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明星整形教室爱奇艺(制造美女的新氧)
新氧明星整形教室爱奇艺(制造美女的新氧)但在“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一股”新氧的官方公众号上,这些只是基础操作。翻阅这个公众号发布的历史文章,你甚至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乍一看到这样的标题,你一定以为自己误入了娱乐圈的某个营销号。“关晓彤、刘亦菲,女明星最后归宿都是妈化?”“赵丽颖的土照不算啥?那请你品品九年前的书模鞠婧祎…”……
新氧,越来越感受到流量的反噬。
1
明星排着队起诉
“地表最强海后!42岁还能带着万人空巷的美貌卷土重来!”
“关晓彤、刘亦菲,女明星最后归宿都是妈化?”
“赵丽颖的土照不算啥?那请你品品九年前的书模鞠婧祎…”
……
乍一看到这样的标题,你一定以为自己误入了娱乐圈的某个营销号。
但在“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一股”新氧的官方公众号上,这些只是基础操作。翻阅这个公众号发布的历史文章,你甚至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UC编辑部,是集体跳槽到新氧了吗?
高频率的推文、雷人的语句、屡屡碰瓷“明星”,几乎让人以为,新氧才是娱乐圈的“吐槽大会”。
但如此密集的“轰炸”,就算是极度渴望流量的明星也受不了了。
天眼查资料显示,从10月12日以后,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案由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的开庭公告有6起。相关案件的原告包括张恒、吴奇隆、华晨宇、鞠婧祎等。
对新氧来说,被明星起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根据雷达财经的梳理,在2016-2017年,李小璐就因为肖像权纠纷起诉过新氧,法院判决新氧科技刊登致歉声明,并判赔数十万。
工商资料显示,仅今年以来,新氧就有29条被起诉的开庭信息。在这些案件纠纷中,数量位居前三的分别是肖像权纠纷、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及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数量分别为87、57和55个。
李冰冰、宋茜、张一山、杨洋、戚薇、吴昕、古力娜扎、吴奇隆、华晨宇、鞠婧祎……数得上号的明星,都在排着队起诉新氧。
上一次受到此等“待遇”的,还是那个喜欢偷拍的“中国第一狗仔”卓伟。
眼看着舆论来势汹汹,新氧马上出来道歉了。
10月11日,一个名为“新氧健康在线”的公众号,发布了一份《道歉声明》,声明中对新氧运营公众号文章使用明星照片引起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道歉,还用上了经典的结尾:
“恳请社会各界、媒体对我们继续监督,一起让中国医美行业变得更加阳光、透明!”
但有心人注意到,这个“新氧健康在线”公众号,注册时间是2021年4月23日,目前只有《道歉声明》一篇文章。
而那个爆款频出的10万 大号“新氧”,却依旧在密集发布“UC编辑部”式的文章,其中不乏娱乐明星的外貌八卦。
小号发文道歉,大号我行我素,这个诚意,似乎不太足?
2
灰色链条上,乱象丛生
新氧和明星们的纠纷之下,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医美行业。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行业感到陌生,一提到医美能想到的只有“整容”。简单讲一下,在医美领域,有两大板块——
重医美:这类又叫做手术类医美,一般需要动手术完成,例如鼻梁手术、抽脂手术等。
轻医美:指的是不用动手术的,比如常见的玻尿酸、水光针等。
但这个领域,一直以来暗流涌动。此前,互联网医美专业平台更美APP发布的《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统计显示:
中国黑诊所(不能提供营业执照和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医美机构)数量已超60000家,是正规诊所的6倍。
而黑诊所的年手术量,是正规诊所的2.5倍,超过2500万例。与此同时,每年黑诊所约发生4万起医疗事故,平均每天约110起。
在过去的几年,整容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
整容的风险并不小。但根据《2018年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在2018年有2200万人通过整形变美,同比增速为57%,超过一半的用户都是90后。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讲究“信任度”的行业,能迎来庞大的用户增长,以新氧为代表的医美平台功不可没。
在新氧的招股书里,平台上晒出整容实例的美丽日记超过200万篇,而且还都是原创。
