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奉俊昊电影人物性格(解读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风格及启示)

奉俊昊电影人物性格(解读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风格及启示)① 精巧的剧作格局,悬疑反转的叙事逐层推进、贯穿影片那么奉俊昊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风格到底是怎样的呢?我将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今天要讲的这部电影《母亲》,它的出现,刚好位于从奉俊昊导演事业的起点,到如今事业逐渐迈向巅峰的中心。可以说,《母亲》之于奉俊昊,即是这个刚踏入四十而不惑的导演的一部极具实力的代表作。它夯实了奉俊昊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地位,形成了奉俊昊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风格。因此,奉俊昊的电影风格,很难单从故事内容进行解读。冬清今天就换种新方式,我会基于电影内容,并结合奉俊昊导演的电影元素与视听技巧,进一步解读他独具魅力的电影风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自身的观影经验,谈谈奉俊昊的成功对于我们的启示。从处女作《绑架门口狗》,到《母亲》,再到如今的《寄生虫》,可以发现的是奉俊昊导演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甚至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分辨出它是出自奉俊昊之手。单从《母亲》中,我们就可以看

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冬清对奉俊昊导演的作品尤为喜爱。@冬清


《母亲》讲述了儿子意外杀人,母亲替儿伸冤的故事。儿子泰宇在酒后尾随了一位女学生文雅中,没想到第二天尸体却突然出现在屋顶上。泰宇是一个智障,记不清前一天发生的事情,却承认自己就是罪犯。可泰宇有一位特别爱他的母亲惠子,她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凶手,于是踏上了漫长的伸冤之路。

影片是2009年上映,由奉俊昊导演的韩国剧情片。其豆瓣评分高达8.3分,这一数据要好于84%的同类剧情片。伴随着口碑逐渐走高,该影片也拿下了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影片、第9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等奖项,可以说是一部颇为成功的影片。

韩国知名导演奉俊昊,在2000年拍摄了自己第一部处女作品《绑架门口狗》,并且凭此一鸣惊人,一部处女作品就已经卖出了20个国家地区电影版权;19年后,奉俊昊携《寄生虫》再次卷土重来,直接拿下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以及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再次轰动了世人。

今天要讲的这部电影《母亲》,它的出现,刚好位于从奉俊昊导演事业的起点,到如今事业逐渐迈向巅峰的中心。可以说,《母亲》之于奉俊昊,即是这个刚踏入四十而不惑的导演的一部极具实力的代表作。它夯实了奉俊昊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地位,形成了奉俊昊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风格。

因此,奉俊昊的电影风格,很难单从故事内容进行解读。冬清今天就换种新方式,我会基于电影内容,并结合奉俊昊导演的电影元素与视听技巧,进一步解读他独具魅力的电影风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自身的观影经验,谈谈奉俊昊的成功对于我们的启示。

奉俊昊电影人物性格(解读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风格及启示)(1)

01、悬疑反转的叙事,高超的视听技巧,形成了奉俊昊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创作风格

从处女作《绑架门口狗》,到《母亲》,再到如今的《寄生虫》,可以发现的是奉俊昊导演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甚至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分辨出它是出自奉俊昊之手。单从《母亲》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的叙事功底与高超的视听技巧。

那么奉俊昊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风格到底是怎样的呢?我将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① 精巧的剧作格局,悬疑反转的叙事逐层推进、贯穿影片

影片的主线是母亲惠子的替儿伸冤之路,以悬疑反转为主要叙事手法,穿插以精巧快节奏的剧情,增强了观众兴趣,给人以层层递进的爽快感。

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反转镜头有两个。

一是,为了更快的找到凶手,惠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前来探望泰宇,希望泰宇一向神奇的特殊回忆姿势能够让泰宇想起来一些线索。这次,惠子在泰宇狱中打架后再次来探望泰宇,希望能有点不一样的结果。

的确,泰宇这次没有说,不记得了。他告诉母亲,想起了很重要的事情,5岁的时候,母亲曾想用毒药杀死自己。苦苦等待儿子说出线索的母亲顿时吓得尖叫了起来,她永远也不会想到泰宇居然能记起这件自己永远也不愿意提的事情。

二是,伸冤之路最后的大反转。母亲惠子好不容易找到了文雅中照片里的大叔,想让目击证人为泰宇作证。她假扮成社区义工,借提供针灸服务之名,询问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

然而,大叔的证词再次吓坏了惠子。他回想起来,那天文雅中曾骂泰宇是白痴,激怒了泰宇,泰宇一气之下拿石头砸死了文雅中。

这两个镜头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原因便是其反转之大,增强影片叙事张力的同时,带给人猝不及防的冲击感。

