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上十部经典电影(十大不朽里程碑电影)
电影史上十部经典电影(十大不朽里程碑电影)然而,如果你去问某些亚洲人特别是日本人,他们会让你知道我们还有多少工作需要去做,多少缺点需要去改正。虽然电影《艺妓回忆录》聚焦于日本古老的生活方式,不过电影里的几个女主角都是中国人(章子怡,巩俐)。显然好莱坞电影聚焦于亚洲是纠正我们盲目掩盖一切的坏习惯的好的开始,然而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教育人们还其他国家于本真。不得不说2005年的电影《艺妓回忆录》是遏制这种趋势的一剂强心剂,更不说是电影历史上的里程碑了。在初选演员时,电影制片方就决定演员全部为亚洲人。不过对于这一难以置信的成就,好莱坞却花了超过一百年的时间去迈过那个坎。现在说起来,这件事仍是好莱坞电影的不光彩之处。实时电脑绘图技术(Real time computer graphics),也就是数字木偶(digitalpuppetry),需要人为的往3D虚拟影像里加动作,比如“向左看”、“眨眼睛”、“张大嘴”等动作都是利用键盘一点一点的字节
10.机械战警2(Robocop 2)(1990)
第一部使用实时电脑绘图技术的长篇电影
虽然《机械战警2》没有吸引来大量的粉丝,但是毫无争议,它使用的技术不同于当时流行的CGI(computer graphic image)技术(电脑生成图像:一种电影制造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见性。
实时电脑绘图技术(Real time computer graphics),也就是数字木偶(digitalpuppetry),需要人为的往3D虚拟影像里加动作,比如“向左看”、“眨眼睛”、“张大嘴”等动作都是利用键盘一点一点的字节编辑才看起来鲜活生动的。
这种技术的首次银屏使用就是出现在《机械战警》里。曾经是人类的凯恩是电影中的一个大坏蛋,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变成了机器人身。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凯恩这个角色成了电影制作人完美的技术试验对象。电影中凯恩的每一个面部表情,比如他的闭嘴和死亡,都得益于技术人员在键盘上一点一滴敲出的使3D影像毫无分差的程序。
好莱坞里一直有一种不好的趋势:指定白人演员去演任意种族的角色,而非那个种族的演员。这不仅是我们过去的诟病,当下也是。也就是这个原因,在电影《独行侠》里,扮成印第安人的美国人约翰尼·德普看起来既令人可怕又荒谬。
不得不说2005年的电影《艺妓回忆录》是遏制这种趋势的一剂强心剂,更不说是电影历史上的里程碑了。在初选演员时,电影制片方就决定演员全部为亚洲人。不过对于这一难以置信的成就,好莱坞却花了超过一百年的时间去迈过那个坎。现在说起来,这件事仍是好莱坞电影的不光彩之处。
然而,如果你去问某些亚洲人特别是日本人,他们会让你知道我们还有多少工作需要去做,多少缺点需要去改正。虽然电影《艺妓回忆录》聚焦于日本古老的生活方式,不过电影里的几个女主角都是中国人(章子怡,巩俐)。显然好莱坞电影聚焦于亚洲是纠正我们盲目掩盖一切的坏习惯的好的开始,然而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教育人们还其他国家于本真。
8.逃狱三王(O Brother Where Art Thou?)(2000)
首部充分使用数字颜色校正技术的实景拍摄电影
经过电脑编辑软件处理的图片很容易就被发现数字颜色校正技术的使用。能够改变图片或者电影的颜色和光线明暗从而满足人们所需的特点正是这种技术强大的生命力所在。经过处理,许多实景拍摄的电影就像是那个年代场景的重现。
数字颜色校正技术首次用于电影《逃狱三王》,其对美和光泽的精细处理也深刻影响了之后十五年的电影。电影《逃狱三王》的拍摄年代为经济大萧条时期,而正是这种技术在电影里淋漓尽致的使用才还原了当时年代的本真。
在此之前,电影制作人们只能依赖冲洗胶卷来改变电影的颜色。不过随着二十一世纪初电脑技术的流行,科恩兄弟(乔尔·科恩和伊桑·科恩)想尝试一些不同的电影制作方式。《逃狱三王》拍摄于阳光灿烂的夏季。拍摄结束后,科恩兄弟就跑到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工作室把电影的整体颜色光线调整到怀旧版的暗色调,这样调整后的电影看起来就像是一张来自遥远过去的明信片。
