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卡萝尔礼物(AFI电影节卡萝尔主创访谈)

卡萝尔礼物(AFI电影节卡萝尔主创访谈)托德·海因斯(导演):我想要观众记住在电影院观看这部爱情电影时的视听感受,从唯美的画面与动听的配乐中感受剧情的魅力。同时记住在现实中有人在挣扎中活着,甚至比好多电影更曲折难熬。Mtime:你想要观众从电影中感受到什么呢?《盐的代价》是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在1952年匿名发表的中篇女同小说电影改编自原著《盐的代价》(The Price of Salt),是《天才雷普利》作者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在1952年匿名发表的中篇女同小说,直到40年后她才承认自己是作者。当年派翠西亚只是因为在百货公司的洋娃娃专柜看到一位优雅女性,于是花两个星期写成了《盐的代价》。由于题材敏感,最初还被出版社拒绝发行。取名“盐的代价”是因为在17世纪“盐”曾用以隐喻女性的情欲。《卡萝尔》由一向擅长年代片的托德·海因斯执导,菲丽丝·奈吉执笔剧本。两人日前在出席AFI电影节期间接受了媒体采访,谈到对于影片的理解以及对同性恋群体处

卡萝尔礼物(AFI电影节卡萝尔主创访谈)(1)

《卡萝尔》海报

时光网讯 由凯特·布兰切特与鲁妮·玛拉主演的女同电影《卡萝尔》无疑是今年的一大热门片,从戛纳首映到颁奖季前瞻,随处可见《卡萝尔》的名字。这是一部欧洲电影节与奥斯卡金像奖都爱的电影,从受期待的层面来说,《卡萝尔》可谓是2013年后,美国版的《阿黛尔的生活》。同样的戛纳起步,但不同的是《阿黛尔》止步奥斯卡,但《卡萝尔》注定杀进颁奖季,两位女主演更是影后、女配热门人选。

影片设定在上世纪50年代的纽约,《卡萝尔》讲述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两位女性陷入禁忌之恋的故事。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特芮丝与卡萝尔的初次相遇即激起爱的火花,一个眼神都可能让彼此陷得更深。两人开始书信往返、电报传情,甚至公路旅行,最终发现彼此找到了真爱。然而在50年代的美国这是不被允许的,这段恋爱的代价最终无疑是沉重的,毕竟那个时代并未留给爱情太多选择。

卡萝尔礼物(AFI电影节卡萝尔主创访谈)(2)

《盐的代价》是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在1952年匿名发表的中篇女同小说

电影改编自原著《盐的代价》(The Price of Salt),是《天才雷普利》作者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在1952年匿名发表的中篇女同小说,直到40年后她才承认自己是作者。当年派翠西亚只是因为在百货公司的洋娃娃专柜看到一位优雅女性,于是花两个星期写成了《盐的代价》。由于题材敏感,最初还被出版社拒绝发行。取名“盐的代价”是因为在17世纪“盐”曾用以隐喻女性的情欲。

《卡萝尔》由一向擅长年代片的托德·海因斯执导,菲丽丝·奈吉执笔剧本。两人日前在出席AFI电影节期间接受了媒体采访,谈到对于影片的理解以及对同性恋群体处境的看法。

Mtime:你想要观众从电影中感受到什么呢?

托德·海因斯(导演):我想要观众记住在电影院观看这部爱情电影时的视听感受,从唯美的画面与动听的配乐中感受剧情的魅力。同时记住在现实中有人在挣扎中活着,甚至比好多电影更曲折难熬。

卡萝尔礼物(AFI电影节卡萝尔主创访谈)(3)

托德·海因斯与凯特·布兰切特、鲁妮·玛拉在戛纳电影节

Mtime: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同性恋群体的权益一直在逐步完善。对此你有没有深受感动?

托德·海因斯:当然!回顾美国过去几十年,同性群体的权益运动已取得卓越成绩。我曾经以艾滋病的角度起步,拍摄同性电影,聚焦这一群体的困惑及疏离感。对这一角度的关注同时也是今天LGBT(同性恋社群)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在与整个社会一起,逐渐接受、融合着这一群体。

Mtime:与凯特·布兰切特合作感觉怎么样?

托德·海因斯:她真的很棒。很难用短短几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她是一位非凡的艺术家和极富创造力的合作伙伴。能与她合作两次是我的荣幸。(注:两人曾合作《我不在那儿》和《卡萝尔》)

卡萝尔礼物(AFI电影节卡萝尔主创访谈)(4)

Mtime:你认识原著小说的作者对吧?

菲丽丝·奈吉(编剧):是的,我认识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在她移居瑞士的那十年。但是,直到她1995年去世我才接手这个片子的剧本,我感觉自己有责任做好这件事。

Mtime:你曾经设想过凯特·布兰切特会出演你所写剧本中的角色吗?

菲丽丝·奈吉:从来没有!谁会想到呢?这真是太意外了,我在写剧本时并未设想由谁来演。

卡萝尔礼物(AFI电影节卡萝尔主创访谈)(5)

《卡萝尔》美国版预告片

Mtime:虽然目前同性群体的维权仍在继续,但显然已经取得巨大转变。影片中两位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挣扎感觉并未过时,就目前来说依然适用。你在写剧本时想要让这个故事合时宜吗?

菲丽丝·奈吉:没有,我认为它看上去符合当代特征正是因为我在故意避免这一点。影片中有许多具备时代印记的碎片,不只是LGBT群体,而是整个时代的特征。有时,将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人物心理投射在电影的角色中,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实际上会拉远角色与时代的距离。但如果你只是专心塑造角色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真实状态,这反而会呈现当代感。我认为这部电影就是这样。

Mtime:在电影中,她们之间的蕾丝之恋无疑是违法的。除此之外,她们还得面对年龄差距带来的鸿沟。你能谈谈这一方面吗?

菲丽丝·奈吉:事实上,有意思的是影史有许多描述老年男性和少女的爱情电影,观众对此喜欢且可以接受。而这部影片中,只是位中年女性和20多岁的女孩,我认为观众接受这个不成问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