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董局中局玉子演技真的差(从电影古董局中局的)

古董局中局玉子演技真的差(从电影古董局中局的)现实生活中,以“玉”制作的“佛首”目前在国内各地博物馆中还未发现,当然,汉白玉不能算,汉白玉虽然带有一个“玉”字,但是它只是一个替代品和形容词,因为汉白玉从存世量和使用的功能上,无论是桥墩柱矗还是雕塑和建筑构材而言,更应该属于“石”的范畴,而不能纳入“玉”的种类。佛首珍贵,以“玉”制作的“佛”首,更是极其罕见甚至没有的,这也是马亲王用“玉佛首”表示中物品难得珍贵的主要想法。在电影中,除了保留了寻找佛首的主线内容外,不仅阵营纠葛、人物关系这样的大背景,就连寻宝的过程也做了不小的改动,而在目前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头一批观众很多可能都是受马老师小说影响至深的铁粉读者,对剧中的人物关系,剧情转折,细节发展可能已经熟记于心,但凡看到影片内容与原著小说有较大改动,势必会引起争议,所以目前影评给出的评分不高,也就情有可原。特别是剧情以“玉佛首”为主线,围绕一件器物,将人物之间的故事和跌宕起伏的剧情逐步展现

这几天,由雷佳音、葛优等演员主演的电影《古董局中局》正在各地热映,应邀约写一篇关于此剧的文字,我想就从文化收藏的角度,也来跟风热闹一下,提升一下自己的流量。

《古董局中局》是青年作家马伯庸的作品,我对他创作的《长安十二时辰》热追了很长的时间,《古董局中局》这本小说出版时正赶上网络收藏,鉴定、盗墓类文学热火的阶段,原著小说320页,带尾声一共十一章内容。

古董局中局玉子演技真的差(从电影古董局中局的)(1)

《古董局中局》的小说以四部的篇幅讲述了几个鉴古藏古传古爱古世家的故事,时间跨度较大,从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到新中国建立和发展阶段,从内地到香港日本,从中国到东南亚,从一件古董的传奇经历到波澜壮阔的宿命恩怨,通过一件古物的传奇,演绎了一段精彩跌宕的经历,可谓精彩至极。
因为电影长度的限制,电影删除了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和支线,把故事焦点集中在“寻找佛首”身上。虽然这种操作让故事节奏紧凑了不少,也让我对如何展现这件“玉佛首”增加了不少兴趣,就想从这个角度,给大家普及一些“玉”和“佛”的关系。

古董局中局玉子演技真的差(从电影古董局中局的)(2)

小说毕竟是文学创作,即使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也不可能还原读者心中的想象空间,所以很多小说的读者对电影的评断标准,与第一次看到剧情的观众是截然相反的,这样的结果也是大家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特别是在电影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这一点跟连续剧还不一样,主要是突出剧情的重点和可视性,篇幅都做了大幅的压缩和精炼。

古董局中局玉子演技真的差(从电影古董局中局的)(3)

在电影中,除了保留了寻找佛首的主线内容外,不仅阵营纠葛、人物关系这样的大背景,就连寻宝的过程也做了不小的改动,而在目前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头一批观众很多可能都是受马老师小说影响至深的铁粉读者,对剧中的人物关系,剧情转折,细节发展可能已经熟记于心,但凡看到影片内容与原著小说有较大改动,势必会引起争议,所以目前影评给出的评分不高,也就情有可原。

古董局中局玉子演技真的差(从电影古董局中局的)(4)

特别是剧情以“玉佛首”为主线,围绕一件器物,将人物之间的故事和跌宕起伏的剧情逐步展现,更增添了对“此类”宝物的玄秘和探寻,我们知道,在一座佛像上,佛头往往是雕刻最为精细的部位,价值大,而体积小,所以在新闻中也经常有专门偷盗佛头的案件,影响较大的应该是2017年四川乐山夹江市庞坡洞10尊佛首被盗案,虽然追回,但是损失也是无法弥补的。

古董局中局玉子演技真的差(从电影古董局中局的)(5)

古董局中局玉子演技真的差(从电影古董局中局的)(6)

古董局中局玉子演技真的差(从电影古董局中局的)(7)

我多年前也将自己收藏的一尊唐代石雕佛首敬给寺庙,后来看到众人集体跪拜的场景,那份震撼和感叹也是常人体会不到的,现在看国外的许多博物馆或私人收藏里,经常就有佛首的身影,所以,对于“佛首”的珍稀和敏感,也是我想从此角度写作文章的初衷。

佛首珍贵,以“玉”制作的“佛”首,更是极其罕见甚至没有的,这也是马亲王用“玉佛首”表示中物品难得珍贵的主要想法。

现实生活中,以“玉”制作的“佛首”目前在国内各地博物馆中还未发现,当然,汉白玉不能算,汉白玉虽然带有一个“玉”字,但是它只是一个替代品和形容词,因为汉白玉从存世量和使用的功能上,无论是桥墩柱矗还是雕塑和建筑构材而言,更应该属于“石”的范畴,而不能纳入“玉”的种类。