7.尤利西斯(Ulysses)(1967)
首部出现脏话的电影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电影里都找不到半句脏话,甚至连“见鬼”“该死”这样的台词最终都被剪辑掉。随着叛逆主义和反主流文化思想的盛行,直到六十年代后期脏话的使用才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电影里。
1967年,一些最被忌讳的被称作“F-炸弹”的单词首次出现在英国电影《尤利西斯》里。它们被用于电影里关于性的独白,比如单词fuck,意为性交。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新西兰的剧院甚至把男女观众分开观看电影。
同时,在戛纳电影节上,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导演David Strick的同意就改动了电影的字幕。知道此事后暴怒的他大骂着冲进了工作室,关掉了转换器,然后一路叫骂地去找负责人算账。
如今,脏话在电影台词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可要归功于“臭名昭著”的约瑟夫·施特里克和他的电影《尤利西斯》。
6.救难小英雄澳洲历险记(The Rescuers Down Under)(1990)
首部用电脑合成的电影
救难小英雄澳洲历险记是首部数字制作的动画片,但它却不是出自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而是迪斯尼,是1977年迪斯尼一部相当卖座的电影《救难小英雄》的续集。
在此之前,动画片的制作一直是用最原始的方式:让一系列稍微有一点不同的图片快速划过视野,利用人眼的暂留效应成像(与现在每秒30帧视频制作原理是一样的)。很显然,这样做的最大缺点就是要浪费很多的画笔和纸。对比之下,《救难小英雄澳洲历险记》这部电影的制作就很好地避去了这个麻烦。每一帧图片的绘制都来自于电脑合成,这在一定意义上深远地促进了动画制作的发展。
《救难小英雄澳洲历险记》和《机械战警2》非常相似,都十分有纪念意义但却没有多少粉丝,没有取得良好的票房,也并没有成为迪斯尼预期的下一个《匹诺曹》。
5.罗生门(Rashomon)(1950)
首部胶卷曝光对象为太阳的电影
1950年日本凶杀嫌疑案电影《罗生门》创下了电影历史上的两项里程碑。它是首部直接把太阳搬上银屏的电影,且摄影技术和场面调度极为高明。之前的数十年里,电影制作人对拍摄太阳这一想法都非常地谨慎,因为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这种共同的担忧来自于太阳的光线会损坏照相机,同时也因为胶卷曝光过度,无法使用。
导演黑泽明决定尝试一下,于是拿着照相机找准位置朝太阳照了一张相,结果照片洗出来后非常理想,这也帮助了当时的电影制作人如何更好解决曝光程度的技术难题。
此外,《罗生门》首创的运用多段落单一视点来叙述同一事件的方式在电影界刮起了一阵“罗生门效应”风潮。电影中为了创造神秘的氛围,情节的叙述采用了让多个角色来讲述同一件事的方式从而使事件情节变得疑团重重,动人心魄。后来这种叙述方式出现在很多颇受赞誉的电影中,如1992年的《落水狗》、1995年的《非常嫌疑犯》、2006年的《局内人》。
4.血腥星期天(Sunday Bloody Sunday)(1971)
首部出现同性恋之吻的电影
很长一段时间里,同性恋之间亲吻的镜头都不曾出现在主流电影里。好莱坞里最早出现同性之间亲吻镜头的电影是1972年的《飘》。不过电影里的情节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只是一个士兵看着他将要死去的同伴就和他以吻作别,并非同性恋之间的那种,后来那个士兵退役回家跟一个女人结婚了。
想要看到毫无争议的银屏上的同性恋之吻,那个年代的电影拥趸们不得不等到1971年《血腥星期天》的上映。电影讲述的是男主角跟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都保持着情人关系的故事。在电影中,两个男人亲吻的镜头并不是以批判性丑闻的态度拍摄的,而是轻柔温馨的,表达了彼此对对方的深爱。