前者是惠子永远也不愿想起的伤疤,却在母亲的伸冤之路被想起,给惠子雄心勃勃的意志浇了一盆冷水,突显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后者则更为反转,原来惠子苦苦寻找的凶手居然就是自己的儿子,对儿子过于深沉的爱让她不能接受事实,导致了价值观的崩塌,从而为儿子消灭掉了唯一的证人。

奉俊昊电影人物性格(解读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风格及启示)(2)

②长短镜头穿插运用,光线色彩交相辉映

长短镜头和光线色彩,作为视听语言的元素在《母亲》中被奉俊昊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加逼真地描述了事情的发展节奏,给人以临场感。

首先,是长短镜头的运用。

比如,泰宇和镇泰两位好兄弟由于被车撞了,他们追到高尔夫球场来报复肇事者。这段故事开始时一直使用长镜头,泰宇先出现在山谷,之后慢慢推进到地平线上,配合他看到肇事者车辆的情节。然后,导演又切了更加长的镜头,把所有人都置于一个镜头下。接着,又搭以短镜头展现了摆渡车内的人员及座位。最后所有人殴打在一起的画面,再次使用了长镜头,显得格外精彩。

长短镜头的灵活交叉运用,极致地刻画了每个阶段人物的内心状态,显得真实自然。另外,单从镜头的不断转换,就很容易可以了解到情节由低谷到高潮,这和逐层推进的剧情节奏搭配的恰到好处。

然后,是光线色彩的运用。

说到光线色彩,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最后一个场景。惠子在车上难以承受自己内心的痛苦,选择用针灸来让自己忘却记忆。麻痹后,她搭配着音乐慢慢站起,不断向前,加入了舞蹈队伍。

这一段几乎全程给的是逆光长镜头,夕阳西下,远处的山川已和夕阳融为一体。随着惠子前进,整个画面光线时亮时暗,色彩饱和度逐渐变化。在欢快的歌声和人群中,唯独惠子的舞蹈和众人不搭,她表情漠然,宛如一位灵魂舞者。

不断变化的光线色彩,搭上逆光镜头,勾勒出剪影的效果,如同梦境般摇曳。这不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烘托了惠子此刻极端状态下的心理。

在我看来,叙事方式与视听技巧等电影元素,是展现导演电影风格的关键。可以说,奉俊昊把自己独特且多元的电影风格,在《母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方面,能够与被誉为其最佳作品的《杀人回忆》分庭抗礼。

奉俊昊电影人物性格(解读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风格及启示)(3)

02、黑色幽默的暗讽,浪漫主义的情结,带来强烈反差与嘲讽,是奉俊昊现实主义影片的一大亮点

刚说完了奉俊昊的电影创作风格,再来谈谈他一贯擅长的电影思想,即是通过电影人物视角,来展现一位导演对于韩国社会热点事件与现状的思考。

在《母亲》中,我们就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首先,明知犯罪嫌疑人泰宇是一个白痴,韩国警方却以私行逼其招供,草草结案。这种办事态度,带来事件的再一次反转。在惠子消灭掉目击证人后,警方居然又通知她,说他们找到了真正的凶手,是一位发疯的日本小伙,泰宇因此可以被无罪释放了。

其次,是惠子坚持的铁证,那个带有口红印的高尔夫球杆。惠子一度怀疑是泰宇好友镇泰杀害了文雅中,于是,她潜入了镇泰家中,发现并偷走了一根带有“血迹”的高尔夫球杆。她用手套将证据包的严严实实,信誓旦旦地让法医化验,结果被警方一眼拆穿那只是个口红印。

本来,电影的选角就聚焦于韩国底层的普通甚至残缺的民众,《母亲》也是根据真实的新闻热点事件改编而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因此,黑色幽默的多处运用不是对于底层民众的嘲讽。相反,这更多的是奉俊昊对于韩国社会现状的反省。

泰宇,代表了韩国底层社会最需要帮助的低能人士。到底该如何帮助这类人群,成为导演引导观众思考的方向。奉俊昊借警方之手,表达了社会对于这类人群的冷漠,旨在鼓励群众改变态度,给他们以尊严,并且重新认识如同泰宇般的低能人士。

奉俊昊电影人物性格(解读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风格及启示)(4)

最后,再来看看奉俊昊的浪漫主义情结。

不论是影片开头,还是影片结尾,在这两个关键情节居然都是惠子麻木而荒诞的舞蹈。前者是在寂静的麦田上,后者是在封闭狭窄的车内;前者毫无音乐节拍,动作麻木,后者相反,有欢乐的人群和音乐,舞蹈却宛如灵魂出窍一般,自成一派。