古董局中局玉子演技真的差(从电影古董局中局的)(8)

影片中所描述的“玉佛首”,从这个角度解读,应该是属于“汉白玉”的范畴,而不是我们现在人认为的“和田玉”。

使用汉白玉来制作而不用和田玉来制作“佛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西汉末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佛教”,原本就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传入内地,受汉明帝的允荐,得以被儒家文化所接纳,它是借助了“玉石之路”传入内地的文化形式,但是与“玉”的使用正好是两个极端,西汉末期,玉石材料几乎都被皇家垄断,受儒家文化影响,王公贵族不仅佩玉成风,而且葬玉也成规模,这个阶段出现的“金缕玉衣”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本身玉石材料就供不应求。而佛教刚传入中原时,依靠的是翻译和解读“佛经”内容才逐步推广开的,这个阶段的佛教还无法与当时国内盛行的“儒家”教义相提并论,所以,开始推广时都是以平民路线为主,不会使用玉石材质的珍贵材料制作佛家用品。

二、玉石的材料早期都是从河滩上捡到的,因形状与鹅卵石类似,被冠以“籽料”的名称,目前可以查阅的资料中显示,清代才开始在原生矿脉上进行规模性开采,在早先的和田玉籽料中,受体积限制,较大的玉石材料相对较少,在加上当时和田玉材质的珍贵,用一块大料制作一件佛像供奉,也不符合佛家四大皆空的理念,所以,在古董的陈设用品中,以“玉”制作的“佛”极为少见,用玉石制作“佛首”更是违背佛教普渡众生的慈悲宗旨。

三、佛教虽然是西汉末期传入内地,但是真正的弘扬和光大佛法阶段应该是在两晋时期,这也为后唐时佛教成为最大的教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还能看到敦煌、云岗和龙门石窟的开凿盛况,都应该得益于佛教推广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但是这里所有的佛像和雕塑,几乎都是就地取材,没有因为材质的特殊而放弃对佛教的尊敬,相反,因为材质的普及,也使得更多人有义务和能力积极参与到佛教的修缮和建造当中,也才使这样的规模超乎寻常,流传千古。

四、电影《古董局中局》中出现的“玉”佛头尺寸不小,当然,这都是为了展示节目的效果和影视创作的效果需要,就通过特效技术来展示佛头的做工与神韵,而放在玻璃柜中的远景摄制手法,就颇有意思,即让你看到硕大的珍贵“玉佛首”,又不让你看到材质的细节和做工,朦胧之中,却吸人眼球,让观众眼前一亮。只不过作为电影作品,毕竟专门介绍“玉佛首”细节的篇幅内容有限,没能多次展示,让人有些意犹未尽。

古董局中局玉子演技真的差(从电影古董局中局的)(9)

五、佛家讲究慈悲为怀,佛教也追求“圆满”,用“玉石”材料制作佛首,身体用何物制造?玉石密度大,重量高,普通材质也根本支撑不住这么大的佛头,而且从剧中看到,佛首开脸造型颇具盛唐之风,而盛唐期间,玉石的存量和制品并不是最多,一方面是因为佛教在唐代的初期和中期已经超越儒家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盛唐时期,多民族多种文化交融,对玉石的重视度已经大大的降低,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真正大唐时期的玉器并不是以量取胜。如果此件“玉佛首”的制造年代是大唐,也可能正是作者对此有其他观点的体现。

所以,综合以上的几点分析,影片中所展示的应该就是唐代时期建造佛像留下的汉白玉“佛首”,虽然也被称为“玉佛首”,但是此材料不是彼材料,而且在文物珍稀度的价值衡量中,文化和年代的比重有时是会超过材质本身的,这也是我提醒收藏爱好者从材质、文化历史和工艺特点进行收藏的基本三要素。

总之,在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这一部所谓的探险寻宝影片基本满足了我对小说的好奇心,

这里有一点非常值得推荐,就是在涉及到古物珍宝的细节时,为了渲染出古董珍品的通透质感,使用动画和运镜的方式,拍摄的角度也进行了有效的调整,把镜头的焦点集中在古董等宝物上,带来的视觉感非常震撼,也能体现出古董器具传递出来的气质,但是导演克制的使用远景拍摄手法,能准确的体现出角色对古物器具鉴别的严谨态度。
这样做可能有两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减少穿帮的概率,增加场景代入感的同时,第二个还能大幅缩减拍摄成本。

因为我在写作此文的过程中,从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资料,也看到同名电视连续剧在拍摄时专程制作了三个玉佛头的相关介绍。
尽管目前从网上还没有查到关于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统计,但是从三个月的拍摄时间,再到只在京津两地取景的相关介绍,可以推测本片的制作成本,有可能低于电视剧版2亿的制作费用。
当然,除了省钱之外,本片从节奏,再到整体的质感,也都比较值得同行学习。

只不过以国内商业片标准衡量,本片这种一气呵成的流畅感觉,还是值得更高的分数和推荐。

古董局中局玉子演技真的差(从电影古董局中局的)(10)



猜您喜欢: