何要冒险救一个人时,军医的答复便是应该想想瑞恩的母亲。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18)

可自动步枪手对此并不买账,谁还没有母亲呀?要是他们为了这个任务牺牲了,他们的母亲也会很伤心的。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19)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20)

特遣队在教堂歇息时谈论起了各自与母亲的往事,这也让他们的疑虑更加具有血肉。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21)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22)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23)

影片中的几段情节都在诉说着这项任务的残酷与争议,法国小女孩让卡帕佐想到自己的外甥女,愿意保护她,结果为此被狙击手击中身亡,临死前想的是自己的父亲,而法国小女孩甚至不领情,反而责怪她父亲为什么要把她交给陌生人。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24)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25)

特遣队遭遇101空降师的327滑翔机部队时,飞行员向他们介绍,自作聪明的人在滑翔机底部加装了防弹钢板,以保护乘坐该机的副师长,结果飞机难以操纵,滑翔着陆时坠毁,22人阵亡。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26)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27)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28)

米勒上尉不顾下属的反对,不选择绕过机枪阵地,而是选择强攻,理由是为了不让其他人中伏,结果虽然拔除了那个据点,但医官阵亡,下属几乎哗变。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29)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30)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31)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32)

面对队友的阵亡,自动步枪手多次口吐芬芳。

四、对生命意义的升华与无尽的争论

面对这样一桩在道德上充满不确定性的任务,米勒上尉起先所能做的便是通过数字上的比较将其合理化。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33)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34)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35)

即所谓的牺牲一人是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虽然他自己也不大相信该说法。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36)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37)

而鉴于此次任务是拯救一个人,那也就只能将他日后的人生轨迹纳入考量了,希望瑞恩日后能行医救人,或对人类有所贡献。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38)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39)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40)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41)

可这些虚无缥缈的因素实在是太过虚弱和无力,因此米勒上尉只能从自身着眼,赋予该项任务以更多意义:战争不仅仅是杀戮,也包括救人,他们拯救的不仅仅是大兵瑞恩,也是自己的良心,以便能在战后更快地回归平民生活,与家人重聚。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42)

米勒中尉的话语也感染了中士,他愿意留下来和瑞恩他们一起守桥。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43)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44)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45)

而瑞恩也不负众望,以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战后的良好生活证明他对得起特遣队的牺牲。

尽管影片安排了这个较为正面的结局,可关于其内容的争论并未停止。牺牲的特遣队员的家属收到阵亡通知时,会是怎样的场景?由于保密的考虑,他们无从得知,自己的亲人是在一场拯救行动中阵亡的。他们假如幸存下来,又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呢?这一切都让人想起一个哲学中的经典命题,即有轨电车难题:一辆有轨电车冲向五人,倘若路人扳动操纵杆,这辆车就会撞上另一条轨道上的一人,作为路人的你会扳动操纵杆,以本来可以幸存的一人的生命换取五人的生存吗?此外,这六人中是否有亲人也会影响路人的决定。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46)

拯救大兵瑞恩的八个人的性格(历史作为解读电影的密码)(47)

事实上,即使是在美国学界内部,关于美国历史上重大事件的争论也从未停歇。在他们看来,美国独立固然是标志着国家诞生的重大时刻,却是以效忠派的血泪及残酷的战争为代价的。至于开头提到的美国内战,虽然促成了奴隶制的废除,为林肯所称的“自由的新生”铺平了道路,却也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与经济代价,62万人死于此战,更多人身心俱残,还有无数像比克斯比太太那样在男性劳动力远赴战场的情况下艰难求生的妇女。关于这一切的是非功过讨论,还将持续下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并对美国历史与美国影视感兴趣,请关注公众号“美国与战争的历史纠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