在我看来,这种舞蹈毫无美感可言,显得荒诞不羁。导演却能够长时间聚焦于此,一方面是惠子此刻极端内心状态的展露,另一方面,是奉俊昊浪漫主义情结的一大体现。惠子的舞蹈,加上荒原的环境,让人感觉更像是原始社会的某种祭祀动作,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

无论是黑色幽默,还是浪漫主义,所反映的都与导演聚焦的韩国社会现状息息相关。它们与韩国社会形成强烈反差,构成了奉俊昊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思想所在。

奉俊昊电影人物性格(解读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风格及启示)(5)

03、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结合我上面分析《母亲》的角度,谈谈奉俊昊的成功对于我们的启示

奉俊昊导演非影视专业的科班出身,毕业于社会学专业,却创造了韩国电影票房和口碑的双奇迹,不得不说是一位成功的导演。相比于国内,小鲜肉、流量明星甚至网红主演的电影越来越多,只有看的欲望,看完却缺乏思考和记忆点,显得有所不足。

下面,就基于我的观影心得,结合奉俊昊的系列电影作品,谈谈他的成功对于我们的启示:

①好的电影应该带给观众思考与回味

在奉俊昊的所有电影作品中,除了《雪国列车》以外,我们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奉俊昊的特色,给人以思考和回味。社会学专业毕业的他,更加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对韩国现状也有自己的思考。

因此,奉俊昊的电影选角几乎都是社会底层民众。《寄生虫》里的一家四口,《杀人回忆》里的受害者,《母亲》里的母子,奉俊昊通过他们的故事,再次提醒观众,永远不要因为经济发展忘记那些曾经残酷的社会现实,勾起了所有观众的共鸣感。

视线回到国内,我们虽然有饱受诟病的《上海堡垒》,缺乏营养的《小时代》系列,却也不乏《我不是药神》这样的佳作。只是相比韩国,如此有力量的电影还实在太少。

对比《母亲》和《我不是药神》的成功之处,我们就可以发现现实题材、社会意义等关键词。因此,透过社会热点,想观众之所想,是一部好电影应该具备的要素。

奉俊昊电影人物性格(解读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风格及启示)(6)

②视听技巧、拍摄手法能够提升影片深度

不得不说,视听技巧和丰富的拍摄手法,能够解构电影的隐喻和主题,对于提升影片深度大有益处。这些技巧不是在炫技,或者遮挡故事内容的不足。相反,它们对于烘托人物心理矛盾和电影节奏至关重要。

比如,《杀人回忆》中长镜头的运用,把剧情反转交代得恰到好处。在案发现场,通过长镜头更能清晰完整地了解警方的态度以及重视度,为后面结局做出合理铺垫。

长镜头运用的另外一种好处是,融入了观众的情绪。在某一瞬间,观众的情绪更容易走到电影人物当中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变化,亦会带动自己观影情绪变化。

当然,视听技巧和拍摄手法不止于镜头语言一种。它们的交叉使用、首尾呼应是一位优秀导演所必备的技能,也是每一位电影爱好者津津乐道的地方。

③多选用实力派演员参演

除了《雪国列车》以外,奉俊昊选用的是好莱坞明星克里斯·埃文斯,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其他作品都是由实力派演员参与演出。

比如裴斗娜、金惠子、元斌,当然还有一定要提的韩国影帝宋康昊。宋康昊不仅是奉俊昊的老朋友,更是工作上的好搭档。

自从《杀人回忆》开始,宋康昊和奉俊昊就开始了强强联合之路,一次又一次取得了新的突破。从2003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影片,到2019年韩国首个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两人获奖无数,成绩也越来越好。

在我看来,实力派演员更能读懂导演的意思,把导演的思想表达出来。就如同奉俊昊和宋康昊,两人互相成全,共同进步,是影视界值得学习的一对搭档。

奉俊昊电影人物性格(解读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风格及启示)(7)

结语

《母亲》看完,不仅让人对电影剧情、结构都叹为观止,更想要深入地了解电影背后的导演和故事。通过对奉俊昊的电影风格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再来看这部电影又会有新的思考。同样,奉俊昊独特的现实主义电影风格,以及它所引发的社会思考,也是值得我们去反复学习思考的。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下我通过《母亲》对于奉俊昊导演电影风格的一些解读,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也结合了他的系列电影作品介绍了奉俊昊的成功对于我们的启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