但实际上,根据新京报等媒体的报道,早在2019年7月,新氧平台上的“美丽日记”就存在造假现象。
在淘宝、QQ、贴吧等平台,有专门贩卖整形日记的商家。预约网红到院摆拍,模拟整个手术流程,“术前照”不化妆,“术后照”化妆,一套的价格也就800~1000元。
换句话说,消费者信以为真的“整容日记”,很多都是假的。尽管新氧后来还上线了人脸识别认证防止造假,但这样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经由“美丽日记”,一个医美行业的灰色链条也浮出水面。
在财经国家周刊的调查报道中,这个链条能提供涵盖机构包装、产品包装、医生包装、线上推广(日记 安心购 直播)、评论阅读量优化、医生问答、指导刷单等一条龙服务。
有差评,可以通过刷好评压下去。缺医生,可以把新手包装成经验丰富、粉丝众多的“名家”。一切都可以是“假”的。
对于这类灰产,新氧的态度颇为暧昧。某新氧员工曾在职场社交平台直言:
“我们医生运营压根儿没见过医生,打交道的都是他们的代运营,这事就是老板同意的,我们要的是业绩增长,弄虚造假可不是这一两年,第一天上班领导就让我们这样的。”
不仅如此,艰难的还有维权。在售后阶段,新氧宣称以正规机构、价格透明、定金闪电退、真实点评等举措对用户权益予以保障。
但实际结果可能并非那么令人满意。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新氧美容的投诉有271条。在新氧申诉无果,他们才跑到公开投诉平台,求得一个公道。
互联网医美行业第一股,面临的压力,并不小。
3
流量密码背后,无奈的闭环
2019年5月2日,新氧在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上市。
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企业,短短6年便登陆资本市场,汹涌的医美大潮之外,它凌厉的营销手段功不可没。
新氧的媒体渠道是手中的王牌。公开资料显示,新氧搭建了包括公号矩阵、微博、短视频在内的全媒体渠道,主打明星整形八卦的蹭热点式营销。
仅仅2年时间,新氧就蹿升到2018年公号总榜排名24,单日的内容阅读量可达1000万。早在2017年4月,新氧公号就开始接广告,头条要价25万-38万。
而新氧的流量密码,除了明星们的八卦,就是贩卖“容貌焦虑”。
热播综艺、电视剧、社交平台、电梯间……随处可见新氧的广告。最经典的是2019年8月新氧广告中的那句:
“女人,美了才完整”。
在密集的广告轰炸下,爱美的女生,会主动寻找美容整容方案和医疗机构,新氧顺势成了最大的赢家。也正因此,有媒体把新氧称为:
医美界的大众点评。
在整个医美产业链中,新氧的角色更像是一个“中介”:在上游吸收整形医院、整形医生资源,在下游为消费者提供咨询、预约和电商服务。
这一点,在新氧的财报里体现地更明显。
财报显示,新氧平台信息服务收入占据总营收的比例逐渐上升,从2018年一季度的61.75%开始向上攀升,到了2021年一季度,信息服务收入占比高达77.25%。上一季度,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营收如此依赖广告,也就难怪它的公众号要不断蹭明星的热点了。
另一方面,新氧又极度依赖营销。从2020年一季度开始,新氧平台的营销费用率基本稳定在了50%以上,并且从2020年四季度的50%上涨至历年来各季度最高点67%。
▲图源奇偶派
烧钱换来流量——流量变现为营收——营收继续换来流量,在当前的医美行业,这是一个无解的闭环。
就在8月底,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重点打击违规医美服务,以及医美广告“制造容貌焦虑”的行为。
医美广告投放受限,从哪里寻找新的流量,也成为新氧当前最大的难题。
4
尾声
“颜值经济”的火热,肉眼可见。
数据显示,医美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预计将达到3600亿,用户规模每年也以千万人的数量增长。
飞速的市场增长之下,这个行业的专业力量却还没准备好。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现存的10万多家医美机构,仅有1.3万家拥有相关资质,所占比例仅为14%。这里边,不乏“莆田系”的身影。
2016年,新氧董事长兼CEO金星在参加某媒体节目时,坚决表态:
“竞价排名是典型的逼良为娼,不会长久。百度竞价排名已成过去式。”
但仅仅3年之后,在商家后台,新氧悄然推出“优享拍”“优量通”等竞价排名和广告政策。
用财经天下周刊的话来说:
如今的新氧,已经成为以莆田系为代表、广告营销为导向的医美机构的重要揽客阵地。
新氧、莆田系医院、造假产业链……大家都在赚钱,唯一可能受伤的,似乎只剩下那些“爱美”的消费者。
今年5月,网红戴某某到华颜医疗美容医院接受抽脂等医美手术,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最终于7月13日死亡。
彼时,新氧App上检索到“杭州华颜医疗”的同名口腔医院已入驻三年,成交单数为1747单。戴某某死亡两天之后,这家医院的名字,从新氧App上消失了。
当年,魏则西事件后,李彦宏写在内部邮件上的那句话犹在耳际——
如果失去对价值观的坚守,公司离破产就真的只有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