至今,同性恋角色仍旧在电影里很少见,不过这样的电影中又少之又少地会以一种正常尊重的态度来拍摄同性恋恋情。英国电影《血腥星期天》在这两方面都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而这样的电影正是好莱坞电影所缺乏的。
3.犹太小孩(The Yiddisher Boy)(1909)
首部使用倒叙方式的电影
通过倒叙方式来展现角色的过去和动机是电影里非常常见有效的方式。 1909年,电影制作人西格蒙德·鲁宾制作了一部三分钟的无声电影名叫《犹太小孩》。在这三分钟的时间里,他加入了很多东西,完美地叙述了故事情节—一个名叫艾德的男人救了被街头暴徒袭击的一个名叫摩西的男人,后来摩西在艾德遭遇车祸后拿出自己仅有的零钱救了艾德的命。多年之后,失业的残疾艾德去现在非常成功的摩西那里找工作。摩西立马认出了他并且当场雇佣。
不过,这部电影并不是以它的故事出名而是电影中采用的倒叙的叙述方式。在电影的时间跳转上,摩西想到了二十五年前他挨的那顿打。因为电影的三分钟时间限制,我们并不能确定记忆的时间跳跃是否促使摩西去救遭受车祸的艾德。毕竟在180秒内完整地叙述一个多层面的故事,就不得不采用时间跳跃的倒叙方式。
2.天空上尉与明日世界(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Of Torrow)(2004)
首部背景全为电脑制作的电影
数字背景技术(蓝屏技术)已经存在数十年了,它在移动角色的各种各样的物理位置方面非常有用,因为这样就不用实景拍摄,节省了很大一笔费用。不过原先这种技术只是用于弥补人为无法创造所需背景的缺憾,并没有人想过要在整部电影里全部使用这种技术创造的背景。
2004年的《天空上尉与明日世界》是第一部避开物理位置移动缺陷从头到尾采用“蓝屏”背景的电影。不过,幕后的故事真正开始于1994年。导演凯里·康兰想让电影里的角色随意穿梭,但是他的电影处理技术还做不了这个特技。于是,他花了四年的时间做出了了一个六分钟的背景全部由数字背景技术制作而成的黑白预告片,而他当时的工具仅仅是一台电脑。
一次机会他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团体,这个团体人员不需要大的投资商就可以帮助他制作电影,于是他原来的六分钟预告片就变成了一部长篇电影。他另外花了两年时间写剧本,指导演员该如何演等等。为了帮助演员在没有任何舞台背景指引的情况下更好地掌握往哪移动该怎么走等问题,康兰就在地板上画出路线或者贴纸条来指导他们从哪走到哪。
不幸的是,康兰的辛勤努力并没有使电影取得理想的效果。不过,他的技术已经开始影响他的同行,像电影《罪恶之城》和《300勇士》都是采用了数字背景技术从而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由一个跟好莱坞没有半点关系的导演创造的九十年代中期的预告片才是这些电影的鼻祖。
1.拳击猫(The Boxing Cats)(1894)
首部出现英雄联盟猫(LOLcat)的电影
在千禧年时,两只又笨又萌LOL猫的录像甚至比电影都火。如果你喜欢花时间去看LOL猫干囧事,那你得感谢一个人:托马斯·爱迪生。
身为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的爱迪生也非常幽默,在镜头面前可爱又呆萌。在1894年的7月,当爱迪生正在试验电影新的媒体技术时,他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主意。他给两只猫带上拳击手套让它们打架,不过,最终谁赢谁输并不知道。
这是第一次关于LOL猫的录像,当时看起来应该比现在更有趣。不过,更重要的是,拳击猫代表了初期的电影制作者就不满足于电影的平凡。他们开动人类无限的想象力去创造深入人心的电影世界,然而这一切都开始于两只LOL猫。
热门电影(微信ID:dianying05)——官方独家认证电影自媒体。集结电影业内人士及电影狂热爱好者。全球热门电影分享,最新电影推荐,经典电影盘点等一体化专业自媒体平台。宗旨:热爱电影,尊重用户,自由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